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凤;张俊平;丁焱;曾芳;周敏俊;薛一帆;胡雁
阐述了影响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心理社会因素,如人格特征、情绪、应激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等方面,讨论其发生机制以及相关研究的设计方法.提出目前对于乳腺癌病因学研究尚未完全明确,心理社会因素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是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仍存在很多争论.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结合对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机制进行探讨,结合新的流行病学研究模型,得到更加确切的研究结论.
作者:杨磊;李小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有效的物品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手术安全.方法 将手术室物品进行分类编号,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应用于120例患者(标记组)的手术,与使用非标记物品的120例患者(对照组)比较物品归还率、手术物品准备时间、患者及医生满意度、物品不配套台次.结果 标记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手术室物品编号管理能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有利于科室质量控制,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丁文雅;朱秋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急性疼痛服务在ICU术后镇痛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在ICU成立以护士为基础、麻醉医生为指导的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对250例术后患者(管理组)实施规范化术后镇痛,包括术前访视,疼痛评估和处理等,与采用传统疼痛管理的250例患者(对照组)比较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管理组术后48 h内疼痛评分降低、镇痛不良反应减少、患者睡眠时间延长,患者对急性疼痛服务的满意度提高(P<0.05,P<0.01).结论 在ICU实施急性疼痛服务进行规范的术后镇痛,可以提高镇痛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梁丽萍;陈皎;袁啸晟;吴雪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喉塞音的训练方法在不完全腭裂患儿语音治疗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21例不完全性腭裂术后喉塞音的怠儿进行以汉语发音为基础的语音训练,每例训练10~15次,每周2~3次,偏远地区每周1次或每2周1次,每次训练30~40 min.结果 患儿语音清晰度从训练前的40.4%提高到训练后的88.2%.通过对训练前后的语音宽带语图对比,训练后患儿相对比训练前着色深,发辅音时有一定程度的冲直条出现.结论 语音训练可有效纠正喉塞音发音习惯,提高语音清晰度.
作者:苏秋葆;鲁勇;刘树森;江萍;胡黎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对2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中经内镜采集大隐静脉,采集大隐静脉的长度为腹股沟下10 cm至踝关节上10 cm.对术后患者肢体及循环呼吸体征进行监测.结果3例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趋势,经补碱处理后得到纠正;7例出现轻微血肿,经延长绷带加压后血肿消失;6例出现伤口愈合不良,出院后继续换药处理.提出对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监测,能及时发现异常,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谢雪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提高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灌注治疗药物保留时间的有效方法.方法 66例行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患者中,60例膀胱灌注后药物保留时间小于1h.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心理因素,疾病本身原因,灌注前的饮水量及灌注的药量、速度,操作中的不良刺激,直肠充盈状态.对60例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护理干预后,52例药物保留时间达1h以上,8例30~60 min,提高了患者对膀胱灌注治疗的依从性及膀胱灌注的治疗效果.结论 心理护理,麻醉下膀胱水扩张,降低尿道及膀胱的敏感性,控制灌注前饮水量及灌注的药量、速度,减少操作中的不良刺激,解除直肠充盈状态对膀胱灌注感觉功能影响等是延长膀胱灌注药物保留时间的重要措施.
作者:钱卫红;张德珍;钱萍;鲍慧;王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在胸外科开展多样化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1~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多样化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和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实施多样化的健康教育,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密切护患关系,有效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刘贝;张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经内镜鼻胆管外引流术(ENBD)是简便有效的解除胆管梗阻的方法,通过引流达到减压、减黄、抗感染的目的.该技术采用鼻胆管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胆管中,另一端经十二指肠、食管、咽等从鼻孔引出体外,建立胆汁的外引流途径.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因鼻胆管体外留置部分较短,操作或患者翻身时容易牵拉,造成疼痛、引流不畅甚至导管脱出.为探讨鼻胆管的有效固定方法,我们将3M透明敷贴与医用透明胶布固定鼻胆管并进行效果的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刘俊丽;李楠楠;高秋;邸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医院-社区团队干预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92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按社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6例,干预组给予医院-社区团队干预模式持续至出院后6个月,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表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组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院-社区团队干预模式可有效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朱慧芳;颜美琼;刘红池;朱金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变革型领导风格、护士留职意愿的现状及其关系,为制定稳定护士队伍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士留职意愿问卷及变革型领导问卷,对2所二级甲等医院37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留职意愿得分3.45±0.63;变革型领导风格得分3.74±0.72;变革型领导风格与护士留职意愿呈正相关(P<0.01),领导魅力和德行垂范是护士留职意愿的重要预测因素(均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实施变革型领导风格,以提高护士留职意愿,稳定护士队伍.
作者:方颖;章雅青;张敏;王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分析护理人员执行力现状,为护理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护理计划、制度的执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按照职称及科室比例分层抽取306名护理人员进行执行力现状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对执行力的理解得分61.05±9.38,对现有工作的执行意愿和执行情况得分90.23±12.09、94.08±11.15,影响执行力因素得分39.87±11.68.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年龄、婚姻状况、职务、所在科室)及执行标准、执行时间、自身缺乏执行力是执行力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需加强培训,促进形成执行力文化,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任务与标准并进行解读,建立良好充分的沟通,以提升护理人员的执行力.
