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4152
  • 国内刊号:42-1154/R
  • 影响因子:2.06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42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护理学杂志   2013年22期文献
  • 腰枕的制作及在初产妇第一产程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初产妇第一产程舒适度和新生儿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阴道试产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助产;观察组于第一产程指导产妇取与胎背相反方向的30°侧卧位,将自制腰枕垫于腰背部,同时抬高床头30~45°.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舒适度评分和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初产妇在第一产程应用自制腰枕,配合抬高床头有利于提高其舒适度,提高顺产率.

    作者:徐敏;成守珍;刘悦新;张宇;肖美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珠海市孕妇尿碘水平分析

    目的 监测2010~2012年珠海市孕妇尿碘水平,了解该地区孕妇的碘营养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孕期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砷铈催化法检测2010~2012年珠海市28 583例孕妇随机尿样的尿碘.结果 2010~2012年孕妇尿碘均值分别为222.0、192.4和173.6μg/L;孕早、中和晚期分别为194.8、195.1和169.2μg/L.2010~2012年12.39%~17.26%孕妇缺碘,15.34%~22.93%孕妇碘过量.结论 对于孕妇个体或群体,护理人员必须做好针对性的碘营养咨询和指导工作.

    作者:刘淑君;董缨;刘春燕;王山杉;曾淑兰;肖鸽飞;周玉球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弓中断并存心内畸形患儿一期修复的护理

    总结了经胸骨正中切口和降主动脉远端和主动脉弓下缘端侧吻合术一期修复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患儿43例的围术期护理措施.除手术死亡1例外,42例随访3个月至5年,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吻合口无明显再缩窄发生.提出术前完善各种检查、术前准备及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做好呼吸道管理、循环系统管理及各种管道的护理,注意保障护理安全是其护理重点.

    作者:肖月华;周黎黎;方敏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带蒂脾段后腹膜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对2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及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带蒂脾段后腹膜移植术,术后出现门静脉系统血栓2例,脾热1例,腹腔感染1例,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恢复顺利.提出带蒂脾段后腹膜移植手术是一种较好的保脾手术方式,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以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陈旭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乳腺癌患者既往恶心呕吐经历与化疗后恶心呕吐的关系探讨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既往生活中恶心呕吐相关经历与化疗后恶心呕吐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以问卷调查11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以及既往生活中恶心呕吐相关经历,分析不同生活相关经历者化疗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妊娠期有过恶心呕吐经历、容易晕车或晕船、晨起刷牙时易恶心、比他人更容易感到恶心的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此类经历的患者(P<0.05,P<0.01).结论 既往容易发生恶心呕吐者更容易发生化疗后恶心、呕吐,需采取相应措施提前干预,以降低化疗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作者:曹志华;黄凡枚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瘢痕切除术后患者行电子射线放射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瘢痕切除术后联合电子射线放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14例瘢痕切除术后患者24 h内行电子射线放疗,放疗前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放疗的准备,放疗中做到正确摆位、注意切口皮肤的保护,放疗后对并发症进行观察及护理,出院后给予健康指导.结果 治愈61.2%,有效26.2%,无效12.6%.结论 对瘢痕切除术后联合电子射线放疗患者提供全程细致的护理,可提高瘢痕患者治疗的效果.

    作者:项晶;陈凤菊;朱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填塞治疗肛瘘的改良及换药效果观察

    目的 提高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EM)填塞治疗肛瘘的伤口一期愈合率,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方法 对72例肛瘘患者进行历史对照研究.40例为对照组,彻底清除瘘道感染组织后,用AEM填塞瘘道治疗;32例为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即在肛缘处切断瘘管,彻底清创后,再填塞,并在传统换药基础上,将碘伏或生理盐水纱条放置内切口处引流.结果 观察组伤口一期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良AEM填塞治疗肛瘘技术及换药,可提高一期伤口愈合率,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术后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世荣;刘桂林;吕警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基于循证的产后妇女乳房胀痛的预防和管理

