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慕贤;谢庆;陈思;李敏仪;王昭慧;李艳光
目的 探讨安全用药流程管理在产科病房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产科病房进行安全用药流程管理,即建立临床安全用药管理质控小组,加强新、特、高危药品的管理,实施用药流程管理,加强安全用药流程管理的培训.结果 实施安全用药流程管理后用药差错发生率及患者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 产科病房实施安全用药流程管理,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徐海龙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患者适宜的腹腔冲洗引流方法,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将126例重症胰腺炎术后行腹腔冲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室温冲洗液行腹腔冲洗及接引流袋引流;观察组采用30~35℃恒温冲洗液行腹腔冲洗,并采用负压吸引器引流.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P<0.01).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患者采用持续恒温腹腔冲洗加负压吸引,可促进患者肠蠕动功能提早恢复,缩短住院日,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郝晓蕊;尚国爱;周建婷 刊期: 2010年第10期
从急诊预检内涵、预检分诊模式、分诊工作内容等多方面介绍新加坡医院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新加坡各家医院急诊预检分诊工作遵照国际通行的级别分诊标准,结合国情进行细微的调整,体系统一、规范,合理科学地分配医疗资源和医疗空间,有利于急诊工作的开展,可提高急诊救治效果.新加坡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值得我国急救护理工作借鉴.
作者:曾艳;黄海燕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层级管理联合连续性排班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对神经外科病区实行层级管理联合连续性排班,重建各层级各班人员的工作职责.结果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护士工作超时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施后护理意外及缺陷发生例次明显降低.结论 实施层级管理联合连续性排班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护士工作时间,减少护理意外及缺陷的发生.
作者:韩红梅;邓小英;方艳雅;岑玉霞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影响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因素,以协助管理者制订合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方法 采用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影响因素量表,对某医院263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影响因素评分为(2.99±1.21)分,21个影响因素中排序前5位的为担心因个人造成的不良事件影响科室护理质量分值,害怕其他人受到影响,担心上报其他同事引起的不良事件影响彼此间关系,担心被患者或家属起诉及担心上报后会受处罚.结论 相关因素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影响呈中等水平,担心集体、他人及本人受到影响和导致医患纠纷是主要影响因素,应建立更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创建安全的就医环境,确保患者就医安全.
作者:方良玉;王建宁;乔改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采用自制木制烧伤架辅助治疗烧伤患者220例,患者创面7~58 d愈合,平均住院22.0 d.烧伤架为烧伤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暴露条件和适宜的环境,有利于预防与控制创面感染,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从而促使创面早日愈合.
作者:温昕芳;马金巧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带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护理.方法 对11例颅内动脉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应用带膜支架治疗,围术期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状况,加强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护理,心理护理,穿刺部位的护理,防止脑卒中及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等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带膜支架被成功释放于靶动脉,动脉瘤或瘘消失,并保持载瘤(瘘)动脉畅通,临床效果满意,1例支架未能置入.10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动脉穿孔、血管痉挛或血栓栓塞等).术后6个月获造影随访,除1例颈内动脉闭塞外,9例患者载瘤(瘘)动脉畅通.结论 带膜支架是治疗颅内动脉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有效手段,充分做好支架置入围术期护理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措施之一.
作者:樊立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对286例口腔颌面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手术,患者手术顺利,手术均获成功,总手术时间7.8 h,供区组手术时间2.0 h.286例患者中有18例(6.3%)穿支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手术探查后经重新吻合血管17例成活,1例术后1 d用胸大肌皮瓣进行修复成功;头颈部伤口积液11例,感染4例,供区腿部伤口积液6例,分别经局部换药及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愈合.提出认真做好患者入室后管理,熟练掌握手术配合要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积极处理,强化高频电刀使用安全及预防感染护理,术后严格交接班,能有效降低手术风险,确保手术安全.
作者:吴静芬;谌永毅;陈云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失能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状况及其相关性,探讨提高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 应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529名失能老年人进行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状况调查.结果 失能老年人与一般老年人群SF-36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失能老年人获得的社会支持评分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社会支持与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较低,获得的社会支持也较低,社会支持与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社区医护人员应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提高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作用,拓宽失能老年人现有的社会支持渠道,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玉环;刘艳慧;黄方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对持续机械通气7 d以上患者32例吸痰时经鼻导管行支气管灌洗,灌洗前将灌洗的生理盐水加温到37℃,妥善连接仪器及管道,灌洗中配合用简易呼吸器短暂快速挤压3~4次后彻底吸痰并做好吸痰时的护理,灌洗后做好心理护理,物品及器械消毒、基础护理,调节好呼吸机参数等.结果 治疗第14天,32例患者中,3例床旁X线摄片示右下肺感染,痰液稠厚,给予盐酸氨溴索30 mg静脉注射,2次/d,间断停机时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后痰量较前减少;其余肺部未见异常表现且痰量明显减少.患者在ICU治疗12~36(19.0±5.6)d,26例转入普通病房后痊愈出院,6例死于吻合口瘘所致的循环衰竭.提示经鼻导管支气管灌洗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精心的护理是提高防治效果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桂珍;齐海妮;高杨;张俊叶;王春妮;商江丽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Intensive Care Delirium Screening Checklist,ICDSC)的信度和效度,为测评全麻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的谵妄状态提供有效工具.方法 根据ISPOR指南,对国际通用的ICDSC进行编译,制定中文版ICDSC,对228例手术后麻醉恢复室留观患者进行谵妄评估,对中文版ICDSC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 中文版ICDSC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74,评分员间信度为0.90;以DSM-Ⅳ诊断结果为金标准,ICDSC诊断域值≥4分时,敏感度为0.97,特异度为0.83,阳性预测值为0.52,阴性预测值为0.99,ICDSC与DSM-Ⅳ总一致性的Kappa值为0.59(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3.结论 中文版ICDSC具有满意的信度和效度,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作为麻醉恢复室谵妄筛查工具,但诊断阳性者仍需专科医生进一步鉴别诊断排除其他疾病.
