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娥;韩凌;李媛媛
目的 探讨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老年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33例行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手术老年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理护理、膀胱功能训练、新膀胱功能的观察与训练等护理.结果 33例术后平均住院30 d,19例可控制排尿,9例日间可控尿;随访3~20个月,均能控尿且能经尿道自主排尿.结论 腹腔镜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老年患者的护理中,术前营养评估、心理干预并提前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术后强调新膀胱储尿、排尿、控尿功能的观察与训练,加强老年患者的出院管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罗迎霞;申海燕;刘雪琴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建立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方法 将4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即按预先制定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配合能力、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路径,有助于提高医疗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肖书萍;李小芳;耿志琦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提高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护理效果.方法 将1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行改进后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非切口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非切口疼痛强度显著轻于对照组,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采用改进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
作者:陆金美;赵文芳;徐守琴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分析服务型领导理念构建医院护理服务文化的必要性,提出以服务型领导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主动服务为职责,不断完善质量标准;并通过改变工作模式、细化工作流程畅通工作路径,统一护士对工作的价值取向及价值观,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形成良好的护理服务文化氛围,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作者:王淑贤;安梦滢;单志桂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牙科镊是口腔科检查、治疗中常用的锐利器械,各医疗机构使用的一次性口腔检查治疗盘中,都以牙科镊作为基本配置,临床使用量极大.牙科镊尖端锐利,易刺伤工作人员,使用后的牙科镊镊片弹性张开,交叉堆积,占据锐器盒大量空间,使锐器盒消耗成本增加,是口腔科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置的难点.鉴此,我科于2010年对传统的处理方法进行改良,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施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疼痛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我国至少有1亿患者经常受到疼痛的困扰.身体疼痛直接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及日常生活,所以缓解疼痛对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扶他林乳胶外用能有效消炎镇痛,且能快速深入渗透表皮发挥作用,不会引起全身不良反应而广泛用于临床.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笔者尝试联合应用局部热敷以提高扶他林外用镇痛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贾建平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冲管方法在肠内营养护理中冲洗营养管的效果.方法 将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23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采用脉冲式冲洗营养管;对照组采用直冲式冲洗营养管.结果 两组营养管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脉冲式冲管方法可有力地冲洗黏附在导管壁上的内容物,有效减少营养管阻塞,使肠内营养能够顺利进行.
作者:唐仰璇;佘佩吟;林妙英;方楚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俯卧位对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患者术中眼内压(IOP)的影响,为实施科学的术中体位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20例Chiari畸形手术患者使用笔式眼压计分别于全身麻醉后5 min(T0)、俯卧位后5 min(T1)、俯卧位后30min(T2)、俯卧位后1 h(T3)、手术结束前俯卧位(T4)、恢复平卧位5 min(T5)、平卧位后30 min(T6)测量IOP,同时观测各时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变化.结果 不同时点MAP、HR、PET CO2比较,干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点IOP比较,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IOP均在正常范围,随后IOP逐渐升高至T4时达高峰,T5时逐渐下降,但仍高于T0时点,T6时IOP基本恢复至T0时水平.结论 Chiari畸形手术中随着俯卧位时间的延长患者IOP逐渐升高.护理人员应根据俯卧位对患者IOP的影响规律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医护配合尽量缩短患者围术期俯卧位时间,以减少视力损害的发生,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作者:戴黎敏;董媛媛;王巧桂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实施一体化运行过程中的细节管理方法,提高供应室服务质量.方法 成立专门的手术器械组,改变排班模式,加强器械管理细节,建立手供沟通联系通道,落实护理质量监控细节.结果 细节管理后器械清洗质量及服务满意度较管理前显著提升(均P<0.01).结论 细节管理保证了手术器械的安全供应,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严喜枝;陈筱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直肠癌Miles术,对盆腔创伤较大,术后常有渗液、渗血,如引流不畅会诱发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骶前冲洗引流是否充分、彻底、有效,直接影响直肠癌Miles术后患者的预后.鉴此,笔者自行设计会阴骶前冲洗引流器,有效提高了Miles术后患者会阴骶前冲洗引流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付晓云 刊期: 2012年第14期
随着诊疗护理工作中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应用量增加,临床医疗废物的收纳成为管理难点.提高医疗废物处理成效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此,我们在医疗护理操作后处置医疗废物前,利用现有的资源将非锐器医疗废物进行缩容处理,达到缩减医疗废物容积、增加医疗废物收集容器储存空间、降低医疗废物管理成本的目的.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郑晓燕;薛菊兰;苏冰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全麻下经口内入路下颌骨磨骨、截骨整形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护理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全麻下经口内入路下颌角磨骨、截骨术128例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的护理资料.结果 本组128例患者手术顺利,麻醉苏醒期,3例患者出血,4例寒战,6例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均好转,安返病房.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麻醉苏醒期严密的观察和护理,采取针对性措施应对呼吸道梗阻、切口出血、寒战、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为术后患者平稳渡过麻醉苏醒期提供良好的保障.
