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王晓先
目的 探讨5种血清酶在空腹与餐后的变化.方法 选择正常体检人员523例及肝病患者149例,分别在空腹与餐后2小时抽取静脉血,检测ALT、AST、ALP、LDH和γ-GT等5种血清酶的含量.结果 在健康人群及肝病患者中,空腹与餐后ALT、AST、ALP、LDH和γ-GT等5种血清酶的检测结果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进食早餐对5种常见的血清酶学结果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宁生;孟运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指端缺损的修复.方法 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08年11月500例613指外伤性指端缺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修复,并就其修复后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0例指端应用手部各种皮瓣、游离组织移植及术后药物治疗,优良率95.8%.结论 外伤性指端缺损修复方法多种,应选择佳的治疗方法.术后的药物治疗及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疗效.
作者:蒲涛;谭小云;胡行治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医疗制度改革离不开伦理学思考,只有坚持公平、公正、有利、效率的原则才能确保医疗改革走向成功.本文在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伦理学重要性分析基础上,对维护公立医院服务公益性、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以及各利益攸关方在医药卫生事业改革中的伦理责任等进行探讨,正确把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原则与要求.
作者:汪春晖;杨国斌;丁益强;干振华;王玲玲;陈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33例胃癌MMP-7、MMP-9、VEGF-C、VEGF-D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7、MMP-9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及患者性别无关(P>0.05).VEGF-C和VEGF-D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及患者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 MMP7、MMP9、VEGF-C、VEGF-D的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断胃癌进展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赵海滨;张伟杰;周志华;张建东;赵玲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通过应用丙泊酚开展无痛胃镜下行食管上段异物取出术的优越性.方法 将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进行无痛胃镜下治疗的78例作为无痛组,同期行常规胃镜下治疗的38例作为普通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成功率、不良反应和舒适度的差异.结果 无痛组在术中出现呛咳、恶心呕吐、躁动、憋气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普通组(P<0.01),操作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组(P<0.01),而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胃镜应用于食管上段异物取出术,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手术时间,是安全、快捷、舒适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震凯;汪芳裕;刘炯;许文安;王少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本文从干休所卫生所这一基层医疗单位的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和医疗保健工作的新特点,对干休所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进细致的分析总结,为干休所卫生所如何做好医疗保健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作者:顾众宏;魏家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TVS)诊断早期异位妊娠及甲氨喋呤(MTX)保守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TVS提示为早期异位妊娠73例,结合临床症状及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诊断明确后,66例使用甲氨喋呤2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7~10天;7例TVS引导下未破裂异位妊娠囊穿刺局部注射MTX 50mg;每3天TVS复查观察包块及盆腔积液情况.结果 73例TVS所见:盆腔可见低回声包块38例,混合回声包块28例,直径在15~40 mm,异位妊娠囊伴原始心管搏动7例.1例保守治疗后第2天因腹痛加剧,盆腔积液明显增多,急诊手术.其余72例3天TVS观察包块缩小31例,占43.1%(31/72),包块无明显变化41例,占56.9% (41/72);6天TVS观察包块缩小57例,占79.2%(57/72),包块消失15例,占20.8%(15/72),9~30天复查包块均消失,血β-HCG正常或<10 mIU/L.结论 经阴道超声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及保守治疗临床观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冯萍娟;蔡丽萍;刘桂苏;吴杨;赵克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陆军渡海作战演习中重度晕船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 对陆军渡海作战演习中发生的22例重度晕船者,采用积极补液、抗运动病、心理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结果 22例重度晕船者均获得痊愈,其中19例治疗2天归队.结论 晕船严重影响官兵的身体健康和部队战斗力,应重视预防,治疗采用综合有效的手段.
作者:邱国钦;钱永耀;王剑敏;陈玉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恶性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特征与恶性风险分级之间的联系.结果 MSCT定位准确率100%.48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包括胃间质瘤30例,小肠间质瘤18例.低危组胃间质瘤22例,病灶直径在5 cm以下,病灶形态以圆形、椭圆形为主(20/22),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后肿瘤CT强化幅值多小于25 Hu(15/22);高危组胃肠道间质瘤26例,包括胃间质瘤8例、小肠间质瘤18例,病灶直径多在5 cm以上,病灶形态以分叶状多见(20/26),坏死、钙化多见,分别为23/26、14/26,增强扫描后肿瘤CT增强幅值多在25 Hu以上(18/26).3例肿瘤发现肝转移.结论 MSCT可以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准确定位,其CT表现特征与恶性风险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MSCT可以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前恶性风险评估提供有价值参考.
作者:王绍娟;王智涛;刘钊;潘兆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ParaPost Fiber Lux玻璃纤维桩修复下颌前磨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8例患者共123颗患牙,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62颗牙行ParaPost Fiber Lux桩核系统修复,B组61颗牙行成品螺纹桩加树脂核系统修复,所有患牙完成桩核后制作金属熔附烤瓷全冠,随访1~2年,通过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记录修复效果.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残根、残冠成功率作χ2检验.结果 在随访中,A组有4颗出现牙龈充血、水肿,其余牙无松动,无折裂,冠边缘密合,牙周指数正常;B组有7颗牙发生修复体脱落,3颗牙根折,3颗出现牙龈充血、水肿.A组成功率(93.55%)高于B组(78.69%),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raPost Fiber Lux纤维桩系统修复下颌前磨牙残根、残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桩核修复系统.
