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小媛;王燕;王志英;张瑞芹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对疾病不确定理论的认知程度.方法 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301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2.62%护士了解疾病不确定感理论,8.97%了解疾病不确定感测量工具,7.31%了解疾病不确定感干预措施,59.47%认为自己对疾病相关信息的掌握程度会影响到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87.71%期望通过举办培训班来了解疾病不确定感理论.结论 临床护士对疾病不确定感理论了解程度低,应加大对疾病不确定感理论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在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中的干预作用.
作者:陈红涛;宋小花;赵亚珍;邓翠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综述国内外护理人员职业相关疾病的分布,探讨科室、工龄、职业压力、轮班等职业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护理管理者应制定针对性的防护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减少护理人员职业相关疾病的发生.
作者:张远;赵光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提高晚期老年痴呆患者家居安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47例晚期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患者、家庭照顾者进行为期1 年的老年痴呆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家居安全等家庭护理干预,指导照顾者为患者进行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肢体功能锻炼,并对照顾者进行心理疏导等.比较两组干预1年期间全身并发症及家居安全意外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发生率及家居安全意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充分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可减少晚期老年痴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病情进展,提高其家居安全.
作者:谭晓雪;招丽温;林春洁;邓丽娟;翟维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本、专科护生的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现状及差异,探讨护生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对其学习倦怠的影响,为我国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学业自我效能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对309名在校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专业认同总分及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大专护生(P<0.05,P<0.01),专业期望得分显著高于大专护生(P<0.01);本科护生学习能力自我效能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大专护生(P<0.05);护生学习倦怠发生率为36.25%;护生的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 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是护生学习倦怠的重要预测因子,且本、专科不同层次存在差异.护理院校在培养护生时,应结合不同层次护生的特点,重视其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的培养,提高护生的专业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倦怠感.
作者:周丽云;姜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糖尿病自强能力量度表(C-DES-20)在大陆2 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效度和信度.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问卷调查,并于1周后从100例中随机选择20例进行再次调查.结果 C-DES-20整体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4,重测信度为0.697~0.958.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方差大正交旋转后,按特征值大于1共提取公因子4个,累计贡献率为69.13%,各因子负荷系数为0.422~0.881.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562~0.781.结论 C-DES-20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可用于 2 型糖尿病患者社会心理自我效能的评价.
作者:叶会玲;孙秋华;沈翠珍;季聪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职继续教育护士的应对方式及其相关因素,以针对性提高临床护士应对水平.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人口学问卷和简明应对方式量表对111名在职继续教育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职继续教育护士采用的应对方式前3位是计划应对、肯定态度、接受,少采用的是使用药物.在职继续教育护士学历、身体状况、宗教信仰、个人收入、科室劳动力情况、职称、家庭人口数以及家人对其工作的支持情况与其采用的应对方式部分相关(P<0.05,P<0.01).结论 在职继续教育护士采用的应对方式较积极,影响其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较多.
作者:李菊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人工气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对50例COPD患者于人工气腹治疗前实施心理干预、戒烟指导、呼吸功能锻炼,治疗中嘱患者勿咳嗽等,治疗后妥善包扎腹部,加强饮食护理和耐寒锻炼等.结果 人工气腹治疗6~24个月,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FVC、MVV、FEV1%)、6分钟行走距离、呼吸困难分级及健康状况均显著改善,年COPD急性发作次数显著降低(均P<0.05),戒烟率为64.29%.结论 COPD患者经人工气腹治疗,配合系统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高焕云;耿敏;李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分诊宣教系统在内科门诊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录音广播、语音广播、屏幕滚动和一对一宣教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分诊宣教系统对内科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分诊宣教系统应用前后患者满意度、就诊流程和健康常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分诊宣教系统在内科门诊工作中的应用,在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增长了患者的健康常识,提升了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
作者:余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住院患者一览表是全病区患者主要信息集中查阅的地方,每例患者的信息卡上主要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疾病诊断等内容,并需要标注护理级别.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进,我市还要求标记收费类别(一般患者、医保患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患者).为简化操作,明确标记,我院对原来的住院患者一览卡进行改进,介绍如下.
作者:侯雪琴;环晓锋;朱亚君;蒋亚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微波炉专用塑料方盒微波灭菌所需时间及灭菌后的无菌保存时间,旨在将微波灭菌后的方盒替代临床治疗护理中的无菌盘.方法 取微波炉专用塑料方盒盛水30 ml,将枯草芽孢杆菌菌片及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菌片放于其隔水装置上,整盒放进微波炉,分别运行3、4、5、6、7 min进行灭菌,灭菌后取出菌片行细菌培养5 d后进行生物监测,每一灭菌时间监测30次,以确定佳灭菌时间.再将经微波灭菌6 min的方盒放置在无菌物品柜中24、48、72、96、120、144 h分别取出行生物监测,每一存放时间段监测30次.结果 方盒经微波灭菌6 min、7 min灭菌有效率均达100%,方盒灭菌后存放24~120 h无细菌生长.结论 经微波灭菌6 min后的塑料方盒处于无菌状态,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可替代无菌盘.
