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救药品储备现状的调查分析

曹静;杨建中;徐新新

关键词:急救药品, 储备现状, 疾病分布, 常规备用药物
摘要:目的 对目前急救药品的储备管理现状进行评估,以提出合理有效的急救药品储备品种及基数.方法 对2004~2008年收治的15 211例次急诊抢救患者的疾病分布及急诊抢救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救中心收治较多的危重患者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创伤、呼吸衰竭等.某些常规备用药物如肾上腺素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备用基数远不能满足需要.而某些常备药物如间羟胺等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甚至有些已经不用.某些不属医院常规备用的药品,如胺碘酮、纳洛酮等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 常规的急救备用药品不能适应目前急诊的需要,应加强急救药品的管理,根据临床实际抢救现状调整、补充和完善现有的药品储备品种及基数,以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学科合作在PICC并发症处理中的应用

    对PICC门诊290例PICC置管患者,采取与X线室、模拟定位机室、B超室、血管外科、介入科、中心供应室的多学科合作模式,处理机械性静脉炎11例,静脉血栓3例,导管异位11例,导管锁骨下静脉内圈形打折1例,原位换管1例、血栓高危置管3例.减少了非计划拔管,保证了PICC患者置管的安全性.

    作者:成芳;闻曲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高职高专护生职业定向的研究进展

    阐述了职业定向及职业定向教育的相关概念,学生明确职业定向的意义,高职高专护生职业定向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干预措施,以促进高职高专护理教育培养出技能紧缺型护理人才.

    作者:庄前玲;崔焱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抢救程序模型用于内科临床护理教学的实践

    目的 探讨抢救程序模型用于内科临床护理教学的效果.方法 将59名内科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29名)与观察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带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用抢救程序模型带教,即对护生进行抢救程序模型的应用培训,按教学目标要求,结合临床病例,护生自选2种抢救程序模型作为实习作业,经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多项操作整合穿插,制定相应救护预案,反复进行仿真训练及临床实践.结果 观察组理论、仿真抢救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对教学效果的认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应用抢救程序模型带教,体现了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有助于提高护生临床实践综合能力,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王兰芝;徐丽蓉;柴翠萍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的佳模式,提高本科护生社区护理综合素质.方法 将2002、2003级86名护生设为对照组,社区护理实践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将2004、2005级110名护生设为实验组,缩短理论授课时数,实施模拟实践、社区见习、社区实习的三阶段改革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实践成绩、护生对实践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三阶段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可提高护生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

    作者:苗秀欣;朱秀丽;黄美萍;赵宏;王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蒲黄联合珍珠末治疗老年糖尿病并发压疮患者

    目的 观察蒲黄联合珍珠末对老年糖尿病并发Ⅱ、Ⅲ期压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8例(92处)老年糖尿病并发Ⅱ、Ⅲ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对创面采用常规方法处理后在压疮创面及周围皮肤洒1层珍珠末;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将灭菌的生蒲黄敷于创面.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治愈时间显著少于和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蒲黄联合珍珠末治疗老年糖尿病压疮方便实用,疗效显著.

    作者:马金秀;陈秀春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人文知识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介绍了将古今中外的文学史和医学史、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教师的示范、法律案例、伦理学等渗透到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方法.提出应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加强人文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内科护理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王欣鹃;周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早期康复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早期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施以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卧位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床下行走训练等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结果 早期康复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马延爱;霍春暖;朱春燕;刘璐璐;张玉昆;张雅静;蒋天裕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脑瘫患儿父母健康概念的调查

    目的 了解脑瘫患儿父母的健康概念现况,促进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方法 采用健康概念量表对178名脑瘫患儿父母(脑瘫组)及同期在儿科病房、门诊观察治疗的177名普通内科疾病患儿的父母(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 脑瘫组的健康概念总分为103.22分,对照组为110.91分.脑瘫组健康概念总分及角色功能性、调适性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脑瘫组父母健康概念和生活促进方式较差,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强其对健康概念的认知,从而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俊梅;古晓萍;罗云玲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自动心肺复苏系统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配合

    介绍应用AutoPulse自动心肺复苏系统抢救12例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经验.自动心肺复苏系统为自动、便携式、电池供电的胸腔按压系统,按压频率、力度、幅度均匀,可显著提高血管压力,改善冠脉灌注.提出掌握自动心肺复苏系统操作程序,预先贴上自动体外除颤仪电极片,严格使患者平卧于自动心肺复苏系统板中央,使用简易呼吸器行人工呼吸为其配合要点.

    作者:张华君;胡彤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手动电动粉剂药物轴向振荡仪的研制

    临床注射头孢等药物时要求现溶现用,护理人员必须用力反复摇晃甚至用硬物敲击以促使药物溶解,费时费力,遇治疗高峰或突发事件时矛盾更为突出.现有振荡仪的振荡模式都比较简单,效率不高,且只能用电带动.

