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瘢痕切除术后患者行电子射线放射治疗的护理

项晶;陈凤菊;朱莉

关键词:瘢痕切除, 电子射线, 放射治疗,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瘢痕切除术后联合电子射线放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14例瘢痕切除术后患者24 h内行电子射线放疗,放疗前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放疗的准备,放疗中做到正确摆位、注意切口皮肤的保护,放疗后对并发症进行观察及护理,出院后给予健康指导.结果 治愈61.2%,有效26.2%,无效12.6%.结论 对瘢痕切除术后联合电子射线放疗患者提供全程细致的护理,可提高瘢痕患者治疗的效果.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的专家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专家对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的看法,为手术室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自制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专家函询表,采用德尔菲法对38名医护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 专家积极性系数分别为94.73%,97.22%,权威系数分别为0.83、0.85,确定了以围手术期专科护理能力为主的12项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16门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课程.结论 医护专家对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课程设置的一致性程度较高,可为今后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提供借鉴.

    作者:丁岩;刘伟晶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急性疼痛服务在ICU术后镇痛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急性疼痛服务在ICU术后镇痛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在ICU成立以护士为基础、麻醉医生为指导的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对250例术后患者(管理组)实施规范化术后镇痛,包括术前访视,疼痛评估和处理等,与采用传统疼痛管理的250例患者(对照组)比较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管理组术后48 h内疼痛评分降低、镇痛不良反应减少、患者睡眠时间延长,患者对急性疼痛服务的满意度提高(P<0.05,P<0.01).结论 在ICU实施急性疼痛服务进行规范的术后镇痛,可以提高镇痛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梁丽萍;陈皎;袁啸晟;吴雪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灌注药物保留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护理

    目的 探讨提高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灌注治疗药物保留时间的有效方法.方法 66例行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患者中,60例膀胱灌注后药物保留时间小于1h.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心理因素,疾病本身原因,灌注前的饮水量及灌注的药量、速度,操作中的不良刺激,直肠充盈状态.对60例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护理干预后,52例药物保留时间达1h以上,8例30~60 min,提高了患者对膀胱灌注治疗的依从性及膀胱灌注的治疗效果.结论 心理护理,麻醉下膀胱水扩张,降低尿道及膀胱的敏感性,控制灌注前饮水量及灌注的药量、速度,减少操作中的不良刺激,解除直肠充盈状态对膀胱灌注感觉功能影响等是延长膀胱灌注药物保留时间的重要措施.

    作者:钱卫红;张德珍;钱萍;鲍慧;王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护理管理者辱虐管理行为与护士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研究

    目的 了解护理管理者辱虐管理行为与护士组织公民行为现状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哈尔滨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28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感知的辱虐管理行为得分(2.35±1.45)分,护士的组织公民行为得分(5.97±0.72)分;护理管理者的辱虐管理行为与护士组织公民行为呈负相关(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的辱虐管理程度较低,护士的组织公民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管理者的辱虐管理行为可破坏护士向组织和其他成员提供帮助的义务感,降低护士的组织公民行为.

    作者:胡悦;何园园;石秀杰;孙涛;王菲;刘静;栾俊琦;任丽丽;曹秋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护生临床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护生临床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生共情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共情能力问卷,对231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临床共情能力总分为85.75±9.32,不同性别、性格、与父母关系的护生,其临床共情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回归分析显示与父母关系、个人性格是临床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护生的临床共情能力处于一般水平,男性、与父母关系为家长式、性格偏内向的护生应进行针对性引导,以提高其共情能力.

    作者:祁晓娜;姚婷;郑守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腭裂术后喉塞音患儿的语音训练

    目的 探讨喉塞音的训练方法在不完全腭裂患儿语音治疗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21例不完全性腭裂术后喉塞音的怠儿进行以汉语发音为基础的语音训练,每例训练10~15次,每周2~3次,偏远地区每周1次或每2周1次,每次训练30~40 min.结果 患儿语音清晰度从训练前的40.4%提高到训练后的88.2%.通过对训练前后的语音宽带语图对比,训练后患儿相对比训练前着色深,发辅音时有一定程度的冲直条出现.结论 语音训练可有效纠正喉塞音发音习惯,提高语音清晰度.

    作者:苏秋葆;鲁勇;刘树森;江萍;胡黎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3例晚期妊娠合并截瘫患者围生期的护理

    对3例晚期妊娠合并截瘫患者在全麻下行剖宫产,围生期做好心理护理、胎儿监测、孕妇产兆监测、皮肤护理,加强产后子宫复旧及出血的护理、肠道护理、乳房护理,结果3例患者及婴儿情况良好出院.提出针对性重点护理有利于患者安全分娩,改善母儿预后.

    作者:李玲;王培红;程湘玮;朱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心理社会因素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阐述了影响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心理社会因素,如人格特征、情绪、应激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等方面,讨论其发生机制以及相关研究的设计方法.提出目前对于乳腺癌病因学研究尚未完全明确,心理社会因素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是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仍存在很多争论.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结合对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机制进行探讨,结合新的流行病学研究模型,得到更加确切的研究结论.

