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管固定器的设计与应用

刘晓丽;张岩

关键词:胃管, 固定, 设计
摘要: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患者因病情需要将胃管保留数日甚至更长时间,如何使留置胃管在长时间内保持正确位置,固定是关健.临床常规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两侧,胃管末端固定于耳廓上.由于鼻翼两侧汗及油性分泌物较多,胶布与皮肤粘贴不牢;为患者洗脸时,易将胶布弄湿而失去粘性,容易导致胃管脱落;此外,皮肤敏感患者出现鼻翼皮肤过敏、红肿甚至破溃感染.有时采用细弹性带固定胃管,存在松紧度较难把握,受力面积小,易产生压痕和压疮等弊端.为探讨安全、舒适的胃管固定方法,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胃管固定器,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信效度分析

    目的 分析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翻译并修订的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对19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信效度.结果 经因子分析21个条目,提取出新可能性、欣赏生活、人际关系、精神改变、个人力量5个因子,可解释方差的67.85%,问卷总Cronbach's a系数为0.926,折半信度为0.900.中文版PTGI总分为14~98(64.23±18.40)分,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及疾病不同阶段患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参加癌友互助小组支持的患者PTG得分高于未参加者(P<0.01).结论 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量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

    作者:董璐;胡雁;徐国会;黄嘉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心理社会因素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阐述了影响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心理社会因素,如人格特征、情绪、应激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等方面,讨论其发生机制以及相关研究的设计方法.提出目前对于乳腺癌病因学研究尚未完全明确,心理社会因素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是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仍存在很多争论.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结合对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机制进行探讨,结合新的流行病学研究模型,得到更加确切的研究结论.

    作者:杨磊;李小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护理管理者辱虐管理行为与护士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研究

    目的 了解护理管理者辱虐管理行为与护士组织公民行为现状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哈尔滨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28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感知的辱虐管理行为得分(2.35±1.45)分,护士的组织公民行为得分(5.97±0.72)分;护理管理者的辱虐管理行为与护士组织公民行为呈负相关(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的辱虐管理程度较低,护士的组织公民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管理者的辱虐管理行为可破坏护士向组织和其他成员提供帮助的义务感,降低护士的组织公民行为.

    作者:胡悦;何园园;石秀杰;孙涛;王菲;刘静;栾俊琦;任丽丽;曹秋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瘢痕切除术后患者行电子射线放射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瘢痕切除术后联合电子射线放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14例瘢痕切除术后患者24 h内行电子射线放疗,放疗前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放疗的准备,放疗中做到正确摆位、注意切口皮肤的保护,放疗后对并发症进行观察及护理,出院后给予健康指导.结果 治愈61.2%,有效26.2%,无效12.6%.结论 对瘢痕切除术后联合电子射线放疗患者提供全程细致的护理,可提高瘢痕患者治疗的效果.

    作者:项晶;陈凤菊;朱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冠状动脉搭桥择期手术患者心理分级护理模式探讨

    目的 探讨适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式.方法 将8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按照心理健康状况(SCL-90)评分结果实施心理分级护理.结果 干预组术后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心理分级护理使心理护理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患者心理健康及睡眠状况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冯亚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腭裂术后喉塞音患儿的语音训练

    目的 探讨喉塞音的训练方法在不完全腭裂患儿语音治疗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21例不完全性腭裂术后喉塞音的怠儿进行以汉语发音为基础的语音训练,每例训练10~15次,每周2~3次,偏远地区每周1次或每2周1次,每次训练30~40 min.结果 患儿语音清晰度从训练前的40.4%提高到训练后的88.2%.通过对训练前后的语音宽带语图对比,训练后患儿相对比训练前着色深,发辅音时有一定程度的冲直条出现.结论 语音训练可有效纠正喉塞音发音习惯,提高语音清晰度.

    作者:苏秋葆;鲁勇;刘树森;江萍;胡黎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胃管固定器的设计与应用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患者因病情需要将胃管保留数日甚至更长时间,如何使留置胃管在长时间内保持正确位置,固定是关健.临床常规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两侧,胃管末端固定于耳廓上.由于鼻翼两侧汗及油性分泌物较多,胶布与皮肤粘贴不牢;为患者洗脸时,易将胶布弄湿而失去粘性,容易导致胃管脱落;此外,皮肤敏感患者出现鼻翼皮肤过敏、红肿甚至破溃感染.有时采用细弹性带固定胃管,存在松紧度较难把握,受力面积小,易产生压痕和压疮等弊端.为探讨安全、舒适的胃管固定方法,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胃管固定器,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刘晓丽;张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在护士安全用药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降低护士用药错误,提高临床护理安全.方法 选择8个内科病房进行研究.对照组(4个病房)按传统方法核对和给药,观察组(4个病房)核对和给药时应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护士分别给药6 723、7 318次.对照组发生非时间药物执行错误35次(0.52%),观察组3次(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导致的相关潜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l0%和0.01%.对照组和观察组给药时间错误率分别为7.91%、6.08%,有统计学差异(P<0.01);相关潜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0.25%、0.19%.结论 使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减少了药物医嘱转录和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降低了潜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作者:屠蕾;高歌;张渊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新护士胜任力特征研究

    目的 针对医院新护士的特征进行胜任力研究,以期构建适合新护士的培训体系.方法 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核检表法,对12名绩效优秀新护士和9名绩效一般新护士进行访谈并录音、编码;编制新护士胜任力特征核检表对80名在岗护士进行调查.结合访谈编码及调查结果,汇集整理访谈文本中绩效优秀和绩效一般新护士的关键行为,对每一个维度进行描述性说明.结果 专业知识、影响他人等8项胜任力是绩效优秀新护士的特征,操作技能、心理承受能力等5项胜任力是新护士共有的特征.结论 构建的新护士胜任力特征可以用来区分绩效优秀和绩效一般的新护士,为提高一般护士的绩效提供标准.

