学术投稿

漫画手册的制订及其在患儿术前访视中的应用

何婷婷;许开瑜;叶玲;余雷;杨英;吴荷玉

关键词:患儿, 手术, 漫画手册, 术前访视, 手术室,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 提高患儿术前访视效果,提高患儿手术配合度.方法 将100例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高位结扎及包皮环切术患儿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1d按常规进行术前访视;观察组编制适合患儿身心特点的术前访视漫画手册,于术前1d到患儿病床边采用术前访视漫画手册及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访视.结果 观察组入手术室、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期配合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采用术前访视漫画手册及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访视有利于提高访视效果,提高患儿手术配合度.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耳鼻喉科患者手术边缘时间的护理风险管理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耳鼻喉科手术边缘时间安全隐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170例行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在边缘时间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 170例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手术顺利完成.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防范耳鼻喉科手术边缘时间的护理不良事件.

    作者:刘金华;瞿燕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术前功能锻炼对胸部手术后患者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肢体功能锻炼对胸外科术后患者术侧肢体疼痛感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胸外科术后患者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121例、观察组99例.对照组从手术当日开始至胸管拔除日进行术侧肢体肩关节循序渐进式锻炼,观察组从入院当日至术后胸管拔除日进行术侧肢体肩关节上举、后伸、外旋循序渐进式锻炼.对两组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进行测量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侧肩部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术前肢体功能锻炼可减轻患者术后患侧肢体疼痛及增加肩关节活动度.

    作者:都菁;马玉芬;蔡梦歆;徐园;贾玉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妇产科病房噪声调查及控制措施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妇产科病房中主要噪声来源,探讨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对妇产科病房中等效声级水平进行收集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包括加强宣传、仪器设备噪声的管理、医务人员的管理、工作流程的改进等,比较干预前后妇产科病房等效声级.结果 干预后母婴同室和病房等效声级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均P<0.01),但仍高于国内相关规定.结论 妇产科病房中存在多种噪声源,针对不同噪声源采取合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妇产科病房总体噪声水平.为孕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康复环境仍需临床医护人员不断努力.

    作者:闫晓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蒸汽清洗法对提高角弯鼻腔吸引管清洗质量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清洗方法对角弯鼻腔吸引管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使用后回收的300件角弯鼻腔吸引管按日期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50件.对照组在流动水下冲洗后经多酶清洗液浸泡5 min,然后经超声清洗10 min,在多酶液面下用清洗专用刷深入管腔反复手工刷洗,以压力水枪冲洗管腔,再以纯水进行终末漂洗,后以全自动清洗机清洗.试验组以蒸汽清洗管腔20 s取代手工刷洗,其余步骤同对照组.经目测、ATP检测仪检测清洗效果.结果 对照组目测法清洗合格率为90.0%,试验组为98.0%;对照组ATP检测清洗合格率为85.3%,试验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清洗流程中加入蒸汽清洗,可提高角弯鼻腔吸引管清洗质量.

    作者:姚敏;周林辉;许丽;蒋纪琴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口腔门诊医护人员急救技能的培训

    目的 为提高口腔门诊医护人员整体的急救综合能力,保障口腔门诊患者的安全.方法 对口腔科门诊25名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技能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急救技能操作、理论学习、应急预案流程学习、急救设备的使用等,并成立科室急救小组,建立长期的培训考核机制.结果 培训6个月后,口腔科门诊医护人员的理论、操作技能、应急预案流程和急救设备的使用考核合格率显著优于培训前(P<0.05,P<0.01).结论 对口腔科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有助于应对口腔科就诊患者突发事件,保障患者的诊疗安全.

    作者:林爱英;黄晓冰;周佳卉;刘金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全身麻醉患儿术后恢复期保温措施研究

    目的 探讨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的佳保温方法.方法 选择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1组、S2组和C组各40例.S1组采用加温系统实施主动保温,温度调节为38℃;S2组采用加温毯实施主动保温,温度调节为38℃;C组采用常规盖棉被保暖.观察三组生命体征变化、意识恢复时间、在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低体温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三组不同时间体温和心率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均P<0.05,交互效应均P>0.05.三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1组各项指标更优.结论 对非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患儿在麻醉恢复室实施加温系统主动保温,可以降低术后低体温发生率,有助于患儿尽快恢复.

    作者:刘晓辉;刘冬华;任春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1例颈胸椎Rosai-Dorfman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对1例颈胸椎Rosai Dorfman病患者在全麻下行颈胸椎病灶切除+脊柱内固定术,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临床症状缓解,疗效满意.认为术前做好充分准备、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处理是护理的关键.

    作者:廖薇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患者病耻感的干预研究进展

    病耻感是一个涉及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复杂问题.通过阐述病耻感的概念及其公众病耻感和自我病耻感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并归纳总结国内外应对病耻感的干预方法,旨在为护理专业人员应对患者病耻感提供参考.

    作者:石颖;王守琦;英杰;张美玲;刘鹏程;张欢欢;孙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专科护士主导临床营养知识培训在危重症护理学组的实践

    目的 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临床营养知识培训在危重症护理学组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对医院危重症护理学组85名护士采用临床护士营养知识知信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由临床营养护理专科护士结合危重患者营养护理特点,主导制定临床营养知识培训计划,包括公共营养知识、疾病营养相关知识、营养治疗相关的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营养评估和评价知识,采用理论授课、病例讨论和工作坊形式培训.结果 85名护士经过培训后临床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得分显著提高(均P<0.01),营养态度改变不明显.结论 专科护士主导的临床营养知识培训可提高危重症护理学组护士临床营养知识水平,规范护士的临床营养行为,有利于促进危重患者的营养护理的同质化.