    目的 将现有的与乳房胀痛预防和管理相关的佳证据应用到护理实践,以促进产妇成功母乳喂养.方法 采用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PACES),基于现有的佳证据,制定了6条审查标准,将证据融入护理常规,在1个产后病房开展为期12周的质量审查与流程再造.结果 第2轮审查时6条审查标准均达到100%,除第6条标准仅提高3%外,其余标准提高了30%~60%;产妇乳房胀痛预防与处理知识得分从15.6分提高至18.6分,哺乳技能得分从8.1分提升至8.8分.结论 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项目显著改善了产后妇女乳房胀痛预防和管理的临床护理实践,但仍需要进行持续质量审查,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周英凤;张俊平;丁焱;曾芳;周敏俊;薛一帆;胡雁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灌注药物保留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护理

    目的 探讨提高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灌注治疗药物保留时间的有效方法.方法 66例行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患者中,60例膀胱灌注后药物保留时间小于1h.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心理因素,疾病本身原因,灌注前的饮水量及灌注的药量、速度,操作中的不良刺激,直肠充盈状态.对60例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护理干预后,52例药物保留时间达1h以上,8例30~60 min,提高了患者对膀胱灌注治疗的依从性及膀胱灌注的治疗效果.结论 心理护理,麻醉下膀胱水扩张,降低尿道及膀胱的敏感性,控制灌注前饮水量及灌注的药量、速度,减少操作中的不良刺激,解除直肠充盈状态对膀胱灌注感觉功能影响等是延长膀胱灌注药物保留时间的重要措施.

    作者:钱卫红;张德珍;钱萍;鲍慧;王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经宫腔电切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患者的护理

    对住院就诊的220例宫腔粘连患者均经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并进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30~75 min,平均45min.160例Ⅰ、Ⅱ度宫腔粘连患者分离至双侧输卵管开口清晰可见,宫腔内形态正常;7例Ⅳ度宫腔粘连中5例宫腔形状分离至基本正常,但2例无法暴露出输卵管开口.全组术后住院3~7 d,平均5d顺利出院.术前需完善相关检查,给予前列腺素制剂以软化、松驰宫颈组织;术中协助摆放好体位,保护患者身体各部位,防止电能损伤,安排专人管理膨宫泵,及时更换膨宫液袋,防止静脉空气栓塞及液体过度负荷综合征的发生;术后做好引流管护理及药物治疗,对宫腔电切镜在宫腔粘连中的安全应用、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汉霞;付玲;刘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鱼型唾液收集器在神经外科流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鱼型唾液收集器在神经外科流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神经外科流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鱼型唾液收集器固定在患者颌面部收集唾液,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用纸巾或毛巾擦拭.结果 观察组口角炎及皮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床单元清洁度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鱼型唾液收集器可有效收集口腔分泌物,降低流涎所致并发症,提高床单元清洁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顾志英;施春燕;施景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3例晚期妊娠合并截瘫患者围生期的护理

    对3例晚期妊娠合并截瘫患者在全麻下行剖宫产,围生期做好心理护理、胎儿监测、孕妇产兆监测、皮肤护理,加强产后子宫复旧及出血的护理、肠道护理、乳房护理,结果3例患者及婴儿情况良好出院.提出针对性重点护理有利于患者安全分娩,改善母儿预后.

    作者:李玲;王培红;程湘玮;朱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信效度分析

    目的 分析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翻译并修订的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对19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信效度.结果 经因子分析21个条目,提取出新可能性、欣赏生活、人际关系、精神改变、个人力量5个因子,可解释方差的67.85%,问卷总Cronbach's a系数为0.926,折半信度为0.900.中文版PTGI总分为14~98(64.23±18.40)分,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及疾病不同阶段患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参加癌友互助小组支持的患者PTG得分高于未参加者(P<0.01).结论 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量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

    作者:董璐;胡雁;徐国会;黄嘉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腭裂术后喉塞音患儿的语音训练

    目的 探讨喉塞音的训练方法在不完全腭裂患儿语音治疗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21例不完全性腭裂术后喉塞音的怠儿进行以汉语发音为基础的语音训练,每例训练10~15次,每周2~3次,偏远地区每周1次或每2周1次,每次训练30~40 min.结果 患儿语音清晰度从训练前的40.4%提高到训练后的88.2%.通过对训练前后的语音宽带语图对比,训练后患儿相对比训练前着色深,发辅音时有一定程度的冲直条出现.结论 语音训练可有效纠正喉塞音发音习惯,提高语音清晰度.

