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性几丁质喷雾剂预防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

徐必友;尹玲;王瑞英

关键词:留置气囊导尿管, 改性几丁质喷雾剂, 尿路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改性几丁质喷雾剂预防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28例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改性几丁质喷雾剂于尿道口及周围皮肤5 cm范围、导尿管近端5 cm处进行喷洒,每日2次;对照组常规采用1∶2 000氯己定溶液擦洗尿道外口及会阴部,每日2次.结果 留置导尿期间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推迟(均P<0.05).结论 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使用改性几丁质喷雾剂,可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实践中杂志俱乐部应用的文献分析

    目的 了解杂志俱乐部在循证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为循证实践教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1975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发表的文献,以teaching、journal club、critical appraisal、education、evidence-based practice、循证实践、教育等为检索词进行检索, 对所得文献进行系统复习及评价.结果 5篇文献被纳入,其Jadad得分为3~4分;研究对象517名.开展杂志俱乐部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自尊,有效促进溃疡创口的恢复,有效减轻伤口疼痛.杂志俱乐部对医学生和临床医护人员的知识、态度、文献阅读习惯产生影响,而对循证实践技能及对干预对象运用证据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考证.结论 杂志俱乐部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知识、态度、文献阅读习惯,杂志俱乐部是循证实践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杨如美;蒋银芬;朱琴华;朱蓓;汪暑萍;唐四元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呋布西林钠与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呋布西林钠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为喹诺酮类抗生素.2009年10月我院泌尿外科1例患者静脉滴注呋布西林钠(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后更换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时,后者刚滴入输液器莫菲氏滴管2~3滴立即变为乳白色混浊液,立即重新更换输液器,用生理盐水冲管后续滴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未发现不良反应.为证实两药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笔者进行了药物试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长莲;涂兰珍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医疗废物移交登记本的设计与应用

    医疗废物的有效管理是控制疾病扩散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医源性感染的控制效果.我国于2003年6月16日颁布实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同年10月15日发布了<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在固体医疗废物管理中主要任务是完成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结合我科实际情况,笔者设计了医疗废物移交登记本,自2008年10月使用至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婷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头部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

    在为眼科门诊患者做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时,常需用头带固定枕后电极片,但是成人、儿童的头大小不一,以往采用纱布条,由于没有弹性,需要缝制较长,缠绕几圈,有时固定不紧,电极片易中途滑脱,需再次固定,影响检查;缠绕太紧,患者感觉不适,甚至影响血液循环.鉴此,笔者制作一种弹性固定头带,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汤咏梅;韩艳玲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甲状腺手术体位颈托的制作与使用

    甲状腺肿瘤手术切除范围广泛,对体位要求较高,需采取垂头仰卧位.患者颈部过伸,颈椎处于反常状态,由于整个头颈部的重力集中在头枕部,术后头枕部发麻的情况比较普遍;另患者在全麻状态下,颈椎失去肌肉韧带的保护,易致颈部酸痛.为解决此类问题,2009年6月我科自制甲状腺手术体位颈托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体位摆放,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张桂梅;孙桂芝;郑守华;原英姿;张欣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并发症高危因素评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目的 客观、准确、快速地筛选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高危人群,以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方法 收集整理84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医学统计学教研室的帮助下完成出血、胰漏、肾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及Fisher′s判别方程的计算,与软件公司合作,将出血、胰瘘、肾功能不全高危因素分类排版,Fisher′s判别方程编入程序,形成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高危因素评分系统软件.将该软件应用于6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将患者相关资料输入软件后系统筛选并发症发生的高危人群.结果 评分系统软件对出血、胰瘘、肾功能不全检出的灵敏度分别为85.7%、88.9%、100%;特异度分别为94.5%、96.2%、96.5%;预测符合率分别为93.6%、95.2%、96.8%,平均每例患者的计算时间缩短426.92 s.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围术期并发症高危因素评分系统能快速、准确筛选出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高危人群,为预测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提供参考.

