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辽宁省护理人员流动现状调查

范玲;王诗尧

关键词:护理人员, 辽宁省, 医院, 流动, 现状, 调查, 护理管理
摘要:目的 了解辽宁省护理人力资源近3年流动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制定相关稳定护理队伍的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向辽宁省80所医院(三级医院24所,二级医院42所,一级医院14所)的护理管理人员调查2004~2006年护理人力资源流动情况.结果 2004~2006年,护士总人数三级、二级、一级医院分别为9938~11158人、4227~4573人、195~200人,离职人数分别为163~213人、116~174人、17~30人,新增人数分别为530~848人、174~327人、9~11人,流动率分别为6.97%~10.03%、7.67%~10.96%、14.00%~20.00%;离职的原因为转院、转行、辞职、退休和其他.结论 辽宁省二、三级医院护理队伍逐年壮大,一级医院基本平衡,护理人员有向大医院流动的趋势;各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短缺.改善护士薪酬待遇,增加护士晋升、受教育的机会,吸引高年资护理人员到临床一线工作等可望稳定护理队伍.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移植受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 了解肝移植受者抑郁心理状况,分析其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以促进患者全面康复.方法 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肝移植术前患者(39例)、术后6~12个月受者(26例)及术后>12个月受者(45例)进行抑郁状况测评,并与国内常模对照.结果 术前、术后6~12个月和术后>12个月组SDS评分分别为41.97±8.03、38.27±9.13和39.36±8.86,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均P<0.01);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受者抑郁水平高于普通人群,术前及术后不同阶段抑郁状况变化不大;及时评估不同时段肝移植受者的抑郁状况、分析其原因及实施针对性干预,其可望获心身康复.

    作者:陈琪尔;汪根树;黄俭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血肿脑疝术后的监护

    对26例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血肿脑疝术后患者采用脑室穿刺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颅内压和血管痉挛变化情况,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9例死亡,17例好转,其中4例恢复工作.提出术后规范颅内压监测和血管痉挛监测方法,避免监测中的干扰因素,密切观察病情,做好血压监护和脑室穿刺引流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孟蕾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外科快速康复流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外科快速康复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胃癌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33例). 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流程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结果 两组患者肛门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输液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自测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胃癌外科患者快速康复流程,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王国秀;徐晓霞;林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拉玛泽分娩法教学模式探讨

    为了进一步掌握拉玛泽分娩法的应用技巧,以现状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医院方面、孕产妇方面对拉玛泽分娩法的认知、接受程度及实践情况的差异,从未来趋势与发展观的角度论述了拉玛泽分娩法的应用前景,通过改善教学模式,让分娩支持者与孕产妇能真正接受,坚待训练,并彼此信任,达成共识,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分娩支持系统,共同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熊永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芦荟搽剂治疗糖尿病烫伤效果观察

    探讨治疗糖尿病Ⅱ度以下烫伤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Ⅱ度以下烫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湿润烧伤膏涂搽创面,观察组用自制芦荟搽剂涂搽创面;均为3次/d,由专人每天观察、记录患者局部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35例,无效5例;对照组有效26例,无效14例,两组比较,χ2=5.59,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芦荟搽剂治疗烫伤效果优于湿润烧伤膏.

    作者:李碧娟;李连君;黄丽雅;胡娟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分级护理标准病区公示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分级护理标准在病区公示的效果.方法 分别选取4个病区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实施分级护理和质量控制,实验组采取分级护理标准公示和宣传推广、巡回单的应用及质控检查等辅助质控方法.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实验组4个季度的护理质量3项指标均相对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分级护理的了解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85.53%~98.68%护士、全院76.67%~100%护士长认为分级护理公示对护理人员素质及护理质量有正性促进作用.结论 在病区实施分级护理公示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打造高质量护理服务品牌,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促进作用.

    作者:刘海萍;张敏;祝津;王荣琴;范小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受检者呼吸配合模式研究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过程中受检者呼吸配合模式,以期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 将1 00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实行健康教育和屏气法呼吸配合训练;观察组改为捏鼻法呼吸配合训练.结果 观察组呼吸配合时间、一次检查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心率波动>10次/min及室性早搏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捏鼻法呼吸模式能显著提高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效率.

