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琼
对24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低血钾、不合理的活动、用力排便、负面情绪刺激、暴饮暴食、饮酒等均是心源性猝死重要诱发因素.提出针对诱发因素采取预见性护理并进行积极救治是防治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措施.
作者:汪晓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吸氧法是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通过给患者吸入氧气可以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在转运危重患者时,常采用氧气袋为患者供氧.
作者:郭瑞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预防头颈部急性放疗皮肤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69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用维生素B12、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溶液湿敷放射野,观察组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于放疗野内皮肤喷雾,0.1 ml/cm2,两组均3次/d,从放疗开始至结束后7~10 d.观察两组皮肤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时间及严重程度.结果 两组皮肤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发生放射性皮肤反应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防治放疗引起的急性皮肤损伤效果好,使用方便、安全.
作者:孙雪梅;于红艳;张平;初悦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障碍设置法在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教学大纲要求,将86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44名)和对照组(4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障碍设置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格局,包括创设模拟情景障碍、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归纳总结等步骤.结果 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72.27%~97.73%学生认为障碍设置教学法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其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并增强防范医疗纠纷意识.结论 运用障碍设置法有利于提高基础护理技能操作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防范医疗纠纷的主动性.
作者:欧阳万兰;镇郁琼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单元以团体辅导形式开展护理科会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随机整群选取普外科病区的2个护理单元,设其中一个护理单元为对照组,按常规开展工作;另一单元为实验组,开展团体辅导式护理科会,每月1次,连续1年.实施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两组护士进行测评,自设问卷发放给实验组护士进行效果自评.结果 两组SCL-90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理论学习(评分7.94±1.56)外,实验组护士对开展团体辅导式护理科会表示满意(均分≥8分).结论 护理单元开展团体辅导式护理科会有利于减轻和缓解护士压力,改善护理人际关系,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和改进护理质量.
作者:虞建明;蒋玲;马俐;施悦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对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措施,如局部注射用药、局部外敷用药、静脉输注药物的药物种类、应用方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言克莉;刘怡茜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疗法对改善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及行为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自我管理疗法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糖尿病患者行为评估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行为状态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两组除偏执和其他因子外,其余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复查时间的掌握、坚持运动锻炼、戒烟、戒酒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自我管理疗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其健康行为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金娜;王明旭;王蓉;张金惠;郑水利;龙俊宏;曹会芳;王利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中药安神热奄包足浴治疗肾虚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肾虚不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安神热奄包以电子足浴盆进行足浴;对照组采用电子足浴盆温水足浴治疗.每日1次,疗程3个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SQI除日间功能因子评分外,其他各因子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腰酸神疲、心烦不安、头晕耳鸣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安神热奄包足浴能明显改善肾虚不寐患者睡眠质量,减轻不适症状.
作者:韩小伟;程淑碧;蔡芬芳;廖国琼;祁爱蓉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协作测试在护理本科生学业成绩评价中的适用性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5级护理本科生137名,在护理管理学期末考试中先行传统试卷测试,收卷后再随机2人1组(有1组为3人)用同等难度的试卷进行协作测试,测试结束后发放问卷行协作测试感知评价.结果 护理管理学期末考试成绩,传统测试(73.50±5.49)分,协作测试(84.10±1.99)分;两次测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6.13%学生对协作测试有较积极的感知和肯定的评价.结论 协作测试作为有益的尝试,可成为护理教学质量考核的补充方法.
作者:赵士宏;刘英贤;徐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提高新生儿护理单元专科护理质量.方法 将2008年5~6月实施床旁六关键查房(即对关键的护理人员、关键的工作时段、关键患儿、关键的医疗护理制度、关键的专科护理技术、关键的工作流程进行查房)的156例病危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将2007年5~6月未进行此查房的122例病危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家长满意率、护理质量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家长满意率、护理质量合格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床旁六关键查房突出了护理过程环节控制,有利于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护理质量,促进新生儿专科护理的发展;且有利于护士分层次使用,有效地解决新生儿专科人才缺乏问题.
作者:周月娥;石绍南;印爱珍;李小艳;熊月娥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咳嗽的辨证施护方法.方法 对200例咳嗽患儿在小儿感冒冲剂治疗的基础上,按辨证施治原则分为风寒型110例,以肺腧为主穴,以大椎、风门、脾腧为辅穴贴风寒膏,每次敷贴前先艾灸主穴5 min;风热型90例以肺腧为主穴,以大杼、大椎、大肠腧为辅穴贴风热膏.按辨证实施生活护理、病情观察、情志护理、膳食调护等.治疗护理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痊愈106例,缓解82例,未愈12例;总有效率94.0%.结论 对咳嗽患儿行穴位敷贴治疗及辨证施护,效果较好.
