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英;陆秀文;楼建华
目的 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检查前准备到位率.方法 将458例老年住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18例)和观察组(240例),对照组按常规于检查前行口头指导,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彩色护理提示牌与口头告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顺利完成检查234例(97.5%),对照组196例(8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查前采用护理提示牌与口头告知相结合提示老年患者,可强化记忆,使其更好地配合及执行检查前准备.
作者:胡可纯;王玉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行为状况.方法 采用英国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行为标准量表,由专职调查者对63名临床护士进行一对一的观察并记录,评判其1 d护理工作中的营养护理行为.结果 临床护士6项营养护理行为100%达标,4项部分(6.3%~96.8%)达标,6项无人达标,4项无法观察.结论 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行为具有片面性和不连续性;规范性的营养护理内容不足、护理工作模式和排班方式、护士营养知识和态度、医护和护患合作不默契等因素影响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行为.
作者:操静;李小妮;魏莹莹;潘莉;石兰萍;隋艳丽;朱翠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用于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配合要点.方法 对31例肋骨骨折实施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手术,术前了解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SpO2)、肋骨骨折的根数及有无其他并存疾病,准备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及0~4℃无菌生理盐水;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提供0~4℃生理盐水和型号合适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术后妥善固定胸腔引流管,密切观察SpO2.结果 3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 手术室护士对相关手术知识的掌握以及完善的术前准备和及时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陈亚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学生(下称护生)批判性思维气质和技能水平及二者相关性,为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气质测量表(CTDI-CV)和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量表(CCTST)对496名大专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CTDI-CV和CCTST总分分别为284.69±29.34和12.79±3.24,两者呈正相关(P<0.05),但相关程度较低(r=0.136);CTDI-CV总分与推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呈正相关(均P<0.05);CCTST总分与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和求知欲特质呈正相关(均P<0.05);技能水平不同的护生CTDI-CV总分及寻找真相、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正性和非正性气质水平护生CCTST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理和演绎推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护生批判性思维气质达中等偏上水平,技能水平偏低,两者相关性较低;技能和气质呈现不平衡发展,技能培养是薄弱环节,提示教育者需将技能和气质培养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作者:施翠芬;巫向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5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腰椎后路Wallis假体植入非融合手术.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7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0.0 ml,术后7~14 d出院;随访6个月,Wallis植入物稳固,维持了病变节段的稳定性和活动性,症状均明显改善.提出护士提前熟悉手术程序,术前正确摆放患者体位,术中密切关注手术进程,根据手术步骤及时传递所需器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假体的保护,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罗声玲;常花;赵体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从护理管理角度探讨有效的安全用药管理策略.方法 成立安全用药考核小组,设计安全用药管理考核反馈表(下称考核反馈表);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的质控中,对发现问题的科室以考核反馈表的形式上报护理部,护理部以追踪考核的形式和科室进行双向沟通反馈,落实监督、检查、反馈、评价和追踪措施.连续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用药安全管理质量年度评分、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考核反馈表应用前(P<0.05,P<0.01),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患者投诉率均显著低于考核反馈表应用前(P<0.05,P<0.01).结论 设计并应用考核反馈表实施护理用药安全管理,可有效保证护理用药的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静脉穿刺时需应用止血带.在扎、松止血带时,止血带与皮肤直接接触,与表皮产生摩擦而引起疼痛,特别是老年人皮肤松弛,更易导致疼痛.鉴此,作者制作了一种止血带垫,于2008年2~6月经临床应用1 20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尹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患者手部固定方法,提高输液患者治疗安全.方法 将22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观察组输液穿刺毕采用自制手部输液固定器固定,对照组采用输液纸盒或夹板固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针头滑脱率及固定松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手部输液固定器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针头滑脱,固定效果良好.
作者:张梅英;彭幼清;宋黎翼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无管化经皮肾取石术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24例接受无管化经皮肾取石术患者在医护查房的的基础上,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体位护理、导管护理及尿外渗、出血等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24例患者住院7~10 d痊愈出院.结论 护理人员在动态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徐海岸;邱玲;李芳;梁秋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高职专科<健康教育>社区实践教学效果,为改革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将95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班(47名)和实验班(48名),在<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中,对照班按常规教学计划实施实践教学,共8学时;实验班利用双休日到社区创建健康教育宣传板报、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进行健康咨询、为居民义务体检和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社区实践教学,共24周.结果 <健康教育>考核成绩及综合能力自我评价,实验班显著优于对照班(均P<0.01);实验班93.75%~100%护生认为社区实践较常规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技能和综合能力.结论 社区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孟清;崔丽君;胥碧芬;崔素芬;吴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加热后液体在不同室温下温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500 ml袋装乳酸钠林格氏液体18袋,在恒温箱中加热至(36.0±0.3)℃后分别悬挂于21℃、23℃、26℃室温(120 m2百级净化手术间)中输液架上,用Philip监护仪每15分钟记录1次静态液体温度变化.结果 21℃、23℃、26℃室温下液体温度置15~120 min时从(36.0±0.3)℃分别下降至(33.8±0.2)~(24.8±0.2)℃、(33.9±0.3)~(25.3±0.2)℃、(34.1±0.2)~(26.1±0.1)℃.结论 加热后的液体在低室温中液温下降速度较高室温快;加热至(36.0±0.3)℃的液体在23℃室温中2 h降至常温.建议手术室加热液体2 h内输完.
