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媛
目的 了解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和心理一致感量表对300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心理一致感平均得分为(68.02±9.43)分;男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的心理一致感水平与其家庭人均月收入、造口自理水平、造口知识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女性、收入低、造口知识缺乏的患者应成为干预的重点.
作者:张静;马小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运用行为锚定法了解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能力情况,为医院选拔合格的带教老师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临床实习护生400人,采用自制临床护理带教老师三维四等行为锚定等级评价问卷对400名带教老师的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带教老师教学能力总分30.78±6.15,得分低的2个条目是专业知识(2.82±0.93)与教学方法(2.74±0.91);护生接触带教老师的时间不同,其对老师的能力评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行为锚定法可准确、客观地评价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临床带教老师的综合能力处于中上水平,能较好地承担护理实习生的带教任务,但专业知识、教学方法等方面仍需要加强.
作者:王曙红;王国妃;曾纯;夏晓晨;钟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经高位颈前咽后入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19例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内镜辅助下经高位颈前咽后入路完成前路松解复位手术,同时Ⅰ期行后路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解剖复位,随访6~24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1例,经硬脑膜补片修补及生物蛋白凝胶封堵,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1周后治愈,末次随访时,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及内固定松动.结论 内镜辅助经高位颈前咽后入路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配合,精心的术后护理,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夏丽霞;赵体玉;陈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缓解胃肠道术后留置胃管致咽部不适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胃肠手术后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沐舒坦30 mg+生理盐水5 mL,小剂量组地塞米松2.5 mg+沐舒坦30 mg+生理盐水5 mL,大剂量组地塞米松5 mg+沐舒坦30 mg+生理盐水5 mL雾化吸入.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咽部疼痛感程度.结果 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术后留置胃管期间咽部不适表情图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缓解胃肠道术后留置胃管所致的咽部疼痛有显著疗效,小剂量地塞米松可作为胃肠道术后雾化吸入有效安全的药物使用.
作者:黎国萍;何宁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探讨在PICC拔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成立FMEA团队,画出流程图并利用NCPS矩形图进行分析、计算,找出65例PICC患者拔管时潜在失效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结果 改进后PICC拔管失效模式的危险序数较实施前降低62.0%~78.3%.结论 将FMEA模式应用在临床PICC拔管过程中可有效进行风险防范管理,能前瞻性地发现流程中潜在的问题和漏洞.
作者:于乐静;申殿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加十二指肠空肠短路术治疗正常体质量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5例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加十二指肠空肠短路术的正常体质量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个案管理模式,由个案管理师执行全程围术期护理.结果 采用个案管理模式进行围术期护理,5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出院时体质量平均下降2 kg,停用降糖药物,术后1个月随访,脱离降糖药物,效果理想.结论 个案管理模式为多专科的临床照护系统,完善了全程护理干预体系,更加规范了此类手术的护理.
作者:张莉萍;戴晓冬;杨宁琍;梁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氧疗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护理技术及抢救的治疗手段.氧气湿化瓶是氧疗的必备装置,可以防止干燥氧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与损伤,增加患者氧疗的安全性与舒适度,而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也成为了医院感染的潜在传染源[1].临床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因长时间反复使用,其内壁容易形成污垢,湿化瓶干燥后大部分留有水斑印迹.我院于2011年7月开始对临床科室的氧气湿化瓶实施集中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用食醋浸泡加纯化水漂洗可有效防止湿化瓶干燥后的水斑现象,现介绍如下.
作者:严喜枝;聂亚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听诊器是临床上常用的诊疗工具.由于听诊器接触患者皮肤的膜片听头部分是金属材质,听诊时,患者感觉冰凉不适,且临床使用听诊器未做到一人一消毒,存在交叉感染现象.鉴此,我科用一次性治疗巾制作成听诊器隔离巾,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张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多次急诊就诊老年患者家属的需求现状,更好地推进急诊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急诊家属需求问卷对101名多次急诊就诊的老年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家属的需求依次为确保患者安全(85.58%),自身舒适(81.93%),获得健康教育(80.14%),获得关心与支持(77.62%).结论 护士应给予家属特殊关注,主动进行心理护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并指导其关注自身健康,帮助其提高健康意识.
作者:高玲;徐奕旻;薄惠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对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孕妇于产科优生咨询门诊常规就诊、进行羊水穿刺的预约与实施;干预组孕妇在此基础上由专职人员在羊水穿刺前、中、后及整个孕期进行认知、支持等综合性的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产前诊断率、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提高产前诊断率、减少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社会因素引产手术的发生,提高产前诊断质量及安全性.