作者:李晓星;蔺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鱼型唾液收集器在神经外科流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神经外科流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鱼型唾液收集器固定在患者颌面部收集唾液,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用纸巾或毛巾擦拭.结果 观察组口角炎及皮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床单元清洁度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鱼型唾液收集器可有效收集口腔分泌物,降低流涎所致并发症,提高床单元清洁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顾志英;施春燕;施景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中的护理和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对30例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患儿采用腹腔镜于全麻下实施内容物还纳手术;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巡回护士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体温平稳,器械护士熟练配合术者.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术后3~5 d出院;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安全,优质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贺雁;翟琦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评估患者术中焦虑发生情况及手术环境因素对焦虑的影响,并探讨术中焦虑与术前广泛性焦虑及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对80例术中清醒状态的择期手术患者,分别采用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AD)、Jakobsen's焦虑问卷及自行设计的手术环境因素对患者术中焦虑的影响问卷,调查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术中不同时间点焦虑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室环境对患者术中焦虑的影响.结果 患者进入手术室、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时、手术过程中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6.3%、36.2%、18.8%、11.2%.手术室技术设备及手术器械分别可使10.0%和8.8%患者焦虑增加,医护人员持续的信息告知使45.0%的患者焦虑减少.患者术中Ja-kobsen焦虑评分与术前HAD评分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患者术中焦虑发生率较高;术前伴有广泛性焦虑和抑郁的患者更易发生术中焦虑;手术室环境因素对患者焦虑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应早期认知患者广泛性焦虑及抑郁并及时干预,术中适时与患者交流,以减少术中焦虑的发生.
作者:胡玲;黄娟;张国友;何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功能失调性态度与临床实践行为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或教育者提高实习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和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评价表对重庆市3所教学医院362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功能失调性态度得分(3.17±0.40)分,临床实践行为得分(3.43±0.48)分;功能失调性态度完美化、强制性、寻求赞许3个维度能联合预测临床实践行为18.7%的变异量.结论 实习护生功能失调性态度呈低等水平,临床实践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功能失调性态度对临床实践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护理管理者或教育者应控制实习护生的功能失调性态度水平,以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刘晓洁;张光慧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造口患者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实施步骤对科内造口护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造口护理缺陷原因,制定改进计划、方法和措施,逐步落实.结果 开展品管圈后造口护理缺陷率由34.9%下降至16.1%,目标达成率为94.9%,进步率为53.9%,圈员7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造口患者护理质量,提高圈员挖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造口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张莉萍;戴晓冬;杨宁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专家对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的看法,为手术室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自制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专家函询表,采用德尔菲法对38名医护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 专家积极性系数分别为94.73%,97.22%,权威系数分别为0.83、0.85,确定了以围手术期专科护理能力为主的12项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16门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课程.结论 医护专家对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课程设置的一致性程度较高,可为今后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提供借鉴.
作者:丁岩;刘伟晶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将现有的与乳房胀痛预防和管理相关的佳证据应用到护理实践,以促进产妇成功母乳喂养.方法 采用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PACES),基于现有的佳证据,制定了6条审查标准,将证据融入护理常规,在1个产后病房开展为期12周的质量审查与流程再造.结果 第2轮审查时6条审查标准均达到100%,除第6条标准仅提高3%外,其余标准提高了30%~60%;产妇乳房胀痛预防与处理知识得分从15.6分提高至18.6分,哺乳技能得分从8.1分提升至8.8分.结论 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项目显著改善了产后妇女乳房胀痛预防和管理的临床护理实践,但仍需要进行持续质量审查,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周英凤;张俊平;丁焱;曾芳;周敏俊;薛一帆;胡雁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患者因病情需要将胃管保留数日甚至更长时间,如何使留置胃管在长时间内保持正确位置,固定是关健.临床常规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两侧,胃管末端固定于耳廓上.由于鼻翼两侧汗及油性分泌物较多,胶布与皮肤粘贴不牢;为患者洗脸时,易将胶布弄湿而失去粘性,容易导致胃管脱落;此外,皮肤敏感患者出现鼻翼皮肤过敏、红肿甚至破溃感染.有时采用细弹性带固定胃管,存在松紧度较难把握,受力面积小,易产生压痕和压疮等弊端.为探讨安全、舒适的胃管固定方法,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胃管固定器,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刘晓丽;张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护生临床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生共情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共情能力问卷,对231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临床共情能力总分为85.75±9.32,不同性别、性格、与父母关系的护生,其临床共情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回归分析显示与父母关系、个人性格是临床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护生的临床共情能力处于一般水平,男性、与父母关系为家长式、性格偏内向的护生应进行针对性引导,以提高其共情能力.
作者:祁晓娜;姚婷;郑守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