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玉梅;王生锋;汪碧涛
目的 探讨安全、有效防治化疗泵持续滴注氟尿嘧啶所致静脉炎的方法.方法 将83例经化疗泵静脉持续滴注氟尿嘧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3例.持续滴入氟尿嘧啶时观察组于静脉穿刺点上方1 cm处外敷自制金栀水凝胶贴剂,对照组静脉穿刺点局部未作处理.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程度及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金栀水凝胶贴剂使用方便安全,经皮给药效果佳,可显著减少化疗泵持续滴入氟尿嘧啶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王彦玲;祁玉风;蒋冬梅;祁妮;惠先;徐坤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在ICU分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0例ICU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按特级护理及疾病种类执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APACHEⅡ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依据评分在特级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护理措施,分特一、特二、特三级护理系统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护士对护理资源配置和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士对护理资源配置和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APACHEⅡ评分对ICU患者实行分级护理可更合理地配置ICU护理资源,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熊杰;黄素芳;刘伟权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儿科用药剂量较小,有些特殊口服药物需碾碎分开多次服用.为确保用药安全,保证用药效果,我科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设计制作了儿科特殊口服药物剂量换算表,经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熊衍君;李红艳;李晶晶;杜伟;蔡虎英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护患双方对护患纠纷的认知情况,为有效减少纠纷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89名护理人员和403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患双方对护患纠纷增多原因的看法、在纠纷中关心的问题以及解决纠纷的首选途径.结果 护理人员和患者对护患纠纷增多原因持不同观点(P<0.01),患者群体选择高的是护理工作责任心问题(21.8%),护理人员选择高的是患者法律意识的提升(22.4%).29.3%护理人员关心纠纷中的人身安全,41.9%患者关心健康利益的损害,两群体所持观点显著不同(P<0.01).81.5%护理人员与56.3%患者认为护患纠纷发生后应协商解决.结论 护患双方对护患纠纷中的认知存在差异,但大多趋向协商解决问题.纠纷的防范需要护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医疗机构要积极创建行之有效的纠纷调解绿色通道.
作者:肖红著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骨肉瘤患者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时,甲酰四氢叶酸钙漱口时机对其口腔溃疡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45例.A组于开始输注甲氨蝶呤同时使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漱口,B组于甲氨蝶呤输注后第2天开始使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漱口,观察两组口腔黏膜炎分级.结果 A组口腔黏膜炎分级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漱口有利于保护口腔黏膜.
作者:王辉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分层递进教学用于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的效果,为提高护理本科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将100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等量、同速、同要求教学方法进行临床教学;观察组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即按照其行为考评、理论考试、操作考试成绩加权得分,将其分为优秀层、提高层、基础层,针对各层具体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的教学模式.结果 观察组护生实习结束时理论知识、操作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习结束时观察组分层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96.0%观察组护生认为分层递进教学有利于加深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之间的联系,86.0%认为有利于缩小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结论 分层递进教学针对护生差异实施临床教学,能激发护生学习兴趣,开发其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护生素质.
作者:陈莎;闻曲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提高突发灾害事件的救援质量.方法 组织120人组成机动应急救援分队,进行14 d的野外应急救援训练.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对机动应急救援分队的任务进行组织,科学地规划机动应急救援分队任务的范围、时间、费用、人力分配等问题.结果 野外应急救援训练顺利完成.结论 采用项目管理方法对机动应急救援分队的任务进行组织,可优化组织结构,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救援质量.
作者:张瑛;刘跃晖;熊钰;宾捷;刘文卓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的佳模式,提高本科护生社区护理综合素质.方法 将2002、2003级86名护生设为对照组,社区护理实践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将2004、2005级110名护生设为实验组,缩短理论授课时数,实施模拟实践、社区见习、社区实习的三阶段改革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实践成绩、护生对实践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三阶段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可提高护生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
作者:苗秀欣;朱秀丽;黄美萍;赵宏;王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Ⅳ期药物临床试验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107例参加英国牛津大学组织的第2项心脏保护研究Ⅳ期临床试验者进行1个月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价其效果.结果 干预前后受试者SCL-90总分及焦虑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受试者整体心理状况,改善其焦虑情绪,为临床试验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作者:高学琴;姜晶;赵振娟;林平;张烁;刘美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一种快捷简便、安全和效果可靠的床单位物品终末消毒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法(照射60 min)、阳光暴晒法(暴晒6 h)和过氧乙酸超声雾化熏蒸法(有效浓度分别为30、50、60 g/L,作用时间60、120 min)对折成4层的被芯、褥芯消毒.结果 紫外线灯照射对物品表面细菌杀灭率99.80%,对中层和下层杀灭率0;阳光暴晒法杀菌率为19.00%~40.00%;不同有效浓度过氧乙酸作用60 min杀菌率为66.78%~94.00%,作用120 min杀菌率为88.99%~99.80%.结论 过氧乙酸超声雾化熏蒸对床单位终末消毒有效性较高,建议采用有效浓度60 g/L过氧乙酸,作用时间120 min.
