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红著
目的 探讨分层递进教学用于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的效果,为提高护理本科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将100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等量、同速、同要求教学方法进行临床教学;观察组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即按照其行为考评、理论考试、操作考试成绩加权得分,将其分为优秀层、提高层、基础层,针对各层具体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的教学模式.结果 观察组护生实习结束时理论知识、操作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习结束时观察组分层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96.0%观察组护生认为分层递进教学有利于加深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之间的联系,86.0%认为有利于缩小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结论 分层递进教学针对护生差异实施临床教学,能激发护生学习兴趣,开发其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护生素质.
作者:陈莎;闻曲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对3例(4足)糖尿病足合并溃疡、坏疽的患者采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4足在术后2~4个月溃疡愈合,痛觉、针刺觉、冷感逐渐恢复正常,踝肱指数明显改善,术后半年复查下肢血管CTA见不同程度的新生毛细血管形成.提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积极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前、术后准确评估患足情况,积极控制血糖,正确处理创面,加强足部护理,合理的出院指导,坚持定期随访观察,可以保证移植效果.
作者:杜玲;方孝梅;王娜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安全、有效防治化疗泵持续滴注氟尿嘧啶所致静脉炎的方法.方法 将83例经化疗泵静脉持续滴注氟尿嘧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3例.持续滴入氟尿嘧啶时观察组于静脉穿刺点上方1 cm处外敷自制金栀水凝胶贴剂,对照组静脉穿刺点局部未作处理.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程度及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金栀水凝胶贴剂使用方便安全,经皮给药效果佳,可显著减少化疗泵持续滴入氟尿嘧啶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王彦玲;祁玉风;蒋冬梅;祁妮;惠先;徐坤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对目前急救药品的储备管理现状进行评估,以提出合理有效的急救药品储备品种及基数.方法 对2004~2008年收治的15 211例次急诊抢救患者的疾病分布及急诊抢救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救中心收治较多的危重患者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创伤、呼吸衰竭等.某些常规备用药物如肾上腺素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备用基数远不能满足需要.而某些常备药物如间羟胺等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甚至有些已经不用.某些不属医院常规备用的药品,如胺碘酮、纳洛酮等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 常规的急救备用药品不能适应目前急诊的需要,应加强急救药品的管理,根据临床实际抢救现状调整、补充和完善现有的药品储备品种及基数,以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曹静;杨建中;徐新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研讨式学习沙龙在心血管重症监护部门中层护理骨干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通过研讨式学习沙龙,从心血管基础理论及临床病例处理方法等方面,对30名护理骨干进行为期1年的专业培训.首先由学员进行专题小讲课,指导教师组织小组学员就理论专题展开讨论,联系临床实际释疑解惑;然后进行1~2个临床病例的深入分析和讨论,掌握相关情况下的观察、分析和处理方法;后进行前次学习内容的考核.结果 培训前后学员的笔试成绩、知识技能水平以及护士长对其临床能力的评价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100%学员认为培训提高了理论水平及临床综合分析能力.结论 研讨式学习沙龙提供了宽松的学习场所,学员和教师间、学员与学员间可以自由交流,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对于护理骨干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李菀;刘庚;吕蓉;魏艳艳;霍春颖;许宏 刊期: 2010年第13期
介绍了将古今中外的文学史和医学史、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教师的示范、法律案例、伦理学等渗透到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方法.提出应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加强人文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内科护理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王欣鹃;周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近年来,临床上施行艾灸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施灸时通常采用2种方法:其一,由医生手持艾条施灸,费时费力;其二,用温灸盒施灸,需要反复打开盒盖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调整盒盖所留缝隙,防止烫伤.针对上述2种方法存在的缺陷,笔者设计了一种可以任意变换角度和位置的新型可调式灸疗器,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刘永芳;于红;祁风志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在ICU分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0例ICU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按特级护理及疾病种类执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APACHEⅡ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依据评分在特级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护理措施,分特一、特二、特三级护理系统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护士对护理资源配置和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士对护理资源配置和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APACHEⅡ评分对ICU患者实行分级护理可更合理地配置ICU护理资源,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熊杰;黄素芳;刘伟权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几种非药物干预方法在临床上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63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四组,在新生儿接受操作性疼痛刺激时,干预Ⅰ、Ⅱ、Ⅲ组分别采用体位干预+抚触、口服24%蔗糖水+非营养性吸吮、口服24%蔗糖水+非营养性吸吮+体位干预+抚触.对照组在穿刺的全过程不给予任何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采用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比较四组疼痛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Ⅰ组NI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Ⅱ组、干预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刺激后1 min比较,刺激后5 min及刺激后10 min各组的NIPS评分均迅速下降.结论 联合干预方法Ⅱ、Ⅲ均有协同镇痛作用,干预方法Ⅲ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效果好.
