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转床表的设计与应用

金葵花;刘杰玲;韩静;靳丽;史珊珊;倪四峰

关键词:转床表, 设计与应用
摘要:转床是临床较常见的护理工作,一项转床医嘱涉及要转的项目多达10余项,稍不注意会出现遗漏现象,给临床工作带来安全隐患.鉴此,我科2008年10月自行设计制作了转床表,有效避免了因转床而导致的安全隐患,且操作简便,介绍如下.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气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人工气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对50例COPD患者于人工气腹治疗前实施心理干预、戒烟指导、呼吸功能锻炼,治疗中嘱患者勿咳嗽等,治疗后妥善包扎腹部,加强饮食护理和耐寒锻炼等.结果 人工气腹治疗6~24个月,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FVC、MVV、FEV1%)、6分钟行走距离、呼吸困难分级及健康状况均显著改善,年COPD急性发作次数显著降低(均P<0.05),戒烟率为64.29%.结论 COPD患者经人工气腹治疗,配合系统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高焕云;耿敏;李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照顾者足部护理知识和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照顾者足部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及其行为,针对性地做好该组人群的健康教育,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方便取样法,调查309名老年糖尿病患者照顾者的一般情况、足部护理知识及行为.结果 照顾者中80.3%文化程度为初中、小学或文盲;仅31.7%的照顾者知晓清洗足部的水温范围,28.5%知道清洗足部的时间,42.7%知道擦拭足部重点部位,26.9%知道如何检查,34.6%知道足部按摩的方法,30.7%知道下肢运动的方法;对糖尿病足有防范意识的照顾者占33.7%,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生是护理不当的结果者占32.0%.结论 中青年、非亲属、低文化者是长期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照顾人员,其足部护理知识缺乏,预防意识薄弱.应定期对新入院患者的照顾者及新更换的照顾者进行足部护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糖尿病足的防范意识,并定期检查其措施落实情况,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作者:闫雅凤;朱敏;田慧;李春霖;王静;许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护士疾病不确定感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对疾病不确定理论的认知程度.方法 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301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2.62%护士了解疾病不确定感理论,8.97%了解疾病不确定感测量工具,7.31%了解疾病不确定感干预措施,59.47%认为自己对疾病相关信息的掌握程度会影响到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87.71%期望通过举办培训班来了解疾病不确定感理论.结论 临床护士对疾病不确定感理论了解程度低,应加大对疾病不确定感理论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在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中的干预作用.

    作者:陈红涛;宋小花;赵亚珍;邓翠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自制硝普钠输液瓶避光袋的应用

    硝普钠是一种速效、强效降压药,临床应用广泛,但在使用过程中必需避光,而在临床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避光袋,使用避光纸包裹,又不利于观察.笔者自制双层棉布避光袋,通过临床实践,避光效果好,且利于观察,介绍如下.

    作者:周瑞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致患儿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护理

    目的 了解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尤其是发热的特点,做好预见性护理,提高抗病毒治疗患儿的依从性.方法 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167例患儿治疗后4周内进行观察,记录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特点.结果 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头痛头晕、关节肌肉酸痛等,其中发热是常见的症状;体温多集中在37.3~38.9℃,第1次注射后9~12 h发热者多(占39.8%),体温升高多持续3~4 h;大多数患儿只发热1次,在处理发热时,第1周有53.4%的患儿未进行任何处理,但第2~4周有67.1%的患儿使用了对乙酰氨基酚进行药物降温.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时有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其所致的发热多为一过性,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药物降温后,体温可降至正常.

    作者:唐红梅;陈钫;王新华;霍翠华;王景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心脏介入术中约束带的制作

    介入科因手术床较窄,患者常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引起躁动、坠床,选择常规的约束带并不适合介入科患者.为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防止意外的发生,我科自行制作新型约束带,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周广美;姜雅玲;房立丽;李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聘高年资护士为病区总责任护士的临床实践

    目的 利用高年资护士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娴熟的操作技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方法 在18个病区聘高年资护士为总责任护士,护理部定期评价考核其胜任能力,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及病区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发生情况.结果 聘高年资护士为病区总责任护士后病区患者满意度从92.00%提高到98.50%(P<0.01),年护理差错事故从21起降至9起,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在护士之间关系、医护之间关系等5个方面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聘高年资护士为病区总责任护士能充分利用资深护士的资源优势,是创建良好的医患关系,造就和谐医疗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陆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的培训

    目的 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胜任力,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和护士开展健康教育能力的欠缺之处,针对不足成立健康教育指导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培训前(P<0.01,P<0.05).结论 专业的健康教育培训有效地增强了护士的健康教育胜任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姜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改革

    目的 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改革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选择同一教师授课的两个班级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实验班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及护理工作流程设计课程内容,构建4个学习单元、5个项目、20个学习情境,每个单元用1个综合实训项目将教学内容串联在一起.授课后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实验班学生、授课教师及实习医院进行调查,并对两班理论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班理论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P<0.01);96.15%实验班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学能力,100%教师认为营造了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氛围,84.00%实习医院带教老师认为学生能尽快适应临床.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改革,适应目前教学改革要求,更加注重高职护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田芬霞;曹迎凤;陈巧力;王杏敏;张喜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晚期老年痴呆患者家居安全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提高晚期老年痴呆患者家居安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47例晚期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患者、家庭照顾者进行为期1 年的老年痴呆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家居安全等家庭护理干预,指导照顾者为患者进行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肢体功能锻炼,并对照顾者进行心理疏导等.比较两组干预1年期间全身并发症及家居安全意外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发生率及家居安全意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充分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可减少晚期老年痴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病情进展,提高其家居安全.