    作者:张巧玲;王淑珍;林峰;徐顺峰;王敏;刘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填塞治疗肛瘘的改良及换药效果观察

    目的 提高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EM)填塞治疗肛瘘的伤口一期愈合率,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方法 对72例肛瘘患者进行历史对照研究.40例为对照组,彻底清除瘘道感染组织后,用AEM填塞瘘道治疗;32例为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即在肛缘处切断瘘管,彻底清创后,再填塞,并在传统换药基础上,将碘伏或生理盐水纱条放置内切口处引流.结果 观察组伤口一期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良AEM填塞治疗肛瘘技术及换药,可提高一期伤口愈合率,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术后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世荣;刘桂林;吕警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灌洗技术的改进

    目的 比较两种灌洗方法在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悬吊式组将灌洗液悬挂于输液架灌洗,灌注泵组采用灌注泵控制灌洗液.结果 两组灌洗废液色浊度评分、术毕水肿程度、手术时间和灌洗中断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采用灌注泵灌洗,可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术野清晰度,降低术毕水肿程度,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巡回护士的劳动强度.

    作者:周利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护生临床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护生临床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生共情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共情能力问卷,对231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临床共情能力总分为85.75±9.32,不同性别、性格、与父母关系的护生,其临床共情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回归分析显示与父母关系、个人性格是临床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护生的临床共情能力处于一般水平,男性、与父母关系为家长式、性格偏内向的护生应进行针对性引导,以提高其共情能力.

    作者:祁晓娜;姚婷;郑守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带蒂脾段后腹膜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对2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及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带蒂脾段后腹膜移植术,术后出现门静脉系统血栓2例,脾热1例,腹腔感染1例,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恢复顺利.提出带蒂脾段后腹膜移植手术是一种较好的保脾手术方式,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以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陈旭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的专家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专家对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的看法,为手术室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自制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专家函询表,采用德尔菲法对38名医护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 专家积极性系数分别为94.73%,97.22%,权威系数分别为0.83、0.85,确定了以围手术期专科护理能力为主的12项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16门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课程.结论 医护专家对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课程设置的一致性程度较高,可为今后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提供借鉴.

    作者:丁岩;刘伟晶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灌注药物保留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护理

    目的 探讨提高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灌注治疗药物保留时间的有效方法.方法 66例行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患者中,60例膀胱灌注后药物保留时间小于1h.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心理因素,疾病本身原因,灌注前的饮水量及灌注的药量、速度,操作中的不良刺激,直肠充盈状态.对60例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护理干预后,52例药物保留时间达1h以上,8例30~60 min,提高了患者对膀胱灌注治疗的依从性及膀胱灌注的治疗效果.结论 心理护理,麻醉下膀胱水扩张,降低尿道及膀胱的敏感性,控制灌注前饮水量及灌注的药量、速度,减少操作中的不良刺激,解除直肠充盈状态对膀胱灌注感觉功能影响等是延长膀胱灌注药物保留时间的重要措施.

    作者:钱卫红;张德珍;钱萍;鲍慧;王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定位协作模拟抢救在急诊专科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急救技能,建立有序的团队组织抢救模式的培训方法.方法 结合临床护理排班,将30名急诊科护理人员每3人一组组合成10个培训组,根据急诊抢救病情,设计模拟病例,以组为单位进行定位模拟培训及考核.结果 培训后,护士在应急能力、急救基本技能、沟通协调能力、抢救配合能力及综合急救能力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急救措施落实到位时间较培训前缩短(P<0.01).结论 定位协作模拟抢救有利于提升急诊护士的团队综合急救技能,使团队抢救有序,提高抢救的时效性.

    作者:邓榕贞;叶绍乒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内镜采集大隐静脉的术后护理

    对2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中经内镜采集大隐静脉,采集大隐静脉的长度为腹股沟下10 cm至踝关节上10 cm.对术后患者肢体及循环呼吸体征进行监测.结果3例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趋势,经补碱处理后得到纠正;7例出现轻微血肿,经延长绷带加压后血肿消失;6例出现伤口愈合不良,出院后继续换药处理.提出对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监测,能及时发现异常,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谢雪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手术室配套物品编号管理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手术室有效的物品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手术安全.方法 将手术室物品进行分类编号,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应用于120例患者(标记组)的手术,与使用非标记物品的120例患者(对照组)比较物品归还率、手术物品准备时间、患者及医生满意度、物品不配套台次.结果 标记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手术室物品编号管理能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有利于科室质量控制,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丁文雅;朱秋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实习护生功能失调性态度与临床实践行为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功能失调性态度与临床实践行为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或教育者提高实习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和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评价表对重庆市3所教学医院362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功能失调性态度得分(3.17±0.40)分,临床实践行为得分(3.43±0.48)分;功能失调性态度完美化、强制性、寻求赞许3个维度能联合预测临床实践行为18.7%的变异量.结论 实习护生功能失调性态度呈低等水平,临床实践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功能失调性态度对临床实践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护理管理者或教育者应控制实习护生的功能失调性态度水平,以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刘晓洁;张光慧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护理本科生对团队合作式科研实践训练情感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生基于团队合作式科研实践训练引发的情感体验,为今后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护理本科生科研实践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对16名护理本科生进行深入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形成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5个主题,分别是新奇与憧憬、强烈的不确定感、紧张与焦虑、压力感、满足感.结论 护理教育者对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注意训练方式与策略,重视其自我概念、求知、人际交流与就业因素对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颖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