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春;李莹珣;罗凯新;秦少福
通心络胶囊已广泛用于心、脑及血管性病变。笔者以此治疗阳痿19例,19例患者中,有效17例,无效2例。通心络胶囊治疗阳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臻;魏宝永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夹脊穴深刺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夹脊穴深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针刺用针灸针(0.35mm×75mm)直刺或斜刺腰夹脊穴,配穴加用秩边、环跳、阳陵泉、承山、太溪等穴位,留针30min,每周3次隔日1次,共治疗12次。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观察疼痛改善率的变化;填写腰痛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自理改善情况;同时配合腰椎MRI纪录针刺的位置。以证明夹脊穴深刺既安全可靠,又疗效突出。结果:夹脊穴深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提示改善疼痛较为明显(P<0.05);患者从第1次到到第12次治疗后, 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腰痛生活质量调查问卷提示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自理程度(P<0.05)。结论:夹脊穴深刺能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
作者:张赛;晋志高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方法: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现状、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机理研究进行分析。结果:推拿按摩还应掌握适应症,且由专科医师实行效果才明显。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推拿以其方法简便、安全、费用低、疗效高的特点,成为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董金海;包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前针灸在治疗及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如抑制肿瘤的生长、改善放化疗后副作用、缓解疼痛及其他并发症。说明针灸的疗效及理论基础值得肯定,但如何在中医的宝库里挖掘出更多的针灸治疗方法,为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治疗手段,可以作为临床工作者今后工作的方向。
作者:李文虎;韩克舜;杨亚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辨证采用中药内服、熏蒸及推拿、牵引、药垫治疗。结果:治疗后VAS(1.67±0.88)低于治疗前(5.23±1.22),说明治疗后可明显缓解LDH患者的疼痛;治疗后M-JOA(12.37±3.30)高于治疗前(3.63±2.63),说明可明显改善LDH患者的下腰功能;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愈20例,显效37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6%;治疗结束后,在6个月、1年两个时间段对患者进行随访,总有效率治疗分别为95.5%、79.5%。结论: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好。
作者:黄德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足跟痛症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采用针刀治疗足跟痛症具有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少、恢复快、治愈率高等优点,疗效满意。
作者:何华春;李莹珣;罗凯新;秦少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产妇在产后使用穴位中药贴敷对减少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在本院从2011年9月~2013年8月住院分娩并且没有并发症的产妇共14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产后治疗措施。针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给予中药硬膏进行穴位贴敷,并分析观察该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持续时间。结果:经治疗48h后观察组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大于月经量患者、28d出血量未干净的患者和42d出血量患者,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具有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产妇在产后采用穴位中药硬膏贴敷能够有效地预防产后的出血症状,而且操作方便,在临床上非常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慧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姚树国主任医师在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方面,重视分期辨证,认为在本为肝肾气血亏虚,在标为寒湿痰瘀阻络;在治疗方面,主张内外兼治、手法为先、功能至上、动静结合的原则。
作者:王亚伟;邓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内异症)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其他部位,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治疗方法,对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进行综述,给予临床参考、研究。
作者:朱志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介绍中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整体搬迁策略,为其他医院科室的搬迁作有益的参考。方法:护理人员分新病区管理组、旧病区管理组、病人安全转运组3组来分工负责,从搬迁前期的准备、搬迁中期的管理到搬迁后期的安排三个阶段介绍搬迁的全过程。结果:搬迁过程中,无医疗差错、护患纠纷的发生,无患者发生病情加重及其他意外事件,无出现物资丢失。结论:正确的搬迁策略、周密的准备工作、合理的人力安排、到位的沟通协调是搬迁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惠冰;卢小清;蔡秀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芪白平肺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抑郁障碍模型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模型组(15只)、芪白平肺胶囊组(15只)和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15只),造模后分别干预灌胃1个月,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表现、肺功能及大鼠海马5-HT水平。结果:芪白平肺胶囊组模型大鼠糖水消耗实验、敞箱实验运动评分、5-HT 水平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芪白平肺胶囊组模型大鼠肺功能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较模型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芪白平肺胶囊能改善COPD抑郁障碍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5-HT水平,对COPD抑郁障碍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婕琼;王传博;李泽庚;童佳兵;杨程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舒肝颗粒在更年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中医门诊2011年1月~2012年10月的95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尼尔雌醇片治疗,治疗组53例在雌激素治疗基础上给予舒肝颗粒治疗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颗粒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效果肯定,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赵爱民;翟文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治未病”观的治则。基于此,针灸治未病得到发展。从治疗效应角度对针灸治未病机理解析为:整体性调整是治未病针灸术适应症广泛的理论基础,双向性调整作用是针灸治未病的独特优势,针灸调整作用的生理性揭示针灸治疗作用是有限的。