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耐量异常孕妇的围生期护理

零恒莉;兰争艳;蓝柳萍;陈美如

关键词:妊娠, 糖耐量异常, 妊娠期糖耐量受损, 妊娠期糖尿病, 围生期, 护理
摘要:对90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围生期给予精心护理,结果经阴道分娩45例、剖宫产45例;发生产后出血5例、胎儿宫内窘迫6例、新生儿轻度窒息2例、巨大儿4例、新生儿低血糖9例,经对症处理,母婴安全.提出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对孕妇及新生儿危害较大,早期诊断及控制血糖,加强心理护理、孕期保健、饮食护理,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做好分娩期护理和新生儿护理,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口腔科种植体管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口腔科种植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方法 采用植入材料验收、交接签收单和高风险医用材料使用登记表,加强种植体采购、验收、保管环节及术前、术中、术后的管理.结果 加强管理后种植体保管完好率、与此相关的医疗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加强种植体管理,可保证手术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舒香云;周利文;包年香;骆伟燕;姚馨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1例计算机导航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

    对1例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缩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双膝关节功能逐渐恢复.提出计算机技术及影像学手段的升级、导航系统的三维重建有利于手术的模拟立体定位,实现精确的手术导航定位;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有效心理护理,密切的术中配合、严格的无茵操作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翁桂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手术中压线巾的改进

    器械护士为与术者默契配合,更好地完成手术,抽线穿针是多的一项工作.而线的种类、型号繁多,特别是急需线时更易散乱,给器械护士带来诸多困扰.笔者对压线巾加以改进,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陈筱萍;戴旭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拉玛泽分娩法的经典运动介绍与改进探索

    拉玛泽分娩法的经典运动包括神经肌肉控制运动、呼吸运动、产前体操运动三项.以三项经典运动为基础,对其方法进行操作性的改进探索,旨在为国内分娩支持专家提供一套实用的分娩减痛技术,更好地帮助孕产妇实现自然分娩.

    作者:熊永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超容性血液稀释对老年手术患者血气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客性血液稀释在老年人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40例择期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行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麻醉前30 min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组输入6%羟乙基淀粉溶液15 ml/(kg·h),1 h后改为乳酸林格氏液5~8 ml/(kg·h)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仅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8 ml/(kg·h)至手术结束.结果 对照组硬膜外注药20 min后MAP、CVP开始降低,显著低于观察组(均P<0.05).两组动脉血气值在不同观察点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 6%羟乙基淀粉溶液术前超容性血液稀释用于无心肺痰惠的老年患者安全可行,可预防硬膜外阻滞麻醉所致的低血压,有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

    作者:李振花;李苏女;李文媚;尹群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经胸骨前入路手术治疗颈胸段脊髓压迫症的护理

    对5例颈胸段脊髓压迫症患者行经胸骨前入路手术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康复功能训练等.结果 手术均顺利进行,患者住院14~35 d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0~38个月,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作者:李燕晖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穴位注射加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笔者2004年3月至2005年5月采用穴位注射加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9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9例中男29例、女60例,年龄37~76岁.病程1.5个月至20年,主要症状为膝关节疼痛,经常于活动后出现,始为钝痛或酸痛,以后逐渐加重.

    作者:赵瑞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化疗药物配制箱的制作与应用

    化疗药物具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临床护理人员在配制、使用和处理化疗药物时,虽然戴手套、罩衣、眼镜等加以防护.但弥散在空气中的药物微粒仍会对护理人员造成伤害.为进一步加强防护,减少空气污染,我科将透明储备箱改制为化疗药物配制箱,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亚兰;陈德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皮内注射不同进针方式对DC疫苗诱导乳腺癌患者免疫应答的影响

    目的 比较平行淋巴管与垂直淋巴管两种进针方式对皮内注射树突状细胞(DC)疫苗诱导乳腺癌患者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将20例接受DC疫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平行组(平行淋巴管进针)与垂直组(垂直淋巴管进针).于治疗前、治疗中(第2次回输后1周)、治疗后(第4次回输后1周)检测患者血清IL-2、IL-12、IFN-γ、TNF-α,比较两组免疫功能;并比较两组注射时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IL-2、IL-12、IFN-γ、TNF-α时间主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干预主效应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行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垂直组(P<0.01).结论 乳腺癌DC疫苗治疗临床回输采用平行淋巴管进针和垂直淋巴管进针都能有效激发肿瘤患者Th1型免疫应答,平行淋巴管进针可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戚美芬;朱玉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干预

    目的 探讨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005级<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评分<154分的本科实习护生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法实习,实验组针对护生的自我效能感状况,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进行护患沟通能力培养.结果 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护患沟通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实习护生护惠沟通能力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其护患沟通能力.

