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康复灵对体部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引起的急性放射反应的防护作用

周向毅;丁妍;陈邦元;张勇妹;孙锐;尹志强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体部伽玛刀, 急性放射反应, 复方康复灵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康复灵对体部伽玛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急性放射反应的防护作用。方法选取接受体部伽玛刀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在放疗开始后给予复方康复灵口服,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的急性放射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21.2%( P<0.05);观察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6.4%,对照组为15.4%(P>0.05);观察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5.5%,对照组为28.8%(P>0.05)。结论复方康复灵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体部伽玛刀治疗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东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道专职护士阅读 X线胸片对指导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呼吸道专职护士阅读X线胸片对指导护理工作的效果。方法以“六步胸片阅读法”对呼吸道专职护士进行X线胸片阅读能力的培训,使其掌握阅读胸片基本技能并发现患者肺部实际情况,以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呼吸道管理水平。结果通过呼吸道专职护士阅读X线胸片,指导护理工作的开展,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减少和预防肺不张发生、降低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结论呼吸道专职护士通过对“六步胸片阅读法”的培训,掌握X线胸片阅读要领,可及时发现患者肺部存在的护理问题,有效地采取针对胸部物理治疗的护理措施,避免护理措施盲目性,同时可预防肺不张的发生,降低肺部感染、机械通气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呼吸道管理水平,提高患者和医生满意度。

    作者:江方正;姚红林;张洁;叶向红;李维勤;彭南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地方干部疗养保障的困难和对策

    通过分析探讨军队疗养院在地方干部疗养服务保障中的现状,针对存在的疗养时段过于集中、疗养时间偏短、医疗保险受限等主要问题,提出通过积极纳入医保、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医护训练及安全管理、丰富文娱活动等方面建设,破解困扰地方干部疗养保障的制约因素,从而提高服务保障质量。

    作者:李丽;王淑梅;郭再恩;钱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提升军队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内涵

    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务人员扩宽视野,拓展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医院培养人才,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我院针对以往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人文类课程偏少、课程体系单一、人员交流不畅等方面的不足,通过打造学习型组织、设置人文类课程、建立多层次课程体系、完善用人机制,较好地解决了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困境,为未来继续医学教育规划的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玲玲;顾怀敏;吴星颐;刘玉秀;茅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淋巴管造影术对乳糜尿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临床上常依靠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对乳糜尿进行诊断,治疗方法则主要是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淋巴管造影术不但可作为淋巴漏疾病的诊断方法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综合有关论述作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夏维木;苏红专(综述);刘定益(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 Spetzler-Martin Ⅲ级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治疗Spetzler-Martin Ⅲ级脑动静脉畸形(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不同亚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Spetzler-MartinⅢ级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4个亚型,分别如下:T1=S1E1V1,T2=S2E1V0,T3=S2E0V1,T4=S3E0V0(S=大小,E=功能区,V=深静脉引流)。全部患者行血管内栓塞,于术后7~14 d行显微外科手术,病灶完全切除。结果显微外科手术完全切除畸形血管团,总体手术相关并发症率13.8%,T1型和T2型并发症率高于T3、T4型,其中血管栓塞相关并发症1例,无手术死亡,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影像学检查未见AVM复发及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加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Spetzler-Martin Ⅲ级出血性AVM安全有效的方法,AVM位于功能区的T1、T2型手术风险较高。

    作者:张建忠;李明;刘信龙;徐正平;杨冰;许峰峰;丁强;李政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放散式冲击波循经取穴治疗四边孔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放散式冲击波( radial shock wave therapy,RSWT)辩证循经取穴治疗四边孔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四边孔综合征患者分为A组(52例)、B组(51例)和C组(53例),A组超短波治疗疼痛区域,B组放散式冲击波治疗疼痛区域;C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辩证循经取穴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睡眠质量、康复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睡眠质量康复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1),治疗后不同时期B、C组的疼痛、睡眠质量、功能改善更明显(P<0.05),且C组比B组疗效更优(P<0.05)。结论放散式冲击波循经取穴治疗四边孔综合征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吕客;童迅;秦小虎;孙凌梅;彭文娟;宋一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表面麻醉下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在会厌声带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在会厌声带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全麻下择期行会厌、声带手术80例,随机分为2组:麻醉诱导中,肌松药气管插管组(Ⅰ组)予以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后行气管插管;表面麻醉气管插管组(Ⅱ组)采用逐步口咽及气管内表面麻醉后行气管插管。记录2组麻醉诱导中气管插管前后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评价两组气管插管评分分级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手术结束至自主呼吸恢复和气管拔管时间,记录两组术后拔管期间的意识状态评分( OAA/S),术后麻醉不良反应、术中知晓情况和患者麻醉满意度。结果两组共78名患者完成临床研究。两组MAP和HR变化相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气管插管条件相似,手术时间、全麻用药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Ⅰ组比较,无肌松药的Ⅱ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迅速拔管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Ⅱ组术后气管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 OAA/S评分显著高于Ⅰ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也明显少于Ⅰ组,整体麻醉满意度高。结论表面麻醉下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可以为会厌、声带手术麻醉提供良好的气道管理,缩短术后气管拔管时间,麻醉安全性更高。