    作者:谭晓雪;招丽温;林春洁;邓丽娟;翟维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1例克罗恩病并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干燥综合征的护理

    介绍1例克罗恩病并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提出对克罗恩病患者在警惕多种免疫疾病同时存在的基础上,全面观察病情,做好营养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是其护理重点.

    作者:李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在职继续教育护士应对方式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在职继续教育护士的应对方式及其相关因素,以针对性提高临床护士应对水平.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人口学问卷和简明应对方式量表对111名在职继续教育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职继续教育护士采用的应对方式前3位是计划应对、肯定态度、接受,少采用的是使用药物.在职继续教育护士学历、身体状况、宗教信仰、个人收入、科室劳动力情况、职称、家庭人口数以及家人对其工作的支持情况与其采用的应对方式部分相关(P<0.05,P<0.01).结论 在职继续教育护士采用的应对方式较积极,影响其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较多.

    作者:李菊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胰岛素给药方法的研究进展

    综述胰岛素注射给药、肺部吸入、口服、鼻腔给药、经皮给药等给药途径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者选择适合的胰岛素给药方式提供参考.

    作者:秦前安;张风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对87例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用药,注重药物的相互作用,密切观察联合用药情况;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加强监测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和大便潜血、血常规检查,做好饮食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可预防抗血小板治疗导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作者:韦芳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对急诊护士进行新发传染病知识强化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 加强急诊护士对新发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储备,增强防范意识,以便更好地应对突发性事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新发传染病相关知识问卷对45名急诊护士进行调查,针对暴露的问题进行补偿式的强化教育,培训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通过强化教育,护士对新发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得分由培训前(29.85±5.12)分提高到(40.88±6.17)分,培训前后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对传染病的报告回答正确率及个人防护行为规范执行率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急诊护士对新发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程度较低,防范意识不足,培训可帮助护士强化新发传染病相关知识.

    作者:程宝珍;张小红;孙立琴;黄正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儿家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综述了发育支持护理的概念及其在早产儿家庭护理中的作用、早产儿家庭护理中发育支持护理模式.发育支持护理模式包括住院期间鼓励及帮助父母参与早产儿的照护、出院后定期随访、评估和改善早产儿家庭的物理和社会环境、指导父母正确实施有利于早产儿发育的护理行为、正确评价早产儿发育状况.提出发育支持护理可早期发现和诊断早产儿发育异常,有助于早期干预,改善患儿预后,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秦秀丽;叶天惠;曾铁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老年患者对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认知度调查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对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认知状况,为临床医护人员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高老年患者对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认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知情同意调查问卷,对160例老年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7.50%老年患者获取知情同意的时间为签署前1 d之内,17.50%签署时有护士参与知情告知工作,15.00%认为医生在交谈中采取例行公事的态度;有51.88%老年患者签署前,对签署知情同意的项目查阅过相关资料,70.00%签署时主动向医生索取相关信息,85.62%对知情同意书不理解的部分,主动向医生询问,但仅59.38%患者能够完全了解知情同意的内容;68.12%患者希望护士能够参与到知情同意书的告知工作中来;69.38%患者希望医生用正反两种数据信息及对风险的评估来进行讲解.结论 老年肾病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前后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医护人员在做知情告知工作时对环境、语言、时间、告知方式、人员参与等细节方面的重视不足.应对患者加强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理解和看待知情同意书,采取恰当的告知方式,护士应更多地参与到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过程中,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呼延小媛;王燕;王志英;张瑞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排尿方式对肾穿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肾穿刺后排尿方式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512例肾穿刺患者术后排尿方式进行调查,并比较不同排尿方式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7例患者术后自行下床排尿;下床排尿组与床上排尿组患者肉眼血尿及肾周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床排尿组患者顺利排尿率显著提高、腰背疼痛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肾穿刺术后卧床24 h且卧床排尿的传统护理方法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余明华;黄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手臂输液固定器的制作与应用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时手臂的固定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手臂输液固定器,对200例输液患者进行固定.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输液治疗,未发生固定器脱落及液体外渗情况.结论 静脉输液使用手臂输液固定器固定效果好,既限制患者手臂活动,又不影响血液循环,可保证静脉输液顺利完成.

    作者:杨春莲;刘建平;陈书琴;李丽华;胡德华;王增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分诊宣教系统在内科门诊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分诊宣教系统在内科门诊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录音广播、语音广播、屏幕滚动和一对一宣教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分诊宣教系统对内科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分诊宣教系统应用前后患者满意度、就诊流程和健康常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分诊宣教系统在内科门诊工作中的应用,在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增长了患者的健康常识,提升了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

    作者:余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