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岸;邱玲;李芳;梁秋兰
对5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腰椎后路Wallis假体植入非融合手术.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7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0.0 ml,术后7~14 d出院;随访6个月,Wallis植入物稳固,维持了病变节段的稳定性和活动性,症状均明显改善.提出护士提前熟悉手术程序,术前正确摆放患者体位,术中密切关注手术进程,根据手术步骤及时传递所需器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假体的保护,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罗声玲;常花;赵体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6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AF)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加改良迷宫Ⅲ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结果 出院时心功能均提高≥1级,5例为窦性心律,1例术后2个月转为窦性心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低心排1例,低血钾1例,高、低血压各1例,心律失常6例次,经及时发现及对症处理,好转稳定.随访18个月无AF复发.提出在做好心脏换瓣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重点加强心血管系统护理,心外膜起搏器及胺碘酮用药的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低心排等并发症,加强引流管、呼吸道的护理等,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作者:罗克勤;曹建军;况成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为了进一步掌握拉玛泽分娩法的应用技巧,以现状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医院方面、孕产妇方面对拉玛泽分娩法的认知、接受程度及实践情况的差异,从未来趋势与发展观的角度论述了拉玛泽分娩法的应用前景,通过改善教学模式,让分娩支持者与孕产妇能真正接受,坚待训练,并彼此信任,达成共识,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分娩支持系统,共同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熊永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赏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赏识护理干预,即了解患者乐意回忆的往事(正性刺激因子),每次先以正性刺激因子为主题与患者进行交流后实施康复护理.连续干预8周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SDS、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GQOLI-74评分(除外物质生活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赏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骨折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生症发生率.
作者:胥明梅;曲桂荣;田英春;秦艳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静脉穿刺时需应用止血带.在扎、松止血带时,止血带与皮肤直接接触,与表皮产生摩擦而引起疼痛,特别是老年人皮肤松弛,更易导致疼痛.鉴此,作者制作了一种止血带垫,于2008年2~6月经临床应用1 20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尹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高职专科<健康教育>社区实践教学效果,为改革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将95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班(47名)和实验班(48名),在<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中,对照班按常规教学计划实施实践教学,共8学时;实验班利用双休日到社区创建健康教育宣传板报、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进行健康咨询、为居民义务体检和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社区实践教学,共24周.结果 <健康教育>考核成绩及综合能力自我评价,实验班显著优于对照班(均P<0.01);实验班93.75%~100%护生认为社区实践较常规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技能和综合能力.结论 社区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孟清;崔丽君;胥碧芬;崔素芬;吴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外敷丁卡因、利多卡因加透皮吸收促进剂在静脉穿刺患者疼痛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甘露醇等脱水剂治疗患者90例,按输液单双序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均选择前臂肘部以下外周静脉,由同一人操作.对照组采用热水袋热敷局部皮肤后行静脉穿刺;观察组用丁卡因、利多卡因加透皮吸收促进剂(冰片、薄荷醇、高金噻酮等)棉片外敷局部皮肤45~55 min后行静脉穿刺,滴速均为100~110 gtt/min.观察静脉穿刺时,输液15、30 min疼痛发生率及其程度和静脉穿刺前后患者血压、脉搏.结果 观察组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显著少于和轻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血压、脉搏穿刺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静脉输注20%甘露醇前局部外敷丁卡因、利多卡因加透皮吸收促进剂有助于减轻患者输液过程中的疼痛,且安全.
作者:秦媳秀;阎位明;张林琼;苏跃珍;粟艳玉;翟华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35例(35眼)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患者行病灶切除联合多层新鲜羊膜填塞术,术后配戴亲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术后随访6~14个月,35例(35眼)术后1周感染控制,刺激症状缓解,溃疡灶未向深层发展.术后1个月羊膜与溃疡面融合,眼表恢复稳定,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病情观察,做好术眼护理,防治羊膜层间积液、术后感染、羊膜下出血等并发症;出院做好术眼自我护理、生活指导、复查教育,对确保手术效果十分重要.
作者:薛朝华;罗汉萍;罗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巡视服务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04~2008年在门诊输液室患者输液全过程设专人巡视岗位,随时满足患者各种需求;与未实施巡视服务前(1999~2003年)比较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患者投诉率.结果 开展巡视服务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巡视服务前(P<0.01),护理服务投诉率显著低于巡视服务前(P<0.01).结论 巡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续丽杰;曹淑萍;杨伟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分级护理标准在病区公示的效果.方法 分别选取4个病区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实施分级护理和质量控制,实验组采取分级护理标准公示和宣传推广、巡回单的应用及质控检查等辅助质控方法.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实验组4个季度的护理质量3项指标均相对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分级护理的了解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85.53%~98.68%护士、全院76.67%~100%护士长认为分级护理公示对护理人员素质及护理质量有正性促进作用.结论 在病区实施分级护理公示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打造高质量护理服务品牌,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促进作用.
