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成璠;刘雪琴
目的 了解脑瘫患儿看护人对康复训练的认知.方法 自行设计脑瘫患儿看护人对脑瘫康复的认知调查问卷对35例脑瘫患儿的35名看护人进行调查.结果看护人认为脑瘫可治愈占45.71%,认为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占91.43%,40.00%的看护人学会并为患儿使用过矫形器;看护人对各种治疗方法 的认可度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功能康复、体能康复和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结论 看护人对医务人员所实施的康复训练持认可态度,而参与患儿康复训练的热情不高;看护人较关注患儿生理康复而忽视心理康复.医护人员应对看护人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共同促进脑瘫患儿康复.
作者:李亚玲;程培霞;王岩;曹枫林;辛扬眉;张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以高血压健康教育小组(下称教育小组)形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400例高血压患者按等同、知情原则分为观察组248例、对照组152例.观察组以教育小组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出院前健康讲座、定期家庭访视及电话随访教育,对照组在住院期间给予高血压知识教育,出院前行常规出院指导.自制问卷评价2个月、5个月时自我管理能力和血压达标率.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5项及血压达标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教育小组形式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出院后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赵梅霖;张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临床教学医院护理人员科研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培训临床科研教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6省市11所综合性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2 088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参与科研情况以及对科研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 2 088名临床护士中44.8%护理人员参加过科研活动,3.0%主持过科研项目;36.2%护理人员发表过论文,其中45.2%仅发表论文1篇;工作年限长、学历高、职称高的临床护士参与科研、发表论文情况优于工作年限低、学历低、职称低者(均P<0.01).结论 临床教学医院护理人员科研意识较差,参与科研、发表论文与否与工作年限、学历、职称有关.医院及护理部管理者应重视护理科研,加大扶持力度和进行针对性培训,以提高其护理科研意识和能力.
作者:董胜莲;邢凤梅;陈长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理文书质量评价标准细则的制定方法 和实施效果.方法 回顾和分析既往护理文书记录缺陷,以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指南,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文书质量检查评价标准细则(包括25条单项否决项目和40条评分细则);用定性定量评价法综合判断护理文书质量.结果 2005~2009年护理病历评分从88.20±7.18提高至97.80±2.15,重点病历护理文书合格率从95.83%提高至100%;优良率从55.56%提高至94.22%;单项否决病历从1.66%降至0.结论 护理文书质量检查评价标准细则的制定和应用,可有效提高护理文书的质量.
作者:贺锦花;谢继英;孙玉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血糖控制的适宜方法 ,以提高血糖控制治疗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方法 将126例ICU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强化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各63例,常规组将目标空腹血糖控制在11.9 mmol/L以下,强化组12~24 h使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均严格动态监测血糖变化.结果入ICU第2、3、5天强化组空腹血糖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1);低血糖、病死、医院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低于或短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危重患者有益,但较常规治疗并不能显著改善危重患者状况和预后.在护理过程中坚持严格动态观察血糖变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可保证危重患者各项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胡琼华;蔡文训;羊娟;黄琴;周陶;李桂贤;徐佳卿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和护理的安全性.方法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界定护理不良事件和无惩罚原则,实施呈报、处理、评价、反馈与总结管理流程,奖惩结合推进无惩罚原则的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主动呈报率显著升高,可避免率显著下降( P<0.05,P<0.01),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无惩罚原则的实施有利于护理不良事件的暴露和正确处理,提高患者的安全度.
作者:汪晓攀;韩琴;张敏;周芳;李正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伴发低血容量休克的护理观察方法 ,总结护理经验,以不断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对49例患儿予以治疗原发病及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进行水肿、呕吐、腹泻、感染、生命体征、生化指标的观察和护理,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结果 49例患儿住院9~56(20.2±10.9)d,血压从0/0~90/56 mmHg恢复到140/88~90/60 mmHg,休克均纠正,原发病好转出院.结论 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加强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变化的观察,可及早发现和纠正休克,有利于提高疗效.
作者:张伟嫦;严智先;李凤;杨美霞;余勇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人工体外除颤后,由于电极刺激,电极板接触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灼伤(局部皮肤发红,有刺痛感).为了减轻患者痛苦,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对59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体外除颤后应用金霉素眼膏外涂患处,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杨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洗胃的佳方法 .方法 将126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胃管洗胃,置管成功后再增加胃管插入长度10~15 cm,采用先诱吐再洗胃、洗胃洗食管再洗胃的方法 ,洗胃结束后采用胃肠减压持续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洗胃法.结果两组堵管率、洗出血性液的比例、首次洗胃后胃内残液阳性率及洗胃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改良胃管及改进洗胃方式,可提高洗胃效率和安全性.
作者:杨桂梅;马自钦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健康教育方法 .方法 将自愿参加小班式强化教育(下称小班教育)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按匹配原则选取同期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6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每个班限定患者10~15例,每次90 min,其中中场休息或课间运动操30 min,每周1次,24次为1个循环周期(6个月),患者可中途参加;培训内容包括糖尿病知识讲座、咨询答疑和自护技能操作训练.小班教育前及教育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糖尿病知识掌握达标率和自护能力达标率显著高于小班教育前(均P<0.01),FPG、2 hPG及HbAlc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采取小班式强化教育可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杨惠珍;孟作龙;安思芹;王晓敏;马淑琴;李福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腹膜透析(下称腹透)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肾脏替代疗法之一[1],腹透患者需要永久留置腹透导管,腹透导管被称为患者的生命线.如何更好地保护固定腹透导管是护理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由于传统的外科腹带宽大不容易固定导管,且影响患者的舒适.