    作者:王若乔;李丽;付立;姜树坤;叶志霞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SCD压力抗栓泵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 了解SCD压力抗栓泵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单侧THR术后患者随机分成锻炼组和抗栓泵组各30例.锻炼组实施早期功能锻炼;抗栓泵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SCD压力抗栓泵,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1、3 、5、7天监测两组患者下肢DVT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同时术后第7天行患肢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并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锻炼组DVT发生率为16.67%,抗栓泵组发生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栓泵组患肢不同时间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锻炼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锻炼组(均P<0.05).结论 SCD压力抗栓泵预防THR术后DVT有一定的效果,并可减轻患者疼痛和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潘丽英;章泾萍;奚卫珍;黄静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简易木制烧伤架的制作与应用

    采用自制木制烧伤架辅助治疗烧伤患者220例,患者创面7~58 d愈合,平均住院22.0 d.烧伤架为烧伤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暴露条件和适宜的环境,有利于预防与控制创面感染,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从而促使创面早日愈合.

    作者:温昕芳;马金巧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临床护士应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应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情况,为临床正确使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提供依据.方法 病区护士使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对134例年龄≥65岁老年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将跌倒高风险的患者上报至老年病专科护理小组,老年病专科护理小组派专科护士在24 h内到病区对患者进行评估会诊,同时专科护士对会诊科室其他年龄≥65岁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结果 病区护士上报跌倒高风险患者45例,而专科护士同期评估存在跌倒高风险患者62例,两者评估患者为跌倒高风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区护士的跌倒评估总分及行走辅助、步态、认知状态评分显著低于专科护士(P<0.05,P<0.01).结论 病区护士低估了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且存在漏报跌倒风险患者的现象.护理管理者需加强对病区护士进行Morse跌倒评估量表使用的培训,以正确评估患者,保障患者安全,降低院内跌倒发生率.

    作者:周君桂;李亚洁;范建中;黄添容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紫草膏外敷预防非首疗程化疗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

    目的 观察紫草膏预防非首疗程化疗患者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非首疗程化疗PICC置管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置管后12 h开始用紫草膏自穿刺点上方2~3 cm沿静脉走向涂搽,每日2次,共用7 d;对照组采用湿毛巾热敷.观察1周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27.91%,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涂紫草膏可有效预防非首疗程化疗应用PICC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

    作者:王建辉;宋艳茹;齐娟;李桂兰;张文学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四肢手术患儿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护理

    目的 降低四肢手术患儿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所致的并发症.方法 对151例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四肢手术患儿,采取正确的方法绑扎止血带,选择恰当的压力(上肢使用压力19~29 kPa,下肢使用压力28~55 kPa)和使用时间,遵循充气快、放气慢的原则,使用中严密观察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151例患儿术中术野清晰,无渗血和出血.手术结束肢端血运良好,皮肤无淤血点及水疱发生;术后72 h随访无1例发生止血带疼痛,肢体对各种刺激反应正常,无神经肌肉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正确使用气压止血带是预防四肢手术患儿止血带并发症的根本措施.

    作者:侯晓旭;刘延锦;冯春蕾;王汴云;王海燕;曹艳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泌尿外科病员裤的设计与应用

    泌尿外科手术位于下腹及会阴部,且术后常需留置导尿管,术后进行换药、护理时常需脱下病员裤;患者下床活动时需患者或家属提着尿袋或用别针固定在裤片上,影响了患者的形象.为保护患者隐私,方便治疗护理操作,2008年11月笔者将病员裤进行改进,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李春秀;汤玮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医患沟通技能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医患沟通技能评价方法,从专家评价法、自我评价法和患者评价法三方面及相应的评价工具进行阐述.提示沟通技能必须结合沟通环境或沟通对象的不同而改变;不同量表均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和局限性,在使用过程中还需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量表.

    作者:袁晓玲;赵爱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患者的术中护理

    对286例口腔颌面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手术,患者手术顺利,手术均获成功,总手术时间7.8 h,供区组手术时间2.0 h.286例患者中有18例(6.3%)穿支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手术探查后经重新吻合血管17例成活,1例术后1 d用胸大肌皮瓣进行修复成功;头颈部伤口积液11例,感染4例,供区腿部伤口积液6例,分别经局部换药及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愈合.提出认真做好患者入室后管理,熟练掌握手术配合要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积极处理,强化高频电刀使用安全及预防感染护理,术后严格交接班,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确保手术安全.