    作者:张艳;周勤;万美萍;刘长亮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小组健康教育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组健康教育对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植入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小组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3、6、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除物质生活状态维度外)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小组健康教育可发挥团队的力量,使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能明显改善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符雅明;王海燕;刘翠荣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急救药品储备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 对目前急救药品的储备管理现状进行评估,以提出合理有效的急救药品储备品种及基数.方法 对2004~2008年收治的15 211例次急诊抢救患者的疾病分布及急诊抢救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救中心收治较多的危重患者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创伤、呼吸衰竭等.某些常规备用药物如肾上腺素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备用基数远不能满足需要.而某些常备药物如间羟胺等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甚至有些已经不用.某些不属医院常规备用的药品,如胺碘酮、纳洛酮等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 常规的急救备用药品不能适应目前急诊的需要,应加强急救药品的管理,根据临床实际抢救现状调整、补充和完善现有的药品储备品种及基数,以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曹静;杨建中;徐新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中药雾化联合熏蒸辅助治疗COPD发作期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雾化吸入联合中药熏蒸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三拗汤雾化吸入,同时采用中药熏蒸(外寒内饮型患者以小青龙汤熏蒸,痰瘀阻肺型以自拟方熏蒸).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PaO2、PaCO2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药雾化吸入联合中药熏蒸对COPD改善症状有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官红霞;胡作伦;陈明达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联合非药物干预方法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研究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几种非药物干预方法在临床上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63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四组,在新生儿接受操作性疼痛刺激时,干预Ⅰ、Ⅱ、Ⅲ组分别采用体位干预+抚触、口服24%蔗糖水+非营养性吸吮、口服24%蔗糖水+非营养性吸吮+体位干预+抚触.对照组在穿刺的全过程不给予任何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采用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比较四组疼痛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Ⅰ组NI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Ⅱ组、干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刺激后1 min比较,刺激后5 min及刺激后10 min各组的NIPS评分均迅速下降.结论 联合干预方法Ⅱ、Ⅲ均有协同镇痛作用,干预方法Ⅲ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效果好.

    作者:黄蝶卿;申叶林;麦劲壮;刘晓聪;陈满锐;林素芳;邓秋香;梁群娣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金栀水凝胶贴剂预防氟尿嘧啶所致静脉炎

    目的 探讨安全、有效防治化疗泵持续滴注氟尿嘧啶所致静脉炎的方法.方法 将83例经化疗泵静脉持续滴注氟尿嘧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3例.持续滴入氟尿嘧啶时观察组于静脉穿刺点上方1 cm处外敷自制金栀水凝胶贴剂,对照组静脉穿刺点局部未作处理.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程度及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金栀水凝胶贴剂使用方便安全,经皮给药效果佳,可显著减少化疗泵持续滴入氟尿嘧啶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王彦玲;祁玉风;蒋冬梅;祁妮;惠先;徐坤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新型可调式灸疗器的制作与应用

    近年来,临床上施行艾灸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施灸时通常采用2种方法:其一,由医生手持艾条施灸,费时费力;其二,用温灸盒施灸,需要反复打开盒盖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调整盒盖所留缝隙,防止烫伤.针对上述2种方法存在的缺陷,笔者设计了一种可以任意变换角度和位置的新型可调式灸疗器,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刘永芳;于红;祁风志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层次分析法在护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目的 构建医院护理人员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运用文献综述法、德尔菲法选择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构建的护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工作能力、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5个方面,其权重分别是0.2665、0.0921、0.4435、0.1280、0.0699.结论 层次分析法的运用为客观、准确地评价护理人员的工作绩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该方法构建的指标体系适应范围较广,适应性较强,对护理人员的绩效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作者:张翠萍;李笃武;胡善菊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对输液器进水针尖的改进

    临床输液排气和更换液体时,由于排气针孔与进水针孔相距较近,常会发生进水针孔将气体吸入输液管造成空气进入输液管的现象.

    作者:朱小兰;李爱萍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过氧乙酸超声雾化熏蒸对床单位终末消毒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一种快捷简便、安全和效果可靠的床单位物品终末消毒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法(照射60 min)、阳光暴晒法(暴晒6 h)和过氧乙酸超声雾化熏蒸法(有效浓度分别为30、50、60 g/L,作用时间60、120 min)对折成4层的被芯、褥芯消毒.结果 紫外线灯照射对物品表面细菌杀灭率99.80%,对中层和下层杀灭率0;阳光暴晒法杀菌率为19.00%~40.00%;不同有效浓度过氧乙酸作用60 min杀菌率为66.78%~94.00%,作用120 min杀菌率为88.99%~99.80%.结论 过氧乙酸超声雾化熏蒸对床单位终末消毒有效性较高,建议采用有效浓度60 g/L过氧乙酸,作用时间120 min.

    作者:王振萍;黄文华;王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门诊护理服务失误补救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设计门诊护理服务失误补救系统,保障患者在接受门诊医疗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服务质量,有效避免护理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开发门诊护理服务失误上报系统,建立门诊患者损失赔偿制度,制定门诊护理服务失误补救奖惩制度,编制门诊护理服务补救流程,形成门诊护理服务失误四级补救模式.结果 实施门诊护理服务补救系统后,护理投诉、护理纠纷较实施前显著减少,护理质量考核成绩及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门诊护理服务失误补救系统可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段霞;施雁 刊期: 2010年第13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