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住院患者使用约束带安全性调查分析

殷晓菁;曹玮;白姣姣;张红霞

关键词:住院患者, 躁动, 约束带, 安全性
摘要: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约束带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情况,以制定针对性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制住院患者使用约束带安全情况调查表,对100例使用约束带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00例中单个部位约束28例,多个部位约束72例;使用约束带数量1~4条,松紧度可放入1~2指;约束过程中发生皮肤淤斑1例、肢体肿胀2例、意外拔管4例.结论 住院患者约束带使用安全性较好,针对不良情况强化管理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约束带使用的安全性.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治未病理论及其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

    阐述了治未病思想的内涵与优势,以独特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理念指导中医护理.其古老的中医核心理念与现代护理学科相结合,成为当今中医护理研究的创新课题,旨在将治未病理论作为循证依据引入护理领域中,丰富中医护理内涵,拓展中医护理思路,构建中医特色护理服务模式,将传统的中医护理方法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作者:齐彦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社区老人院护工的循证培训

    目的 提高老人院护工的照护能力和老年人的满意度.方法 对一所老人院的22名护工采取循证和测评的方法了解护工实际情况并编写教材,于每天下午实施理论讲解、一对一指导操作的方式进行4~7个月系统培训.结果 培训后护工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培训前,老年人及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循证培训可提高护工照护能力,提高老年人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李冰娜;叶丹;彭碧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评估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阐述了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的定义和心理特点,介绍了家属需求评估工具的发展及需求满足情况,提出护士可通过向家属提供患者病情信息、建立有效的沟通模式、探视制度的弹性管理、加强术前术后的管理来满足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同时提出了以后的研究工作需要考虑到患者对家属需求满足的影响,发现家属需求重要程度与满足程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患者转出ICU时家属需求总体满足情况等,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家属需求的满足情况,对患者家属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提高家属满意度.

    作者:刘亚楠;李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护理人员对无陪护模式病房护士能级划分态度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无陪护模式病房护理人员能级划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护理人员能级体系的构建及实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9名护理专家及12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获得的资料用Claizzi法进行分析.结果 无陪护模式病房设立护理人员能级体系具有必要性及可行性;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是能级划分的重要依据;能级框架基本结构为助理护士、注册护士、专科护士及临床护理专家.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结合我国护士职称体系,以护理人员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为主要划分依据,以能级框架四层基本结构为指导,构建科学、可操作性强的护理人员能级体系,从而促进护理人员职业生涯的规划与管理.

    作者:杨雪莹;许翠萍;葛洪霞;褚梁梁;刘凯;张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护理学研究生专业设置现状及思考

    随着护理学一级学科地位的确定,学科建设成为下一步发展的主要目标.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护理学专业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在进行学科专业设置时,应该考虑到学科发展、社会需要和社会分工等因素,处理好知识发展与社会需要、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之间的关系,建立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的完善学科体系.

    作者:李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持续卧床2小时受压部位压力及血流灌注的测量与分析

    目的 了解持续卧床期间不同卧位体表压力对皮肤血流灌注的影响,探讨局部皮肤血流变化的差异,为压疮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侧卧位、仰卧位或半坐卧位局部压力的测量,并监测皮肤血流灌注变化.结果 不同卧位其相同受压局部的压力存在差异(P<0.05,P<0.01),其中半坐卧位时骶尾部压力高;持续卧床1h时,各卧位局部血流灌注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持续卧床2h时,仰卧位与半坐卧位骶尾部血流灌注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卧床时间的延长,3种卧位局部皮肤血流灌注均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 持续卧床期间,卧床时间和体表压力均影响皮肤血流灌注状况;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卧床患者体表压力及皮肤血流灌注状况的监测,以获取压疮预警信息,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或避免压疮的发生.

    作者:孙艳;崔飞飞;张龙;代彦丽;张纯瑜;姜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表格式电子护理病历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目的 提高护理记录质量及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 利用医院计算机与网络,构建表格式电子护理病历平台,对护理工作进行规范化记录.结果 护理病历记录质量评分显著提高,记录时间显著缩短,书写更简易(均P<0.01).结论 构建表格式电子护理病历平台有利于提高护理记录的质量及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郭雅娇;黄荔红;薛水兰;魏春英;李碧华;刘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急诊临时输液室的责任分区管理

    目的 探讨急诊临时输液室中应用责任分区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输液室42个座位分3个区实施责任小组工作制,责任小组成员负责该区患者输液、观察与健康教育等,护士长或责任组长组织业务学习和进行质控.结果 责任分区管理实施4个月来完成输液16 464例次,输液室铃声由以前每日1 000多次减少到100次左右,患者满意率由91.0%上升至98.3%,用药指导患者满意率达100%等.结论 责任分区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蕊;唐海英;须俊滟;席淑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介绍一种配制多西他赛减少泡沫的方法

    抗肿瘤药物多西他赛(多帕菲)配有专用对应溶剂,即注射用乙醇水溶液,配制时极易产生泡沫.传统配制方法是药液与溶剂混合后手工反复倒置1 min(避免剧烈摇动),然后在室温下静置5~10 min.此时瓶底黏稠药液附着较多,瓶壁附着较多泡沫,药液混合欠均匀,有时需要延长放置时间.鉴此,我们对多西他赛配制方法进行改进,效果满意,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胡小梅;陈明义;李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精神科输液挂卡的设计与应用

    在精神科静脉输液过程中,我院传统做法是将打印的输液单装在静脉输液卡袋内,或用回形针将其固定于输液挂卡上悬挂于输液架上.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上述固定输液单的方式不便于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记录、签名,且在精神科用回形针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我科利用一次性医用腕带标识制作输液挂卡固定输液单,运用于精神科临床工作中,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等差递增肠内营养用于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的肠内营养量对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静脉营养支持的基础上,根据患儿每天的体质量计算所需营养总量(15 mL/kg),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平均分配营养量的方法即8次/d均分;观察组采用等差递增公式计算每次的营养量.连续14 d后评价效果.结果 患儿体质量显著重于对照组,胎便排尽及黄疸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胃残留量及每日排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等差递增肠内营养量的方法可循序渐进地刺激患儿肠道,有利于患儿体格发育,效果优于平均分配营养量法.

