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丽杰;曹淑萍;杨伟荣
目的 探讨加热后液体在不同室温下温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500 ml袋装乳酸钠林格氏液体18袋,在恒温箱中加热至(36.0±0.3)℃后分别悬挂于21℃、23℃、26℃室温(120 m2百级净化手术间)中输液架上,用Philip监护仪每15分钟记录1次静态液体温度变化.结果 21℃、23℃、26℃室温下液体温度置15~120 min时从(36.0±0.3)℃分别下降至(33.8±0.2)~(24.8±0.2)℃、(33.9±0.3)~(25.3±0.2)℃、(34.1±0.2)~(26.1±0.1)℃.结论 加热后的液体在低室温中液温下降速度较高室温快;加热至(36.0±0.3)℃的液体在23℃室温中2 h降至常温.建议手术室加热液体2 h内输完.
作者:杨洁;闫升荣;果旭;吴晓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手术患者的体位安置需各种约束带进行固定.约束带有由棉布加粘扣做成,但清洗晾干周期较长;也有随手术床配套供应,但成本较高;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我科于2008年6月开始采用手术无菌台铺置时多余一次性无纺布制成各种体位固定带,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陈锐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解决孕妇产前检查需脱(穿)衣服而暴露受凉及脱(穿)衣服困难等问题.方法 采用纯棉布制作成产科裤,诊疗操作时拉开拉链,打开操作窗口,使产妇会阴部完全暴露即可进行操作,操作毕拉上拉链.用隐形绑带系紧裤脚口,可防止裤脚上移.产褥垫巾置于固定带下,可防止污染衣被.结果 经60例孕妇应用,行常规诊疗操作均不需脱衣服.结论 产科裤的应用消除了产妇的畏难情绪及受凉和脱(穿)衣服困难等问题.且操作简便省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苏承秀;朱文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 对5例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术前访视,做好仪器、物品及同种异体半月板供体的准备;术中巡回、器械护士与术者密切配合;术后协助术者妥善包扎伤口,并送患者返回病房等.结果 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7 h,术程顺利;术后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和其他并发症;随访1~5个月,均已完全负重,无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结论 关节镜下行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安全、患者恢复快;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任华;张宇晔;张彦君;孙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水溶性润滑剂对清洗后医疗器械的防锈效果.方法 将清洗合格的600件器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件.实验组采用水溶性润滑剂(韦格博士)防锈保养,对照组采用液体石蜡润滑保养,正常使用6个月后比较两组器械锈蚀及损耗率.结果 实验组器械锈蚀程度及锈蚀、损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水溶性润滑剂保养器械可有效抑制器械生锈,减少器械损耗,有利于节约医疗成本.
作者:刘世华;周士林;廖妙英;杨凤英;熊亮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6例颈内静脉置管拔管后致脑空气栓塞患者立即给氧,心电监护,予平卧位,呼吸机辅助呼吸;急行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急行高压氧治疗等.结果 2003年及以前的3例因病情严重、治疗经验不足,抢救无效死亡2例,自动放弃治疗1例.2003年以后的3例,1例症状较轻,单纯吸氧,30 min后症状消失;2例昏迷者抢救成功;3例均治愈出院.提出早发现、早救治,可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转危为安.医护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制定空气栓塞的抢救流程和应急预案,可提高治愈率和杜绝、减少本病的发生.
作者:李怀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外科快速康复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胃癌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33例). 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流程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结果 两组患者肛门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输液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自测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胃癌外科患者快速康复流程,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王国秀;徐晓霞;林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后路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19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行三维矫形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护理、脊柱牵引、唤醒试验训练、床上生活能力训练;术后密切观察神经系统变化,加强引流管护理,佩戴支具背心,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和出院指导.结果 1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身高增加4~8 cm,主侧凸冠状面畸形Cobb角矫正至2°~23°.未发生椎弓根螺钉及棒的松动、断裂及神经系统损伤、切口感染、压疮等.随访8~52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丢失0°~6°.结论 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后路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显著,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及患者尽早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晓霞;刘国辉;张鹏;喻姣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引导骨组织再生(GBR)技术用于牙种植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9例患者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屏障膜进行引导组织再生加牙种植术.术前详细评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中配合术者进行操作,术后做好详细的护理指导.结果 运用GBR技术即刻种植5例,植入Xive种植体7枚;延期种植术14例,植入Xive种植体19枚.19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结论 GBR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牙种植术中骨组织不足的问题.良好的护理能有效配合临床治疗,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余青婵;余粤海;黄河;廖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5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腰椎后路Wallis假体植入非融合手术.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7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0.0 ml,术后7~14 d出院;随访6个月,Wallis植入物稳固,维持了病变节段的稳定性和活动性,症状均明显改善.提出护士提前熟悉手术程序,术前正确摆放患者体位,术中密切关注手术进程,根据手术步骤及时传递所需器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假体的保护,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罗声玲;常花;赵体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肝移植受者抑郁心理状况,分析其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以促进患者全面康复.方法 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肝移植术前患者(39例)、术后6~12个月受者(26例)及术后>12个月受者(45例)进行抑郁状况测评,并与国内常模对照.结果 术前、术后6~12个月和术后>12个月组SDS评分分别为41.97±8.03、38.27±9.13和39.36±8.86,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均P<0.01);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受者抑郁水平高于普通人群,术前及术后不同阶段抑郁状况变化不大;及时评估不同时段肝移植受者的抑郁状况、分析其原因及实施针对性干预,其可望获心身康复.
