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恒莉;兰争艳;蓝柳萍;陈美如
目的 提高灌肠效果,减轻患者灌肠过程中不适.方法 将240例宫颈癌术前清洁灌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实验组采用自制三通气囊、负压吸引式一次性灌肠器灌肠.结果 实验组灌肠过程不良反应(除腹部胀气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肠道清洁满意度及患者依从性显著提高.而灌肠时间显著缩短(P<0.05,P<0.01).结论 改良灌肠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提高了肠道清洁率.减轻了患者痛苦.
作者:沈林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采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效果.方法 将68例气管切开术后需更换套管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按照常规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改进组利_用气管导管为导芯.将气管导管插入原气管切开套管腔内10~15 cm,一手固定气管导管,另一手沿气管导管迅速拔出原气管切开套管,将新的气管切开套管顺气管导管送入气管腔内,拔出气管导管,新气管切开套管气囊充气、固定.结果 改进组一次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成功率、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局部出血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提高一次换管成功率,缩短换管时间,减少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局部出血.
作者:梁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我科原采用微波炉加热术中所需热盐水,因瓶盖启开,盐水溢出将微波炉金属处锈蚀;其高度不够,液体不能直立放入;且加热需时4 min左右等原因,不能保证工作需要.我科自 2008年10月将弃用的器械电烤箱用于液体加热,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竺永健;杨进琼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和龙血竭胶囊内容物混合液滴鼻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咽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咽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康复新液5 ml和龙血竭胶囊3粒的内容物制成混合液滴鼻,对照组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滴鼻.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复新液和龙血竭胶囊内容物混合液滴鼻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咽溃疡疗效好,且操作方便.
作者:卢小丽;卢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运动能力、抑郁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于术后第7天测试6 min步行距离.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结果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第7天患者SDS评分38~59(49.62±5.40)分;6 min步行距离为180~400(274.35±60.23)m;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患者运动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运动能力与SD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能够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但其运动能力并没有完全恢复;其抑郁情绪明显;且运动能力与抑郁状况显著相关.
作者:孙亚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对17例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治疗,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1~6个月,优良率达100%.提出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规范的术区准备;术后患肢功能位放置、伤口局部冷敷、密切观察周围神经、血运和功能活动.对关节腔内血肿采取及时处理、指导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是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霍建珊;陈妙霞;杨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前灌肠生理盐水的合适用量.方法 将63例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备21例,观察A组每次灌肠量为150 ml/kg体质量.观察B组每次灌肠量为200 ml/kg体质量,对照组每次灌肠量为100 ml/kg体质量.观察三组患儿第1次灌肠前和后1次灌肠后血电解质指标,术中由同1名主刀医生采用盲法按标准对灌肠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观察三组患儿肛周红肿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A、B组与对照组比较.灌肠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术后肛周红肿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P<0.05,P<0.0125);现察A组灌肠舒适度显著优于观察B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灌肠前后血电解质指标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 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前每次灌肠生理盐水用量宜以150 ml/kg体质量计算,可提高灌肠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且不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并提高灌肠舒适度.
作者:陈风华;梁镝敏;曹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SHEL模式在防范手术室护士锐器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依据SHEL模式制订手术室护士锐器伤防范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手术护士锐器伤发生率.结果 实施前锐器伤发生率为10.5%.实施后为4.2%.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SHEL模式能有效防范手术护士锐器伤的发生.
作者:黄雄招;孙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对1例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缩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双膝关节功能逐渐恢复.提出计算机技术及影像学手段的升级、导航系统的三维重建有利于手术的模拟立体定位,实现精确的手术导航定位;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有效心理护理,密切的术中配合、严格的无茵操作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翁桂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放射性食管炎是颈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笔者采用冰酸奶加以预防,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付英秀;米爱芬;刘纯一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开展感动护理提高面部轮廓改型术及重建术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将lOO例面部轮廓改型术及重建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施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施组提供感动护理服务.包括制定感动护理服务流程标准.改进服务质量;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服务;发现潜在需求.做好细节护理;创造扣谐、优美、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等措施.结果 两组服务态度、技术操作、夜间巡视、讲解用药、解决问题5项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根据面部轮廓改型术及重建术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实施感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孙静;周来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挤压腹腔引流管的方法,以保持腹腔引流通畅、减轻患者疼痛.方法 选择外科腹部大手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挤压引流管,B组采用改进方法挤压引流管.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堵管和腹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改进方法挤压腹腔引流管,既能保持腹腔引流通畅,又能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李水英;张梅;刘帆;杨帆;王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客性血液稀释在老年人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40例择期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行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麻醉前30 min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组输入6%羟乙基淀粉溶液15 ml/(kg·h),1 h后改为乳酸林格氏液5~8 ml/(kg·h)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仅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8 ml/(kg·h)至手术结束.结果 对照组硬膜外注药20 min后MAP、CVP开始降低,显著低于观察组(均P<0.05).两组动脉血气值在不同观察点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 6%羟乙基淀粉溶液术前超容性血液稀释用于无心肺痰惠的老年患者安全可行,可预防硬膜外阻滞麻醉所致的低血压,有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作者:李振花;李苏女;李文媚;尹群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对12例骶尾部Ⅲ~Ⅳ期压疮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肌皮瓣转移手术治疗.手术后加强患者管道护理,保持持续恒定负压吸引,维持适当的体位,密切现察肌皮瓣血运,加强支持治疗.结果 术后肌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压疮均愈合.
作者:刘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笔者2004年3月至2005年5月采用穴位注射加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9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9例中男29例、女60例,年龄37~76岁.病程1.5个月至20年,主要症状为膝关节疼痛,经常于活动后出现,始为钝痛或酸痛,以后逐渐加重.
作者:赵瑞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婴幼儿的手术体位一直是困扰手术室护士的一大难题,特别是侧卧位.体位物品大小不匹配或进口婴幼儿体位物品价格昂贵、国产的又很少是其重要原因.如何做到既能很好地安置手术体位,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又能减少成本,是很多手术室护理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我院手术室在日常工作中,结合婴幼儿体位特点,设计制作了婴幼儿侧卧位垫,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妮;曾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下肢骨折的牵引效果和患者舒适度.方法 将6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布朗式牵引装置牵引;观察组采用改良布朗式牵引装置牵引,即在传统布朗式牵引装置主杆上增设6个垂直升降杆、2个水平收缩架,主杆两侧安装高、中、低3个层次的弧形可活动弓型装置,并外包网眼外罩.结果 观察组骨折复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布朗式牵引装置可提高牵引效果,促进骨折复位.
作者:张大梅;杨玉芝;黄行芝;杨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对5例支气管胸膜瘘患者应用支气管支架治疗,除1例因右胸腔感染严重,导致脓毒血症、中毒性休克死亡外,均康复出院.提出做好呼吸道护理,如正确的咳痰方法、雾化吸入、改良的吸痰方法等,并配合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俊巧;秦松;谢燕;郑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对128例(146眼)泪道痰病患者采用微型泪道内镜直视下检查,并同时配合激光、微型电钻等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治愈117眼,好转19眼.无效10眼.提出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了解治疗方法、建立治疗信心,术中与术者密切配合,术后对患者的正确指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内容.
作者:柯满琳;李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对12例脑裂头蚴患者行立体定向活检4例、全切6例、导航下全切2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病史、职业、社会环境、生活习惯、临床症状、检验及影像等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并制订癫痫处理预案,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开颅术护理,预防癫痫发作,严密观察引流情况,并给予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俐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