    作者:来伟;丁国友;帅君;肖荣;吴林纳;江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镍钛合金抓握式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采用镍钛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手术疗效观察。方法2011年7月-2014年6月收治11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和非手术治疗(对照组),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 SaO2)、C-反应蛋白( CRP)恢复时间,视觉模拟评分( VAS)、下地功能锻炼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SaO2、CRP恢复时间、VAS、下地功能锻炼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住院费用较高。结论采用记忆合金抓握式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痛苦小,骨折愈合好,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仲海燕;邵为;王芳;张璟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胫前动脉穿支皮瓣血管的研究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DFI)对胫前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方法应用CDFI对40侧胫前动脉穿支血管的数目、起始内径、走行、分布进行检测。并对穿支穿深筋膜处进行体表标记。应用脉冲多普勒( PW)测量穿支起始处及穿深筋膜处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建立胫前动脉穿支血流动力学正常对照,并按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胫前动脉共40侧,检出穿动脉总数236支,每侧4~8支不等,平均5.9支。穿支沿3个肌间隙分布,集中在小腿中上段,胫前动脉穿支穿深筋膜位置大多集中在距离小腿外踝上15~27 cm(55.5%)。穿支动脉起始处及穿深筋膜处PSV左右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地显示穿支的走行分布、有无变异或缺如,能在体表准确定位,并提供血流动力学定量指标评价血管质量,为皮瓣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高慧;胡建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13-2014年淮安市某哨点医院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淮安市某医院2013-2014年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探索流感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订流感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流感监测信息网络系统收集整理某院2013-2014年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登记报告流感样病例(ILI)就诊百分比2013年为2.45%,2014年为1.87%。4511例流感样病例中,以15~岁和25~岁年龄组为主,分别占25.38%和41.81%。分离出流感病毒阳性病例128例中,15~岁40例(31.25%)、25~岁60例(46.88%)。2013-2014年1381份检测的ILI标本中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9.27%(128/1381),其中包括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32份,季节性H3N1流感病毒75份,B型流感病毒21份。结论加强流感监测工作,提高哨点医院ILI报告质量,及时发现流感病毒变异,有利于早期预测预警流感疫情。

    作者:葛海燕;叶茂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环境因素对雌鼠卵巢损害的研究进展

    当前生殖、发育功能障碍已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已发现环境因素影响雌鼠卵巢功能,使生殖能力下降。明确影响生殖功能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对于防治生殖发育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多种环境因素对雌鼠卵巢损害的研究进展,根据其来源进行分类,并探索可能的机制及防治研究的展望。

    作者:郑德燕(综述);黄惠娟(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推进军队网络医疗服务系统建设的思考

    本文介绍了军队网络医疗服务系统建设进展,指出了系统建设应用中存在的基础网络不够通畅、软件功能有待改进、顶层设计需要优化、应用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思考提出了强化通道建设、拓展深化功能、促进流程再造、健全管理制度等建议。

    作者:马英豪;胡立洋;李杰枚;汤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亚低杀菌浓度阿莫西林对体外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耐药研究

    目的:观察亚低杀菌浓度( Sub-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Sub-MBC)阿莫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耐药性影响。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 29213)为研究对象,阿莫西林为抗菌药物,以微量稀释法定量检测不同诱导天数MBC值,采用1/2MBC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30 d多步体外诱导实验,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MBC变化,以全自动微生物药敏鉴定仪对终诱导后菌株进行阿莫西林耐药性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MBC值阿莫西林体外诱导7 d即显著升高,诱导30 d升高至原始菌株MBC的32倍;经全自动药敏分析仪鉴定诱导出的耐药菌株对阿莫西林耐药。结论亚低杀菌浓度阿莫西林可体外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出现耐药,且耐药性随亚低杀菌浓度诱导时间增加而升高,提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使用剂量可作为预防细菌耐药重要措施。

    作者:陈荣剑;祝仲珍;王占科;杨莉萍;袁小兰;胡新华;宁丽萍;兰小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带来影响的调查与思考

    目的:为摸清底数,有针对性地做好“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的部队计划生育工作。方法组织对全区13000余对单独家庭开展书面普查,对11个不同类型单位进行抽样调查,赴苏州、厦门、南昌等地部队现地座谈,了解掌握官兵生育意愿。结果全区单独家庭占育龄家庭总数的22.23%,其中有再生育意愿的6657个,没有再生育意愿的6143个,尚未考虑好的547个,分别占49.88%、46.03%和4.09%。结论新的生育政策出台后,部队官兵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生育意愿低于预期,转化为生育行为的更少,为积极稳妥推进新生育政策实施,应进一步强化计划生育组织领导,注重宣传引导,严格依法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搞好风险防范。