作者:陈琪尔;汪根树;黄俭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运用诺雷德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5例多发性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术后自愿接受诺雷德治疗的患者,行诺雷德治疗1个疗程(每28天注射1次,连续6次);治疗期间予用药指导、疼痛护理、心理干预及药物不良反应护理.结果 5例患者中1例感不良反应难以耐受,治疗4次后中止.用药后随访10~15个月,5例患者于后1次用药后的第1~4个月月经来潮,骨密度、肝肾功能均正常,血雌二醇明显降低,复查B超及妇科常规检查未见复发.结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应用诺雷德治疗可降低近期复发率,针对性的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
作者:龚娟;涂红星;刘汉红;范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赏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赏识护理干预,即了解患者乐意回忆的往事(正性刺激因子),每次先以正性刺激因子为主题与患者进行交流后实施康复护理.连续干预8周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SDS、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GQOLI-74评分(除外物质生活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赏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骨折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生症发生率.
作者:胥明梅;曲桂荣;田英春;秦艳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26例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血肿脑疝术后患者采用脑室穿刺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颅内压和血管痉挛变化情况,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9例死亡,17例好转,其中4例恢复工作.提出术后规范颅内压监测和血管痉挛监测方法,避免监测中的干扰因素,密切观察病情,做好血压监护和脑室穿刺引流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孟蕾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检查前准备到位率.方法 将458例老年住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18例)和观察组(240例),对照组按常规于检查前行口头指导,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彩色护理提示牌与口头告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顺利完成检查234例(97.5%),对照组196例(8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查前采用护理提示牌与口头告知相结合提示老年患者,可强化记忆,使其更好地配合及执行检查前准备.
作者:胡可纯;王玉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过程中受检者呼吸配合模式,以期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 将1 00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实行健康教育和屏气法呼吸配合训练;观察组改为捏鼻法呼吸配合训练.结果 观察组呼吸配合时间、一次检查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心率波动>10次/min及室性早搏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捏鼻法呼吸模式能显著提高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效率.
作者:包世敏;梁立华;吴菊芳;陈耀强;陈丽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静脉穿刺时需应用止血带.在扎、松止血带时,止血带与皮肤直接接触,与表皮产生摩擦而引起疼痛,特别是老年人皮肤松弛,更易导致疼痛.鉴此,作者制作了一种止血带垫,于2008年2~6月经临床应用1 20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尹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儿意外跌落发生情况,为针对性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48件住院患儿意外跌落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患儿跌落发生率为0.085/(1 000·d),男患儿占56.3%,1~3岁幼儿占58.3%,在病室跌落占85.3%,坠床占81.3%.58.3%的患儿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结论 住院患儿跌落可影响正常治疗,延迟康复,应针对患儿跌落特点正确选择和使用病床,对家长进行相关教育,以减少住院患儿跌落率.
作者:朱海英;陆秀文;楼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从桡动脉测压管采血检测活化凝血时间(ACT)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血管外科手术后留置桡动脉测压管的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第1组和第2组各30例.第1组从桡动脉测压管抽取5 ml肝素盐水稀释的动脉血弃去,更换注射器再抽取2 ml血检测ACT;同时采集外周静脉血2 ml测定ACT.第2组按同法抽取血标本,不同之处为弃去10 ml肝素盐水稀释的动脉血.比较桡动脉测压管采血与静脉采血检测的ACT值.结果 第1组动脉血标本所测得的ACT值显著高于静脉血测得的ACT值(P<0.01),第2组动脉血标本所测得的ACT值与静脉血测得的A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桡动脉测压管采集动脉血检测ACT是可行的,但要先弃去10 ml肝素盐水稀释的动脉血.
作者:张立华;陈海鸿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分级护理标准在病区公示的效果.方法 分别选取4个病区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实施分级护理和质量控制,实验组采取分级护理标准公示和宣传推广、巡回单的应用及质控检查等辅助质控方法.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实验组4个季度的护理质量3项指标均相对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分级护理的了解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85.53%~98.68%护士、全院76.67%~100%护士长认为分级护理公示对护理人员素质及护理质量有正性促进作用.结论 在病区实施分级护理公示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打造高质量护理服务品牌,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促进作用.
作者:刘海萍;张敏;祝津;王荣琴;范小东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