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军;刘梅瑶;杨琼莲;王娜娜;周璐
归纳了手术室易发生意外烧伤的因素,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以增强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的防范意识,减少事故发生.
作者:徐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肾移植受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方法 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中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203例出院后的肾移植受者进行调查.结果 肾移植受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中耐力锻炼时间较长.为(117.86±98.29)min/周.体能锻炼时间为(27.41±47.61)min/周,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得分为1.37±0.84,与医生的沟通得分为1.96±0.93.术后时间为6~12个月组患者体能锻炼、耐力锻炼时间,与医生的沟通评分高于术后时间<6个月、>12个月组的患者(P<0.05,P<0.01).结论 肾移植受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需要改善,医务工作者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
作者:张美芬;张利峰;张俊娥;许红璐;叶海丹;李向芝;陈立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编制适合测量高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问卷,为了解高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提供测量工具.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和访谈法收集有关高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将问题进行规范化叙述,按一定结构编制成问卷.采用方便整群抽样,先后抽取高护生168人和178人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信度测量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问卷进行检测,根据结果进行修改,编制成高护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结果 问卷包括自我认识(6个条目)、专业环境评估(7个条目)、职业目标(3个条目)、行动计划(7个条目)、人际关系(5个条目)、反馈修正(5个条目)6个维度.共33个条目.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913,6个维度分别为0.713、0.841、0.680、0.816、0.829、0.717;问卷总内容效度为0.972,6个维度分别为1.000、1.000、1.000、0.960、0.840、1.000;6个因子解释的总变异量为54.71%,各条目的 因子载荷为0.393~0.802.结论 高护生职业生涯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可以用于测量高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水平.
作者:廖永珍;赵光红;阮满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术前备皮是为了减少手术区域皮肤细菌的数量,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1].骨科手术需要开放骨松质和骨髓腔,如果细菌侵入导致感染,则严重影响手术效果.传统的骨科备皮方法是2.5%碘酊涂搽、75%乙醇脱碘后用无菌敷料包扎,连续3 d准备3次皮肤.每次均需更换无菌敷料[2].此种方法既费时又费力,遇到髋关节、骨盆、股骨疾病需要手术的患者,无菌敷料包扎后活动受限,排尿、排便时敷料固定不妥易滑落、易污染,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和心理压力,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我科自2006年6月试用自制的短裤替代无菌敷料,给患者提供了生活和治疗等多方面的便利,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介绍如下.
作者:黄大华;徐丽华;孙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挤压腹腔引流管的方法,以保持腹腔引流通畅、减轻患者疼痛.方法 选择外科腹部大手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挤压引流管,B组采用改进方法挤压引流管.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堵管和腹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改进方法挤压腹腔引流管,既能保持腹腔引流通畅,又能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李水英;张梅;刘帆;杨帆;王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综合培训对本科护生实习前焦虑和抑郁的影响,为护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的本科护生实习前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对120名护生进行调查,了解需要培训的内容和喜欢的培训方法后,对护生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培训,包括实习前动员和专业思想教育,实习医院情况介绍.医疗安全教育,职业防护教育,职业礼仪训练,护理技能操作培训,人际沟通技巧及健康教育方法培训,心理压力应对方法.结果 培训前后护生焦虑,抑郁程度及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针对性综合培训可有效缓解护生的心理压力,改善护生实习前的焦虑、抑郁状况.
作者:赵莉;谭敏;吴玉琼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对5例颈胸段脊髓压迫症患者行经胸骨前入路手术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康复功能训练等.结果 手术均顺利进行,患者住院14~35 d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0~38个月,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作者:李燕晖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对1例臀部连体儿实施分离术,术中顺利,术后皮瓣愈合良好,无术后感染及脑脊液漏,无神经损伤.随访6个月,皮瓣色泽及弹性正常,患儿发育及神经功能正常.提出术前做好体位牵张和连体处皮肤护理,可减小皮瓣缝合后的张力.术后密切观察切口、四肢活动、皮瓣血运,积极控制术后感染,做好肛门及会阴部护理,有利于交叉V型皮辨的成活.
作者:王慧;刘秀梅;张志成;梁瑛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前灌肠生理盐水的合适用量.方法 将63例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备21例,观察A组每次灌肠量为150 ml/kg体质量.观察B组每次灌肠量为200 ml/kg体质量,对照组每次灌肠量为100 ml/kg体质量.观察三组患儿第1次灌肠前和后1次灌肠后血电解质指标,术中由同1名主刀医生采用盲法按标准对灌肠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观察三组患儿肛周红肿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A、B组与对照组比较.灌肠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术后肛周红肿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P<0.05,P<0.0125);现察A组灌肠舒适度显著优于观察B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灌肠前后血电解质指标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 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前每次灌肠生理盐水用量宜以150 ml/kg体质量计算,可提高灌肠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且不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并提高灌肠舒适度.
