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雷桔红;张礼婕;王苏梅;潘映红;唐先颖

关键词:高风险孕妇, 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 羊水穿刺, 分娩期并发症, 妊娠结局, 心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对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孕妇于产科优生咨询门诊常规就诊、进行羊水穿刺的预约与实施;干预组孕妇在此基础上由专职人员在羊水穿刺前、中、后及整个孕期进行认知、支持等综合性的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产前诊断率、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提高产前诊断率、减少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社会因素引产手术的发生,提高产前诊断质量及安全性.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留置针封管时预防血液返流方法介绍

    对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够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保护静脉血管,并减轻护士工作量.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出现封管后血液返流而导致堵管现象,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笔者采用边推注边关闭夹子的方法封管,效果较好,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书瑶;童奥;马小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手术室一次性物品分管检查记录表的设计与应用

    手术室一次性物品品种繁多,而各种品种型号也较多,要确保每种物品包装完好,并在有效期之内使用,必须依靠灵活、高效、规范、实用、可行的管理措施作保障.为妥善管理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笔者于2011年设计一次性物品分管检查记录表,经手术室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李莲英;左育涛;刘燕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造口专业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专家调查研究

    目的 构建造口专业护理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高其培养质量.方法 采用Delphi法对22名专家就造口专业护理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实践时间及导师组设置进行2轮函询.结果 确定的培养模式中理论课程34门;临床实践时间设置中45.45%的专家认为应在1.0~1.5年;导师组设置中45.45%的专家选择双师型导师,其余专家选择护理硕士导师、医学硕士导师和临床资深护师.结论 专家对确定的培养模式协调性较高,可为今后造口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武佩佩;李秋洁;郭杰;洪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直肠癌术后患者造口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对36例直肠癌患者行Miles根治切除术,术后发生粪水性皮炎2例,造口水肿2例,造口黏膜分离1例,经治疗均康复出院.提出术后重视造瘘口护理、严密观察造口并发症、正确的造口护理和器材选择、详细的出院指导,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王淑红;丁世娟;王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国外健康教育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目的 了解国外健康教育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方法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以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文献作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分析健康教育研究热点与前沿.结果 健康教育研究热点主要有健康教育知识、态度和健康行为关系研究,行为干预与自我保健、学校健康教育等.结论 健康教育领域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和成熟状态,但其内涵、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正在不断细化.公共卫生、全球健康、公共卫生教育、艾滋病毒和艾滋病以及全球健康教育等可能是当今健康教育的研究前沿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作者:王望红;肖曼丽;燕群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巧除氧气湿化瓶的污垢与水斑

    氧疗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护理技术及抢救的治疗手段.氧气湿化瓶是氧疗的必备装置,可以防止干燥氧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与损伤,增加患者氧疗的安全性与舒适度,而氧气湿化瓶细菌污染也成为了医院感染的潜在传染源[1].临床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因长时间反复使用,其内壁容易形成污垢,湿化瓶干燥后大部分留有水斑印迹.我院于2011年7月开始对临床科室的氧气湿化瓶实施集中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用食醋浸泡加纯化水漂洗可有效防止湿化瓶干燥后的水斑现象,现介绍如下.

    作者:严喜枝;聂亚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多次急诊就诊老年患者的家属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多次急诊就诊老年患者家属的需求现状,更好地推进急诊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急诊家属需求问卷对101名多次急诊就诊的老年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家属的需求依次为确保患者安全(85.58%),自身舒适(81.93%),获得健康教育(80.14%),获得关心与支持(77.62%).结论 护士应给予家属特殊关注,主动进行心理护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并指导其关注自身健康,帮助其提高健康意识.

    作者:高玲;徐奕旻;薄惠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对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孕妇于产科优生咨询门诊常规就诊、进行羊水穿刺的预约与实施;干预组孕妇在此基础上由专职人员在羊水穿刺前、中、后及整个孕期进行认知、支持等综合性的心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产前诊断率、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提高产前诊断率、减少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社会因素引产手术的发生,提高产前诊断质量及安全性.

    作者:雷桔红;张礼婕;王苏梅;潘映红;唐先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初始学历为专科的护理硕士研究生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硕士研究生基于初始学历为专科这一问题而引发的心理体验,为护理研究生教育者与管理者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3名初始学历为专科的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护理硕士研究生基于初始学历为专科这一问题而引发的心理体验,共提炼出7个主题,主要涉及认知体验、情绪体验2个层面.结论 护理教育者与管理者应针对初始学历为专科的护理研究生所涉及的一系列不良心理体验,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其身心健康.

    作者:张洋;李莎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无剖宫产指征产科医务人员选择剖宫产原因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无剖宫产指征医务人员选择剖宫产分娩的真实原因与感受.方法 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11名个案的资料,运用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升华出4个主题:对自然分娩的恐惧与担忧,对剖宫产的相对信任,选择分娩方式的自主性以及产后的欣喜和遗憾.结论 产科医务人员选择剖宫产的原因有其自身特点,她们分娩时同样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鼓励,医务人员要学会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增强自然分娩信心.

