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年资护士使用新药物前恐惧心理的质性研究

林慧;吴艳云;吴美华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 新药物, 恐惧心理, 质性研究
摘要:目的 了解低年资护士对使用新药物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8名工作≤3年使用新药物前存在恐惧心理的护士进行深入访谈,采用现象学方法分析资料,了解产生恐惧心理的相关因素.结果 提炼出独立工作能力欠缺、缺乏自信、害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新药物相关知识的不了解、来自患者及家属的压力5个主题.结论 知识和独立工作能力欠缺是低年资护士产生恐惧心理的主要因素,针对性干预有望降低其恐惧心理,使之尽快适应角色.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年资护士使用新药物前恐惧心理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低年资护士对使用新药物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8名工作≤3年使用新药物前存在恐惧心理的护士进行深入访谈,采用现象学方法分析资料,了解产生恐惧心理的相关因素.结果 提炼出独立工作能力欠缺、缺乏自信、害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新药物相关知识的不了解、来自患者及家属的压力5个主题.结论 知识和独立工作能力欠缺是低年资护士产生恐惧心理的主要因素,针对性干预有望降低其恐惧心理,使之尽快适应角色.

    作者:林慧;吴艳云;吴美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化疗输液瓶外套的制作与应用

    我科乳腺癌患者多采用TAC化疗方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多西他赛).其中吡柔比星是加入0.9%氯化钠50mL(液体瓶高12cm,直径6cm)后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药液为红色,多数患者看到后心理压力大,往往加重恶心呕吐.鉴此,我科于2010年1月制作了一种浅咖啡色输液瓶外套,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介绍如下.

    作者:任彩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喜疗妥消褪中医罐斑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缩短中医拔罐致罐斑存留时间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正常健康成人30名,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在背部左边夹脊穴(第4~6胸椎旁)3个部位拔罐,分别设为A、B、C组.A组拔罐后对罐斑不作任何处理,B、C组拔罐后罐斑涂搽喜疗妥软膏,B组1次/d,C组2次/d,直至罐斑消失.结果 三组罐斑评分在拔罐后24 h及其下降幅度、罐斑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佳,B组次之,A组差(均P<0.01).结论 喜疗妥能加速罐斑消褪,且每日2次优于每日1次用法.

    作者:安丛丛;齐彦春;只利涛;卢言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糖谱记录日志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糖谱记录日志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两组均按常规行出院指导及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血糖谱记录日志进行自我监测.结果 实施3个月后复诊,两组睡前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血糖管理的积极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糖谱记录日志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结构性管理效果.

    作者:向慧;胡鹏;陶静;张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美沙酮女性维持受治者婚育状态的质性研究

    目的 深入了解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女性受治者婚育状态、心理体验和需求,探讨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开放式提问,对8例在美沙酮维持受治期间婚育的女性进行访谈.结果 提炼出对婚育状态的心理体验、怀孕期的担忧和困惑、住院分娩期间与治疗依从性的冲突及分娩育儿经验匮缺、家庭社会支持的需求增加4个主题.结论 美渺酮女性维持受治者时生活持积极态度,但怀孕及分娩期间相关指导不足,需要医护人员与社会工作者提供健康教育等完善的社会支持.

    作者:冯燕华;杨冰香;叶萌;廖萌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用洁芙柔消毒凝胶清除记号笔油迹

    小夜班摆药时,护理人员使用记号笔在塑料或玻璃输液瓶上书写患者姓名、床号、药名等,以加强查对;如因病情变化需更换液体时,输液瓶上因有笔迹而难以处理.鉴此,我们使用洁芙柔消毒凝胶(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清除记号笔油迹,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刘俊;谭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注射用奥美拉唑与10%果糖注射液及10%葡萄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奥美拉唑(商品名奥西康,国药准字H20059053,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规格40mg/瓶),应用时将奥美拉唑40mg加在0.9%氯化钠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静脉输液中一个通道输奥美拉唑,另一通道输其他液体,当其他液体输毕更换10%葡萄糖溶液(国药准字H43022024,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00mL/瓶)或10%果糖(商品名护川,国药准字H20070285,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无色透明液体,规格250mL/瓶),有少量奥美拉唑会混入其中,30min后10%葡萄糖溶液或10%果糖呈浅茶色,即更换液体.于治疗室继续观察,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变深,直至输液器过滤器处出现沉淀物.

    作者:江新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心内科住院患者辅助检查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

    目的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理念解决心内科辅助检查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流程图分析既往心内科辅助检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后再次评价反映这些问题的指标变化,比较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结果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3个月不能同查项目、评估不足、患者遗忘3项问题显著少于改进前(P<0.05,P<0.0l).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心内科辅助检查护理质量.

    作者:沈莹;陶莉;庄海峰;李艳萍;张学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2例肺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的护理

    对2例临床明确诊断肺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行保守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同时进行规范的气胸、发热、呼吸道症状、皮疹护理及加强戒烟干预、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等.结果患者在积极治疗护理后好转出院.提出规范的全方位护理及戒烟干预可促进疾病好转和预防复发.