作者:陈风华;梁镝敏;曹闯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6倒老年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纽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术中置穿刺式空肠造口管,术后20~24 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行常规静脉液体输入治疗和普外科术后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第7天测定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生化检查,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7天营养指标、生化指标、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庆华;栾淑荣;陈强谱;郑春辉;郭丽芳;栾顺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灌肠效果,减轻患者灌肠过程中不适.方法 将240例宫颈癌术前清洁灌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实验组采用自制三通气囊、负压吸引式一次性灌肠器灌肠.结果 实验组灌肠过程不良反应(除腹部胀气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肠道清洁满意度及患者依从性显著提高.而灌肠时间显著缩短(P<0.05,P<0.01).结论 改良灌肠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提高了肠道清洁率.减轻了患者痛苦.
作者:沈林萍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自血疗法治疗眼碱烧伤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62例(104眼)眼碱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52眼).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血结膜下注射.2周后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现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血疗法治疗眼碱烧伤.效果好,配合正确的眼碱烧伤急救护理,做好自血疗法前后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刘树玉;胡爱清;周文凡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对90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围生期给予精心护理,结果经阴道分娩45例、剖宫产45例;发生产后出血5例、胎儿宫内窘迫6例、新生儿轻度窒息2例、巨大儿4例、新生儿低血糖9例,经对症处理,母婴安全.提出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对孕妇及新生儿危害较大,早期诊断及控制血糖,加强心理护理、孕期保健、饮食护理,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做好分娩期护理和新生儿护理,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零恒莉;兰争艳;蓝柳萍;陈美如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采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效果.方法 将68例气管切开术后需更换套管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改进组和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按照常规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改进组利_用气管导管为导芯.将气管导管插入原气管切开套管腔内10~15 cm,一手固定气管导管,另一手沿气管导管迅速拔出原气管切开套管,将新的气管切开套管顺气管导管送入气管腔内,拔出气管导管,新气管切开套管气囊充气、固定.结果 改进组一次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成功率、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局部出血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用气管导管为导芯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提高一次换管成功率,缩短换管时间,减少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局部出血.
作者:梁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发生差错事故后压力源、焦虑状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方法 对四川省4所综合医院发生差错事故后的203名护士采用自设护士发生差错事故后压力源调查表及焦虑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发生差错事故后前3位压力源为:患者或家属发现及发现后投诉致纠纷赔偿,相关部门对当事人、科室的处罚(经济、行政),对当事人及科室通报批评;护士发生差错事故后SAs总分为(37.76±8.38)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焦虑发生率为83.25%;护士发生差错事故后,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常模,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常模(均P<0.01);护士发生差错事故后压力源评分与积极应对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 护理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发生差错事故后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状况;改进管理策略,营造安全文化,引导护士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朱建军;刘梅瑶;杨琼莲;王娜娜;周璐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CABGCNP)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87例CABG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实验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CABG围术期护理.实验组按自行编制的CABG-CNP文本实施护理.以分级护理与护理文件书写质量、Barthel指数、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为评价指标.对CABG-CNP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分级护理与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得分、患者对护理整体满意度、总住院日和围术期各时间段住院日及总住院费用、手术前期费用和手术后期病室费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治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实施CABG-CNP可提升围术期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日,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在当前医疗形势下开展CNP模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
作者:魏红蕾;吕探云;陆敏敏;林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运动能力、抑郁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于术后第7天测试6 min步行距离.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结果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第7天患者SDS评分38~59(49.62±5.40)分;6 min步行距离为180~400(274.35±60.23)m;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患者运动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运动能力与SD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能够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但其运动能力并没有完全恢复;其抑郁情绪明显;且运动能力与抑郁状况显著相关.
作者:孙亚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2005级<护理专业学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评分<154分的本科实习护生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法实习,实验组针对护生的自我效能感状况,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进行护患沟通能力培养.结果 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护患沟通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运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实习护生护惠沟通能力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其护患沟通能力.
作者:宫叶琴;安秋月;林英;李丽娟;张秀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孕妇自我监测胎动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初产妇600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5项:因人而异,分组施教;重点关注,提供咨询;定时监测,准确记录;持续评估,每周随访;全面监护,整体护理.进行跟踪评估直至妊娠结束.结果 干预组每日监测胎动率、监测重要性和监测方法认知度、异常胎动发现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孕妇自我监测胎动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准确提供胎儿在子宫内安危的信息,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阎鸿萍;王晓慧;朱春花;李燕妮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对10例经宫颈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宫颈原位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采用高频电波刀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对术后患者建立随访档案,告知随访重要性、将随访时间和内容制成单粘贴于门诊病历、电话通知随访等.结果 术后3~6个月患者HPV转阴;9例患者术后能定期来院复查,1例患者因不重视未如期复查,通过电话催检来院复查;1例术后发现阴道流血较多,自行来院就诊;1例随访2年时发现HPV阳性,经再次手术复查2年正常.提示高频电波刀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原位癌效果好,术后给予严密的随访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樊哲菊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