    作者:吴丽红;张晓琴;修闽宁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以柯氏模型为导向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 以柯氏模型为导向,构建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培训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参考国内外文献,以柯氏模型为导向拟定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培训评价指标体系;在江苏省护理专家库中选取手术室护理专家30名,运用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及百分权重法确立各指标权重.结果 构建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60项三级指标.专家积极性92.86%~93.33%、权威值均>0.81;Kendall'sW 0.289~0.597.结论 构建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培训评价指标体系可初步应用于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评价.

    作者:徐宏坤;周红霞;李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组织氛围对临床护士情绪智力的影响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的情绪智力现状,探讨组织氛围对其影响,提高临床护士的情绪智力水平.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浦东地区4家医院临床护士388名,采用护士情绪智力量表和组织氛围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情绪智力总均分为(72.84±14.47)分,组织氛围总均分为(99.15±19.76)分;组织氛围各维度与情绪智力呈正相关(P<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团队行为、管理支持对临床护士情绪智力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P<0.01),晚夜班次数对情绪智力有负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 临床护士的情绪智力呈中等偏上水平,影响因素多样.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团队协作,注重人文关怀,合理分配人员,促使临床护士灵活地处理自己及他人的负性情绪,细心周到的照护患者,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白联缔;曹慧娜;郭智慧;黄希芳;吴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孕产妇乳房与哺乳的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实践

    目的 探讨乳房与哺乳的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实践对孕产妇自我照护能力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收住的86例孕妇,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引入乳房与哺乳的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实践.结果 研究组乳房自我照护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全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哺乳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乳房与哺乳的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孕产妇的乳房自我照护能力和全母乳喂养率.

    作者:房燕娜;尤金雅;陈明珠;徐惠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男性乳腺癌患者患病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揭示男性乳腺癌患者就医经历和体验,为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对7例男性乳腺癌患者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运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访谈资料共提炼出9个主题,分别归属于正性、负性体验.正性体验包括理性接受现实和对家庭支持的感知,负性体验包括就医延迟、震惊与绝望、尴尬与不自在、不确定感、不能承担社会及家庭责任、经济负担沉重以及信息支持不足.结论 男性乳腺癌患者负性体验明显多于正性体验,存在较多的社会及心理问题,有必要对男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在公众尤其是在男性群体中普及男性乳腺癌知识.

    作者:张晓霞;余华琴;刘琼芳;刘娟;付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新护士岗前技能培训中小组公约法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小组公约法在新护士岗前技能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按时间段将新护士103人分为对照组51人和观察组52人;对照组采用示教室老师授课培训法,观察组采用小组公约激励模式带教.15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共90学时.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15项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在新护士岗前技能培训中采用小组公约法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作者:李琳;邓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心理学护理干预策略在老年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实施

    目的 探究基于心理学的护理干预策略应用于老年手术患者对其心理状态及躯体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4例老年骨折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引入基于心理学理念的护理干预,包括性格评估、冥想放松训练、术中音乐及抚触干预等.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前1d及术后2d的SAS、SDS评分.结果 两组入院时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SAS和SDS比较,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及交互效应均P<0.05.结论 基于心理学的护理干预策略应用于老年骨折手术患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且能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状况.

    作者:严建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漫画手册的制订及其在患儿术前访视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患儿术前访视效果,提高患儿手术配合度.方法 将100例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高位结扎及包皮环切术患儿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1d按常规进行术前访视;观察组编制适合患儿身心特点的术前访视漫画手册,于术前1d到患儿病床边采用术前访视漫画手册及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访视.结果 观察组入手术室、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期配合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采用术前访视漫画手册及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访视有利于提高访视效果,提高患儿手术配合度.

    作者:何婷婷;许开瑜;叶玲;余雷;杨英;吴荷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不同剂量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后针头皮下停留时间研究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不同注射剂量、不同皮下停留时间与针头滴液的关系.方法 将200例患者按医嘱注射剂量分为75U、150 U、225 U、300 U四组,每组注射后分别停留10 s、12 s、15 s、18 s、20 s,观察针头滴液情况并记录.结果 相同注射剂量不同停留时间针头滴液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针头停留时间的增加,针头滴液率下降,但即使停留20 s,不同剂量针头滴液率仍为8.0%~12.0%.结论 结合临床工作实际,认为不同剂量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注射后针头停留>20 s为宜,以减少药液浪费.

    作者:李晓琴;孙超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肾肿瘤剜除术后患者的同伴支持教育

    目的 探究同伴支持教育对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肾肿瘤剜除术患者社会支持水平及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2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肾肿瘤剜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引入同伴支持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第4周末社会支持、自我管理效能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分.结果 两组干预前各评价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同伴支持教育应用于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肾肿瘤剜除术患者,有助于改善其社会支持水平,且能提高其自我管理效能,进而可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形成.

    作者:郝玲玲;李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颅脑火器伤合并颅内颈内动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目的 探讨颅脑火器伤合并颈内动脉颅内段损伤2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及总结2例颅脑火器伤并颅内颈内动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手术、治疗方法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动态评估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组织灌流量,进行细致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作者:曲虹;李鉴峰;赵明光;赵丽萍;李晓红;王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前后症状困扰与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前后的症状困扰和生活质量现状,为制定症状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症状困扰问卷和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量表对122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于入院、出院当日进行调查.结果 术前患者症状困扰程度较高,其中疲劳、胸闷、心悸严重,术后除头晕、体质量增加外,其他症状困扰得分显著降低(P<0.05,P<0.01),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 医护人员需动态监测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各阶段的症状困扰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实施有效的症状管理,减轻患者的症状负担.

    作者:何静;傅桂芬;陈永凤;韦靖 刊期: 2016年第2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