作者:刘海萍;张敏;祝津;王荣琴;范小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地震灾害医疗救护中医疗器材保障经验,为今后灾害医疗救护提供参考.方法 在医疗储备的基础上,针对地震灾害的特点迅速调配医疗器材,随队奔赴灾区,在不同阶段采取自行保障及灾区统一保障等方式.结果 实施手术687台,大、中手术约占60%;后送伤员709例;为3 400名官兵提供医疗保障,使发病率从救灾初期的15%降至中后期的5%.结论 建立医疗储备并加强规范标准化管理,根据地震灾害特点实施调整,可保障医疗器材的及时供给.还应参照国际先进水平和各种灾害特点改进现行器材、物品规格和功能,进一步提高医疗救灾应急保障水平.
作者:张锦;黄叶莉;赵美娜;张海燕;靳惠娟;陈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引导骨组织再生(GBR)技术用于牙种植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9例患者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屏障膜进行引导组织再生加牙种植术.术前详细评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中配合术者进行操作,术后做好详细的护理指导.结果 运用GBR技术即刻种植5例,植入Xive种植体7枚;延期种植术14例,植入Xive种植体19枚.19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结论 GBR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牙种植术中骨组织不足的问题.良好的护理能有效配合临床治疗,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余青婵;余粤海;黄河;廖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体外循环术后ICU综合征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以减少ICU综合征发生率.方法 对430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ICU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分析导致ICU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 430例中93例(21.63%)发生ICU综合征,发生ICU综合征患者病死率(4.30%)显著高于未发生ICU综合征患者(0.59%,P<0.05);女性、年龄≥75岁、经济状况差、ICU滞留时间≥5 d、术前住院时间≥15 d、低温体外循环术后、3 d内家属探视≤1次、清醒后使用呼吸机≥3 h、术后经历有创治疗或检查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年龄<75岁、经济状况好、ICU滞留时间<5 d、术前住院时间<15 d、常温体外循环术后、3 d内家属探视≥2次、清醒后使用呼吸机<3 h、术后未经历有创治疗或检查患者(P<0.05,P<0.01).结论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易发生ICU综合征,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差、ICU滞留时间、术前住院时间、体外循环术温度、亲情及使用呼吸机时间、有创治疗或检查均是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发生ICU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加强心理护理,改善治疗环境,尽早脱离呼吸机,降低治疗费用等可望降低ICU综合征发生率.
作者:熊涧秋;胡知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离乳汤匙奶瓶在唇裂患儿围术期喂养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0例唇裂围术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汤匙常规喂养,观察组采用离乳汤匙奶瓶喂养.结果 观察组喂养适应性、伤口愈合情况及家长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唇裂患儿围术期喂养工具的改进对伤口的愈合起到了保护作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保障了患儿的营养供给,有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韩元华;郭先娥;刘羽中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患者手部固定方法,提高输液患者治疗安全.方法 将22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观察组输液穿刺毕采用自制手部输液固定器固定,对照组采用输液纸盒或夹板固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针头滑脱率及固定松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手部输液固定器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针头滑脱,固定效果良好.
作者:张梅英;彭幼清;宋黎翼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从护理管理角度探讨有效的安全用药管理策略.方法 成立安全用药考核小组,设计安全用药管理考核反馈表(下称考核反馈表);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的质控中,对发现问题的科室以考核反馈表的形式上报护理部,护理部以追踪考核的形式和科室进行双向沟通反馈,落实监督、检查、反馈、评价和追踪措施.连续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用药安全管理质量年度评分、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考核反馈表应用前(P<0.05,P<0.01),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患者投诉率均显著低于考核反馈表应用前(P<0.05,P<0.01).结论 设计并应用考核反馈表实施护理用药安全管理,可有效保证护理用药的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用于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配合要点.方法 对31例肋骨骨折实施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手术,术前了解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SpO2)、肋骨骨折的根数及有无其他并存疾病,准备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及0~4℃无菌生理盐水;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提供0~4℃生理盐水和型号合适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术后妥善固定胸腔引流管,密切观察SpO2.结果 3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 手术室护士对相关手术知识的掌握以及完善的术前准备和及时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陈亚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解决孕妇产前检查需脱(穿)衣服而暴露受凉及脱(穿)衣服困难等问题.方法 采用纯棉布制作成产科裤,诊疗操作时拉开拉链,打开操作窗口,使产妇会阴部完全暴露即可进行操作,操作毕拉上拉链.用隐形绑带系紧裤脚口,可防止裤脚上移.产褥垫巾置于固定带下,可防止污染衣被.结果 经60例孕妇应用,行常规诊疗操作均不需脱衣服.结论 产科裤的应用消除了产妇的畏难情绪及受凉和脱(穿)衣服困难等问题.且操作简便省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苏承秀;朱文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骨科手术后常需用引流管做切口引流,一般的橡胶引流管管壁较薄、柔软,而骨科手术切口为深部组织,肌肉、韧带组织较丰富,由于术后疼痛刺激肌肉收缩,使橡胶引流管管壁受压,管腔闭合;另外,骨科手术后多采取加压包扎措施和石膏绷带固定,使用一般的橡胶引流管作为手术后引流,易致橡胶引流管打折.鉴此,我科于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对2 325例骨科手术患者采用DRW-BR型胃管作为手术后切口引流,有效克服了一般橡胶引流管在骨科手术应用中的弊端.
作者:蒋亚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外科快速康复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胃癌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33例). 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流程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结果 两组患者肛门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输液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自测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胃癌外科患者快速康复流程,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王国秀;徐晓霞;林娟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