    作者:苏秋葆;鲁勇;刘树森;江萍;胡黎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内镜采集大隐静脉的术后护理

    对2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中经内镜采集大隐静脉,采集大隐静脉的长度为腹股沟下10 cm至踝关节上10 cm.对术后患者肢体及循环呼吸体征进行监测.结果3例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趋势,经补碱处理后得到纠正;7例出现轻微血肿,经延长绷带加压后血肿消失;6例出现伤口愈合不良,出院后继续换药处理.提出对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监测,能及时发现异常,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谢雪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品管圈活动在造口患者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造口患者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实施步骤对科内造口护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造口护理缺陷原因,制定改进计划、方法和措施,逐步落实.结果 开展品管圈后造口护理缺陷率由34.9%下降至16.1%,目标达成率为94.9%,进步率为53.9%,圈员7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造口患者护理质量,提高圈员挖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造口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张莉萍;戴晓冬;杨宁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护理管理者辱虐管理行为与护士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研究

    目的 了解护理管理者辱虐管理行为与护士组织公民行为现状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哈尔滨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28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感知的辱虐管理行为得分(2.35±1.45)分,护士的组织公民行为得分(5.97±0.72)分;护理管理者的辱虐管理行为与护士组织公民行为呈负相关(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的辱虐管理程度较低,护士的组织公民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管理者的辱虐管理行为可破坏护士向组织和其他成员提供帮助的义务感,降低护士的组织公民行为.

    作者:胡悦;何园园;石秀杰;孙涛;王菲;刘静;栾俊琦;任丽丽;曹秋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新护士胜任力特征研究

    目的 针对医院新护士的特征进行胜任力研究,以期构建适合新护士的培训体系.方法 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核检表法,对12名绩效优秀新护士和9名绩效一般新护士进行访谈并录音、编码;编制新护士胜任力特征核检表对80名在岗护士进行调查.结合访谈编码及调查结果,汇集整理访谈文本中绩效优秀和绩效一般新护士的关键行为,对每一个维度进行描述性说明.结果 专业知识、影响他人等8项胜任力是绩效优秀新护士的特征,操作技能、心理承受能力等5项胜任力是新护士共有的特征.结论 构建的新护士胜任力特征可以用来区分绩效优秀和绩效一般的新护士,为提高一般护士的绩效提供标准.

    作者:张巧玲;王淑珍;林峰;徐顺峰;王敏;刘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变革型领导风格与护士留职意愿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变革型领导风格、护士留职意愿的现状及其关系,为制定稳定护士队伍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士留职意愿问卷及变革型领导问卷,对2所二级甲等医院37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留职意愿得分3.45±0.63;变革型领导风格得分3.74±0.72;变革型领导风格与护士留职意愿呈正相关(P<0.01),领导魅力和德行垂范是护士留职意愿的重要预测因素(均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实施变革型领导风格,以提高护士留职意愿,稳定护士队伍.

