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聘用临床医护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认知的调查与干预

孟桂云;徐敏

关键词:新聘用医护人员, 法律法规, 医疗安全, 医疗纠纷, 医疗事故, 举证倒置, 知识培训
摘要:目的 加强新聘用临床医护人员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保证临床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对263名新聘用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并于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新聘用临床医护人员对12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知晓率为20.15%~73.38%,医生知晓率高于护士(均P<0.01);培训后新聘用临床医护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掌握的程度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 新聘用医护人员对法律法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法律意识较薄弱.应加强新聘用临床医护人员医疗法律法规教育与培训,以保障医疗安全.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简易降温垫应用于小儿体外循环术后高热

    小儿体外循环术后,由于术中机器转流、血液降温与复温、全麻等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1],极易发生高热.以往常用冰袋置于患儿头部、双腋下及腹股沟处行物理降温,但传统冰袋存在诸多不足,如冰块有尖锐棱角,极易刺破冰袋;冰块大小不一,放置不均匀,不能与体表充分接触,影响降温效果[2].并且小儿易躁动,冰袋稳定性差,需专人扶持,护理工作量大.我科自2007年5月至2011年3月使用自制降温垫为292例体外循环术后高热的患儿行物理降温,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李清月;吴艳;阮淑妹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音乐联合抚触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脑电活动及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 研究音乐和抚触对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脑电活动及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颅脑损伤术后昏迷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音乐和抚触刺激.结果 干预组不同时间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时脑电图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组听觉诱发电位阳性率从18例降为4例,对照组从17例降为9例.结论 音乐与抚触是一种有效的促醒辅助手段,可改善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脑电活动,缩短昏迷期.

    作者:鲍秋丽;修晓青;宋玲丽;计琼玉;肖艳秋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自制食盐胶囊纠正鞍区肿瘤术后脑性盐耗综合征的效果

    目的 探讨简便、实用的口服补钠方法,提高患者口服补钠的依从性.方法 将60例鞍区肿瘤术后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静脉补钠的基础上每日经口摄入12 g食盐,对照组将12 g食盐配制成食盐水口服,观察组将12 g食盐做成食盐胶囊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服盐的口感、口服补盐的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服盐的口感和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但胃部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食盐胶囊口服补钠的口感好、服用方便,患者口服补钠的依从性高.但在口服盐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作者:唐运姣;徐德保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膈肌折叠术治疗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膈肌麻痹的护理

    目的 探讨膈肌折叠术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膈肌麻痹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9例心内直视术后膈肌麻痹患儿实施膈肌折叠术治疗,术后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定时复查动脉血气,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加强循环系统的观察及处理,常规进行气道管理、胃肠道的护理、营养支持等.结果 术中无并发症.9例患儿中除1例二次插管外,其余8例一次性顺利脱离呼吸机,胸片显示膈肌均恢复到正常位置,康复出院.结论 密切的病情观察、积极有效的护理对于膈肌折叠术后先心病患儿康复十分有利.

    作者:刘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一次性输液加温器在加温氧疗中的应用

    氧气吸入时湿化剂的温度会随着氧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而长时间地吸入湿化的冷氧气,易刺激患者气道,使其痉挛,痰液黏稠,甚至形成痰栓阻塞气道加重呼吸困难.为使长时间吸氧的患者能吸入温度适宜的氧气,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我们将一次性输液加温器用于氧疗时加温,并探讨在不同氧流量下,将加温器放置在输氧管不同的位置时,吸入氧的温度,报告如下.

    作者:田秋姣;刘欣;黄宏烨;杜雅钦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甲状旁腺全切及增生组织前臂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结135例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甲状旁腺全切和增生组织前臂移植术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提出该手术术后易发生低钙血症、高钾血症、手术局部出血等并发症.应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时处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导致的严重后果,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王雪梅;朱亚梅;王红霞;吕小林;石敏;马逊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主动脉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术后并发高钠血症的护理

    对14例主动脉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术后并发高钠血症患者,补液避免输入含钠液体,监测胶体渗透压及血糖变化,纠正高血糖及高胶体渗透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3例患者血钠恢复正常,1例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于术后第12天死亡.提出针对主动脉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术后的特点严密观察血钠变化,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其护理要点.

    作者:夏俊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树突状细胞自体免疫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自体免疫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1例接受树突状细胞自体免疫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予以饮食、心理干预,不良反应的观察护理及相关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合理饮食,良好的心理状态,全程细致的护理是患者顺利完成治疗的保证,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熊小凡;胡辉;汪沁芳;厉春林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内注射方法的改良

    目的 探讨改良体位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注射法在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中减轻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患者进行自身对照,分别采用传统体位结合常规注射法(常规法)和改良体位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改良法)进行肌内注射.结果 采用改良法患者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常规法,药液外溢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法(均P<0.01).结论 改良体位结合留置气泡技术进行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能减轻局部疼痛,同时减少药液外溢,避免药物浪费.

    作者:洪闽女;李明蓉;陈小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自助式健康检测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

    目的 让更多居民了解并参与自助健康检测,进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方法 由护士教会居民如何正确使用各类检测仪器,居民自助完成健康检测,之后医生依据体检报告出具临床诊断,由医生或护士完成健康教育.结果 3年共接受来访居民33 682人、117 600余人次,其中慢性病患者14 930例.结论 自助式健康检测室不仅可以让居民享受免费体检,还显著增强了居民的健康意识,是社区卫服务中心有益的尝试.

