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存平
阐述了肿瘤顽固性呃逆的发病机制、原因、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治疗此症状的常用方法包括行为干预、药物治疗、针灸治疗、膈神经阻滞等;呃逆期间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心理护理、保证充足睡眠、补充机体营养、防止误吸等护理,可防止意外和误吸等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提出肿瘤顽固性呃逆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治疗效果不一,患者个体差异较大,需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结合个体情况治疗,以消除呃逆.
作者:张丽萍;郑丹萍;李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复方制霉菌素甘油联合吹氧治疗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效果.方法 将52例化疗后口腔黏膜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用生理盐水漱口后采用复方制霉菌素甘油联合吹氧治疗,对照组采用2.5%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后口腔涂搽制霉菌素甘油.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儿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P<0.01).结论 复方制霉菌素甘油联合吹氧治疗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口腔黏膜炎,可达到抗感染、杀菌、镇痛以及加快黏膜修复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口腔溃疡愈合,减轻患儿痛苦.
作者:余银珍;宋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ICU专科护士院内培训模式.方法 对30名择优录取的ICU护士,聘请院内外专家给予理论授课6个月250学时,之后在院内8个ICU中自选2个分别轮转3个月,由该ICU临床教师一对一带教.1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实施ICU专科护士培养后,ICU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家属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专科护士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均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ICU专科护士院内培训模式有利于ICU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可行性.
作者:陈凌;黄惠根;蓝惠兰;杨海轶;申铁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童年期受虐对护生人格的影响,为塑造护生个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童年期创伤问卷(CTQ)对306名中专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成长于城市的护生内外向得分高,独生子女神经质、躯体忽视得分较低(均P<0.05);虐待总分高分组神经质、精神质维度得分高于低分组,掩饰性维度得分低于低分组(P<0.05,P<0.01);情感虐待、性虐待、虐待总分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正相关(P<0.05,P<0.01),与掩饰性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护生童年受虐倾向较明显,生长于城市的护生偏外向,非独生子女护生情绪不稳定、躯体忽视严重;童年期受虐待对护生的人格倾向有负性影响.教师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促使护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作者:李云;乔静;李先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译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所关注分级表中文版(RFIPC),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初步评价,为加深医护人员对患者感受的理解提供可测量的工具.方法 翻译并修订RFIPC量表,使用中文版RFIPC量表对131例住院IBD患者进行测评,对测定结果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 中文版RFIPC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6,关注疾病状态、社会情感及性生活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82、0.861、0.926,总的分半信度为0.673.内容效度各条目CVI值为0.900~1.000,平均CVI值为0.954.各维度得分与量表总分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因子分析得到3个公因子,可解释的总变异量为69.34%.结论 中文版RFIPC是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的评定工具,可以用来评价我国IBD患者的疾病体验.
作者:白姣姣;姚健风;王一倩;贺佩青;沈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护生对标准预防的认知情况,探讨相关培训的重点.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148名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组护生78.4%知道标准预防的概念,45.3%的护生知道洗手原则,31.8%的护生知道要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33.1%的护生知道避免针刺伤的措施,18.9%的护生正确回答锐器伤后紧急处理方法,5.4%的护生知道锐器伤后的上报程序.不同学制护生标准预防认知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专升本学制护生显著优于对口本科及统招本科学制护生(均P<0.05).结论 护生对标准预防了解不够全面,尤其是对口本科及统招本科学制护生;应采取增加课时、强化重点内容培训等措施,提升各学制护生标准预防认知水平.
作者:韩晓玲;韩春玲;刘桂娟;张凤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健康行为的概念有学者认为是个体为维持健康或促进健康,达到自我满足、自我实现而采取的行为;其内容包括生活方式、情绪管理、避免危害健康的行为及体检等;影响因素有心理因素、社会及人口学因素及其他因素对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包括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健康行为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为缺乏对健康知识与行为之间差异性的研究,问卷调查法或访谈法易出现偏倚.严格不记名调查,测量生物学指标可控制偏倚的发生.提出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对个体的整体健康行为进行综合性深入研究.
作者:闫瑞红;刘蓉;张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为社区居民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衡阳市区156名50岁以上中老年人,将参加规律太极拳运动半年以上的79名中老年人分为太极拳组,没有进行规律运动的77名中老年人分为对照组.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测量血压、心率、身高、体质量、肌力、平衡功能、柔软度等生理指标.结果 生理指标中,肌力、体质量、体质指数、平衡功能、柔软度太极拳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SF-36中,总均分及生理功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心理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8个维度得分太极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太极拳运动能提高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李国平;方艳春;张颖杰;段功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新生儿疾病筛查需行足底采血,足底血量不足时,常规方法为针刺后用力挤压,如此易造成足底肿胀,新生儿因疼痛哭闹,采血人员耗时费力,一次成功率低.鉴此,笔者于2009年6月开始,在新生儿足底采血的同时给予其轻抚,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方琪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压(CVP)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救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DKA患者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8F双腔静脉导管,一侧通路快速输注液体及测量CVP,另一侧输注胰岛素.结果 17例中救治成功16例,死亡(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16例救治过程中未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及低血糖状况.结论 救治DKA患者过程中动态监测CVP,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叶宝霞;冯晓敏;熊晓美;胡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00例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于放疗期间使用喜辽妥乳膏涂搽放疗野皮肤,30 min后用冰片食醋敷料局部外敷1 h,2~3次/d.对照组放疗野皮肤行常规护理,涂抹红霉素软膏.均至放疗结束后1周.结果 皮肤损伤发生率两组均为100%,皮肤损伤程度观察组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喜辽妥加冰片食醋外敷可显著减轻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
作者:李琴;刘桂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心静脉导管广泛应用于胸、腹腔积液置管引流术中,因一次性使用引流袋(Ⅰ型或Ⅱ型)的引流管接口与中心静脉导管接口不相匹配,两管无法直接相连,临床上多采用医用橡皮管作中间连接管.由于医用橡皮管属非无菌物品,使用时需临时消毒,且管径与中心静脉导管接口不十分匹配,在连接时虽使用胶布缠绕,仍存在导管连接不密封或漏气现象,轻者影响引流效果,重者可致气胸发生.鉴此,笔者于2009年1月开始将一次性肛管制作成胸腹腔引流连接管(下称连接管),应用于38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胸、腹腔积液的肿瘤患者,未出现漏气现象,介绍如下.