作者:车爱红;陈小玲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中药贴穴是将配好的十几种中草药研成粉末,用鲜姜汁调和成膏状,压扁成一个小药饼,用胶布将药饼贴于选定的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作者:杨宗云;付燕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38例,排除年龄小于55岁患者,再按性别分为女性组(155例)和男性组(280例),对两组患者应用单因素分析筛选绝经女性冠心病的独特危险因素.结果 绝经女性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非传统危险因素包括高血浆纤维蛋白原、低血红蛋白水平.结论 对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浆纤维蛋白原、低血红蛋白水平的绝经女性应重点干预,防范冠心病的发生.
作者:滕中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尿失禁指膀胱内的尿液不能控制而自行排出的现象,多是括约肌的控制受到干扰所致.为了减少尿液对局部皮肤的刺激,避免皮肤完整性受损,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至关重要.
作者:刘春玉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和疾病控制现状,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支气管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20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哮喘相关知识问卷、服药依从性量表、哮喘控制测试(ACT)进行调查.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相关知识得分(60.70±9.88)分,处于中上水平;服药依从性总分(14.69±3.57)分,处于中等水平;病情控制总分(18.09±5.03)分,其中完全控制4.90%,部分控制43.14%,未控制51.96%.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病情控制水平低下.应加强医患沟通,进行长期、规范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疾病控制.
作者:王丽萍;董正惠;王惠妩;李萍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护理学杂志>(下称<杂志>)1998~2007年所载文章被引率、被引区间分布及核心被引文献专栏分布,为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及期刊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读者需求提供实证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上述时间段内<杂志>所载文章及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杂志>10年刊载文章7 709篇,4 746篇文章被引用,被引用率为61.56%,被引用文献引用全距为1~112,引用总频次为22 289次,年均总被引频次为2 228.9次;被引文献位于外围区3 605篇(75.96%),位于相关区970篇(占20.44%),位于核心区171篇(占3.60%).被引核心文献分布在12个栏目,其中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管理、精神卫生、护理教育及健康教育6个栏目占90.06%,是被引核心文献中的核心.结论 <杂志>信息密度大,被引用率较高,被引核心文献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管理、精神卫生、护理教育及健康教育栏目,其所载文献可视为近年护理研究的主体和热点.
作者:王菊香;宋春燕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在儿科临床护理中,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完毕封管时,常因患儿不合作、哭闹,血管内压力增大,血液回流致针管内凝血,导致封管失败.同时家长恐慌,引发纠纷.
作者:王新花;严金莲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阐述国内外职业成熟度理论,介绍职业成熟度的测评量表及护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现状.提出护理教育中融入职业成熟度教育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应针对护理专业当前的就业情况,将职业成熟度引入护理教育中,借以了解当前情况下护生对自己未来从事事业的成熟度,使护生和护理教育者更好地了解职业准备中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护理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中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和指导,促进护生对未来工作的准备程度,增加工作的自信心和稳定性.
作者:刘涛;钟玉杰;周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终末治疗和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31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癌症患者对问卷8个项目的 评分分别为4.01±1.21、3.63±1.23、3.93±1.32、4.21±1.19、2.66±1.30、3.59±1.25、4.40±0.88和3.68±1.29.年龄、居住地、重病患接触经历、丧礼经历及宗教信仰是影响癌症患者终末治疗和死亡态度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 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是生命死亡态度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癌症患者死亡教育应该具有针对性.
作者:曾铁英;李小攀;王芳;方鹏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口腔内间断吹氧在昏迷患者口腔疾病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以提高口腔护理效果.方法 将120例入住ICU昏迷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间断口腔内吹氧,30~45 min/次,2次/d.每日观察并记录患者口腔黏膜及气味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口腔溃疡、改善牙龈红肿出血方面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口腔溃疡新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在加强口腔护理、改善口腔内环境的同时,加用口腔内间断吹氧能有效治疗和预防口腔溃疡及牙龈红肿等口腔疾患,提高昏迷患者口腔护理质量.
作者:徐绍莲;方萍;周云华;夏莹 刊期: 200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