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彩霞;朱颖文;肖超烈;李若愚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在胃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4月收治的62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7.10%)明显高于对照组(70.97%),1年随访后,对照组复发率(32.26%)明显高于观察组复发率(22.5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建中汤治疗胃溃疡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胃溃疡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梁敬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通过对近年来胫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文献进行相关查阅分析统计,对各种不同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的方法做以综述,为能在临床治疗中提供参考方案。
作者:李崇鑫;常瑞龙;王国玉;党永生;张世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冠心病心衰炎性因子及BNP的影响。方法:从入住心内科的病人中筛选符合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人60例,其中心功能III级30例,心功能VI级30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和丹参酮IIA组。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14d)后测定血浆BNP浓度、CRP水平、IL-6水平。结果:应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组的血浆炎性因子IL-6、C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BNP浓度亦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冠心病心衰患者的血浆炎性因子IL-6、CRP水平,且降低冠心病心衰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有益于冠心病心衰的治疗。
作者:王红辉;刘新灿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威枫洗剂熏洗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予以威枫洗剂熏洗治疗;对照组予以正骨水熏洗治疗。连续用药9d,每3d复诊1次并作记录,观察患者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情况,分别在用药后3d、6d、9d统计疗效。结果:第3d,疼痛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胀、功能障碍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d,疼痛、功能障碍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胀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9d,疼痛、功能障碍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胀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优良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威枫洗剂熏洗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绪松;李胜松;郭柱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关元穴、中极穴、气海穴在治疗肛肠患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将54例肛肠术后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热敷、按摩、听流水声诱导排尿法等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艾灸神阙穴、关元穴、中极穴、气海穴的中医特色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神阙、气海、关元、中极四穴对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孙继红;刘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三金穴刺络放血治疗膝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膝关节疼痛的患者40例,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加全科治疗仪治疗,治疗组采用三金穴刺络放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三金穴治疗膝关节疼痛疗效显著。
作者:梁艳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研究生石膏对于小儿高烧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对比治疗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小儿高烧病患按照1∶1的人数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患给予生石膏治疗,对照组病患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期结束后,比较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患24h以内退烧人数20例,占比35.0%,48h以内退烧人数36例,占比63.1%,48h以后退烧人数1例,占比1.7%,48h退烧率为98.3%。结论:生石膏治疗小儿高烧相较于常规方法效果好,副作用少,经济方便明智的临床推广。
作者:王艳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多为禀赋不足,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内伤外感。本病的基本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为导致本病发生的病机关键,治疗以调和肝脾为主,辅以心理疏导,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与辨病、辨症相结合,在临床上对反复发作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颇佳。以下介绍导师张照兰教授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主要包括其在病因、病机、分型、治疗、调护各方面的见解。
作者:周方园;张照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建立正斜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鉴别正斜丸中黄芪、白附子、防风、秦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对正斜丸中黄芪甲苷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Kromo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4∶66),流速为1.0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参数为:飘逸管温度100.8℃,N2流速为2.7L/min。结果:用薄层色谱法可鉴别出正斜丸中黄芪、白附子、防风、秦艽的特征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黄芪甲苷在50.12~300.7μg/ml范围呈较好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2%,RSD为1.09%(n=6)。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正斜丸的质量。
作者:邓小元;张裕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本文介绍麻杏甘石汤的临床应用进展,该方剂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四味药物线,不仅治疗“外感未解,痰热郁肺的咳喘,临床还可应用于治疗多种其他系统疾病。
作者:李涵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卒中后抑郁症常伴发于脑血管疾病的整个过程,其临床表现纷繁复杂,往往起病较隐匿,发病率极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除造成情感和身体上的痛苦外,多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甚至增加病死率。近年中医药在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方面逐渐显现出卓越成效,本文针对中医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作者:魏玖月;奚燕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前针灸在治疗及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如抑制肿瘤的生长、改善放化疗后副作用、缓解疼痛及其他并发症。说明针灸的疗效及理论基础值得肯定,但如何在中医的宝库里挖掘出更多的针灸治疗方法,为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治疗手段,可以作为临床工作者今后工作的方向。
作者:李文虎;韩克舜;杨亚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笔者临证之时,深感经方之疗效卓越。今特择其三则验案,分别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呓语、桂枝汤加味治疗泄泻、大青龙汤加味治疗经期外感,并加以分析,与同道分享。
作者:丁沛;石志坚;顾旭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过程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实际治疗效果,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本文以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中医治疗组,总有效43例,总有效率为87.76%;西医治疗组,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77.55%。总有效率组间比较,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水平显著地高于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水平,且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正症状发生率组间比较,中医治疗组显著地低于西医治疗组患者水平,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优势明显,是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可靠选择。
作者:刘婉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介绍中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整体搬迁策略,为其他医院科室的搬迁作有益的参考。方法:护理人员分新病区管理组、旧病区管理组、病人安全转运组3组来分工负责,从搬迁前期的准备、搬迁中期的管理到搬迁后期的安排三个阶段介绍搬迁的全过程。结果:搬迁过程中,无医疗差错、护患纠纷的发生,无患者发生病情加重及其他意外事件,无出现物资丢失。结论:正确的搬迁策略、周密的准备工作、合理的人力安排、到位的沟通协调是搬迁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惠冰;卢小清;蔡秀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芪白平肺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抑郁障碍模型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模型组(15只)、芪白平肺胶囊组(15只)和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15只),造模后分别干预灌胃1个月,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表现、肺功能及大鼠海马5-HT水平。结果:芪白平肺胶囊组模型大鼠糖水消耗实验、敞箱实验运动评分、5-HT 水平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芪白平肺胶囊组模型大鼠肺功能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较模型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芪白平肺胶囊能改善COPD抑郁障碍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5-HT水平,对COPD抑郁障碍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婕琼;王传博;李泽庚;童佳兵;杨程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益气回阳法对心源性猝死患者心脑再灌注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40例心源性猝死且抢救成功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抢救方案相同,在复苏药物使用上,对照组使用肾上腺素,观察组增加使用益气回阳法(参附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体内 MDA、SOD、ICAM-1和抢救后神经行为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MDA和心肌ICAM-1低于对照组,SOD和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回阳法对治疗心源性猝死患者有积极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提高患者预后水平。
作者:范彩霞;朱颖文;肖超烈;李若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5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病人的临床特点以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3年4月来本院治疗的5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病人进行分组研究,分为中西药结合的治疗组(A组)及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B组),治疗2个疗程后,对疗效、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评定,并且随访1年,确认病人的存活率。结果:经过治疗,A组总有效率达到92%;B组总有效率达到88%,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A组副反应评分达到(4.58±0.22)分,B组达到(13.81±0.48)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病人的疗效较好,副作用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徐开慧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内异症)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其他部位,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治疗方法,对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进行综述,给予临床参考、研究。
作者:朱志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是“治未病”观的治则。基于此,针灸治未病得到发展。从治疗效应角度对针灸治未病机理解析为:整体性调整是治未病针灸术适应症广泛的理论基础,双向性调整作用是针灸治未病的独特优势,针灸调整作用的生理性揭示针灸治疗作用是有限的。治未病针灸术是自然疗法,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作者:张新艺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