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吴艳云;吴美华
目的 探讨区域组长岗位建设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持续改进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于污染区、清洁内区,清洁外区设置组长,其在护士长领导下开展区域行政、设备物资、工作质量及人员培训管理.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科室工作质量、管理质量、各级人员培训成绩及临床满意度较实施区域组长管理模式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区域组长的设置有效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和管理品质,提高了临床满意度.
作者:赵庆兰;张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构建中风病辨证施护模式,以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将200例中风病患者按病区分为观察组104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采用中医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构建中风病辨证施护模式,采用该模式对患者辩证分型施护.连续14d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疗效、Barthel指数评价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中风病辩证施护模式应用于临床效果可靠,患者满意,可作为中医临床护理和研究的借鉴.
作者:李平;牟善芳;刘淑娟;张爱莲;崔霞;包月;商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A型肉毒毒素治疗9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 在A型肉毒毒素治疗中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注射前做好宣教、患儿的准备及药物的配制工作;注射中熟练配合医生,对患儿予以心理护理;注射后观察患儿反应,指导患儿在药效持续期继续康复训练.结果 患儿均顺利完成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56例痉挛明显缓解,38例痉挛部分缓解,取得了预期治疗效果.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保证肉毒毒素治疗顺利完成对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文华;章咏华;吴兆芳;粱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微量注射泵发生垂直位移对给药精度的影响,为制定微量注射泵操作规范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QA-IDS输注设备检测仪检测在1 mL/h、25 mL/h、50 mL/h 3种流速下,微量注射泵依次改变与其输出端之间的垂直位移,经过0m、0.65m、-0.65m,再到0 m的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计算流量误差和缺失体积.结果 微量注射泵位移升高时,瞬时流量增大,阶段和全程实际流量高于预测值;位移降低时,瞬时流量减小,阶段和全程实际流量低于预测值.随着流速的提高,流量体积变化相对误差减小.结论 微量注射泵给药时,垂直位移可导致流量波动,较低流速给药时微量注射泵垂直位移更易造成流量改变,采用微量注射泵给药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其垂直位移.
作者:薄其果;张红梅;栾云洋;刘文启;侯艺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对6例记忆性皮肤病患者给予预防抗感染、抗炎及抗过敏等治疗,同时做好皮肤、口腔、会阴部护理,药物治疗的观察及护理,以及防护教育.结果6例平均住院8d完全好转,随访3个月无一例复发.提示医护人员了解记忆性皮肤病的临床知识及护理原则,可避免患者再发该类疾病.
作者:严萍;熊承成;张京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ICU患者压疮发生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拟定ICU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调查表,经专家审定后用于某三级甲等医院ICU住院患者资料的收集.365例患者纳入研究,将发生院内获得性压疮的164例归为病例组,符合纳入标准患者中方便抽取未发生压疮的201例归为对照组,以性别、年龄、手术、体温、Norton评分等19项变量进行探索性非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除营养状态、体位、吸烟及白细胞数4项变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余15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Norton评分、体温、APTT、白蛋白数、血红蛋白数是压疮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ICU住院患者压疮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据可依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压疮发生率.
作者:段征征;刘义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为危重患者设计住院服装,使其穿着舒适,更换方便,便于操作.方法 采用全棉布制作成长袍式及短袍式套装新型危重患者服,选取ICU50例患者(实验组)穿着新型危重患者服,另50例(对照组)穿着普通患者服.比较两组操作耗时、隐私保护及舒适感、美观整洁评分.结果 实验组除会阴擦洗外,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新型危重患者服具备操作方便、省力、省时及人性化的特点,适合ICU患者穿着.
作者:李丽嫦;祝丽珍;袁园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血液科79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并存疾病、是否吸烟、置管方式、置管位置、置入静脉、深静脉置管史、置管护士职称、穿刺次数对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静脉炎发生的因素.结果 79例患者共发生12例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5.2%.其中1级、2级静脉炎共占91.7%.9例发生在置管后7d,占75.0%.置管位置是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肘上置管为其保护因素(OR=0.254).结论 置管后7d为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高发期,应加强观察.PICC置管时,应尽量选择肘部以上静脉进行穿刺,以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赵洁;钟小红;李红梅;柴燕燕;姚晶晶;陈敏;高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银屑病封包疗法中安全、舒适、经济、简便的换药方法.方法 对99例(其中双侧肢体病变30例)前臂或背部需要封包疗法的慢性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均分为三组各43例次,分别采用绷带、保鲜膜、自制棉布方巾作为封包敷料进行包扎,1次/d.2周后评价效果.结果 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封包时间、敷料松脱、局部过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棉布方巾用于银屑痛封包疗法具有操作时间短、封包牢固、安全的优点,且相对优于绷带和保鲜膜包扎.
作者:莫选菊;邝惠冰;刘章来;张梅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实施综合性中医药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针对病期的中药泡足联合药棒按摩及换药干预.2个疗程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DPN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DPN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行针对病期的中药泡足联合药棒按摩及换药可提高疗效.
作者:张春玲;陈露;杨传经;陈秋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药膳调理联合经络推按操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3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57例子常规治疗护理;在此基础上,其余三组辅助给予药膳(药膳组,56例),经络推按操(经络组,60例),药膳调理联合经络推按操(联合组,60例).2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四组患者运动试验心电图改变程度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联合组效果优,对照组效果差.结论 药膳调理联合经络推按操能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简便.
