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霞;王雅琳;徐蓉
目的 探讨专职介入护士护理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血压影响.方法 将12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围术期由病房当班护士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由专职介入护士进行术前访视、术中配合与术后护理.结果 观察组术前和术中高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职介入护士实行一对一护理干预,能更充分地做好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围术期护理,提高患者心理顺应能力,有利于稳定情绪、稳定血压.
作者:张文静;梁肖玉;李少芳;古瑞平;郑金燕;陈冰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知识、态度、信念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7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急性冠脉综合征反应指数量表(ACSRI)和自拟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测评.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知识均分为12.11±2.93,态度均分为14.31±3.01,信念均分为22.71±3.81;患者的知识受住院次数影响;态度受心脏病病史、心脏病家族史、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影响;信念受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类型、居住状况影响.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知识、态度、信念水平偏低,受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医务工作者应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知识、态度、信念水平,缩短患者决策延迟时间.
作者:高晖;曹英娟;赵阳;娄凤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为完善与规范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以相关数据的查找、收集和整理为基础,通过登陆我国招收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各院校相关网站,对我国77所护理学硕士研究生院校的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77所院校中,54.54%的院校以重点培养科研型人才为主,12.99%的院校重点培养临床型人才,同时培养两型人才的院校占32.47%;专业设置方向主要集中在临床护理(15.13%)、护理教育(13.44%)、护理管理(17.65%)、社区护理(14.29%),专科专病护理的研究方向只占到了7.56%.结论 我国研究生培养类型以科研型居多,整体水平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趋势;培养目标对具体的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指导性不强;各院校的研究方向具有多样化,但在方向设置上不够细化、专业化.
作者:李焕;张小曼;邢凤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分析和评价了患者参与医疗护理决策态度与医患决策冲突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患者自身、亲友、疾病及医务人员等可对患者决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医务人员应评估患者参与医疗护理决策的态度,向其提供准确而丰富的病情信息,提高决策沟通交流技巧,鼓励患者参与医疗护理决策,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袁一君;颜美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两种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将6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成缝合固定组和贴膜固定组各30例,比较两组导管固定时间、导管脱出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结果 贴膜固定组导管固定时间显著短于缝合固定组(P<0.01),两组导管脱出和CRBS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贴膜固定组导管脱出率相对高于缝合固定组,CRBSI发生率相对低于缝合固定组.结论 贴膜固定法既可节省操作时间,又可减少CRBSI的发生,适用于急诊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的固定,但在贴膜固定期间应注意防范导管脱出.
作者:周姝;陈蓓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PICC置管前评估的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构建PICC置管前评估的临床实践指南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9位PICC专业护士、1位某品牌PICC导管公司临床专员、2位临床医生进行关键知情人访谈,并对3所医院的PICC置管前评估实施过程进行参与式观察.结果 22位访谈对象肯定了PICC置管前评估的重要意义,评估内容包括患者诊断与治疗、静脉条件等多个方面,同时存在评估不全、第一评估人非穿刺者时或产生隐患、尚无评估表等问题.结论 PICC置管前评估可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建立静脉输液决策,但需进一步改进以完善其临床应用.
作者:李全磊;颜美琼;陆箴琦;林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建立责任护士护理查房制度对综合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100例由护士长选取病例指定一名资历较高的护士进行集体查房,每月1次;观察组100例实施责任护士护理查房制度.结果 观察组整体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均P<0.0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低于对照组.结论 责任护士护理查房制度的建立和施行促进了护理服务的良性运行.
作者:宋方平;郑兰英;刘咏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总结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入户技巧,包括细心做好入户前的各项准备,人性化地选择入户时间,规范入户时的礼貌用语等,以提高入户成功率,促进入户服务及时高效地完成.提出社区医护人员运用上述护理技巧,做好重点人群的入户服务,再普及到千家万户,可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
作者:沈瑞芳;夏清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长期卧床患者如不定时变换体位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肌肉萎缩废用综合征、压疮等,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及时变换体位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对于肥胖、无自主能力的患者,护士在帮助患者变换体位的过程中极为困难.传统变换体位需要多名护士共同协作,不仅费时费力、极易损伤操作者腕部及肩部的肌肉关节,而且由于施力不到位,可能使患者不舒适或体位不正确.鉴此,笔者设计制作卧床患者变换体位护理垫(下称护理垫),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杨逸婧;白姣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时间管理在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实施血液透析护理常规管理的7 530例次透析作为对照组,将实施时间管理的8 030例次透析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时间管理能提高护士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帮助护士达成高质量工作目标,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颜艳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手机短信在患者出院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首次在内分泌科住院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告知等方法进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手机短信形式进行出院指导.结果 两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出院护理时间、出院手续办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将手机短信运用于出院护理中,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缩短患者及家属出院手续的办理时间.