    作者:包世敏;梁立华;吴菊芳;陈耀强;陈丽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离乳汤匙奶瓶在唇裂患儿围术期喂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离乳汤匙奶瓶在唇裂患儿围术期喂养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0例唇裂围术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汤匙常规喂养,观察组采用离乳汤匙奶瓶喂养.结果 观察组喂养适应性、伤口愈合情况及家长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唇裂患儿围术期喂养工具的改进对伤口的愈合起到了保护作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保障了患儿的营养供给,有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韩元华;郭先娥;刘羽中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地震灾害医疗救护过程中医疗器材的保障及管理

    目的 总结地震灾害医疗救护中医疗器材保障经验,为今后灾害医疗救护提供参考.方法 在医疗储备的基础上,针对地震灾害的特点迅速调配医疗器材,随队奔赴灾区,在不同阶段采取自行保障及灾区统一保障等方式.结果 实施手术687台,大、中手术约占60%;后送伤员709例;为3 400名官兵提供医疗保障,使发病率从救灾初期的15%降至中后期的5%.结论 建立医疗储备并加强规范标准化管理,根据地震灾害特点实施调整,可保障医疗器材的及时供给.还应参照国际先进水平和各种灾害特点改进现行器材、物品规格和功能,进一步提高医疗救灾应急保障水平.

    作者:张锦;黄叶莉;赵美娜;张海燕;靳惠娟;陈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切口保护开创器应用于乳癌保乳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切口保护开创器用于乳癌保乳手术中的效果及其配合方法.方法 对实施保乳手术的31例乳癌患者在术中使用切口保护开创器,根据手术视野显露效果及腋下切口长度计分评判其使用效果.结果 患者术中手术视野显露效果及腋下切口长度计分分别为9.29±0.94和9.87±0.50,切口下手术视野整体显露良好,无须助手牵拉手术切口.结论 切口保护开创器使用简单,对切口提供良好保护作用,可使术野整体显露良好,在保障保乳手术根治性的同时,可减小手术创伤,增强美容效果.术中配合术者正确使用切口保护开创器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杨君;车稼平;刘远新;胡永超;吴清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多元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总论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方法 将2007级护理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19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5人.在外科护理学总论部分教学中,对照组沿用原有教学方法;实验组采取多元化教学,将多媒体教学、情境模拟教学、项目教学、合作学习等有机结合.课毕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操作成绩和学生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理论、操作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15项评价条目中13项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在教学中将多种教学方法合理结合,根据外科护理学课程特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沟通合作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艺;丛小玲;许苏飞;季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辽宁省护理人员流动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辽宁省护理人力资源近3年流动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制定相关稳定护理队伍的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向辽宁省80所医院(三级医院24所,二级医院42所,一级医院14所)的护理管理人员调查2004~2006年护理人力资源流动情况.结果 2004~2006年,护士总人数三级、二级、一级医院分别为9938~11158人、4227~4573人、195~200人,离职人数分别为163~213人、116~174人、17~30人,新增人数分别为530~848人、174~327人、9~11人,流动率分别为6.97%~10.03%、7.67%~10.96%、14.00%~20.00%;离职的原因为转院、转行、辞职、退休和其他.结论 辽宁省二、三级医院护理队伍逐年壮大,一级医院基本平衡,护理人员有向大医院流动的趋势;各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短缺.改善护士薪酬待遇,增加护士晋升、受教育的机会,吸引高年资护理人员到临床一线工作等可望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范玲;王诗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对本科护生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尝试

    目的 提高本科护生综合实践能力.方法 对护理本科班30名护生采取以护理、药理、病理生理等多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教学.结果 护生综合性实验教学成绩84~88分,86.7%~100%护生认为该教学方式可提高学习兴趣、规范操作,可增强护生团结协作精神,促进护生之间、护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结论 综合性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实验技能,且深受护生欢迎.