    作者:方颖;章雅青;张敏;王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在护士安全用药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降低护士用药错误,提高临床护理安全.方法 选择8个内科病房进行研究.对照组(4个病房)按传统方法核对和给药,观察组(4个病房)核对和给药时应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护士分别给药6 723、7 318次.对照组发生非时间药物执行错误35次(0.52%),观察组3次(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导致的相关潜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l0%和0.01%.对照组和观察组给药时间错误率分别为7.91%、6.08%,有统计学差异(P<0.01);相关潜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0.25%、0.19%.结论 使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减少了药物医嘱转录和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降低了潜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作者:屠蕾;高歌;张渊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护理人员执行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护理人员执行力现状,为护理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护理计划、制度的执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按照职称及科室比例分层抽取306名护理人员进行执行力现状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对执行力的理解得分61.05±9.38,对现有工作的执行意愿和执行情况得分90.23±12.09、94.08±11.15,影响执行力因素得分39.87±11.68.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年龄、婚姻状况、职务、所在科室)及执行标准、执行时间、自身缺乏执行力是执行力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需加强培训,促进形成执行力文化,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任务与标准并进行解读,建立良好充分的沟通,以提升护理人员的执行力.

    作者:李晓星;蔺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泰安市护士道德困境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泰安市护理人员道德困境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加强临床护士管理、减少护士流失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泰安市2所三级医院238名护士,采用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道德困境强度得分0.90士0.26,道德困境频率得分1.02±0.61;无效护理是引起护士高频率和高强度道德困境的主要来源.年龄、工作时间、职称、职务、编制和第一学历是护士道德困境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加强护士伦理道德教育,指导建立支持系统,降低护士道德困境.

    作者:孙霞;曹枫林;杨兴菊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胃管固定器的设计与应用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患者因病情需要将胃管保留数日甚至更长时间,如何使留置胃管在长时间内保持正确位置,固定是关健.临床常规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两侧,胃管末端固定于耳廓上.由于鼻翼两侧汗及油性分泌物较多,胶布与皮肤粘贴不牢;为患者洗脸时,易将胶布弄湿而失去粘性,容易导致胃管脱落;此外,皮肤敏感患者出现鼻翼皮肤过敏、红肿甚至破溃感染.有时采用细弹性带固定胃管,存在松紧度较难把握,受力面积小,易产生压痕和压疮等弊端.为探讨安全、舒适的胃管固定方法,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胃管固定器,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刘晓丽;张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3M透明敷贴与医用透明胶布固定鼻胆管效果的比较

    经内镜鼻胆管外引流术(ENBD)是简便有效的解除胆管梗阻的方法,通过引流达到减压、减黄、抗感染的目的.该技术采用鼻胆管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胆管中,另一端经十二指肠、食管、咽等从鼻孔引出体外,建立胆汁的外引流途径.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因鼻胆管体外留置部分较短,操作或患者翻身时容易牵拉,造成疼痛、引流不畅甚至导管脱出.为探讨鼻胆管的有效固定方法,我们将3M透明敷贴与医用透明胶布固定鼻胆管并进行效果的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刘俊丽;李楠楠;高秋;邸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PICC置管术前评估表

    目的 构建符合我国医疗现状的PICC置管术前评估表,完善PICC置管前评估流程.方法 通过前期对19位PICC专业护士进行的关键知情人访谈并结合文献查证,形成PICC置管术前评估表(草案),采用德尔菲法对15位PICC护理专家进行咨询并修改定稿.结果 专家权威程度为0.94;对PICC置管术前评估表均给予“合适”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23条,根据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构建PICC置管术前评估表.结论 设计完整的PICC置管术前评估表能够有效记录评估结果,据此做出护理计划并实现评估结果的信息共享.