    作者:杨磊;李小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胃管固定器的设计与应用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患者因病情需要将胃管保留数日甚至更长时间,如何使留置胃管在长时间内保持正确位置,固定是关健.临床常规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两侧,胃管末端固定于耳廓上.由于鼻翼两侧汗及油性分泌物较多,胶布与皮肤粘贴不牢;为患者洗脸时,易将胶布弄湿而失去粘性,容易导致胃管脱落;此外,皮肤敏感患者出现鼻翼皮肤过敏、红肿甚至破溃感染.有时采用细弹性带固定胃管,存在松紧度较难把握,受力面积小,易产生压痕和压疮等弊端.为探讨安全、舒适的胃管固定方法,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胃管固定器,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刘晓丽;张岩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定位协作模拟抢救在急诊专科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急救技能,建立有序的团队组织抢救模式的培训方法.方法 结合临床护理排班,将30名急诊科护理人员每3人一组组合成10个培训组,根据急诊抢救病情,设计模拟病例,以组为单位进行定位模拟培训及考核.结果 培训后,护士在应急能力、急救基本技能、沟通协调能力、抢救配合能力及综合急救能力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急救措施落实到位时间较培训前缩短(P<0.01).结论 定位协作模拟抢救有利于提升急诊护士的团队综合急救技能,使团队抢救有序,提高抢救的时效性.

    作者:邓榕贞;叶绍乒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变革型领导风格与护士留职意愿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变革型领导风格、护士留职意愿的现状及其关系,为制定稳定护士队伍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士留职意愿问卷及变革型领导问卷,对2所二级甲等医院37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留职意愿得分3.45±0.63;变革型领导风格得分3.74±0.72;变革型领导风格与护士留职意愿呈正相关(P<0.01),领导魅力和德行垂范是护士留职意愿的重要预测因素(均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实施变革型领导风格,以提高护士留职意愿,稳定护士队伍.

    作者:方颖;章雅青;张敏;王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新疆9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量调查

    目的 了解新疆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的有效护理工时,为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按照手术室护理项目调查表分别对新疆9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的护士进行1周的有效护理工时测定.结果 护士日人均有效护理工时为(345.75±180.27) min,直接护理工时为(201.96±159.49) min,间接护理工时为(143.79±83.91) min;不同医院手术室护士的日人均有效护理工时、直接和间接护理工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量较大,专科医院和地州医院手术室护士工作量相对较小.护理管理者需根据各级医院服务供给水平和护理服务时间即工作量情况来配置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

    作者:李莉;朱红艳;王梅新;彭巧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手术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改进手术病理标本的管理模式,保证手术病理标本正确有效送检,减少医疗护理安全隐患.方法 明确医生与护士在标本送检中的职责,建立并实施“医护一体化”的标本送检流程,与未实施该项管理前进行标本送检效果的比较.结果 管理后病理标本送检不合格率显著低于管理前(P<0.01).结论 改进后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手术标本送检合格率,保证了病理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作者:陈荣珠;王桂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医院-社区团队干预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评价医院-社区团队干预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92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按社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6例,干预组给予医院-社区团队干预模式持续至出院后6个月,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表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组Harris髋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院-社区团队干预模式可有效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朱慧芳;颜美琼;刘红池;朱金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填塞治疗肛瘘的改良及换药效果观察

    目的 提高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EM)填塞治疗肛瘘的伤口一期愈合率,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方法 对72例肛瘘患者进行历史对照研究.40例为对照组,彻底清除瘘道感染组织后,用AEM填塞瘘道治疗;32例为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即在肛缘处切断瘘管,彻底清创后,再填塞,并在传统换药基础上,将碘伏或生理盐水纱条放置内切口处引流.结果 观察组伤口一期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良AEM填塞治疗肛瘘技术及换药,可提高一期伤口愈合率,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术后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世荣;刘桂林;吕警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基于循证的产后妇女乳房胀痛的预防和管理

    目的 将现有的与乳房胀痛预防和管理相关的佳证据应用到护理实践,以促进产妇成功母乳喂养.方法 采用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PACES),基于现有的佳证据,制定了6条审查标准,将证据融入护理常规,在1个产后病房开展为期12周的质量审查与流程再造.结果 第2轮审查时6条审查标准均达到100%,除第6条标准仅提高3%外,其余标准提高了30%~60%;产妇乳房胀痛预防与处理知识得分从15.6分提高至18.6分,哺乳技能得分从8.1分提升至8.8分.结论 基于循证的质量审查项目显著改善了产后妇女乳房胀痛预防和管理的临床护理实践,但仍需要进行持续质量审查,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周英凤;张俊平;丁焱;曾芳;周敏俊;薛一帆;胡雁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泰安市护士道德困境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泰安市护理人员道德困境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加强临床护士管理、减少护士流失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泰安市2所三级医院238名护士,采用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道德困境强度得分0.90士0.26,道德困境频率得分1.02±0.61;无效护理是引起护士高频率和高强度道德困境的主要来源.年龄、工作时间、职称、职务、编制和第一学历是护士道德困境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加强护士伦理道德教育,指导建立支持系统,降低护士道德困境.

    作者:孙霞;曹枫林;杨兴菊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冠状动脉搭桥择期手术患者心理分级护理模式探讨

    目的 探讨适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式.方法 将8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按照心理健康状况(SCL-90)评分结果实施心理分级护理.结果 干预组术后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心理分级护理使心理护理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患者心理健康及睡眠状况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冯亚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麻醉护士培训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三级甲等医院麻醉护士的培训现状.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上海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27名在职麻醉护士的培训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麻醉护士对培训的平均满意度为6.15分;麻醉医生一对一带教以及麻醉医生对麻醉护士授课为主要培训方式;61.7%的麻醉护士看重麻醉相关技能培训;不同年资的麻醉护士对于佳培训方式的选择不同.结论 麻醉护士对其所接受的培训方式满意度不高,应针对不同条件的麻醉专科护士实施针对性培训.

    作者:陈静;陆玉;乔晖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胸外科开展多样化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 探讨在胸外科开展多样化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1~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多样化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和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实施多样化的健康教育,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密切护患关系,有效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刘贝;张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