    作者:吴静芬;谌永毅;陈云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男护生学业归因方式与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男护生学业归因方式与职业认同感状况及其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职业认同感问卷对211名男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护生成功归因的内控归因评分为14.93±4.20,外控归因为12.12±4.40;失败归因的内控归因评分为13.60±3.78,外控归因为10.73±4.94.男护生职业认同感评分为29.84±6.69.不同学历、学院、年级男护生归因方式、职业认同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男护生成功归因的内控归因、外控归因及失败归因的内控归因、外控归因与职业认同感呈显著相关(均P<0.01).结论 男护生的学业成败倾向于内控归因(能力、努力),其职业认同感较高;男护生学业归因与职业认同感显著相关.需针对不同学历、学院、年级男护生的学业归因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让男护生认识并进行正确有利的归因,进而提高职业认同感.

    作者:左红霞;熊晓美;李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急诊患者住院交接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为加强医院重点环节管理,严格准确执行查对制度,落实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确保医疗服务安全与患者安全目标的实现,我院2009年开始对急诊患者住院的交接程序进行完善,同时设计并使用了交接记录单,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于红艳;郑玉荣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股股转流下行胸降主动脉人工血管重建的手术配合

    目的总结19例复杂的胸部降主动脉瘤患者行人工血管重建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对19例复杂的胸部降主动脉瘤患者在深低温体外循环股股转流下行人造血管置换术,其中18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方法.术前备齐物品和药物,术中做好降温和复温的护理、输液输血的护理、预防感染、保护肺部,密切注意手术进展,准确传递手术器械.结果 18例患者手术获得成功,患者均无神经系统损害及出血等并发症.体外循环时间146~23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6~80 min,DHCA时间7~48 min.1例因术后发生重度低心排死亡.结论 在深低温体外循环股股转流下行人造血管置换术,可提高手术安全性.而科学的护理配合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冯慕贤;谢庆;陈思;李敏仪;王昭慧;李艳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医用多功能沥水架的制作与应用

    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1]要求,输液止血带、网套、输液卡片、氧气湿化瓶及呼吸机管道等医用器材必须消毒晾干后干燥保存或灭菌,以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由于这些物品在浸泡消毒过程中,存在管腔迂回(呼吸机管道)、易粘贴在一起(输液卡片)或占地面积大(数量多)等缺陷,所需待干时间较长,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鉴此,笔者设计制作了医用多功能沥水架,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祖梅;薛菊兰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用一次性口杯放置安瓿针剂

    在护理工作中,主班护士通常需将次日输液药品摆好备用.由于临床用药品种繁多,尤其是多支小安瓿针剂摆放不稳易倾倒,导致查对不便;大安瓿针剂和贵重安瓿针剂发生倾倒易致瓶体破损,造成药液浪费,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以上问题,我科2005年3月开始使用一次性口杯放置安瓿针剂,不仅方便查对,而且避免安瓿针剂破碎造成的药品浪费.

    作者:严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腕关节桡侧头静脉穿刺区域的选择

    目的 减轻患者静脉穿刺疼痛程度.方法 选择1 210例行腕关节桡侧头静脉穿刺患者,由专人进行操作,统一采用7号头皮针按常规行静脉穿刺,第1天在Ⅰ区(为自列缺穴靠近心端长约3横指区域的头静脉)行静脉穿刺,第2天在Ⅱ区(为自列缺穴靠远心端长约3横指区域的头静脉)行静脉穿刺.观察两区域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结果 Ⅰ区静脉穿刺患者发生重度疼痛43例(3.6%)、中度疼痛778例(64.3%),9例穿刺时局部和指端有麻木、触电感;Ⅱ区静脉穿刺患者发生重度疼痛19例(1.6%),中度疼痛674例(55.7%),2例出现轻度麻木现象.两个区域静脉穿刺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腕关节自列缺穴靠远心端长约3横指区域的头静脉行静脉穿刺时疼痛程度较轻,且不适症状较少,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王玉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