    作者:刘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损伤控制理念在门脉高压症合并肝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分析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合并肝癌56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 DCS)对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合并肝癌患者分期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某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该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脾切除+门体静脉断流术,术后1个月行肝癌切除35例,肝癌射频消融术21例(开腹肝癌射频术12例,B超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9例)。结果一期行脾切除+门体静脉断流术后,患者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术后第1~3天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以后逐步上升,其中血小板达(300~500)×109/L 43例,(800~1000)×109/L 13例,持续2~3周。术后2周白细胞恢复正常者41例,仍有15例<4.0×109/L[(1.5~3.8)×109/L]。术后2周复查腹部B超门静脉血栓形成42例。术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水。2例术后腹腔出血,予以再次进腹缝扎止血后好转。一期手术后1个月行肝癌外科治疗,术后并发中等量腹水9例,顽固性腹水2例,胸腔积液7例,脾窝或肝下积液16例,膈下脓肿2例,黑便12例,轻度黄疸8例,术后2周死于肝肾功能衰竭2例。出院后死于肝癌复发18例,平均生存18.6个月。无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死亡。其余36例术后至今存活,生活均能自理。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肝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应积极遵循DCS原则,分期手术可成为肝功能较差门脉高压症合并肝癌患者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陈启;宗光全;王峰;刘绪舜;王伟;张宇飞;刘仁民;栾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预处理减轻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损伤及 TNF-α的表达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DEX)对异丙肾上腺素( Isoprotereno,ISO)致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6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 control,CON)组、ISO组、地塞米松预处理( Dexamethasone pretreatment,DEX-pre)组、DEX组,每组4只。 CON组、ISO组首次处理前30 min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预处理,然后CON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处理,ISO组小鼠给予ISO(5 mg/kg),每日腹腔注射1次,连续3 d;DEX-pre组在首次ISO注射前30 min给予DEX(1.25 mg/kg)腹腔注射,余同ISO组;DEX组在第2天、第3天ISO注射30 min后给予DEX(1.25 mg/kg)腹腔注射,余同ISO组。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了解心肌损伤;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检测细胞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①与CON组比较,ISO组ASL、LDH、CK均明显升高(P<0.01),CK-MP无明显改变(P>0.05);ISO组心肌损伤明显加重,形态学计分为4.0比0.0(P<0.01);ISO组血清TNF-α明显升高(P<0.05); DEX-pre组TNF-α明显下降(P<0.01)。②与ISO组比较,EX-pre组ASL、CK下降非常显著(P<0.01),LDH、CK-MP轻度下降(P<0.05);DEX-pre组心肌损伤得到明显改善,形态学计分为2.0比4.0(P<0.01);DEX-pre组血清TNF-α下降非常显著(P<0.01)。③与ISO组比较,DEX组ASL、LDH、CK、CK-MP均无明显改变(P>0.05);DEX组心肌损伤无明显变化,形态学计分为3.5比4.0(P>0.05);DEX组血清TNF-α升高非常显著(P<0.01)。结论地塞米松预处理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小鼠急性心肌损伤的心肌具有明显保护作用,TNF-α等细胞因子改变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张严高;余磊;王建莉;尹戴佳佳;朱闽湘;祝春华;范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于微信平台的 COPD患者家庭无创通气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与评价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家庭无创通气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借助微信平台建立COPD患者家庭无创通气安全管理团队,构建学习教育、沟通交流、个案跟踪指导、动态监管及危急预警等一体化的安全管理模式。结果构建微信平台的安全管理模式后,COPD患者家庭无创通气的血气分析指标及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借助微信平台构建COPD患者家庭无创通气安全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金润女;林平冬;洪原城;陈丽娟;陈惠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PD-1/PD-L1负性协同刺激通路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中的地位及进展

    乙型肝炎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的慢性感染可导致疾病的进展。现有研究提示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1/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 PD-1/PD-L1)通路可减弱T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导致疾病的慢性化及重症化。目前有关PD-1/PD-L1通路在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未有系统的阐述。本文就PD-1/PD-L1通路与免疫调节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疾病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

    作者:徐成润(综述);伍伟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加强军队合理用药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本文分析了当前军队人员不合理医疗用药的现状及原因,探讨如何采取措施加强军队人员的合理用药管理,从积极开展医德医风规范建设、大力开展合理用药知识宣教、健全合理医疗用药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数字化管理手段等方面,总结了某医院加强合理用药管理的经验做法,提出加强军队合理用药管理,思想教育与知识宣传是前提,建立健全制度措施是关键,充分利用数字化管理是手段。

    作者:郭志华;周进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伴重度外阴水肿多点穿刺疗法有效性研究

    目的:对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伴重度外阴水肿予多点穿刺治疗法的有效性研究。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解放军174医院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发生重度OHSS伴重度外阴水肿的3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7例)入院后给予常规处理,进行多点穿刺治疗外阴水肿,对照组(17例)给予相同常规处理,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外阴水肿,同时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用多点穿刺治疗的有效率为76.4%,且无感染、红肿、破溃、出血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的有效率为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OHSS伴重度外阴水肿患者予多点穿刺的治疗方法有效。

    作者:陈惠芳;郑朝坂;李淑萍;刘琴;欧阳雪;邱慧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东南国防医药杂志

东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