作者:刘尚昆;梅伟;张治国;吴震;刘光跃;Yoanna Skrobik;田玉科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氧气湿化瓶有效的消毒保存方法及持续存放时间,为医院制定有效的氧气湿化瓶消毒保存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120份氧气湿化瓶及通气管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份,对照组采取病房分散消毒管理,观察组采取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管理的方法;对两组氧气湿化瓶于消毒后保存第1、3、5、7、9天每组每次分别随机抽取12份采样培养.结果 观察组持续保存1~9 d的湿化瓶细菌监测合格率均为100%,除第1天外,其余各天显著高于对照组 (均P<0.01).结论 氧气湿化瓶采用供应室统一集中清洗消毒方法,能提高消毒效果,延长保存时间,提高无菌保存率,能有效减少吸氧患者医院感染的机会.
作者:宋红岩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减少并发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方法 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
作者:王青;杨瑞花;王美婷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男护生学业归因方式与职业认同感状况及其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职业认同感问卷对211名男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护生成功归因的内控归因评分为14.93±4.20,外控归因为12.12±4.40;失败归因的内控归因评分为13.60±3.78,外控归因为10.73±4.94.男护生职业认同感评分为29.84±6.69.不同学历、学院、年级男护生归因方式、职业认同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男护生成功归因的内控归因、外控归因及失败归因的内控归因、外控归因与职业认同感呈显著相关(均P<0.01).结论 男护生的学业成败倾向于内控归因(能力、努力),其职业认同感较高;男护生学业归因与职业认同感显著相关.需针对不同学历、学院、年级男护生的学业归因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让男护生认识并进行正确有利的归因,进而提高职业认同感.
作者:左红霞;熊晓美;李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体现助产专业特色的基础护理教学导课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方法 将2007级助产班学生65人作为实验班,在基础护理教学中采用符合专业特色的导课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将2006级助产班学生62人作为对照班,沿用常规式教学法授课.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对照班基础护理课程期末考试成绩为(70.39±9.70)分,实验班为(79.86±8.79)分,两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班(P<0.01).结论 在助产专业的基础护理教学中增设符合专业特色的导课方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和职业认同感.
作者:莫选荣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初期对化疗药物的认知状况,为护理本科理论教学及临床实习的管理与带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110名护理本科生于临床实习初期进行化疗药物认知状况调查.结果 仅12.7%和10.0%的护生很了解化疗药物的作用和毒副作用;80.9%的护生不能正确选择血管;8.2%和5.5%的护生很了解化疗药物溅入眼中和溅到皮肤的处理措施.结论 护理本科生对化疗药物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透彻,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护理管理者和教育者应加强护理本科生化疗药物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在提高其安全防护意识的同时,大限度保证患者化疗期间的安全,减少护理事故及纠纷.
作者:闫娜;赵振兴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总结20例电视纵隔镜下纵隔肿瘤活检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提出全面了解该技术的优点及手术方法,做好心理护理,术中采取佳体位便于纵隔镜下充分暴露手术野,在全程手术中,保证吸引器的通畅和电凝的有效使用,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作者:万凤;吴荷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服药遵医行为,分析其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84例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6个月及以上的患者进行服药遵医行为调查.结果 84例患者的遵医率为61.90%,患者服药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家属监督(P<0.05,P<0.01).结论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服药遵医行为有待提高.加强健康教育,发挥家属的监督支持作用,为患者提供经济的复查方案等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遵医行为.
作者:罗伍春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男护生专业价值观状况,以期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男护生形成稳定的专业价值观.方法 采用高校护理专业学生专业价值观调查表对33名男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护生专业价值观总分为(77.84±2.44)分,其中诚实(16.00±1.74)分、公正(12.80±1.53)分、美学(12.90±1.43)分、尊严(10.92±1.73)分、平等(9.87±1.89)分、利他(13.67±1.93)分.本科男护生的专业价值观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专科男护生(P<0.05,P<0.01).结论 男护生专业价值观不容乐观,特别是专科男护生.高校男护生的专业价值教育已迫在眉睫,学校需加强男护生专业价值观的构建.
作者:黄双丽;安秋月;巩小燕;王莉莉;梁宇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对87例高海拔地区老年骨质疏松伴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牵引保守治疗,住院治疗21~95 d,平均42.6 d;住院期间发生压疮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切口感染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随访0.5~2.0年,除3例股骨颈骨折未愈外,其余均治愈.提出加强心理护理、牵引的护理、手术前后的护理、肢体功能锻炼、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出院健康指导,可以保证老年骨质疏松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促进其早日康复.
作者:高翠玲;范兴爱;朱瑞霞;霍倩文 刊期: 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