    作者:孙楠;王蓓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血液科79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并存疾病、是否吸烟、置管方式、置管位置、置入静脉、深静脉置管史、置管护士职称、穿刺次数对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静脉炎发生的因素.结果 79例患者共发生12例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5.2%.其中1级、2级静脉炎共占91.7%.9例发生在置管后7d,占75.0%.置管位置是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肘上置管为其保护因素(OR=0.254).结论 置管后7d为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高发期,应加强观察.PICC置管时,应尽量选择肘部以上静脉进行穿刺,以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赵洁;钟小红;李红梅;柴燕燕;姚晶晶;陈敏;高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CCU患者乳房下及腋下压疮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

    对入住CCU 2例女性乳房内下缘1期压疮和2例腋下2期压疮老年患者,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采取百多邦、烫疮油交叉外涂联合吹氧,增进营养等措施.2周后好转,出院1个月后电话随访痊愈.提出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除关注患者骨隆突受压处局部情况外,需关注特殊患者非骨隆突处皮肤状况,如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面部,血压计袖带束缚处,心衰患者乳房与胸壁之间及腋下等,防范压疮的发生.

    作者:笃铭丽;王秋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温州市民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温州市民急救知识掌握及其培训状况,探索普及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自制温州市民现场急救知识培训调查问卷对270名既往有过急救知识培训经历的公众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情况调查.结果 270名调查对象中,现行的公众急救知识培训主要内容为心肺复苏(93.3%)、止血包扎(90.7%)、骨折固定(78.5%)、搬运技术(83.0%)、异物梗阻(87.0%)和呼吸困难的处理(84.8%)等;培训后公众对急救知识技能的了解及基本掌握率为98.6%~99.6%.结论 对公众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是切实有效的,需大力开展;制定规范统一的急救培训模式,使更多公众接收急救知识培训.

    作者:屠乐微;祝雪花;姜丽萍;杨丽丽;蔡福满;符丽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RICU饮食告知单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提高RICU患者饮食管理质量,避免纠纷.方法 设计饮食告知单,由首诊护士评估患者饮食情况、填写本单,由管床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结果 于2010年1月开始应用至2012年2月,未再发生饮食纠纷.结论 饮食告知单的设计与应用满足了患者多元化的饮食要求,优化了护患关系.

    作者:雷雨利;李红坤;徐云香;覃继红;梁晶晶;张芳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内镜下切除胃巨大间质瘤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内镜下切除胃巨大间质瘤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13例胃巨大间质瘤患者于全麻下行内镜切除术,术前做好患者、物品及器械的准备;术中准确手术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成功切除巨大间质瘤11例,术中发生大出血2例转外科手术.11例术后4~5d出院;出院后6个月及1年分别发生1例腹腔淋巴结肿大和1例肝脏转移,其余9例随访1年未见转移.结论 高质量的护理配合有利于内镜下胃巨大间质瘤切除术的顺利进行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丁霞芬;凌亭生;丁静;陈宇;施瑞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长效青霉素肌内注射方法再改进

    目的 提高长效青霉素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注射疼痛.方法 对60例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的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分两侧肌内注射,每侧注射120万U.左侧采用传统方法肌内注射(生理盐水作溶媒),右侧采用改良方法(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在注射前抽取0.2%利多卡因0.2mL充满注射器乳头部、针梗和针头)肌内注射.观察记录一次注射成功率和注射疼痛程度.结果 改良方法一次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患者注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传统方法(均P<0.01).结论 采用生理盐水稀释长效青霉素,在注射前抽取0.2%利多卡因0.2mL充满注射器乳头部、针梗和针头,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长效青霉素注射成功率.

    作者:尹小艳;鲁巧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状况以及两者之问的关系,为制定科学的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生活质量评定简表(SF-36)中文版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121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的SF-36 8个维度中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活力、心理健康4个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均P<0.01),SCL-90因子除强迫、抑郁、精神病性外,其余6个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P<0.01).患者SF-36部分维度评分与SCL-90部分因子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不高,心理健康欠佳,且两者之间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护理,尤其通过扎实的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孙箫音;陈芳;裴大军;石宏伟;梁景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重力原理用于新生儿大隐静脉采集血标本

    为新生儿采集静脉血标本是儿科护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操作,为达到快速有效采集静脉血标本,减少患儿痛苦,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对传统采集静脉血标本方法进行了改进,获得理想效果,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人住新生儿科需行大隐静脉采集血标本的20例新生儿,其中男14例、女6例,胎龄37~42周,体质量2500~4000g,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新生儿脐炎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1例,新生儿肺炎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例.

    作者:吴永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基于儒家思想的护理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目的 构建基于儒家思想的护理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下称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中国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方法 拟定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及75项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咨询表,采用Delphi法对分布于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及医学人文教育领域的30名国内外专家进行3轮咨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结果 获得包含4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59项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专家积极系数为93.3%~100%,权威系数为0.86,第2、3轮调查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58、0.335,集中度好.结论 评价指标体系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具有客观、系统、可操作的特点,可用于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自我定性评价.

    作者:柏晓玲;楼婷;张永春;梁园园;江智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药泡足联合药棒按摩及换药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实施综合性中医药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针对病期的中药泡足联合药棒按摩及换药干预.2个疗程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DPN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DPN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行针对病期的中药泡足联合药棒按摩及换药可提高疗效.

    作者:张春玲;陈露;杨传经;陈秋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卡尔加里-剑桥指南在急诊科护生沟通技巧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卡尔加里-剑桥指南(下称指南)在急诊实习护生沟通技巧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急诊科实习护生63名按入科实习时间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接受指南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对照组接受常规沟通指导;采用护患沟通满意度调查问卷A、B卷调查两组护生所服务的患者和两组护生的沟通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患沟通总体满意度和11个条目(除外“保护隐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护生沟通总体满意度及沟通过程中的8个条目(除外“有礼貌、尊重患者”及“保护隐私”等4个条目)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指南可有效提高急诊患者及实习护生对沟通过程的满意度.

    作者:张丽华;阮满真;李华;向莉;冯霞;刘丽;方闯;贺巧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