作者:杨君;李嵘;李会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中国4~18岁血友病患者的诊疗及健康现状,为开展血友病综合关怀工作做好准备.方法 对中国血友病协作组登记在册的215例血友病患者及其父母进行患者一般情况、健康状况及自理能力调查.结果血友病患者首次出血年龄为(1.4±1.4)岁,疾病诊断年龄为(2.8±2.6)岁(与出血年龄比较,P<0.01);首次关节出血年龄(3.2±2.5)岁,开始替代治疗年龄(3.7±3.7)岁(与关节出血年龄比较,P<0.05);出血27.2次/年、病假68.9 d/年,凝血因子用量(252.0±250.7)U/(kg·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8.8%~61.4%,自理能力得分23.2±3.8,医疗费用(13 336.4±11 840.6)元/年;119例患者进行了感染相关性病毒的检测,其中2.5%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10.1%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3.4%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总感染率为16.0%.农村患者替代治疗年龄、凝血因子用量、医疗费用、肌肉及骨关节并发症发生率及自理能力得分与城市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血友病患者诊疗延迟,凝血因子用量不足,并发症发病率高,自理能力差,尤其是农村患者.应加强对血友病专业医护人员培训,在此基础上建立初级综合关怀团队,提供综合关怀,以提高血友病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及其有效率.
作者:钟小红;周春兰;周宏珍;赵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对1例关节疼痛自服闹羊花镇痛致中毒患者即行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大量输液、心电监护、导尿等紧急救治,住院10 d后康复出院.提出护理人员有责任大力普及药品卫生知识,提高公民的药品卫生常识,避免盲目服用中草药.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对出院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出院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出院指导,嘱其定期复诊;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由专人于患者出院后3~7 d、14~20 d参照COPD患者自我效能感指标(COPD Self-efficacy Scale,CSES)进行2次电话随访.采用CSES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CSES中体力活动、情绪波动维度及CSES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电话随访护理能有效增加COPD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作者:曾群丽;贺玲;胡慧;吴洁;程明秀;王金荣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专科护生关怀行为表现及临床教师教学策略对护生关怀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护生关怀行为量表和关怀照护教学策略问卷,对213名实习专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关怀行为平均得分为53.09±7.68;护生认为临床教师常用的教学策略为教师以身作则(27.7%)、小组讨论(23.9%)、案例分析(19.2%)、关怀团体(15.5%)、写实习心得(13.6%);影响专科护生关怀行为的主要教学策略为以身作则、小组讨论及关怀团体(均P<0.01).结论 护生关怀行为表现仍需提高,实施多元教学策略可提高护生的关怀意识和行为.
作者:谢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与应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健康教育考核体系,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CAPD并发症.方法 将首次住院行腹膜透析的39例尿毒症患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23例),两组住院期间均分阶段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出院前可完成CAPD操作,未经标准化操作与知识考核出院;观察组于出院前2~3 d由CAPD专职护士根据自行建立的CAPD患者健康教育考核体系(下称考核体系),于床边对操作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按计划出院,不合格者继续接受培训至合格后出院.1年后评价两组腹膜炎发生率和患者依从性.结果腹膜炎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考核体系有助于居家CAPD的顺利开展,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方盼;向娥英;温纯;彭瑾;凌光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结合自身体会,提出坚持订阅浏览纸质和电子期刊,可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水平和护理论文写作能力.订阅期刊要求护理人员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熟练的计算机网络运用技术.
作者:陈金梅;肖金平;王惠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改革传统的中医护理操作培训方法 ,形成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规范化方案,探索其有效性.方法 将护理专业学生120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人,对照组行一对一常规带教火罐法、开天门法、艾条灸法等7项中医护理操作;实验组增加艾炷灸法、雷火灸法、平衡火罐法等9项共16项,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强化的教学方法 ,两组均抽考240人次.结果实验组考试合格率为99.17%,显著高于对照组(60.83%,P<0.01).结论 中医护理操作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提高了护生操作能力和水平,促进了中医护理操作的规范化建设.
作者:张广清;罗丽霞;叶凤梅;雷丽芳;魏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适用于临床的护理学基础教学模式.方法 将106名护理专科学生按奇偶数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3名,以输液故障排除法为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改进教学法(结合临床教师集体备课,设置多种输液故障采用探究式引导教学、情景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结果实验组技术和非技术部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进后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
作者:吕怀娟;吴丽荣;张春梅;周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穿刺部位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4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透明贴保护引流穿刺部位皮肤,对照组采用3M灭菌透明膜保护穿刺部位.观察两组皮肤受损及导管相关性发热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部位皮肤受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无导管相关性发热病例.结论 康惠尔水胶体敷料透明贴可保护胸腔置管引流患者穿刺部位皮肤,预防皮肤受损及导管相关性感染.
作者:娄丽雯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