    作者:李全磊;颜美琼;陆箴琦;林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急性疼痛服务在ICU术后镇痛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急性疼痛服务在ICU术后镇痛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在ICU成立以护士为基础、麻醉医生为指导的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对250例术后患者(管理组)实施规范化术后镇痛,包括术前访视,疼痛评估和处理等,与采用传统疼痛管理的250例患者(对照组)比较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管理组术后48 h内疼痛评分降低、镇痛不良反应减少、患者睡眠时间延长,患者对急性疼痛服务的满意度提高(P<0.05,P<0.01).结论 在ICU实施急性疼痛服务进行规范的术后镇痛,可以提高镇痛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梁丽萍;陈皎;袁啸晟;吴雪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实习护生功能失调性态度与临床实践行为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功能失调性态度与临床实践行为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或教育者提高实习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和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评价表对重庆市3所教学医院362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功能失调性态度得分(3.17±0.40)分,临床实践行为得分(3.43±0.48)分;功能失调性态度完美化、强制性、寻求赞许3个维度能联合预测临床实践行为18.7%的变异量.结论 实习护生功能失调性态度呈低等水平,临床实践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功能失调性态度对临床实践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护理管理者或教育者应控制实习护生的功能失调性态度水平,以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刘晓洁;张光慧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定位协作模拟抢救在急诊专科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急救技能,建立有序的团队组织抢救模式的培训方法.方法 结合临床护理排班,将30名急诊科护理人员每3人一组组合成10个培训组,根据急诊抢救病情,设计模拟病例,以组为单位进行定位模拟培训及考核.结果 培训后,护士在应急能力、急救基本技能、沟通协调能力、抢救配合能力及综合急救能力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急救措施落实到位时间较培训前缩短(P<0.01).结论 定位协作模拟抢救有利于提升急诊护士的团队综合急救技能,使团队抢救有序,提高抢救的时效性.

    作者:邓榕贞;叶绍乒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护理本科生对团队合作式科研实践训练情感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生基于团队合作式科研实践训练引发的情感体验,为今后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护理本科生科研实践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对16名护理本科生进行深入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形成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5个主题,分别是新奇与憧憬、强烈的不确定感、紧张与焦虑、压力感、满足感.结论 护理教育者对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注意训练方式与策略,重视其自我概念、求知、人际交流与就业因素对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颖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护生临床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护生临床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生共情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共情能力问卷,对231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临床共情能力总分为85.75±9.32,不同性别、性格、与父母关系的护生,其临床共情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回归分析显示与父母关系、个人性格是临床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护生的临床共情能力处于一般水平,男性、与父母关系为家长式、性格偏内向的护生应进行针对性引导,以提高其共情能力.

    作者:祁晓娜;姚婷;郑守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助产士主导照护模式发展现状及展望

    综述我国大陆助产士照护模式现状,包括产前、产时及产后照护.提出大多是研究某时段的片面性照护,对于三部分的连续性照护研究甚少.助产士应“走出产房”,拓展我国低危孕妇围生期照护的多元模式,实现助产士主导的产前、产时及产后连续性、个体化的围生期照护模式.

    作者:单珊珊;吴娜;厉跃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心理社会因素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阐述了影响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心理社会因素,如人格特征、情绪、应激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等方面,讨论其发生机制以及相关研究的设计方法.提出目前对于乳腺癌病因学研究尚未完全明确,心理社会因素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是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仍存在很多争论.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结合对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机制进行探讨,结合新的流行病学研究模型,得到更加确切的研究结论.

    作者:杨磊;李小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中的护理和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对30例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患儿采用腹腔镜于全麻下实施内容物还纳手术;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巡回护士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体温平稳,器械护士熟练配合术者.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术后3~5 d出院;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安全,优质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贺雁;翟琦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灌洗技术的改进

    目的 比较两种灌洗方法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悬吊式组将灌洗液悬挂于输液架灌洗,灌注泵组采用灌注泵控制灌洗液.结果 两组灌洗废液色浊度评分、术毕水肿程度、手术时间和灌洗中断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采用灌注泵灌洗,可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术野清晰度,降低术毕水肿程度,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巡回护士的劳动强度.

    作者:周利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清醒患者术中焦虑及相关影响因素评估

    目的 评估患者术中焦虑发生情况及手术环境因素对焦虑的影响,并探讨术中焦虑与术前广泛性焦虑及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对80例术中清醒状态的择期手术患者,分别采用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AD)、Jakobsen's焦虑问卷及自行设计的手术环境因素对患者术中焦虑的影响问卷,调查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术中不同时间点焦虑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室环境对患者术中焦虑的影响.结果 患者进入手术室、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时、手术过程中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6.3%、36.2%、18.8%、11.2%.手术室技术设备及手术器械分别可使10.0%和8.8%患者焦虑增加,医护人员持续的信息告知使45.0%的患者焦虑减少.患者术中Ja-kobsen焦虑评分与术前HAD评分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患者术中焦虑发生率较高;术前伴有广泛性焦虑和抑郁的患者更易发生术中焦虑;手术室环境因素对患者焦虑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应早期认知患者广泛性焦虑及抑郁并及时干预,术中适时与患者交流,以减少术中焦虑的发生.

