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硕;赵雪红;陈洁;张贺;胡峰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新生心理控制源与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303名护理本科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新生的内控性、有努力的他人、一般自我效能感及消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常模,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均P<0.01);男生的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女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内控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机遇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有势力的他人、机遇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 内控性强的护理本科新生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压力和困难.护理教育者应帮助新护生树立正确控制观,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新护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新的学习环境、专业适应等压力与困难.
作者:张玉萍;胡荣;林为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对8例干燥综合征重叠皮肌炎患者在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血液灌流吸附治疗,结果 8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皮疹、肌痛消失,口干、眼干明显缓解,高球蛋白血症缓解,2例肾小管酸中毒症状消失.提出加强对症护理及血液灌流吸附的护理是提高此类疾病治疗效果的保证.
作者:何海硕;赵雪红;陈洁;张贺;胡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自助式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自助式健康小屋,为居民提供血压、血糖、BMI、骨密度、肺功能、脂肪分析、心血管功能以及心电图8个项目免费检测,比较334名社区居民参加健康小屋检测前后有关健康指标的知晓率、日常生活方式和锻炼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 居民参加健康小屋检测后对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知晓率显著高于参加健康小屋检测前(均P<0.01);其日常生活方式及锻炼行为也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居民自助式健康管理模式能提高居民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社区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陈利群;王蓉;曹晓玲;储继志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所致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对发病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检治疗,观察并发症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发生溶检并发症的2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24例患者住院治疗3~29 d,平均16.5d.1例脑出血患者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 加强溶栓治疗期间的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邱长宜;何芳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PICC置管患者导管断裂的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10例导管体外部分断裂患者采取修复导管,对1例导管断裂体内患者经静脉切开术取出断端导管.结果 10例导管体外部分断裂患者通过导管修复后继续使用,未出现导管修复后相关性并发症,患者均按计划完成全部化疗疗程后顺利拔除PICC.1例经静脉切开术取出断端导管患者,术后血管恢复良好,术后第12天复诊行切口拆线,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断裂导管,同时增强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正确维护导管,规范操作,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可减少和预防PICC断裂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颖 刊期: 2011年第17期
近年来,国内各大中型医院逐步淘汰传统的供氧方式和吸引方式,采用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使用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便于及时抢救患者,且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深受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好评.用中心吸引装置进行吸痰操作是治疗呼吸道疾病,救治危重患者和全麻手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防止患者窒息的有效方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因此,如何保证中心吸引装置安全有效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救治及其生命安全.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中心吸引瓶的挂钩与床栏不配套,无法悬挂;连接管没有合适的位置放置,操作时极为不便且易导致污染;2个金属吸引接口管过短,与吸引器连接管连接不紧密,吸引瓶与提手盘扣件(卡簧)扣不紧,或橡胶垫老化(因常清洗、消毒使橡胶垫变硬老化)致密封性差;吸引瓶容易倾倒,瓶盖容易松动而使负压降低,影响吸引效果.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设计了一种中心吸引简易固定装置,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胡明霞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中急诊科护士绩效考核管理的改进方法及效果.方法 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抢救护理、基础护理等)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重新修订绩效考核方法,并采用Excel软件对护士绩效考核进行量化管理.结果 考核管理改进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除认同绩效考核方法外,护士对绩效评价各项目的认同率较改进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对急诊科护士绩效考核管理进行改进,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高效、优质护理的目的.
作者:董蔷;崔丹;芦桂芝;刘雪松;詹洁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索以系统为基础的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08级护理本科生22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名,观察组采取以系统为基础的内外科护理学整合的课程进行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进行教学.结果 观察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70%以上学生普遍认为整合后的课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知识的应用及能力的培养.结论 以系统为基础的内外科护理学整合的课程设置优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设置,可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程梅;郝玉玲;王兴华;刘成霞;刘骙骙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压疮干预指导组在医院压疮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压疮干预指导组,每月1~6日检查1次全院各科使用Braden计分表(压疮危险计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针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良;Braden计分≤12分者,各科负责护士需于24 h内通过院内网络上报压疮干预指导组,组长指定组员24 h内跟踪检查、指导、帮带,及时跟踪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资料登记造册,持续改进;每月20日小组工作结果报护理部,并在全院护士长会公布.结果 压疮干预指导组成立后全院压疮高危患者上报例数显著增加(P<0.01),高危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正确预防压疮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 压疮干预指导组在医院压疮高危筛选、上报、指导帮带中发挥了专业作用.
作者:刘亚红;蒋琪霞;刘云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HIV/AIDS患者疲乏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疲乏症状提供参考.方法 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HIV/AIDS患者218例,采用HIV相关疲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7.71%的HIV/AIDS患者存在疲乏,其疲乏整体水平及各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年龄、职业、CD4细胞计数及有无睡眠问题患者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CD4细胞计数、睡眠质量是影响患者整体疲乏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 HIV/AIDS患者普遍存在疲乏症状,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需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疲乏症状.
