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蕾莉;朱高莉;胡琴
目的 探讨多功能气管组合套管的制作及应用效果.方法 自行研制多功能气管组合套管,其由辅助吸引管及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构成,并应用于8例气管切开并发严重且难以控制(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无效)的上呼吸道感染者.结果 8例患者呼吸道感染获得有效控制,3~5 d体温下降,血常规正常,胸部X线摄片示肺部感染得到控制.结论 多功能气管组合套管应用于气管切开并发严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谭丽;易汉荣;彭红梅;蔡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探讨国内外预防患者跌倒的常用方法,为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预防患者跌倒的佳方法提供参考和借鉴.我国预防患者跌倒的常用方法有跌倒风险分级护理、跌倒流程管理方法、不同健康教育模式、专科护士预防跌倒的工作模式、循证护理方法等.国外预防患者跌倒的常用方法有循证护理方法、跨学科方法、职业疗法、不同层次预防跌倒的项目开发等.国内外预防患者跌倒的研究上存在差距,我国可借鉴国外经验,拓宽规模和领域,探索出适合我国的跌倒评估、预防与干预为一体的完整体系.
作者:王倩;王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改良透析管路对提高血液透析工作效率、节约成本的作用.方法 改良透析管路,即将透析管路的泵前补液口(30 cm)延长至80 cm,末端做成输液器的形状,交厂家制作成成品.2012年7~8月分别用常规透析管路(常规组)和改良透析管路(改良组)各1 100套进行密闭式预冲并比较两组工作效率和应用成本.结果 两种透析管路的操作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改良透析管路应用成本相对较低.结论 应用改良透析管路可以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污染环节.
作者:何亚娟;程美兰;李建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开发适合中国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评价量表(SPBS-CP),探讨其科学性及适用性.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定性访谈、定量调查分析和Delphi法对条目进行初步筛选、修改形成测试版量表.随机抽取2所综合医院100例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信度分析、项目区分度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相关系数法等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PBS-CP测试版包括照护负担、经济负担、家庭负担、心理/情感负担和治疗负担5个维度共21个条目.专家个人权威系数0.88,量表内容效度为0.81.结论 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评价量表测试版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可进一步验证其性能并应用于临床.
作者:任延艳;刘化侠;田秀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0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进行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自我效能和糖尿病足相关指标进行测评和调查.结果 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生存质量评分及糖尿病足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临床疗效有效,并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周娜;侯爱和;刘丽;高旭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对5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发抗生素脑病患者,加强心理护理、临床症状和治疗的观察护理、饮食和安全护理等.结果 4例症状缓解出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提出有效的专科护理及基础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于晓霞;王雅琳;徐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院校联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将2009级护理系一班学生186人作为实验组,二班187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理论、实践分段教学,即在校本部完成所有理论课与实训课;实验组学生实施院校联合教学模式,即从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开始)进入医院,所有的专业课程均在医院内完成,每周一至周四在医院教室内全天上理论课,周五全天在医院实训室上实训课,课余时间(中午或晚上)学生分小组按计划有组织地到医院各科室进行实践学习.结果 实验组考试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98.93%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84.37%带教老师认为学生能尽快适应临床.结论 院校联合的高职护理专业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改革,适应目前教学改革要求,更加注重高职护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急救能力.
作者:柴翠萍;王兰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将6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成缝合固定组和贴膜固定组各30例,比较两组导管固定时间、导管脱出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结果 贴膜固定组导管固定时间显著短于缝合固定组(P<0.01),两组导管脱出和CRBS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贴膜固定组导管脱出率相对高于缝合固定组,CRBSI发生率相对低于缝合固定组.结论 贴膜固定法既可节省操作时间,又可减少CRBSI的发生,适用于急诊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的固定,但在贴膜固定期间应注意防范导管脱出.
作者:周姝;陈蓓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建立责任护士护理查房制度对综合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100例由护士长选取病例指定一名资历较高的护士进行集体查房,每月1次;观察组100例实施责任护士护理查房制度.结果 观察组整体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均P<0.0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低于对照组.结论 责任护士护理查房制度的建立和施行促进了护理服务的良性运行.
作者:宋方平;郑兰英;刘咏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的医院安全氛围的认知现状,分析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经严格跨文化调适后形成的中文版医院安全氛围问卷对425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对安全氛围的认知总正向率为71.06%,对冲突和沟通认知维度的正向率高,为94.12%;对安全工作的阻碍维度认知的正向率低,为46.43%.不同科室、年龄、护龄、学历、职称护士对安全氛围的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的护士对安全工作的阻碍、反馈和培训的认知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护龄的护士对反馈和培训的认知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对医院在血源性职业暴露管理方面的安全氛围总体表现较为认可,但在安全工作阻碍、反馈和培训、管理支持这些方面仍需改进.