    作者:宫叶琴;安秋月;林英;李丽娟;张秀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自血疗法治疗眼碱烧伤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自血疗法治疗眼碱烧伤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62例(104眼)眼碱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52眼).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血结膜下注射.2周后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现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血疗法治疗眼碱烧伤.效果好,配合正确的眼碱烧伤急救护理,做好自血疗法前后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刘树玉;胡爱清;周文凡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胃(肠)咽吻合手术的护理配合

    对28例喉咽癌或颈段食管癌患者行胃(肠)咽吻合手术治疗,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5~10(6.93±5.16)h,术中失血(465.05±102.35)ml;术后恢复普通饮食20例,半流质7例,流质1例;发生并发症2例.提出胃(肠)咽吻合手术难度大、时间长、要求高,巡回护士术前需做好充分的物资和仪器设备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尤其在用盐酸肾上腺湿纱布压迫食管止血时做好心率的观察;器械护士严格执行颈部手术区和腹部手术区器械分开使用,并贯彻无茵观念,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汤银惠;汤秀芸;李绪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前灌肠生理盐水用量探讨

    目的 探讨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前灌肠生理盐水的合适用量.方法 将63例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备21例,观察A组每次灌肠量为150 ml/kg体质量.观察B组每次灌肠量为200 ml/kg体质量,对照组每次灌肠量为100 ml/kg体质量.观察三组患儿第1次灌肠前和后1次灌肠后血电解质指标,术中由同1名主刀医生采用盲法按标准对灌肠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观察三组患儿肛周红肿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A、B组与对照组比较.灌肠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术后肛周红肿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P<0.05,P<0.0125);现察A组灌肠舒适度显著优于观察B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灌肠前后血电解质指标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 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前每次灌肠生理盐水用量宜以150 ml/kg体质量计算,可提高灌肠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且不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并提高灌肠舒适度.

    作者:陈风华;梁镝敏;曹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与评价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CABGCNP)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87例CABG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实验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CABG围术期护理.实验组按自行编制的CABG-CNP文本实施护理.以分级护理与护理文件书写质量、Barthel指数、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为评价指标.对CABG-CNP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分级护理与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得分、患者对护理整体满意度、总住院日和围术期各时间段住院日及总住院费用、手术前期费用和手术后期病室费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治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实施CABG-CNP可提升围术期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日,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在当前医疗形势下开展CNP模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

    作者:魏红蕾;吕探云;陆敏敏;林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隆乳术后哺乳致单侧巨乳患者行改良双环法巨乳缩小术围术期护理

    对8例采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注射式隆乳术后哺乳致单侧巨乳患者,行改良双环法巨乳缩小术.结果 8例均手术顺利,切口愈合良好,乳房外形佳.提出术前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和完善术前手术区域设计,做好各项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引流情况,做好体位护理、伤口包扎护理.并给予详细的功能锻炼指导.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彭丽;王红梅;李霞霞;黄泽春;欧阳帆;欧阳玉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婴幼儿侧卧位体位垫的设计与应用

    婴幼儿的手术体位一直是困扰手术室护士的一大难题,特别是侧卧位.体位物品大小不匹配或进口婴幼儿体位物品价格昂贵、国产的又很少是其重要原因.如何做到既能很好地安置手术体位,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又能减少成本,是很多手术室护理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我院手术室在日常工作中,结合婴幼儿体位特点,设计制作了婴幼儿侧卧位垫,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妮;曾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综合培训对本科护生实习前焦虑和抑郁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对性综合培训对本科护生实习前焦虑和抑郁的影响,为护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的本科护生实习前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对120名护生进行调查,了解需要培训的内容和喜欢的培训方法后,对护生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培训,包括实习前动员和专业思想教育,实习医院情况介绍.医疗安全教育,职业防护教育,职业礼仪训练,护理技能操作培训,人际沟通技巧及健康教育方法培训,心理压力应对方法.结果 培训前后护生焦虑,抑郁程度及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针对性综合培训可有效缓解护生的心理压力,改善护生实习前的焦虑、抑郁状况.

    作者:赵莉;谭敏;吴玉琼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0.001%去甲肾上腺素盐水用于羊水胎粪污染患儿洗胃

    目的 探讨0.001%去甲肾上腺素盐水用于羊水胎粪污染患儿洗胃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羊水胎粪污染惠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于产后处理脐带后即应用0.001%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洗胃,对照组予以一般处理.结果 观察组置管成功率100%,吸出胎粪样胃内容物3~17(10.42±3.58)ml;洗胃过程中未发生窒息和心脏呼吸停止现象,无血性胃液抽出;对照组11例呕吐血性物质.临床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转儿科治疗.观察组羊水咽下综合征、误吸窒息及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羊水胎粪污染患儿应用0.001%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洗胃,可降低羊水咽下综合征、呕吐窒息及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谭惠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孕妇自我监测胎动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孕妇自我监测胎动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初产妇600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5项:因人而异,分组施教;重点关注,提供咨询;定时监测,准确记录;持续评估,每周随访;全面监护,整体护理.进行跟踪评估直至妊娠结束.结果 干预组每日监测胎动率、监测重要性和监测方法认知度、异常胎动发现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孕妇自我监测胎动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准确提供胎儿在子宫内安危的信息,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阎鸿萍;王晓慧;朱春花;李燕妮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运动能力和抑郁状况的研究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运动能力、抑郁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于术后第7天测试6 min步行距离.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结果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第7天患者SDS评分38~59(49.62±5.40)分;6 min步行距离为180~400(274.35±60.23)m;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患者运动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运动能力与SD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能够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但其运动能力并没有完全恢复;其抑郁情绪明显;且运动能力与抑郁状况显著相关.

    作者:孙亚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