作者:范东;罗阳;孙瑞婧;阳晓丽;于海静 刊期: 2011年第17期
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患儿年龄小,输液滴速宜慢,输液时间较长,液体容易外渗,特别是某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强,更容易出现渗漏.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加强巡视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巡视力度,我科根据患儿病情、年龄、用药情况将彩色标签粘贴在输液器莫菲氏滴管上,据此重点巡视患儿,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徐桂林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视锐V引导下进行上臂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19例高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的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结果 19例高龄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X线拍片示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导管保留时间52~380 d.结论 利用视锐V行上臂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同时实施一系列的程序化护理,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还减少了因手臂活动而导致的导管意外滑出,减轻患者的痛苦,利于抢救,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张艳;林静;揭菊;陶媛 刊期: 2011年第17期
临床采集的血标本一般放在试管架或改进的标本架上[1],因其为开放式,在运送途中容易倾倒,导致标本损坏.我科利用塑料收纳盒自制血标本收集盒,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吴爱华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心灵关怀护理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焦虑、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134例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68例和干预组66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灵关怀护理,即在科室建立心灵关怀驿站,由8名专业人员及30名志愿者对患者开展心灵关怀护理.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心灵关怀护理能有效地缓解肿瘤放疗患者的焦虑,优化其应对方式,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戴叶花;侯爱和;瞿舒培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改良清洁灌肠方法用于腹部平片检查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提高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 采用单盲法将140例疑为泌尿系结石需行腹部平片或静脉肾盂造影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方法,即采用右侧屈膝卧位,冲洗袋高度距肛门60~100 cm,置入肛管长度20~25 cm;评价灌肠效果、灌肠效率及患者主观感受与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X线显影清晰度显著提高,灌肠总次数减少(均P<0.01);在患者主观感受与不良反应方面,心慌气短、肛门坠胀感、灌肠液外溢、肠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 改良清洁灌肠方法可有效地提高肠道清洁质量,使患者更安全、舒适.
作者:黄坚;陈明珍;柯芸;林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糖尿病属于慢性终身性疾病,控制不仅需要患者长期良好的自我护理,并且依赖于降糖药物的按时服用.口服降糖药物种类较多,因降糖机制不同而用法不同,且多与进餐时间有关,如果不按时服用则达不到降糖效果,甚至引起低血糖,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临床工作中发现,糖尿病患者由于工作繁忙或者记忆力减退,常常不能按时服药.为了强化糖尿病患者的按时服药行为,2010年1月始,我院采用手机闹铃或短信提醒糖尿病患者按时服药,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陈燕 刊期: 2011年第17期
将集邮册制作成药物辨析手册,即将临床上常用的、易混淆的药物名称及剂量打印好后裁成合适大小置于集邮册中,口服药物用双面胶将其固定在对应的药物名称下;针剂及粉针剂只贴药品说明书,不粘贴样品.服药班护士取药或各班护士摆药、发药时可参阅此药物辨析手册.该手册为护士临床用药提供了参照资料,有利于用药安全.
作者:吕萍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临床护士沟通能力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长沙市二、三级医院临床护士1 009名,采用护士临床沟通能力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得分为3.93士0.49,其一般自我效能得分为26.03士5.06.不同医院级别、工作时间、职称、学历、职务、沟通知识储备及沟通培训次数的护士临床沟通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一般自我效能、沟通知识储备、沟通培训次数、职务、医院级别是影响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 护士临床沟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护士需接受更多沟通能力培训;在进行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培训时应根据不同的工作时间、职称、职务、学历分层次培训,培训中应注意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同时应将困难情景沟通作为培训的重点.
作者:曾凯;卢惠娟;李铮;吴燕;李映兰 刊期: 2011年第17期
止血带是临床为患者静脉输液、输血、抽血及四肢加压止血等操作所用的必需诊疗用品,每天使用频率高,用量大,且与患者皮肤接触非常密切,其携带大量的病原菌,属于低度危险性诊疗用品,如不采取有效的清洁消毒措施,将会成为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的消毒方法是每天下班前将当天用完的止血带集中浸泡在有消毒液的消毒桶中,消毒后用手直接从消毒液中捞止血带或戴一次性手套捞止血带,且每天1次的消毒会导致止血带不够而重复使用,增加医院感染概率.为改变此现状,我们自制简易止血带消毒筒,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刘春雨;李春花;张扬 刊期: 2011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护士与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认识的异同,为护理管理者针对性制定护理人员培养计划并调整护生带教内容,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士优质护理观点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08名护士及105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及护生均在护士的工作态度维度上得分率高(86.15%,83.93%);护士及护生在优质护理5个难度(即护士的工作态度、专业技术和能力、优质护理的先提条件、护理操作是否及时以及与患者家属的合作性)得分上存在差异(P<0.05,P<0.01).结论 护士及护生均认为护士的工作态度是优质护理中重要的,而护士对优质护理先提条件、护生对与患者家属的合作性均认识不足.应将优质护理的理念深入到护理教学中,提高临床带教队伍优质护理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作者:于长颖;徐宏;赵士宏;陈淑云;邢杰;薛秀丽 刊期: 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