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萍;李丽;叶志霞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配合角调式音乐减轻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疼痛无法耐受时遵医嘱立即给予曲马多肌内注射镇痛;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出现疼痛时采用穴位按摩配合角调式音乐干预.结果 观察组术后3d内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穴位按摩配合角调式音乐能有效减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疼痛.
作者:肖艳平;蒋应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口腔擦洗结合牙龈按摩预防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及去除口腔异味的作用.方法 将2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湿棉球行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使用湿纱布擦洗并给予牙龈按摩.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率及1级以上口腔异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口腔擦洗结合牙龈按摩可以减少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和口腔异味的发生率.
作者:陈志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对机械通气患者膀胱压的影响,为临床正确监测机械通气患者膀胱压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分别测量平卧位、床头抬高30°半卧位及45°半卧位的膀胱压,并监测不同体位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结果 3种体位膀胱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卧位与30°半卧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体位呼吸、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及45°半卧位显著优于平卧位(均P<0.05).结论 测量膀胱压时,可保持机械通气患者原来约30°的体位不变,以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增加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作者:蒋仕银;李素玲;胡长玉;龙玉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通过到美国爱诺华菲尔范克斯医院研修体验与考察,了解了该院慈性关怀护理,包括温馨、整洁、舒适的医院环境;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共筑和谐的护患关系;网络在线的健康教育;多语种的翻译电话;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服务及志愿者对老年患者的关怀项目等.笔者认为实践慈性关怀护理,需要具备尊重人的观念、服务人的理念、完善医护制度的建设和监督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
作者:薛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病区冰箱不同时间、不同采集点的温度变化,为规范病区药品储存、确保药品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从4个病区抽取4台冰箱进行研究,测量冰箱冷藏室不同时间点(8:00、11:00、14:00、17:00、20:00)、不同采集点(三层搁架各层的右前、中部、左后、右后、左前点及门内侧点)的温度并记录.结果 同型号不同冰箱同采集点,同一冰箱同采集点不同时间、不同层相同采集点及同层不同采集点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冰箱温度受病区环境和时间的影响,且由下向上、由内向外递增,可根据冷藏药品对温度的要求分层分类放置.
作者:郑雪梅;庞瑛;郝楠;赵欣;李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对21名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专家进行咨询,初步构建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一、二、三级指标;便利抽取10所高等院校的193名在读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重测信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等统计指标对评价体系进行评价,调整评价体系指标.结果 形成临床操作能力、护理综合能力、护理管理能力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的临床实践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8,重测信度为0.823,条目的平均CVI为0.903.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10个公因子,能解释总变异量的73.847%.结论 该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评价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核心能力的工具.
作者:董小方;刘延锦;王金鑫;徐慧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提出在护理职业开展生涯规划的方法,以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作者:戈娜;庞启英;赵誉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干湿棉球擦拭法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15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湿棉球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先用干棉球擦拭,再用湿棉球擦拭.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2级以上口腔异味和黏膜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采用干湿棉球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能有效清除表面的分泌物和附着在口腔内的细菌,促进口腔舒适清洁,因而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作者:王雅宁;王鸿雁;翟丽萍;杨晓静;贾立群;崔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设置及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成效.方法 在2010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整群随机抽取2个班,分别为实验班(104名)和对照班(98名).以《消化系统基础医学与护理》课程为例,实验班采取按人体系统将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进行课程设置,并增加医院工学结合教学至1周(30学时),对照班按学科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按常规医院工学结合教学3学时.结果 实验班期末考试在选择题、填空题、综合分析题中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护理部分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P<0.01).83.65%实验班护生对“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设置和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持肯定态度.结论 “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能形成教学合力、发挥协同效应,提高了高职护生课程学习的效果;能激发高职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者:沈开忠;叶国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病区护理难度系数,为病区分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Delphi法筛选出6项评价指标(医疗任务完成情况、收治急诊、患者病情、患者生活自理程度、护理风险、护理工作量)并确定权重值(总分100分).其中医疗任务完成与收治急诊情况依据某三级甲等医院HIS及实地调查结果客观评分,其他4项定性指标通过随机抽取该院20名护理专家进行2轮主观评分.结果 专家调查第1轮和第2轮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5.0%.61个病区护理难度系数前10位分别为脊柱骨科、儿科、烧伤科、心内1科、神内1科、神外3科、神内2科、新生儿科、创伤骨科及感染科;后10位分别为内分泌科、高干特需4病房、高干特需3病房、皮肤/康复科、高干特需1病房、放疗科、干部内科、整形科、高干特需2病房及高干综合内科.结论 病区护理难度系数能够全面反映医院病区的护理难度,奠定了病区分类工作基础,也为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龙艳芳;彭伶丽;贺爱兰;李映兰;杨土保;曾翠;梅媛;张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乙肝)孕妇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65名乙肝孕妇家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制心理健康相关因素问卷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乙肝孕妇家属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及恐惧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均P<0.01).其影响因素主要为对胎儿健康的担心,对孕妇身体状况及疾病预后的担心,自我防护知识的缺乏及社会支持的缺乏等.结论 在做好孕妇护理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家属的心理需求,给予家属普及母婴传播知识、强化乙肝疾病相关知识和孕期用药知识的宣教,以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家属的心理应急和与医护配合的能力.