    作者:胡玲;黄娟;张国友;何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冠状动脉搭桥择期手术患者心理分级护理模式探讨

    目的 探讨适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式.方法 将8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按照心理健康状况(SCL-90)评分结果实施心理分级护理.结果 干预组术后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心理分级护理使心理护理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患者心理健康及睡眠状况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冯亚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胸外科开展多样化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 探讨在胸外科开展多样化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1~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多样化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和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实施多样化的健康教育,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密切护患关系,有效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刘贝;张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医院-社区团队干预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评价医院-社区团队干预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92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按社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6例,干预组给予医院-社区团队干预模式持续至出院后6个月,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表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组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院-社区团队干预模式可有效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朱慧芳;颜美琼;刘红池;朱金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麻醉护士培训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三级甲等医院麻醉护士的培训现状.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上海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27名在职麻醉护士的培训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麻醉护士对培训的平均满意度为6.15分;麻醉医生一对一带教以及麻醉医生对麻醉护士授课为主要培训方式;61.7%的麻醉护士看重麻醉相关技能培训;不同年资的麻醉护士对于佳培训方式的选择不同.结论 麻醉护士对其所接受的培训方式满意度不高,应针对不同条件的麻醉专科护士实施针对性培训.

    作者:陈静;陆玉;乔晖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新疆9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量调查

    目的 了解新疆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的有效护理工时,为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按照手术室护理项目调查表分别对新疆9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的护士进行1周的有效护理工时测定.结果 护士日人均有效护理工时为(345.75±180.27) min,直接护理工时为(201.96±159.49) min,间接护理工时为(143.79±83.91) min;不同医院手术室护士的日人均有效护理工时、直接和间接护理工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量较大,专科医院和地州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量相对较小.护理管理者需根据各级医院服务供给水平和护理服务时间即工作量情况来配置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

    作者:李莉;朱红艳;王梅新;彭巧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改进手术病理标本的管理模式,保证手术病理标本正确有效送检,减少医疗护理安全隐患.方法 明确医生与护士在标本送检中的职责,建立并实施“医护一体化”的标本送检流程,与未实施该项管理前进行标本送检效果的比较.结果 管理后病理标本送检不合格率显著低于管理前(P<0.01).结论 改进后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手术标本送检合格率,保证了病理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作者:陈荣珠;王桂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的专家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专家对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的看法,为手术室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自制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专家函询表,采用德尔菲法对38名医护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 专家积极性系数分别为94.73%,97.22%,权威系数分别为0.83、0.85,确定了以围手术期专科护理能力为主的12项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16门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课程.结论 医护专家对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课程设置的一致性程度较高,可为今后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提供借鉴.

    作者:丁岩;刘伟晶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手术室配套物品编号管理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手术室有效的物品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手术安全.方法 将手术室物品进行分类编号,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应用于120例患者(标记组)的手术,与使用非标记物品的120例患者(对照组)比较物品归还率、手术物品准备时间、患者及医生满意度、物品不配套台次.结果 标记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手术室物品编号管理能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有利于科室质量控制,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丁文雅;朱秋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鲶鱼效应在培养手术室护士核心胜任力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鲶鱼效应在培养手术室护士核心胜任力中的作用.方法 制定手术室护士核心胜任力指标,选定2名优秀护士担任“鲶鱼护士”,围绕核心胜任力进行培训、引导,对鲶鱼护士的积极表现给予不同形式的奖励,吸引其他护士的注意,激发鲶鱼效应.结果 实施后手术室护士核心胜任力8项指标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应用鲶鱼效应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核心胜任力.

    作者:尤兴翠;周尉玺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