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科朋;张芹;谢志军;李增变;张攀科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多为禀赋不足,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内伤外感。本病的基本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为导致本病发生的病机关键,治疗以调和肝脾为主,辅以心理疏导,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与辨病、辨症相结合,在临床上对反复发作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颇佳。以下介绍导师张照兰教授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主要包括其在病因、病机、分型、治疗、调护各方面的见解。
作者:周方园;张照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足跟痛症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采用针刀治疗足跟痛症具有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少、恢复快、治愈率高等优点,疗效满意。
作者:何华春;李莹珣;罗凯新;秦少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与比较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效果与中医症候评分。方法:采取回顾性的分析方法,筛选出符合入选条件的狼疮性肾炎患者,其中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的有57例,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有56例,分析在6个月治疗过程中,两组方案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评分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并加以比较。结果:根据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中西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3%,高于西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1.9%);根据疾病疗效判定标准,中西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高于西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5.4%);中西药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膏治疗狼疮性肾炎,能显著性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
作者:杨科朋;张芹;谢志军;李增变;张攀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随着我国中医学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新颖的教学方法改革已成为中医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将从PBL结合SP在《针灸学》教学运用,探讨该综合教学法在现代《针灸学》教学中运用的优势,为进一步深化《针灸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傅杰;李芳;韩玲;刘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阐述西医、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介绍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进展,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为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提供参考。
作者:马伟;危蕾;刘芳英;钱叶长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就太阳病的所属部位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充分论证了太阳病的部位不能用有关手足太阳经的经络脏腑去概括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关太阳病体质学与免疫学的相关探讨。
作者:王海铭;康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建立正斜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鉴别正斜丸中黄芪、白附子、防风、秦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对正斜丸中黄芪甲苷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Kromo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4∶66),流速为1.0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参数为:飘逸管温度100.8℃,N2流速为2.7L/min。结果:用薄层色谱法可鉴别出正斜丸中黄芪、白附子、防风、秦艽的特征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黄芪甲苷在50.12~300.7μg/ml范围呈较好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2%,RSD为1.09%(n=6)。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正斜丸的质量。
作者:邓小元;张裕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以苏子降气丸为对照,客观评价咳喘顺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本品种用于临床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2年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咳喘顺丸治疗,对照组给予苏子降气丸治疗,疗程均为28d。结果:治疗组完全控制29例,对照组完全控制24例,两组之间治疗结果行x2检验, P<0.05,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即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咳喘顺丸治疗支气管哮喘痰湿蕴肺证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颜小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方法: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现状、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机理研究进行分析。结果:推拿按摩还应掌握适应症,且由专科医师实行效果才明显。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推拿以其方法简便、安全、费用低、疗效高的特点,成为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董金海;包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三金穴刺络放血治疗膝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疼痛的患者40例,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加全科治疗仪治疗,治疗组采用三金穴刺络放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三金穴治疗膝关节疼痛疗效显著。
作者:梁艳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研究针对骨伤患者(胫骨骨折)通过中医治疗联合交锁髓内钉联合治疗法与单独髓内钉治疗法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胫骨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9例),两组均采用髓内钉手术治疗,其中实验组加入中医疗法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x2=7.34,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通过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通过两组CT检查情况比较,x2=7.12,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2013年4月CT检查骨折患者完全愈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满意度调查两组比较,T=7.45,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周雄清;宋德煌;李永灵;邝剑彬;叶运廷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姚树国主任医师在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方面,重视分期辨证,认为在本为肝肾气血亏虚,在标为寒湿痰瘀阻络;在治疗方面,主张内外兼治、手法为先、功能至上、动静结合的原则。
作者:王亚伟;邓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笔者多年的临床发现,经漏日久,主因是肾虚、脾虚、肝郁致冲任损伤,审因论治当肝脾肾三者并调,但仅恃用药一途,且面面俱顾,加上今之中药饮片质量不及往昔,实在难获速效。如难速效,一则难安患者之烦心、忧心,二则无益患者治疗信心并有损中医形象。鉴此,笔者近几年遇此病例采用直接灸、针刺、中药三法齐施并调肝脾肾,常获捷效。
作者:文云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过程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实际治疗效果,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本文以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中医治疗组,总有效43例,总有效率为87.76%;西医治疗组,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77.55%。总有效率组间比较,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水平显著地高于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水平,且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正症状发生率组间比较,中医治疗组显著地低于西医治疗组患者水平,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优势明显,是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可靠选择。
作者:刘婉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卒中后抑郁症常伴发于脑血管疾病的整个过程,其临床表现纷繁复杂,往往起病较隐匿,发病率极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除造成情感和身体上的痛苦外,多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甚至增加病死率。近年中医药在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方面逐渐显现出卓越成效,本文针对中医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作者:魏玖月;奚燕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五苓散治疗内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6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处理,使用艾司唑仑、甘露醇和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五苓散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30例,临床痊愈率39.47%,总有效率93.67%。对照组临床痊愈12例,临床痊愈率19.35%,总有效率79.03%。两组比较,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1周内控制主症者22例(28.95%),2周内控制主症者20例(26.32%),随访半年无复发者26例(34.21%)。对照组1周内控制主症者8例(12.90%),2周内控制主症者15例(24.19%),随访半年无复发者11例(17.7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DIH 量表积分(25.32±4.64)分,对照组(29.61±5.19)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五苓散治疗内耳性眩晕症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佳。
作者:王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通过观察生化止血饮对药物流产后蜕膜中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层黏连蛋白(Laminin, LN)表达的影响,研究中药防治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机制。方法:选取自愿药物流产终止妊娠者80例,临床分为人工流产组、单纯药物流产组、益母草组、生化止血饮组,每组20例,留取新鲜蜕膜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表达的情况。结果:生化止血饮组蜕膜中PR和LN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化止血饮可以下调药流后蜕膜组织中PR的表达水平,抑制蜕膜细胞分泌LN,降低蜕膜细胞与子宫内膜组织的粘附作用,促使残留蜕膜组织排出,达到减轻药流后出血的目的,使药流完全。
作者:李文清;于燕;王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西综合疗法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其中包括针刺、推拿、药物治疗以及功能锻炼。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52例患者中35例治愈,16例有效,1例无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8.1%。结论:中西综合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李先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产妇在产后使用穴位中药贴敷对减少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在本院从2011年9月~2013年8月住院分娩并且没有并发症的产妇共14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产后治疗措施。针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给予中药硬膏进行穴位贴敷,并分析观察该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持续时间。结果:经治疗48h后观察组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大于月经量患者、28d出血量未干净的患者和42d出血量患者,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具有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产妇在产后采用穴位中药硬膏贴敷能够有效地预防产后的出血症状,而且操作方便,在临床上非常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慧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中医理筋手法配合静滴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通过对9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进行治疗前后评分的比较。结果: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控制24例(26%),显效48例(50%),好转18例(18%),未愈6例(6%),总有效率为90(94%)。结论:中医理筋手法配合静滴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王斌;张晓刚;党永生;常瑞龙;宋敏;蒋宜伟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