    作者:杨艳玲;孙羽;郭红;左慧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联体婴儿分离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脐剑、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手术配合要点及配合流程.方法 对1对脐剑联体和2对胸腹联体男性婴儿在全麻下行分离手术,术前进行充分讨论、制订周密的护理计划和人员配备,做好手术间、物品、药物的准备,对联体婴儿全面消毒;术中巡回护士加强体温、输液、输血的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器械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做到配合主动、快捷、准确.结果 手术历时分别为 2.5、3.0、7.5 h,分别住院45、46、74 d痊愈出院;随访1~11年,除1例婴儿术后2年死于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部感染,余5例婴儿均健康存活.结论 充分、严密的术前准备,熟练、默契的手术配合是联体婴儿分离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邓琳琳;王亚玲;杨天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巡视服务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巡视服务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04~2008年在门诊输液室患者输液全过程设专人巡视岗位,随时满足患者各种需求;与未实施巡视服务前(1999~2003年)比较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患者投诉率.结果 开展巡视服务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巡视服务前(P<0.01),护理服务投诉率显著低于巡视服务前(P<0.01).结论 巡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续丽杰;曹淑萍;杨伟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颈内静脉置管拔管后致脑空气栓塞患者的护理

    对6例颈内静脉置管拔管后致脑空气栓塞患者立即给氧,心电监护,予平卧位,呼吸机辅助呼吸;急行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急行高压氧治疗等.结果 2003年及以前的3例因病情严重、治疗经验不足,抢救无效死亡2例,自动放弃治疗1例.2003年以后的3例,1例症状较轻,单纯吸氧,30 min后症状消失;2例昏迷者抢救成功;3例均治愈出院.提出早发现、早救治,可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转危为安.医护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制定空气栓塞的抢救流程和应急预案,可提高治愈率和杜绝、减少本病的发生.

    作者:李怀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社区实践教学效果探讨

    目的 探索高职专科<健康教育>社区实践教学效果,为改革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将95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班(47名)和实验班(48名),在<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中,对照班按常规教学计划实施实践教学,共8学时;实验班利用双休日到社区创建健康教育宣传板报、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进行健康咨询、为居民义务体检和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社区实践教学,共24周.结果 <健康教育>考核成绩及综合能力自我评价,实验班显著优于对照班(均P<0.01);实验班93.75%~100%护生认为社区实践较常规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技能和综合能力.结论 社区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孟清;崔丽君;胥碧芬;崔素芬;吴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行为研究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行为状况.方法 采用英国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行为标准量表,由专职调查者对63名临床护士进行一对一的观察并记录,评判其1 d护理工作中的营养护理行为.结果 临床护士6项营养护理行为100%达标,4项部分(6.3%~96.8%)达标,6项无人达标,4项无法观察.结论 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行为具有片面性和不连续性;规范性的营养护理内容不足、护理工作模式和排班方式、护士营养知识和态度、医护和护患合作不默契等因素影响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行为.

    作者:操静;李小妮;魏莹莹;潘莉;石兰萍;隋艳丽;朱翠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病灶切除及羊膜填塞术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的护理

    对35例(35眼)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患者行病灶切除联合多层新鲜羊膜填塞术,术后配戴亲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术后随访6~14个月,35例(35眼)术后1周感染控制,刺激症状缓解,溃疡灶未向深层发展.术后1个月羊膜与溃疡面融合,眼表恢复稳定,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病情观察,做好术眼护理,防治羊膜层间积液、术后感染、羊膜下出血等并发症;出院做好术眼自我护理、生活指导、复查教育,对确保手术效果十分重要.

    作者:薛朝华;罗汉萍;罗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经桡动脉测压管与外周静脉采血检测活化凝血时间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从桡动脉测压管采血检测活化凝血时间(ACT)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血管外科手术后留置桡动脉测压管的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第1组和第2组各30例.第1组从桡动脉测压管抽取5 ml肝素盐水稀释的动脉血弃去,更换注射器再抽取2 ml血检测ACT;同时采集外周静脉血2 ml测定ACT.第2组按同法抽取血标本,不同之处为弃去10 ml肝素盐水稀释的动脉血.比较桡动脉测压管采血与静脉采血检测的ACT值.结果 第1组动脉血标本所测得的ACT值显著高于静脉血测得的ACT值(P<0.01),第2组动脉血标本所测得的ACT值与静脉血测得的A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桡动脉测压管采集动脉血检测ACT是可行的,但要先弃去10 ml肝素盐水稀释的动脉血.

    作者:张立华;陈海鸿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