作者:王春风;吴占敖;吴纲;宣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转移性结直肠癌22例给予口服卡培他滨500 mg,2次/d,每4周为1个周期,疗程2~4个周期.结果 疾病控制率达到63.6%(14/22).结论 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及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
作者:李丙军;丁江华;洪建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四肢血管火器伤是指由火药作动力发射或引爆的投射物(弹丸、弹片等)所致伤及四肢主要动、静脉伤,是战时常见的严重创伤.四肢血管火器伤后主要面临出血和缺血两大难题,如救治不当,轻则丢肢,重者丧命.综合分析研究四肢血管火器伤救治的相关进展,学习外军先进的救治经验,探讨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提高临床军医的救治水平,对保障打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郭明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超声评价体外不同处理方式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于缺血心肌后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2周后分别将自体MSCs、经5-aza诱导的MSCs、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Dil标记后用微量注射器注射于兔缺血心肌内,并以无血清培养基注射动物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前、细胞移植前、细胞移植后2、4周之后行M型超声心动测量: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等指标.结果 细胞移植后2、4周,超声心动检查发现MSCs组和5-aza诱导的MSCs 组的兔心功能(LVEF、LVFS值)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BMMNCs组仅在移植后4周明显改善(P<0.05);LVESD、LVEDD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SCs、经5-aza诱导的MSCs、 BMMNCs均能存活于梗死心肌中,从而改善缺血心肌后左室收缩功能.
作者:章仁品;宋晓蓉;翟志敏;严中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残存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αv整合素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变化的意义.方法 96例大肝癌前瞻性分成术前TACE组40例(TACE组)与一期手术组56例(手术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6例手术切除标本肿瘤组织VEGF、αv整合素表达及MVD值. 结果术前TACE组肿瘤组织VEGF、αv整合素表达免疫反应积分显著高于手术组(分别为P=0.042,P=0.033),MVD 两者无显著差异(P=0.103).结论 大肝癌术前TACE促使残存肿瘤组织VEGF及αv整合素的表达增高,有可能促进肿瘤细胞转移.
作者:周建平;周伟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建立精干、高效的卫勤保障体制是我国卫勤体制改革核心,军民一体化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选择.本文结合德国一体化卫勤体制改革的策略,分析了我国建立军民一体化卫勤保障的需求,探讨了我国实施一体化改革的措施.
作者:陈千;马玉琴;邓月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我院监控电子病历质量的实效并总结经验.方法 使用SPSS软件包对我院2008年至2009年电子病历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09年问题病历发生率较2008年显著下降;2009年电子病历问题平均计分值比2008年显著下降;我院的电子病历的文本质量显著改善,内涵质量稳步提高.结论 领导重视,严格监控,常抓不懈,绩效挂钩,电子病历的质量是能够不断提高的.
作者:赵伯诚;周斌;吕耀欣;龚林;潘雪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我院2006年至2007年术前乳腺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诊断为实性肿块,并经病理明确诊断乳腺癌35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陈敬芳;王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耐力训练前后心肌细胞损伤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关系,并观察左卡尼汀对运动心肌细胞的预防性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新兵在运动前后及服用左卡尼汀后H-FABP含量.结果 未服药组和服药组间H-FABP含量差异显著(P<0.05),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4小时各时间点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可以作为心肌损伤的一种检测指标,左卡尼汀对运动心肌细胞有预防性保护作用.
作者:宋文全;裴士凤;陈力平;黄雅娟;林杰;任孔健;王宇;周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多胎妊娠的自然减胎率和妊娠结局.方法 对2002年6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实施IVF-ET术后97例多胎妊娠者进行全妊娠期的追踪随访.结果 97例多胎妊娠者实施选择性减胎术17例,81例(含减胎术前自然减胎1例)多胎妊娠中发生自然减胎24例,自然减胎率为29.6%(24/81),其中三胎为55.6%(5/9),双胎为25.4%(18/71),四胎妊娠1例减胎术前发生自然减胎;自然减胎发生在妊娠前9周为58.3%;自然减胎后单胎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重与同期单胎妊娠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同期双胎妊娠(P<0.05).结论 多胎妊娠自然减胎后可延长妊娠时间,增加保留胎儿的体重;孕9周后行选择性减胎术可减少选择性减胎术的实施.
作者:姜宏;裴红;张文香;倪丰;何瑞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本文对一起疑似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置工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准备充分、规范执法、信息公开、坚持原则、取信于民、共建和谐的几点启示和体会,为基层单位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借鉴,为军队卫生监督人员提高素质、树立形象提供帮助.
作者:梁洪军;顾海涛;周东明;陈琼;李晶;王长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