作者:谭峰;王映;杨晓;张庆国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对92例行玻璃体切割眼内充填术患者进行围术期体位护理,包括术前健康教育、体位训练,术后正确评估患者,并针对患者眼内充填物的性质、视网膜裂孔的部位应用辅助工具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结果 92例患者预后良好,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8~16 d,平均12.0 d康复出院.随访5~18个月,术眼视网膜均获得复位,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提出术前精心准备有助于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保持正确体位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肖琼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对8例梅尼埃病患者经乳突径路行淋巴内囊减压术.8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3~8 d(平均4.0d)眩晕、耳鸣症状消失,听力好转,纯音听力提高10 dB以上,能独立步行下床活动,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复查,8例患者眩晕、耳鸣症状完全消失,听力略改善.提出术前充分准备手术用物,合理摆放仪器设备,熟练掌握手术配合要领,熟悉相关的解剖知识,正确使用精细器械及监测仪,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手术进展,精细、规范操作配合避免损伤面神经,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春娥;韩凌;李媛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8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常规镇痛组(n=93)和超前镇痛组(n=95).常规镇痛组实施常规镇痛护理,即术前行疼痛知识宣教,术后应用Prince- Henry评分法定时评估患者疼痛,根据评分行针对性镇痛护理;超前镇痛组实施超前镇痛护理,即在前者基础上增加术前超前镇痛知识宣教,术后在执行各临床操作前行预见性疼痛评估,根据评分行预见性镇痛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72 h疼痛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24 h、48 h、72 h疼痛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P<0.05;超前镇痛组下床活动时间较常规镇痛组显著提前,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镇痛组(P<0.05,P<0.01).结论 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君慧;汪晖;董翠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改革高职外科护理学课程的整体设计,提高外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护生临床工作能力.方法 选取2008级高职护理专业(英语班)97名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2009级高职护理专业(英语班)95名护生为观察组,由教师对外科护理学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即以职业岗位需求确定课程整体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之后按照设计方案实施教学.结果 观察组实践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89.66%临床带教教师认为按照外科护理学的整体设计方案实施教学,使实习护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增强;72.41%认为提高他们的技能操作,81.03%认为能使护生快速适应临床工作.结论 外科护理学的整体教学设计,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护生临床工作能力.
作者:高国丽;车光昇;熊瑛;张丽雁;孙亚男;刘鸿慧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基于力学原理的单人操作法在骨盆骨折患者臀背部皮肤清洁护理中的效果和实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对18例骨盆骨折患者行背部皮肤清洁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3人协同操作;观察组采用单人操作法,即指导患者采用4点支撑法和6点支撑法,护士辅助其分别抬高背部、臀部后进行皮肤护理.结果 臀背部护理时,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患者均自愿选择单人操作法进行后续皮肤护理.结论 实施单人操作法为骨盆骨折患者行臀背部皮肤清洁护理,不但减少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及人力,而且使患者安全性、舒适度增加.
作者:陈小花;吴惠平;张丽;林燕;李春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根据我国国情和护理教育现状,查阅文献,访谈护理专家,提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护理教育由通才教育转向专科化教育、大力发展护理科研和高等护理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加强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衔接等.
作者:胡翠环;黄桥;颜巧元;毛靖 刊期: 2012年第14期
针对SERVQUAL模型在护理服务质量测评中的应用展开分析.综述了国内外护理中应用SERVQUAL模型的现状,指出SERVQUAL模型在护理中的主要作用、局限性以及今后的应用发展方向.
作者:景雪冰;张立杰;郑显平;乔娟 刊期: 2012年第14期
为了确定有效、快捷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分析比较传统微型营养评价法、微型营养评价精法、新版微型营养评价法、修订版微型营养评价精法4种营养评价方法及应用现状.提出新版微型营养评价法在测量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时比传统的微型营养评价法更快捷;修订版微型营养评价精法比微型营养评价精法测量更方便,营养状况分级标准更严谨,但是否适用于国内老年患者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秦海娇;莫福琴;王金仙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