    作者:王娜;丁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某综合医院门诊各时段人流量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部各时段的人流量,以及患者的就诊时间规律,为医疗资源的科学安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观察的方式,测定门诊现场当日挂号、办卡、现场预约挂号、取号以及各候诊区的人流量,共观察5日.结果 当日挂号患者每日高峰值集中于7:20、9:40~11:20,高118例次.现场办卡排队高峰在9:40~11:40,15:00~16:00.结论 针对各窗口排队的现象和规律,简化门诊就诊流程,合理调整优质资源,才能减少患者排队、门诊空间拥挤现象,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晓俐;陈可欣;黄秀荣;姜光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PICC拔管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探讨在PICC拔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成立FMEA团队,画出流程图并利用NCPS矩形图进行分析、计算,找出65例PICC患者拔管时潜在失效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结果 改进后PICC拔管失效模式的危险序数较实施前降低62.0%~78.3%.结论 将FMEA模式应用在临床PICC拔管过程中可有效进行风险防范管理,能前瞻性地发现流程中潜在的问题和漏洞.

    作者:于乐静;申殿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士护理人文关怀现状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关怀现状,为更好地开展手术室护理人文关怀,满足患者需求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上海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1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面对面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共获得2个主题,即:手术室护理人文关怀体现在细节中、手术室护理关怀应从全期护理的角度出发.结论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中与患者安全有关的关键护理项目进行人文关怀的认知度较高,但在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阶段缺乏有效的护理关怀意识和内容.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手术室护士手术全期护理关怀继续教育;同时,优化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增进护理关怀内涵,实现手术患者的全期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李娜;周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

    对12例毒蜂蜇伤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及时进行局部疼痛、红肿的处理并尽快中和、清除体内毒素,采取血液净化治疗,监测全身脏器功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同时严格管理,预防感染,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12例患者住院治疗6~22 d,治愈11例,显效1例.提出蜂蜇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可造成严重后果,护理上要加强脑、肝、肾、肺等脏器功能的监测,及时了解病情变化,防止更多的脏器受累.

    作者:曾珠;李学惠;陈静;田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常压氧疗持续不同时间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常压氧疗(NBO)持续不同时间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7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NBO 3 h组、6 h组、9 h组、12 h组、24 h组各10只.假手术组只结扎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其余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NBO各组分别采用NBO持续3 h、6 h、9 h、12 h、24 h.再灌注24 h时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测定脑梗死体积,检测缺血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NBO 3 h、6 h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减低(均P<0.05),NBO 3 h、6 h、9 h组脑梗死体积显著降低(均P<0.05),持续6 h尤为明显;NBO 3 h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NBO 6 h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而NBO持续9~24 h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 NBO持续3~6 h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减小梗死体积,不增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作者:刘盎;隋树杰;周晓辰;张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困扰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症状困扰、生活受干扰程度及焦虑抑郁程度,并探讨前二者与焦虑抑郁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M.D.Anderson症状调查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84例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的症状困扰及生活受干扰评分分别为3.18、2.81分,前者与其焦虑呈正相关,后者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均P<0.01);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脱发、胃口差、体质量减轻、反流等.结论 食管癌术后化疗患者普遍存在症状困扰,且症状困扰与焦虑抑郁相互影响.护理人员在缓解患者躯体症状的同时应关注其心理状况,指导其合理宣泄情绪.

    作者:吴晓丹;张美芬;张俊娥;蒋超南;袁秀红;阳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1例先天性胸外心合并右室双出口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对1例经右室双出口并行胸外心矫治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重点介绍术后维持循环稳定,改善心功能、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全身支持疗法、预防并发症发生、避免心脏压迫等护理,结果心功能恢复良好.提出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患者安然渡过围术期的基础;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密切观测平均动脉压和动脉血氧分压,以顺利拔管是围术期的护理重点.

    作者:徐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胶质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胶质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手术联合放化疗的Ⅲ、Ⅳ级胶质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胶质瘤手术及放化疗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无缝隙的模式护理,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患者放化疗期间发放专病健康教育手册、建立电话短信平台、上门访视、举办病友沙龙等.分别于放疗、化疗疗程结束时测定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癌因性疲乏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有助于缓解胶质瘤患者在放化疗期间的身心疲劳,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任琳;任学芳;郎黎薇;殷志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舒康博G水凝胶敷料用于丹毒换药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舒康博G水凝胶敷料用于丹毒换药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36例丹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予50%硫酸镁溶液湿敷患处,观察组予舒康博G水凝胶外敷患处.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康博G水凝胶敷料用于丹毒换药效果好.

    作者:吴育云;霍世英;支晨;王素玲;任俊;吴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骨科术后患者4种疼痛评估方法适用性研究

    目的 比较直观模拟标度法(VAS)、言语等级标度法(VRS)、红色楔形物标度法(RWS)和框格标度法(BS)对髋部骨折及其他下肢创伤患者术后疼痛评估的作用以及其适用性.方法 对68例髋部骨折和68例下肢其他创伤患者分别采用上述4种方法,于术前,术后24 h、48 h、72 h进行疼痛程度评定.结果 髋部骨折患者4 d中VAS测定成功率为67.6%~83.8%,VRS为82.4%~100%,RWS为83.8%~97.1%,BS为79.4%~91.2%.失败原因主要为患者精神错乱、意识模糊.下肢其他创伤患者成功率为97.1%~98.5%.结论 VAS对于评估髋部骨折患者疼痛缺乏可信性,VRS和RWS是较理想的评估方法;下肢其他创伤患者4种疼痛度量方法均适用.

    作者:王红霞;唐霖;张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