作者:罗玫;杨雨竹;莫凤梅;洪志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小夜班摆药时,护理人员使用记号笔在塑料或玻璃输液瓶上书写患者姓名、床号、药名等,以加强查对;如因病情变化需更换液体时,输液瓶上因有笔迹而难以处理.鉴此,我们使用洁芙柔消毒凝胶(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清除记号笔油迹,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刘俊;谭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综合干预对内镜下ERCP及EST术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胆管结石行内镜下ERCP及EST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术前术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药沐足联合穴位按摩疗及芳香疗法.结果 术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血压、心率波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中药沐足联合穴位按摩疗及芳香疗法的应用,可降低患者术中焦虑程度,有利于治疗顺利完成.
作者:林瑞华;谢春生;潘慧仁;汤远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儿科用药复杂,对剂量要求严格.如果换算错误,剂量不足,则延误治疗;多用产生毒副作用,少用达不到治疗效果.配药剂量不准可导致用药错误,引起药物不良事件[1-2],给临床带来安全隐患.为此,我科设计制作了常用药物抽取剂量速查表,于2010年10月应用于临床以来,效果好,制作与应用方法报告如下.1药物抽取剂量速查表的设计药物抽取剂量速查表的内容包括药名、规格、加入溶液剂量、所需剂量、抽取量,以及胰岛素配制速查表.用泡沫写真板制作成45cm×65cm,单面的表格.一共纳入56种药物,制作成4个表.见样表(其中1个表).
作者:魏小丽;何红燕;张小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特需病房患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120例患儿按入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9例,按常规行整体护理和静脉输液操作;观察组71例,输液前通过情景游戏的方式与患儿互动后,再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比较两组患儿配合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3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情景游戏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从而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
作者:周莉萍;强荧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长效青霉素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注射疼痛.方法 对60例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的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分两侧肌内注射,每侧注射120万U.左侧采用传统方法肌内注射(生理盐水作溶媒),右侧采用改良方法(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在注射前抽取0.2%利多卡因0.2mL充满注射器乳头部、针梗和针头)肌内注射.观察记录一次注射成功率和注射疼痛程度.结果 改良方法一次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患者注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传统方法(均P<0.01).结论 采用生理盐水稀释长效青霉素,在注射前抽取0.2%利多卡因0.2mL充满注射器乳头部、针梗和针头,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长效青霉素注射成功率.
作者:尹小艳;鲁巧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注射用奥美拉唑(商品名奥西康,国药准字H20059053,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规格40mg/瓶),应用时将奥美拉唑40mg加在0.9%氯化钠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静脉输液中一个通道输奥美拉唑,另一通道输其他液体,当其他液体输毕更换10%葡萄糖溶液(国药准字H43022024,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00mL/瓶)或10%果糖(商品名护川,国药准字H20070285,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无色透明液体,规格250mL/瓶),有少量奥美拉唑会混入其中,30min后10%葡萄糖溶液或10%果糖呈浅茶色,即更换液体.于治疗室继续观察,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变深,直至输液器过滤器处出现沉淀物.
作者:江新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社区医护人员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的现状,探讨社区护士和医生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异同点.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和提纲对石河子市3个社区的2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者进行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高血压相关讲座1~5次/年;高血压患者到服务站复查血压与随访4次/年,收缩压≥150 mmHg和(或)舒张压≥100 mmHg者1次/月;相关卫生知识宣传册不定期发放,护士于静脉输液时进行简单的相关知识讲解.与高血压相关的6项知识,患者从护士处获得为10.3%~22.7%,从医生处获得13.2%~37.0%,其中5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社区医护人员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的健康教育服务不足,人员配置不足、工作模式制约及社区护士对自身价值在健康教育中的体现认识不足是影响社区护士提供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
作者:杨京楠;姬春;刘新萍;曹力;杜文娟;毛晓润;李新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温州市民急救知识掌握及其培训状况,探索普及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自制温州市民现场急救知识培训调查问卷对270名既往有过急救知识培训经历的公众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情况调查.结果 270名调查对象中,现行的公众急救知识培训主要内容为心肺复苏(93.3%)、止血包扎(90.7%)、骨折固定(78.5%)、搬运技术(83.0%)、异物梗阻(87.0%)和呼吸困难的处理(84.8%)等;培训后公众对急救知识技能的了解及基本掌握率为98.6%~99.6%.结论 对公众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是切实有效的,需大力开展;制定规范统一的急救培训模式,使更多公众接收急救知识培训.
作者:屠乐微;祝雪花;姜丽萍;杨丽丽;蔡福满;符丽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缩短中医拔罐致罐斑存留时间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正常健康成人30名,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在背部左边夹脊穴(第4~6胸椎旁)3个部位拔罐,分别设为A、B、C组.A组拔罐后对罐斑不作任何处理,B、C组拔罐后罐斑涂搽喜疗妥软膏,B组1次/d,C组2次/d,直至罐斑消失.结果 三组罐斑评分在拔罐后24 h及其下降幅度、罐斑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佳,B组次之,A组差(均P<0.01).结论 喜疗妥能加速罐斑消褪,且每日2次优于每日1次用法.
作者:安丛丛;齐彦春;只利涛;卢言言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