作者:李正莲;黎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队列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为期8周的队列训练.采用阴性、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价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两组干预8周后PANSS、IPR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队列训练能促进患者间的情感沟通、理解协作,改善其人际交流、缓解情感平淡,改善患者阳性、阴性症状及精神病性症状,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
作者:吴开文;柯晓英;林琳;向美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4例住院患者应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健康教育,并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健康教育后患者营养知识评分显著高于教育前(均P<0.01).结论 应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饮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疾病的早日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石艳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加强急诊患者护理安全,降低护理工作缺陷,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 在急诊室实施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每例急诊患者按病情分级就诊,在区域内由分区护士从急救、护理观察、健康教育等方面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结果 实施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后,急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及医护人员对护理管理模式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采用分级分区化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
作者:刘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康复教育光碟指导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 将65例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n=33)与观察组(n=32),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观看康复教育光碟示范下行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及康复训练依从率,并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康复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康复训练依从率、上肢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观看康复教育光碟可激发患者的康复欲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减少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石翠霞;唐文明;和中月;杨艳玲;崔彩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对现有水银血压计进行改良.放气阀利用弹力及管路内部的气体压力实现对放气操作的控制;袖带通过单根橡胶管与三通装置连接;增设玻璃管顶端的通气塞及表盒底部的安全柱以防止水银溢出.提出改良后的水银血压计不仅能够准确快速地测量血压,又能有效防止水银溢出.
作者:张磊;赵媛;王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居家访视护理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行为领域问题的访视效果,为社区居家访视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引进奥马哈系统(Omaha System)构建居家访视评估表,随机选择60例居家慢性病患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各20例,终完成研究58例)进行3次访视,对常见的3大问题进行干预.结果 47例(81.0%)慢性病患者存在营养问题,比例高,其次是药物治疗方案问题[44例(75.9%)]和健康照顾督导问题[27例(46.6%)];物质滥用问题所占比例少,为13.8%(8例).患者或家属营养、药物治疗方案和健康照顾督导问题的认知、行为、状况评分(K-B-S评分)都随着访视次数的增加而提升,访视前后各方面的评分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3次访视后,只有高血压患者组的营养问题认知评分和糖尿病患者组的药物治疗方案问题的认知和行为评分达到4分.结论 居家访视能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营养、药物治疗方案和健康照顾督导问题的K-B-S评分,逐渐改变慢性病患者不良的健康相关行为习惯,但是需要更长时间的跟踪干预,才能帮助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
作者:谭晓青;朱金萍;曾丽;刘雪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近10年Meta分析法在国内护理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收录的国内所有涉及护理临床和科研应用的Meta分析文章,2位评估者独立提取数据,应用OQAQ量表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纳入21篇合格文献,其中专科护理实践16篇,护理教育5篇.纳入文献中,资料检索和缺乏研究真实性评价是主要缺陷.结论 应用Meta分析可以汇总同类护理研究的不同研究结果,目前许多护理领域Meta分析的应用仍是空白,护理工作可以应用这种分析方法提高护理学科研水平.
作者:常婷;赵婷;陶学梅;潘凌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改良塞丁格穿刺方法行PICC置管术对血液肿瘤患者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76例血液肿瘤行PICC置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结果 两组置管过程均顺利.置管后24 h观察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3.16%和10.53%,24 h内非正常更换敷贴观察组为0.26次,对照组0.21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临床血液肿瘤患者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高,安全可行.
作者:方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山药苡仁粥用于预防卡培他滨(希罗达)化疗患者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应用希罗达化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化疗前1d进行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化疗期间饮食清淡、易消化;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山药苡仁粥饮食护理,化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腹泻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腹泻发生率及腹泻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山药苡仁粥用于预防希罗达化疗患者腹泻有显著疗效.
作者:黄征宙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