作者:肖菲;陈冬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呼吸机冷凝水的管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行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冷凝水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加热导线型湿化器防止冷凝水形成,观察及比较两组机械通气VAP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为20.8%、病死率为17.0%,对照组分别为41.5%、3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强化冷凝水的控制可明显减少VAP发生率及病死率.
作者:张海燕;缪彩红;汪海燕;陈文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开发适合中国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评价量表(SPBS-CP),探讨其科学性及适用性.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定性访谈、定量调查分析和Delphi法对条目进行初步筛选、修改形成测试版量表.随机抽取2所综合医院100例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信度分析、项目区分度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相关系数法等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PBS-CP测试版包括照护负担、经济负担、家庭负担、心理/情感负担和治疗负担5个维度共21个条目.专家个人权威系数0.88,量表内容效度为0.81.结论 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评价量表测试版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可进一步验证其性能并应用于临床.
作者:任延艳;刘化侠;田秀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0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进行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自我效能和糖尿病足相关指标进行测评和调查.结果 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生存质量评分及糖尿病足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临床疗效有效,并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周娜;侯爱和;刘丽;高旭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人文关怀导向的生活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住院患者按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由医生根据病情及自理能力的评估结果开具分级护理医嘱,护士根据分级护理的要求实施生活护理;观察组在医生开具分级护理医嘱的基础上,将人文关怀理念运用至生活护理中,如在充分评估患者的基础上由患者参与决定生活护理的时间、内容、实施者等.比较两组基础护理分数和患者对基础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生活护理有助于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孙丽凯;李丽萍;何华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对5例患儿实施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至下腔静脉.结果 5例患儿穿刺均成功,治疗过程导管通畅,无并发症发生.提出对于上肢静脉条件差的早产儿可经股静脉置入PICC进行长期输液治疗.
作者:李兵;张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睡眠诱导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8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IB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行抗焦虑抑郁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睡眠诱导.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焦虑、抑郁评定和消化道症状评定.结果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P<0.01,干预6个月时IBS消化道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综合性睡眠诱导辅助治疗难治性IBS能改善患者睡眠,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曾蕾莉;朱高莉;胡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捏脊联合腹部按摩护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于餐后1 h进行捏脊联合腹部按摩护理,2次/d;对照组于喂奶前30 min予以金双歧250 mg口服,3次/d.干预10 d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捏脊联合腹部按摩护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优于金双歧口服法,且临床观察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卫华;季武兰;鲍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降低糖尿病并存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糖尿病并存冠心病患者226例随机分入干预组(n=103)和对照组(n=123).干预组患者于社区卫生院接受随访护士提供的每月1次的病情评估、体检及检验、并发症预防、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对于治疗效果不满意或病情变化者,经主管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后追加随访、更改患者用药方法,对于出现严重异常者立即联系住院治疗;对照组于门诊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随访(31.5±16.8)个月,干预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终点事件风险比0.42;两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证实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既往6个月住院次数、初诊并存疾病、年龄、使用药物数量(均P<0.01).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可为糖尿病并存冠心病患者提供连续、长期、可靠的院外护理支持及疗效随访,有效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周婷;毛志锦;付阿丹;夏文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功能气管组合套管的制作及应用效果.方法 自行研制多功能气管组合套管,其由辅助吸引管及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构成,并应用于8例气管切开并发严重且难以控制(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无效)的上呼吸道感染者.结果 8例患者呼吸道感染获得有效控制,3~5 d体温下降,血常规正常,胸部X线摄片示肺部感染得到控制.结论 多功能气管组合套管应用于气管切开并发严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谭丽;易汉荣;彭红梅;蔡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