    作者:王正新;高玉先;杨兆晶;章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质量控制小组在提高痰标本检测阳性率中的作用

    目的 提高呼吸科痰标本检测阳性率.方法病区成立专项质量控制(QC)小组,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过程中对痰标本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及目标设定,指导并协助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规范抗生素应用标识等.实施9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痰标本检测阳性率由实施前同期的24.%提高到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专项QC小组管理有助于提高痰标本检测阳性率.

    作者:汪晓攀;邹运梅;胡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济型床上洗头护理车的制作与应用

    目的 研制经济型护理用具应用于临床基础护理,以增进患者舒适、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成长64 cm、宽44 cm、高64 cm的经济型床上洗头护理车.结果 应用2 760例次住院患者洗头,其感觉舒适;床单位清洁干净.结论 经济型床上洗头护理车经济美观,实用安全.

    作者:刘琼丽;欧阳希波;程洪流;蒲道静;李霖;申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的开放式护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目的 提高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方法 构建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将111名护理本科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班(53人)和对照班(58人).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对照班采用学校传统开放实验教学方法教学;实验班构建基于自我导向学习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实验课结束行操作技能考核、评判性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测评.结果 实验班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班(P<0.01),两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实验班较对照班更显著(均P<0.01).结论 自我导向学习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

    作者:曹梅娟;许金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目标教学理论在老年护理学课程设计及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更好地完成老年护理学课程培养目标,缩短护生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适应期.方法 参照目标教学理论对老年护理学课程进行设计,将2007、2008级278名本科护生按等同原则将2个年级的一班140人归为观察组,二班138人归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教学;观察组采用设计后的课程方案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理论、实践能力考核成绩,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对课程设置及学习效果12个条目的肯定评价观察组为41.43%~91.43%,对照组为6.52%~78.99%.结论 目标教学理论在老年护理学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增强了护生对老年人的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技能,实现了课程培养目标.

    作者:张勇勤;杨巧菊;潘兰霞;井晓磊;邹晓燕;宋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精神病医院护士情绪劳动与疲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精神病医院护士情绪劳动与疲劳的关系.方法 采用情绪劳动量表中文版和疲劳量表对368名精神病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病医院护士的情绪劳动量表总分及表面表现、深层表现和自然表现维度得分分别为9.16±2.31、3.55±0.81、3.19±0.76、2.42±0.74;工作年限正向预测情绪劳动及其表面表现、深层表现(P<0.05,P<0.01);夜班数负向预测自然表现(P<0.05).疲劳总分为6.72±3.48,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维度得分分别为4.83±2.12、1.89±1.69;疲劳总分受独生子女的负面影响(P<0.01),夜班数对疲劳有正向影响(P<0.05);表面表现、深层表现与疲劳呈正相关(P<0.01).结论 精神病医院护士情绪劳动中的表面表现和深层表现较强,与疲劳具有密切的关系.精神病医院应高度重视护士的情绪劳动,并采取措施提高护士的自然表现,降低其疲劳程度.

    作者:孙昆;王惠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芒硝外敷改善腹膜透析患者下肢水肿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芒硝外敷减轻腹膜透析患者下肢水肿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腹膜透析伴Ⅰ~Ⅱ度下肢水肿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芒硝外敷下肢,7d后对两组患者空腹体质量、小腿周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空腹体质量和小腿周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运用芒硝外敷腹膜透析伴下肢水肿患者,可以改善水肿情况,减轻其容量负荷.

    作者:黄柳燕;沈麒云;李黎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DSA引导下微导丝调整PICC导管异位

    目的 探讨PICC导管异位的有效复位方法.方法 对35例PICC导管异位患者在DSA引导下应用微导丝调整导管至正常位置.结果 35例均一次复位成功;发生局部组织损伤1例,未发生置管后静脉血栓和再异位情况.结论 采用DSA引导下微导丝调整PICC导管异位一次复位效果好,安全.

    作者:管海丽;顾永芳;曹琳琳;董平;吴香菊;郭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肝癌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脑碘油栓塞1例的护理及文献复习

    对1例肝癌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后并发脑碘油栓塞患者行吸氧、脱水、保护脑细胞和改善微循环治疗.结果患者脑栓塞治愈.结合国内外15篇个案报道,回顾分析患者诊疗护理过程,探讨其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提出肝癌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并发脑碘油栓塞极少见,熟悉其危险因素,可早期预防干预,术后及时发现、积极对症处理,预后多良好.

    作者:周桂娅;何海涛;刘建秦;陈大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综合医院癌痛护理策略团队的临床实践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癌痛护理策略团队的工作模式,提高护理人员癌痛知识和改善肿瘤患者癌病情况.方法 成立癌痛护理策略团队,其成员对所在病区的护士进行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对一般镇痛效果不佳患者进行循证跟进,解决疼痛问题;访视姑息治疗的患者及相应的护理人员,了解镇痛用药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等.结果 开展团队形式的癌痛护理后,护理人员癌痛知识评分显著提高,患者癌痛控制水平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 以团队形式的癌痛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和患者癌痛控制水平.

    作者:胡丽娟;葛梅;余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