作者:雷桔红;张礼婕;王苏梅;潘映红;唐先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半月板损伤及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膝关节镜术后适宜的冰敷时间.方法 将122例半月板损伤患者及81例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根据住院尾号单双数分别随机分为术后冰敷24 h组及冰敷72 h组(半月板损伤A、B组与膝前交叉韧带损伤C、D组).分别于术后冰敷24 h及72 h组.术后24~72 h观察、比较两组患膝肿胀和疼痛情况.结果 半月板损伤A、B组术后疼痛评分及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膝前交叉韧带损伤C、D两组比较,术后72 h疼痛评分,术后48 h及72 h肿胀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半月板损伤患者给予持续冰敷24 h,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持续冰敷72 h较适宜.在膝关节镜术后临床护理中,可根据不同病种,制定不同时间的冰敷计划.
作者:焦华琳;杨京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硕士研究生基于初始学历为专科这一问题而引发的心理体验,为护理研究生教育者与管理者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3名初始学历为专科的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护理硕士研究生基于初始学历为专科这一问题而引发的心理体验,共提炼出7个主题,主要涉及认知体验、情绪体验2个层面.结论 护理教育者与管理者应针对初始学历为专科的护理研究生所涉及的一系列不良心理体验,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其身心健康.
作者:张洋;李莎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在手术室日常工作中,一次性腰硬联合麻醉包开封使用后,其外包装袋常被当作医疗垃圾丢弃.我科将外包装袋收集后再利用,介绍如下.1 方法收集一次性腰硬联合麻醉包外包装袋备用,外包装袋40 cm×25 cm,上侧开口,开口处有宽1 cm双面胶粘贴.①设备脚踏开关套.将一次性腰硬联合麻醉包外包装袋套在腹腔镜、关节镜、膀胱镜等脚踏开关上,用原有包装口的双面胶粘贴,既防水、绝缘,又保持脚踏开关不被水渍、血渍污染.
作者:李岚;薛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门诊部各时段的人流量,以及患者的就诊时间规律,为医疗资源的科学安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观察的方式,测定门诊现场当日挂号、办卡、现场预约挂号、取号以及各候诊区的人流量,共观察5日.结果 当日挂号患者每日高峰值集中于7:20、9:40~11:20,高118例次.现场办卡排队高峰在9:40~11:40,15:00~16:00.结论 针对各窗口排队的现象和规律,简化门诊就诊流程,合理调整优质资源,才能减少患者排队、门诊空间拥挤现象,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晓俐;陈可欣;黄秀荣;姜光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外科换药具有一定的连续性,需要对患者的伤口进行连续观察,根据伤口的愈合情况调整外敷、清洗的药液,以促进伤口早期愈合.但是换药室工作人员往往由于轮休、节假日等情况不可能每日在岗,或者患者换药不可能每次都会遇到同一名护士,以致患者伤口的观察和治疗缺乏连续性,护士缺乏对前一次换药情况的了解.传统的换药单只简单记录了患者的姓名、年龄、换药的次数,没有换药相关信息的描述.为此,笔者将传统的换药记录单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选择式换药记录单,经过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在门诊换药室使用890例次,效果满意.
作者:施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改进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体位摆放的方法,大限度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 将30例手汗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与改良组各15例.传统组采用常规方法摆放90°侧卧位,一侧手术完毕摆平患者后再安置对侧90°侧卧位.改良组采用头背部垫海绵垫并摇高床头约30°~45°的半坐卧位,术中根据手术需要分别摇床向手术部位对侧倾斜30°.结果 改良组体位摆置时间、总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均P<0.01);改良组术中不需调整气管导管位置,医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半坐卧位可缩短体位摆置时间,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作者:张群秀;周海宁;吴瑜玉;黄雪莲;郑小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手术联合放化疗的Ⅲ、Ⅳ级胶质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胶质瘤手术及放化疗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无缝隙的模式护理,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患者放化疗期间发放专病健康教育手册、建立电话短信平台、上门访视、举办病友沙龙等.分别于放疗、化疗疗程结束时测定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癌因性疲乏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有助于缓解胶质瘤患者在放化疗期间的身心疲劳,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任琳;任学芳;郎黎薇;殷志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阐述了奥马哈系统的基本框架、系统模型、实施步骤,以及该系统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提出奥马哈系统在指导临床护理实践、规范护理记录、促进信息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护理研究者可尝试运用奥马哈系统解决不同的护理问题.
作者:吴倩;范琳琳;徐旭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的佳固定方法.方法 将120例接受留置针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分别将透明敷贴采取张力粘贴+塑形、张力粘贴+不塑形、无张力粘贴+塑形及无张力粘贴+不塑形固定外周静脉留置针.结果 四组敷贴更换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组显著优于其他组.结论 透明敷料固定手法选用无张力粘帖+塑形,能延长敷贴的更换时间和留置针的更换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纪翠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无剖宫产指征医务人员选择剖宫产分娩的真实原因与感受.方法 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11名个案的资料,运用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升华出4个主题:对自然分娩的恐惧与担忧,对剖宫产的相对信任,选择分娩方式的自主性以及产后的欣喜和遗憾.结论 产科医务人员选择剖宫产的原因有其自身特点,她们分娩时同样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鼓励,医务人员要学会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增强自然分娩信心.
作者:王娜;丁焱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