作者:谷小燕;何红燕;廖建鄂;陈嘉莉;杨志敏;孙志华;刘玉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对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认知状况,为临床医护人员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高老年患者对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认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知情同意调查问卷,对160例老年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7.50%老年患者获取知情同意的时间为签署前1 d之内,17.50%签署时有护士参与知情告知工作,15.00%认为医生在交谈中采取例行公事的态度;有51.88%老年患者签署前,对签署知情同意的项目查阅过相关资料,70.00%签署时主动向医生索取相关信息,85.62%对知情同意书不理解的部分,主动向医生询问,但仅59.38%患者能够完全了解知情同意的内容;68.12%患者希望护士能够参与到知情同意书的告知工作中来;69.38%患者希望医生用正反两种数据信息及对风险的评估来进行讲解.结论 老年肾病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前后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医护人员在做知情告知工作时对环境、语言、时间、告知方式、人员参与等细节方面的重视不足.应对患者加强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理解和看待知情同意书,采取恰当的告知方式,护士应更多地参与到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过程中,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呼延小媛;王燕;王志英;张瑞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量表(SAQ)和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分别于治疗前24 h、治疗后3个月,对115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3个月患者SAQ得分较治疗前24 h显著提高(P<0.01).治疗前SAQ得分与性别和饮酒有关,治疗后与性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关(P<0.05,P<0.01).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使远期生存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需根据患者的性别、饮酒量和血脂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作者:林平;赵振娟;高学琴;马国娣;王冬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低年资护士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提高其护理安全防范意识,保障护理安全.方法 成立低年资护士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根据分析会情况加以调研,优化相关护理流程,进行质量跟踪改进.结果 低年资护士上报护理相关安全事件661件,措施流程改进28项.与实施前同期相比,一般护理差错、严重护理差错、意外事件分别减少39.58%、50.00%、66.67%.结论 开展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可提高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事件的认识及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作者:刘红;夏云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护工的护理技能,规范其操作行为,避免压疮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方法 由压疮小组对96名护工进行压疮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前后采用自制问卷对护工进行调查.结果 培训后护工对压疮危险因素、压疮好发部位、压疮预防方法的认知率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 对护工进行压疮相关知识培训可帮助护工掌握压疮预防知识、识别压疮危险因素和提高压疮护理水平,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崔晓燕;吴君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为夜班护士提供更人性化的关怀,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为104名临床科室夜班护士适时加餐,比较加餐前后护士疲劳程度及夜间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结果 适时加餐后夜班护士疲劳程度及夜间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均显著轻于或低于加餐前(P<0.05,P<0.01).结论 为夜班护士适时加餐可降低其疲劳程度,降低夜间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徐学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加强急诊护士对新发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储备,增强防范意识,以便更好地应对突发性事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新发传染病相关知识问卷对45名急诊护士进行调查,针对暴露的问题进行补偿式的强化教育,培训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通过强化教育,护士对新发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得分由培训前(29.85±5.12)分提高到(40.88±6.17)分,培训前后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对传染病的报告回答正确率及个人防护行为规范执行率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急诊护士对新发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程度较低,防范意识不足,培训可帮助护士强化新发传染病相关知识.
作者:程宝珍;张小红;孙立琴;黄正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改良股动脉鞘管穿刺点的压迫方法,解决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拔鞘止血耗时长、费力等,并减轻患者不适感.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指压后盐袋加压止血法,改良组采用自制木质圆柱止血棒加压止血.结果 改良组压迫止血时间、患者紧张感和主观不适发生率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后拔鞘采用自制木质圆柱止血棒压迫止血安全有效,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廖美容;方华;黄金定;曹青;薛晶;陈晓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对87例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用药,注重药物的相互作用,密切观察联合用药情况;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加强监测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和大便潜血、血常规检查,做好饮食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可预防抗血小板治疗导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作者:韦芳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尤其是发热的特点,做好预见性护理,提高抗病毒治疗患儿的依从性.方法 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167例患儿治疗后4周内进行观察,记录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特点.结果 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头痛头晕、关节肌肉酸痛等,其中发热是常见的症状;体温多集中在37.3~38.9℃,第1次注射后9~12 h发热者多(占39.8%),体温升高多持续3~4 h;大多数患儿只发热1次,在处理发热时,第1周有53.4%的患儿未进行任何处理,但第2~4周有67.1%的患儿使用了对乙酰氨基酚进行药物降温.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时有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其所致的发热多为一过性,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药物降温后,体温可降至正常.
作者:唐红梅;陈钫;王新华;霍翠华;王景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综述了发育支持护理的概念及其在早产儿家庭护理中的作用、早产儿家庭护理中发育支持护理模式.发育支持护理模式包括住院期间鼓励及帮助父母参与早产儿的照护、出院后定期随访、评估和改善早产儿家庭的物理和社会环境、指导父母正确实施有利于早产儿发育的护理行为、正确评价早产儿发育状况.提出发育支持护理可早期发现和诊断早产儿发育异常,有助于早期干预,改善患儿预后,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秦秀丽;叶天惠;曾铁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