作者:杨洁;闫升荣;果旭;吴晓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体外循环术后ICU综合征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以减少ICU综合征发生率.方法 对430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ICU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分析导致ICU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 430例中93例(21.63%)发生ICU综合征,发生ICU综合征患者病死率(4.30%)显著高于未发生ICU综合征患者(0.59%,P<0.05);女性、年龄≥75岁、经济状况差、ICU滞留时间≥5 d、术前住院时间≥15 d、低温体外循环术后、3 d内家属探视≤1次、清醒后使用呼吸机≥3 h、术后经历有创治疗或检查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年龄<75岁、经济状况好、ICU滞留时间<5 d、术前住院时间<15 d、常温体外循环术后、3 d内家属探视≥2次、清醒后使用呼吸机<3 h、术后未经历有创治疗或检查患者(P<0.05,P<0.01).结论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易发生ICU综合征,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差、ICU滞留时间、术前住院时间、体外循环术温度、亲情及使用呼吸机时间、有创治疗或检查均是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发生ICU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加强心理护理,改善治疗环境,尽早脱离呼吸机,降低治疗费用等可望降低ICU综合征发生率.
作者:熊涧秋;胡知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对北京地区神经外科护理专业培训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培训需求,为制定规范化的护理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地区15所医院178名神经外科护士进行神经外科护理专业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 117名(65.73%)护士在3年内参加过专业培训;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参加专业培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5~年护士参加专业培训率显著高于工作1~年和10~34年护士(均P<0.0167);不同职称、学历及医院级别护士参加专业培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短期专题培训和外院参观学习形式认可率相对较高(43.82%,34.27%).9项专业培训内容需求率达 92.13%~100%.结论 北京地区神经外科护理专业培训不容乐观,应采取适合护理人员工作特点的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以全面提高神经外科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作者:王彩云;贾金秀;张颖;杨蕾;胡秀兰;郭迎春;范艳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切口保护开创器用于乳癌保乳手术中的效果及其配合方法.方法 对实施保乳手术的31例乳癌患者在术中使用切口保护开创器,根据手术视野显露效果及腋下切口长度计分评判其使用效果.结果 患者术中手术视野显露效果及腋下切口长度计分分别为9.29±0.94和9.87±0.50,切口下手术视野整体显露良好,无须助手牵拉手术切口.结论 切口保护开创器使用简单,对切口提供良好保护作用,可使术野整体显露良好,在保障保乳手术根治性的同时,可减小手术创伤,增强美容效果.术中配合术者正确使用切口保护开创器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杨君;车稼平;刘远新;胡永超;吴清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10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行手术切开胰腺被膜减压和/或清除坏死组织后,采用恒温腹腔冲洗加负压引流.结果 101例治愈出院;1例并发胰腺周围脓肿,经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后,痊愈出院;1例外伤性胰腺炎患者因复合伤并发多脏器衰竭死亡.提出持续恒温腹腔冲洗加负压吸引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综合治疗的有效措施;正确使用恒温输液器,做好引流管和负压吸引管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郝晓蕊;尚国爱;肖瑞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影响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鉴此,笔者于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六神丸、硝酸甘油加醋调和用于防治静脉炎,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群芳;严丽平;胡晓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儿意外跌落发生情况,为针对性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48件住院患儿意外跌落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患儿跌落发生率为0.085/(1 000·d),男患儿占56.3%,1~3岁幼儿占58.3%,在病室跌落占85.3%,坠床占81.3%.58.3%的患儿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结论 住院患儿跌落可影响正常治疗,延迟康复,应针对患儿跌落特点正确选择和使用病床,对家长进行相关教育,以减少住院患儿跌落率.
作者:朱海英;陆秀文;楼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经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当病情逐渐稳定,脱机带管(气管插管)治疗期间,气道的湿化及经气道氧疗在护理过程中至关重要,常规多采用将一次性给氧管剪去头端后插入气管插管内给氧,以注射器定时气道内注入湿化液进行湿化,同时在气管插管口覆盖纱布.此种方法操作繁琐,且氧管固定困难,容易滑脱.我们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莫菲氏管制作成简易人工鼻,应用于临床30例患者,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黄芳芳;吴锦明;吴金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6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AF)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加改良迷宫Ⅲ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结果 出院时心功能均提高≥1级,5例为窦性心律,1例术后2个月转为窦性心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低心排1例,低血钾1例,高、低血压各1例,心律失常6例次,经及时发现及对症处理,好转稳定.随访18个月无AF复发.提出在做好心脏换瓣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重点加强心血管系统护理,心外膜起搏器及胺碘酮用药的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低心排等并发症,加强引流管、呼吸道的护理等,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作者:罗克勤;曹建军;况成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6例颈内静脉置管拔管后致脑空气栓塞患者立即给氧,心电监护,予平卧位,呼吸机辅助呼吸;急行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急行高压氧治疗等.结果 2003年及以前的3例因病情严重、治疗经验不足,抢救无效死亡2例,自动放弃治疗1例.2003年以后的3例,1例症状较轻,单纯吸氧,30 min后症状消失;2例昏迷者抢救成功;3例均治愈出院.提出早发现、早救治,可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转危为安.医护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制定空气栓塞的抢救流程和应急预案,可提高治愈率和杜绝、减少本病的发生.
作者:李怀兰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