治未病针灸术是自然疗法,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作者:张新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与比较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效果与中医症候评分。方法:采取回顾性的分析方法,筛选出符合入选条件的狼疮性肾炎患者,其中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的有57例,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有56例,分析在6个月治疗过程中,两组方案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评分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并加以比较。结果:根据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中西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3%,高于西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1.9%);根据疾病疗效判定标准,中西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高于西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5.4%);中西药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膏治疗狼疮性肾炎,能显著性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
作者:杨科朋;张芹;谢志军;李增变;张攀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五苓散治疗内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6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处理,使用艾司唑仑、甘露醇和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五苓散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30例,临床痊愈率39.47%,总有效率93.67%。对照组临床痊愈12例,临床痊愈率19.35%,总有效率79.03%。两组比较,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1周内控制主症者22例(28.95%),2周内控制主症者20例(26.32%),随访半年无复发者26例(34.21%)。对照组1周内控制主症者8例(12.90%),2周内控制主症者15例(24.19%),随访半年无复发者11例(17.7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DIH 量表积分(25.32±4.64)分,对照组(29.61±5.19)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五苓散治疗内耳性眩晕症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佳。
作者:王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益气回阳法对心源性猝死患者心脑再灌注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40例心源性猝死且抢救成功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抢救方案相同,在复苏药物使用上,对照组使用肾上腺素,观察组增加使用益气回阳法(参附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体内 MDA、SOD、ICAM-1和抢救后神经行为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MDA和心肌ICAM-1低于对照组,SOD和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回阳法对治疗心源性猝死患者有积极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提高患者预后水平。
作者:范彩霞;朱颖文;肖超烈;李若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过程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实际治疗效果,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本文以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中医治疗组,总有效43例,总有效率为87.76%;西医治疗组,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77.55%。总有效率组间比较,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水平显著地高于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水平,且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正症状发生率组间比较,中医治疗组显著地低于西医治疗组患者水平,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优势明显,是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可靠选择。
作者:刘婉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运用龟鹿二仙胶加减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确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5例,采用力如太联合龟鹿二仙胶加减并配合中医药传统疗法治疗;对照组13例,单用力如太治疗。对于两组患者分别运用中医证候评分和ALSFRS-R量表行疗效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中医症候临床积分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SFRS-R量表评分仍都在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力如太联合龟鹿二仙胶加减配合中医药传统疗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安全有效,可缓解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言语不利、流涎、吞咽困难、肢体无力等症状,并能在一定程度延缓ALS病程进展的速度,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作者:金培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5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病人的临床特点以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3年4月来本院治疗的5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病人进行分组研究,分为中西药结合的治疗组(A组)及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B组),治疗2个疗程后,对疗效、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评定,并且随访1年,确认病人的存活率。结果:经过治疗,A组总有效率达到92%;B组总有效率达到88%,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A组副反应评分达到(4.58±0.22)分,B组达到(13.81±0.48)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病人的疗效较好,副作用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徐开慧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研究针对骨伤患者(胫骨骨折)通过中医治疗联合交锁髓内钉联合治疗法与单独髓内钉治疗法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胫骨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9例),两组均采用髓内钉手术治疗,其中实验组加入中医疗法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x2=7.34,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通过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通过两组CT检查情况比较,x2=7.12,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2013年4月CT检查骨折患者完全愈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满意度调查两组比较,T=7.45,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周雄清;宋德煌;李永灵;邝剑彬;叶运廷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