    作者:曹晓玲;韩燕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腹腔双套管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坏死组织引流的护理

    目的 总结经皮穿刺置腹腔双套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胰腺坏死组织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7例SAP患者,在发生感染胰腺坏死组织时采取经皮穿刺置腹腔双套管引流治疗,护理上加强对双套管引流期间的安全管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准确观察记录引流液.结果 17例患者共放置双套管39根,引流时间15~37(26.65±6.62)d.双套管引流期间发生引流管阻塞23例次,打折10例次,出血1例次,导管移位3例次.无一例因引流不佳护理不当而造成不良后果.结论 加强经皮穿刺置腹腔双套管引流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作者:江方正;童智慧;孙加奎;聂垚;叶向红;李维勤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造口伤口失禁皮肤护理管理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目的 探讨伤口造口失禁皮肤护理管理系统建立与运行后皮肤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成立造口伤口失禁皮肤护理小组,确定三级管理体制的运行模式,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制定工作制度和流程,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实行护理会诊制度,高度重视造口并发症预防工作,利用网络技术对全院皮肤护理情况进行及时监控.结果 系统建立前后护理人员对造口伤口失禁评估记录处理得分及伤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系统的建立与运行显著提升了小组成员正确处理造口伤口的能力,是可行、有效的临床专科护理及管理系统.

    作者:徐旭娟;袁宝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双结合模式培养国际伤口治疗师的实践

    目的 探讨双结合模式培养国际伤口治疗师的实施效果与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该培养模式.方法 对30名学员采取理论课程教学与实验技能示范相结合、临床实践指导与伤口科研设计相结合的双结合模式的伤口治疗师培训.结果 30名学员理论与实践成绩均合格,均取得国际伤口治疗师资格.学员对双结合模式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学习收获评分为1.76~2.57分.其中伤口科研的课程设置、实验技能的教学方法及理论课程的学习收获评价相对较高.结论 采取双结合模式培养国际伤口治疗师效果好,应对学员评价较差的项目加以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杨慧;宁宁;廖灯彬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从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反思五年制高职护生的职业指导

    通过调查江苏地区各级医院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人才的需求,了解满足临床需要的护理专业人才所需具备的素质及能力,以及护生存在的不足,依据调研结果反思人才培养过程,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

    作者:王小娟;崔焱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出院健康教育卡联合电话随访在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带管出院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将126例带管出院患者按置管时间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出院健康教育卡、电话咨询和随访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出院后管道相关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出院健康教育卡联合电话随访实施出院后健康教育,可强化患者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减少常见管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红莉;程秀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前臂保暖套的制作与应用

    临床工作中发现,前臂骨折石膏外固定后的患者以及手外伤患者,手的末端暴露在外,在冬季不便于保暖.鉴此,我们设计了前臂保暖套,保暖性强,使用方便,美观舒适,同时便于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经临床应用200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1 材料与制作准备柔软的棉布和适量的棉花,用两层棉布,中间平铺棉花,缝成棉片.厚度根据季节而定.用皮尺量患者前臂的长度、臂围,根据所量尺寸,将棉片围成长筒状,缝纫拼接成套、滚边,底部棉片内衬12 cm×20 cm的长方形塑料板,保暖套上方安装拉链,便于换药.近端开口,远端做成活套,使用时拉开粘扣,便于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和手指感觉运动情况.在保暖套的上方缝1根可调节的辅助牵引带.保暖套使用实物图,见图1.

    作者:戚关芬;周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全麻复苏期患者的护理流程

    目的 探讨规范全麻手术后复苏期护理内容、落实方法及流程对护理工作的价值.方法 从回病室、复苏中、复苏后3个阶段分别制定了全麻复苏期护理内容及落实流程,对1 200例患者实施护理.结果 科室自查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6.0%上升至实施后的99.0%,基础护理满意率由90.0%上升至100%.结论 规范全麻复苏期护理内容与流程后,护理工作程序化,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及患者舒适度,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增强,护士有了标准可遵循.

    作者:刘雪维;柏亚玲;孟涛;董艳;代琳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震后灾区再生育孕产妇的心理状况调查

    目的 对地震中失去子女的再生育孕产妇进行焦虑、抑郁心理状况调查,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60例灾区再生育孕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灾区再生育孕产妇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8.33%、11.67%;年龄大、高危妊娠者焦虑发生率显著高于年轻、足月正常妊娠孕产妇(均P<0.01).结论 灾后再生育孕产妇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高龄、高危妊娠孕产妇应成为干预的重点.

    作者:杨康春;刘敏;任秀琼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会阴清洗用于无感染留置尿管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针对留置尿管患者探索出一种简单、有效、无不良反应的会阴护理方法.方法 将200例无感染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小毛巾蘸温开水行会阴部清洗,对照组常规采用0.5%碘伏棉球行会阴部消毒.结果 两组患者留置尿管后尿道口不良症状(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发生率及出现时间,留置尿管第3、7、10天中段尿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会阴部护理舒适度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小毛巾蘸温开水清洗会阴部,不增加尿道口不良症状及尿路感染率,可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冯锦芳;聂芳;谭秋华;陈晓霞;黄桂燕;梁颂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尿不湿在肾造瘘口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上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需留置肾造瘘管,在此期间,由于尿外渗而引起肾造瘘口周围渗出液较多,渗液易污染衣物及床单.常规处理为伤口敷料渗湿后更换敷料并在床上铺防水医用中单,而此中单吸水性差,不能使衣物床单保持清洁干燥,导致患者不舒适;频繁更换敷料,增加工作量和患者经济负担.鉴此,我科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将一次性尿不湿应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32例患者,克服了上述弊端,介绍如下.

    作者:王明秀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