作者:黄蝶卿;申叶林;麦劲壮;刘晓聪;陈满锐;林素芳;邓秋香;梁群娣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护患双方对护患纠纷的认知情况,为有效减少纠纷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89名护理人员和403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患双方对护患纠纷增多原因的看法、在纠纷中关心的问题以及解决纠纷的首选途径.结果 护理人员和患者对护患纠纷增多原因持不同观点(P<0.01),患者群体选择高的是护理工作责任心问题(21.8%),护理人员选择高的是患者法律意识的提升(22.4%).29.3%护理人员关心纠纷中的人身安全,41.9%患者关心健康利益的损害,两群体所持观点显著不同(P<0.01).81.5%护理人员与56.3%患者认为护患纠纷发生后应协商解决.结论 护患双方对护患纠纷中的认知存在差异,但大多趋向协商解决问题.纠纷的防范需要护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医疗机构要积极创建行之有效的纠纷调解绿色通道.
作者:肖红著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设计门诊护理服务失误补救系统,保障患者在接受门诊医疗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服务质量,有效避免护理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开发门诊护理服务失误上报系统,建立门诊患者损失赔偿制度,制定门诊护理服务失误补救奖惩制度,编制门诊护理服务补救流程,形成门诊护理服务失误四级补救模式.结果 实施门诊护理服务补救系统后,护理投诉、护理纠纷较实施前显著减少,护理质量考核成绩及患者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门诊护理服务失误补救系统可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段霞;施雁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荆门市城区居民亚健康及中医保健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551名社区居民进行亚健康及中医保键知识、亚健康症状、中医保健行为3个方面的调查.结果 社区居民亚健康及中医保健认知总分为12~54(32.88±7.64)分,均分占满分的54.80%,其中亚健康及中医保键知识、亚健康症状、中医保健行为得分分别占各维度满分的68.60%、62.85%、32.75%.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居民其亚健康及中医保键知识、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社区居民对亚健康知识认知较缺乏,采用中医保健行为较少,应加大宣传,利用中医保健提高社区居民生命质量.
作者:齐玉梅;王生锋;汪碧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Ⅳ期药物临床试验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107例参加英国牛津大学组织的第2项心脏保护研究Ⅳ期临床试验者进行1个月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价其效果.结果 干预前后受试者SCL-90总分及焦虑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受试者整体心理状况,改善其焦虑情绪,为临床试验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作者:高学琴;姜晶;赵振娟;林平;张烁;刘美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安全、方便、快捷减轻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直穿时疼痛的方法.方法 对50例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自身对照法,分别进行生理盐水、单用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加山莨菪碱湿热敷后行动脉穿刺各2次,比较三种方法湿热敷后动脉穿刺时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三种方法湿热敷后动脉穿刺疼痛程度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利多卡因加山莨菪碱效果优,单用利多卡因次之.结论 利多卡因加山莨菪碱湿热敷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减轻血液透析动脉穿刺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作者:马爱莉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脑瘫患儿父母的健康概念现况,促进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方法 采用健康概念量表对178名脑瘫患儿父母(脑瘫组)及同期在儿科病房、门诊观察治疗的177名普通内科疾病患儿的父母(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 脑瘫组的健康概念总分为103.22分,对照组为110.91分.脑瘫组健康概念总分及角色功能性、调适性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脑瘫组父母健康概念和生活促进方式较差,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强其对健康概念的认知,从而提高脑瘫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俊梅;古晓萍;罗云玲 刊期: 2010年第13期
对1例静脉滴入亚叶酸钙致过敏性休克的鼻咽癌患者,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改静脉滴入0.9%氯化钠加去甲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予心电监护、给氧及其他对症处理和监护,约2 h后恢复正常.提示应用亚叶酸钙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可有效救治过敏性休克.
作者:黄秋妹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一种快捷简便、安全和效果可靠的床单位物品终末消毒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法(照射60 min)、阳光暴晒法(暴晒6 h)和过氧乙酸超声雾化熏蒸法(有效浓度分别为30、50、60 g/L,作用时间60、120 min)对折成4层的被芯、褥芯消毒.结果 紫外线灯照射对物品表面细菌杀灭率99.80%,对中层和下层杀灭率0;阳光暴晒法杀菌率为19.00%~40.00%;不同有效浓度过氧乙酸作用60 min杀菌率为66.78%~94.00%,作用120 min杀菌率为88.99%~99.80%.结论 过氧乙酸超声雾化熏蒸对床单位终末消毒有效性较高,建议采用有效浓度60 g/L过氧乙酸,作用时间120 min.
作者:王振萍;黄文华;王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小组健康教育对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植入起搏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小组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3、6、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除物质生活状态维度外)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小组健康教育可发挥团队的力量,使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能明显改善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符雅明;王海燕;刘翠荣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其进行自我管理,减缓疾病进程.方法 开设护士门诊,对12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制订具体就诊及病情监测计划,开具护理处方,实施糖尿病护理诊治.比较管理前后患者知识性健康素养的变化.结果 管理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性健康素养正确持有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P<0.01).结论 开设护士门诊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性健康素养,促进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李素芬 刊期: 2010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早期康复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早期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施以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卧位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床下行走训练等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结果 早期康复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马延爱;霍春暖;朱春燕;刘璐璐;张玉昆;张雅静;蒋天裕 刊期: 201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