作者:徐娜;张培莉;王斌全;王芸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诱发因素等,为实施有效的疼痛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47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疼痛评分,了解患者初发病时的疼痛部位、疼痛是否突发,疼痛的性质、频率,疼痛初发作时的状态,疼痛的诱发因素,从疼痛发作到入科的时间.结果 95.7%患者主诉发病时疼痛,以胸痛、背痛、胸背痛为主,55.3%表现为撕裂样剧痛,患者入科时的疼痛水平与收缩压呈正相关(P<0.01);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与疾病的不同类型有关.结论 不同类型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存在特殊性,接诊时应仔细询问患者,以协助鉴别诊断.
作者:高娟;余娟;杨慧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长期卧床患者如不定时变换体位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废用综合征、压疮等,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及时变换体位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对于肥胖、无自主能力的患者,护士在帮助患者变换体位的过程中极为困难.传统变换体位需要多名护士共同协作,不仅费时费力、极易损伤操作者腕部及肩部的肌肉关节,而且由于施力不到位,可能使患者不舒适或体位不正确.鉴此,笔者设计制作卧床患者变换体位护理垫(下称护理垫),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杨逸婧;白姣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不同学历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需求,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在哈尔滨市某三甲医院实习的本科、大专、中专护生各5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不同学历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需求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学历的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一般需求,如学历、年龄、带教人数等存在不同;对带教老师的教学工作态度和老师素质两方面需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不同学历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需求不同,教学管理人员应根据护生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尽量满足其对临床实践教学的需求,以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和效果.
作者:赵洪梅;郑守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理暗示对敏感多疑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对32例敏感多疑的肿瘤患者采取语言与非语言的措施进行心理暗示治疗及护理.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显著轻于干预前(均P<0.05).结论 暗示疗法能消除敏感多疑患者的不良心理,是促进患者心身健康、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心理护理措施.
作者:刘林林;迟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时间管理在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实施血液透析护理常规管理的7 530例次透析作为对照组,将实施时间管理的8 030例次透析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时间管理能提高护士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帮助护士达成高质量工作目标,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颜艳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应用压力传感器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如中心静脉压(CVP)、有创动脉压(ABP),在抢救和监护危重患者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放置的位置直接影响测得数据的准确性.目前临床上没有较稳妥的固定方法,压力传感器位置经常变动影响数据的连续性与准确性,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鉴此,笔者设计并制作了压力传感器固定带,2012年3月应用于50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李黎明;王艳丽;李玉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PICC置管前评估的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构建PICC置管前评估的临床实践指南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9位PICC专业护士、1位某品牌PICC导管公司临床专员、2位临床医生进行关键知情人访谈,并对3所医院的PICC置管前评估实施过程进行参与式观察.结果 22位访谈对象肯定了PICC置管前评估的重要意义,评估内容包括患者诊断与治疗、静脉条件等多个方面,同时存在评估不全、第一评估人非穿刺者时或产生隐患、尚无评估表等问题.结论 PICC置管前评估可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建立静脉输液决策,但需进一步改进以完善其临床应用.
作者:李全磊;颜美琼;陆箴琦;林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分析和评价了患者参与医疗护理决策态度与医患决策冲突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患者自身、亲友、疾病及医务人员等可对患者决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医务人员应评估患者参与医疗护理决策的态度,向其提供准确而丰富的病情信息,提高决策沟通交流技巧,鼓励患者参与医疗护理决策,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袁一君;颜美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紫外线照射作为一种经济、方便、效果确切、无残留毒性的空气消毒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医院尤其是传染科被广泛应用.但若防护不当,紫外线灼伤可引起紫外线眼炎和皮炎.常规做法是紫外线灯开关处贴警示标识,加强宣教与巡视病房,但仍有患者及家属误用,导致灼伤眼睛和皮肤,引发医患纠纷.鉴此,我院对传染病区的紫外线灯重新独立布线安装,集中开关管理,有效地防止紫外线照射误伤患者,介绍如下.
作者:范学荣;何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封管液对留置针堵管率及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封管液的选择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选取留置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50 U/mL肝素盐水组、100 U/mL肝素盐水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生理盐水、50 U/mL肝素盐水、100 U/mL肝素盐水封管,观察比较三组静脉留置针堵管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生理盐水组堵管率为32.0%、50 U/mL肝素盐水组为14.0%、100 U/mL肝素盐水组为10.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静脉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0 U/mL肝素盐水组重.结论 50 U/mL肝素盐水封管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留置针堵管,不增加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此,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和100 U/mL肝素盐水.
作者:张丽红;王会敏;周园;孟维慧;谢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