作者:黄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临床工作中导致护士损伤的主要致伤因子是针头、安瓿玻璃碎片,尤其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事故[1-2].我科自行设计防刺针头收集器,于2008年应用于临床,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刘月芬;许乐;肖春秀;吴航洲;黄白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血液透析联合使用灌流器可更充分清除患者体内毒素.灌流器中的活性炭被吸附饱和后需要取下回血,传统用水回血操作繁琐,单人不易操作,且易造成血液浪费和污染.鉴此,我科采用空气回血法,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邱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老年患者靶向治疗后皮肤郓裂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将2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左侧肢体作为治疗组,右侧肢体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均匀喷洒郓裂处,1次/d;对照组以尿素软膏均匀涂抹治疗,3次/d.结果 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患者主诉痛疼减轻程度及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于靶向治疗后出现的皮肤郓裂有较好的修复作用,可以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作者:张丽娟;白云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病区护士的协作精神,真正落实奖勤罚懒,树立正气.方法 自行设计协作精神调查问卷,对呼吸内科21名护士(含1名护士长)进行协作精神调查.结果 90.5%的护士认为本病区协作精神好,具协作精神的人认同率达76.2%,护龄>10年、护龄≤10年和所有护士协作精神好3项排序第1~3名认同率分别为85.7%~90.5%、66.7%~85.7%、47.6%~52.4%;协作精神差者认同率达61.9%,对其进行经济处罚认同率为71.4%.对本调查持肯定态度及对调查结果实施奖惩认同率为57.1%~100%.护士长评价与护士评价,18项中基本符合至完全符合占15项(83.3%).对协作精神优和差者分别进行了奖励和经济处罚.结论 病区护士的协作精神良好,护士长评价与护士评价趋向一致;根据民主评定结果落实奖惩有利于激励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提升其协作精神.
作者:罗健;李振华;肖文文;朱红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教育环境与护理本科生(下称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为护理教育者改善教育环境和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教育环境评估量表和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对19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教育环境总分为128.60±19.01,得分率为64.30%;5个分量表得分为17.26±3.44~31.53±4.51,得分率为58.84%~71.66%.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为88.18±9.50,得分率为62.60%;3个维度得分为21.91±3.22~33.93±5.15,得分率为61.69%~64.66%.教育环境总分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呈正相关(P<0.01);教育环境中的护生对学习知觉、学术自我知觉、环境自我知觉与自主学习中自我管理能力,学习知觉、学术自我知觉与信息能力,学习知觉、学术自我知觉、环境自我知觉、社交自我知觉与学习合作能力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护理教育环境处于较好层次,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教育环境影响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护理教育者应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改善教育环境,以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何燕;林平;李玲;赵振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对2例PICC液体外渗致胸腔积液患儿立即行X线摄片确定导管位置;停PICC输液,拔出导管改用外周静脉营养,合理给氧,纠正低氧血症;胸腔穿刺解除压迫,给予患儿家长心理支持等措施.结果 2例均体质量增加,痊愈出院.提出导管异位是发生渗漏的主要原因;规范置管操作,术后严密监护是减少并发症的保证;积极的抢救和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纪银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素钠对新生儿的影响,以选择适合新生儿脐静脉导管的封管液.方法 选择留置脐静脉导管的危重新生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各30例,观察Ⅰ组用25 U肝素液,观察Ⅱ组用50 U肝素液脉冲正压封管;封管前后分别经外周血管采血检测血小板参数(PLT、PCT、PDW)和凝血功能(PTA、PTR、PT、INR、APTT、FIB、TT);置管期间全程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倾向和导管通畅等情况.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皮肤淤斑、注射穿刺处拔针后出血不止等现象,未发生堵管;封管前后PLT、PCT、PDW值和PTA、PTR、PT、INR、APTT、FIB、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Ⅰ组封管前后PT变化曲线与观察Ⅱ组相比,接近相交点较多,曲线较少分离.结论 脐静脉导管使用小剂量(25 U)肝素液脉冲式正压封管有效,安全.
作者:廖素霞;蒙好好;邹艳辉;方利娟;刘霞;廖宇霞;余燕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老年病房护士关怀照护行为的表现.方法 以立意取样方式选取4所医院老年病房工作护士100名,采用改编的关怀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病房护士关怀照护行为得分(63.12±12.01)分,低于中位数,属于中等偏下程度;3个维度中帮助患者渡过疾病不平顺的过程得分(28.26±6.81)分,患者权益的维护(16.50±4.67)分,了解患者(20.38±4.29)分.结论 老年病房护士的护理关怀行为属中等程度,偏重于操作性活动,表达性活动较少,护理关怀理念及知识亟待提高.
作者:孙德娟;万学英;张玉璞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