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红;刘冉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周易》中的天人合一观、辨证和升降交感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居安思危观在中医理论形成发展中的影响和所起的文化作用,阐释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升降运动观、阴阳五行学说和“治未病”理论内涵和文化因素。
作者:袁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文章总结了陈建杰教授治疗脂肪肝的经验。陈教授认为脂肪肝的病位在肝,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气虚为主,标实主要与湿热、痰浊、瘀血有关。治疗当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痰为大法,健脾消脂方为基本方。并强调了综合干预在脂肪肝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何秀玲;陈建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内异症)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其他部位,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临床治疗方法,对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进行综述,给予临床参考、研究。
作者:朱志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随着我国中医学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新颖的教学方法改革已成为中医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将从PBL结合SP在《针灸学》教学运用,探讨该综合教学法在现代《针灸学》教学中运用的优势,为进一步深化《针灸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傅杰;李芳;韩玲;刘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产妇在产后使用穴位中药贴敷对减少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在本院从2011年9月~2013年8月住院分娩并且没有并发症的产妇共14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产后治疗措施。针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给予中药硬膏进行穴位贴敷,并分析观察该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持续时间。结果:经治疗48h后观察组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大于月经量患者、28d出血量未干净的患者和42d出血量患者,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具有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产妇在产后采用穴位中药硬膏贴敷能够有效地预防产后的出血症状,而且操作方便,在临床上非常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慧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前针灸在治疗及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如抑制肿瘤的生长、改善放化疗后副作用、缓解疼痛及其他并发症。说明针灸的疗效及理论基础值得肯定,但如何在中医的宝库里挖掘出更多的针灸治疗方法,为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治疗手段,可以作为临床工作者今后工作的方向。
作者:李文虎;韩克舜;杨亚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方法: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现状、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机理研究进行分析。结果:推拿按摩还应掌握适应症,且由专科医师实行效果才明显。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推拿以其方法简便、安全、费用低、疗效高的特点,成为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董金海;包刚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介绍中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整体搬迁策略,为其他医院科室的搬迁作有益的参考。方法:护理人员分新病区管理组、旧病区管理组、病人安全转运组3组来分工负责,从搬迁前期的准备、搬迁中期的管理到搬迁后期的安排三个阶段介绍搬迁的全过程。结果:搬迁过程中,无医疗差错、护患纠纷的发生,无患者发生病情加重及其他意外事件,无出现物资丢失。结论:正确的搬迁策略、周密的准备工作、合理的人力安排、到位的沟通协调是搬迁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惠冰;卢小清;蔡秀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68例,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使用甲钴胺,治疗组34例使用大株红景天联合甲钴胺,疗程为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及震动感觉阈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神经传导速度及震动感觉阈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经x2检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韩景辉;李明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建立正斜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鉴别正斜丸中黄芪、白附子、防风、秦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对正斜丸中黄芪甲苷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Kromo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4∶66),流速为1.0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参数为:飘逸管温度100.8℃,N2流速为2.7L/min。结果:用薄层色谱法可鉴别出正斜丸中黄芪、白附子、防风、秦艽的特征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黄芪甲苷在50.12~300.7μg/ml范围呈较好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2%,RSD为1.09%(n=6)。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正斜丸的质量。
作者:邓小元;张裕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笔者临证之时,深感经方之疗效卓越。今特择其三则验案,分别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呓语、桂枝汤加味治疗泄泻、大青龙汤加味治疗经期外感,并加以分析,与同道分享。
作者:丁沛;石志坚;顾旭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前,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治疗是神经内科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以“左旋多巴”为代表的药物替代疗法仍是西医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但是随着用药的时间的延长和用量的加大,毒副作用反而越来越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中药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深入挖掘中医中药的潜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李强;霍青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过程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实际治疗效果,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本文以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8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中医治疗组,总有效43例,总有效率为87.76%;西医治疗组,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77.55%。总有效率组间比较,中医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水平显著地高于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水平,且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正症状发生率组间比较,中医治疗组显著地低于西医治疗组患者水平,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优势明显,是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可靠选择。
作者:刘婉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本文介绍麻杏甘石汤的临床应用进展,该方剂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四味药物线,不仅治疗“外感未解,痰热郁肺的咳喘,临床还可应用于治疗多种其他系统疾病。
作者:李涵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研究针对骨伤患者(胫骨骨折)通过中医治疗联合交锁髓内钉联合治疗法与单独髓内钉治疗法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胫骨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9例),两组均采用髓内钉手术治疗,其中实验组加入中医疗法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x2=7.34,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通过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通过两组CT检查情况比较,x2=7.12,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2013年4月CT检查骨折患者完全愈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满意度调查两组比较,T=7.45,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周雄清;宋德煌;李永灵;邝剑彬;叶运廷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运用龟鹿二仙胶加减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确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5例,采用力如太联合龟鹿二仙胶加减并配合中医药传统疗法治疗;对照组13例,单用力如太治疗。对于两组患者分别运用中医证候评分和ALSFRS-R量表行疗效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中医症候临床积分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SFRS-R量表评分仍都在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力如太联合龟鹿二仙胶加减配合中医药传统疗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安全有效,可缓解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言语不利、流涎、吞咽困难、肢体无力等症状,并能在一定程度延缓ALS病程进展的速度,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作者:金培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五苓散治疗内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6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处理,使用艾司唑仑、甘露醇和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五苓散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30例,临床痊愈率39.47%,总有效率93.67%。对照组临床痊愈12例,临床痊愈率19.35%,总有效率79.03%。两组比较,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1周内控制主症者22例(28.95%),2周内控制主症者20例(26.32%),随访半年无复发者26例(34.21%)。对照组1周内控制主症者8例(12.90%),2周内控制主症者15例(24.19%),随访半年无复发者11例(17.7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DIH 量表积分(25.32±4.64)分,对照组(29.61±5.19)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五苓散治疗内耳性眩晕症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更佳。
作者:王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本文论述中药黄芩抗炎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为黄芩抗炎作用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朱秀美;杨国松;李秀才(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多为禀赋不足,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内伤外感。本病的基本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为导致本病发生的病机关键,治疗以调和肝脾为主,辅以心理疏导,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与辨病、辨症相结合,在临床上对反复发作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颇佳。以下介绍导师张照兰教授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主要包括其在病因、病机、分型、治疗、调护各方面的见解。
作者:周方园;张照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脑卒中患者常留有后遗症,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静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