作者:王振萍;黄文华;王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构建医院护理人员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运用文献综述法、德尔菲法选择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构建的护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工作能力、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5个方面,其权重分别是0.2665、0.0921、0.4435、0.1280、0.0699.结论 层次分析法的运用为客观、准确地评价护理人员的工作绩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该方法构建的指标体系适应范围较广,适应性较强,对护理人员的绩效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作者:张翠萍;李笃武;胡善菊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对3例(4足)糖尿病足合并溃疡、坏疽的患者采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4足在术后2~4个月溃疡愈合,痛觉、针刺觉、冷感逐渐恢复正常,踝肱指数明显改善,术后半年复查下肢血管CTA见不同程度的新生毛细血管形成.提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积极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前、术后准确评估患足情况,积极控制血糖,正确处理创面,加强足部护理,合理的出院指导,坚持定期随访观察,可以保证移植效果.
作者:杜玲;方孝梅;王娜 刊期: 2010年第13期
临床注射头孢等药物时要求现溶现用,护理人员必须用力反复摇晃甚至用硬物敲击以促使药物溶解,费时费力,遇治疗高峰或突发事件时矛盾更为突出.现有振荡仪的振荡模式都比较简单,效率不高,且只能用电带动.
作者:张艳;周勤;万美萍;刘长亮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设计门诊护理服务失误补救系统,保障患者在接受门诊医疗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服务质量,有效避免护理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开发门诊护理服务失误上报系统,建立门诊患者损失赔偿制度,制定门诊护理服务失误补救奖惩制度,编制门诊护理服务补救流程,形成门诊护理服务失误四级补救模式.结果 实施门诊护理服务补救系统后,护理投诉、护理纠纷较实施前显著减少,护理质量考核成绩及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门诊护理服务失误补救系统可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段霞;施雁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吸痰是新生儿护理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如果患儿痰液多而黏稠时.翻身叩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由于新生儿背部较小.以往护士直接用手给新生儿叩背.不仅不方便操作.也容易引起患儿不适.且效果不佳.
作者:朱新青;吴芸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蒲黄联合珍珠末对老年糖尿病并发Ⅱ、Ⅲ期压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8例(92处)老年糖尿病并发Ⅱ、Ⅲ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对创面采用常规方法处理后在压疮创面及周围皮肤洒1层珍珠末;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将灭菌的生蒲黄敷于创面.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治愈时间显著少于和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蒲黄联合珍珠末治疗老年糖尿病压疮方便实用,疗效显著.
作者:马金秀;陈秀春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女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及易患因素,为采取相应策略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对82例女性、96例男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女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发生率和抑郁评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P<0.01);文盲患者抑郁评分显著高于其他文化程度者(均P<0.01).结论 女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尤其是文盲女性,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干预.
作者:高静静;范秀珍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对PICC门诊290例PICC置管患者,采取与X线室、模拟定位机室、B超室、血管外科、介入科、中心供应室的多学科合作模式,处理机械性静脉炎11例,静脉血栓3例,导管异位11例,导管锁骨下静脉内圈形打折1例,原位换管1例、血栓高危置管3例.减少了非计划拔管,保证了PICC患者置管的安全性.
作者:成芳;闻曲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姜薯膏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0例采用外周静脉初次化疗未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和预防实验组各90例.对照1组输注化疗药物过程按常规护理,不给予护理用药干预;预防实验组化疗时同步外抹姜薯膏.化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将100例化疗所致Ⅰ~Ⅲ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实验组和对照2组各50例.对照2组以50%硫酸镁湿敷,治疗实验组以姜薯膏外敷.治疗15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预防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治疗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2组(均P<0.01).结论 姜薯膏防治化疗性静脉炎效果显著.
作者:黎红梅;辜红娟;杜波;谭隽;王伟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一种实用、便利、安全、舒适的口腔护理方法用于ICU危重症清醒患者.方法 将103例ICU危重症清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方法,观察组由患者自行或护士协助刷牙漱口,并用中心吸引器吸除漱口水.结果 观察组恶心、口腔异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接受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每天可节约口腔护理成本5.14元,操作耗时不超过8 min.结论 综合ICU危重症清醒患者口腔护理采用刷牙漱口吸引法优于传统的棉球擦拭法.
作者:覃丽娟;吴晓云;王飞杰 刊期: 201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