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质量管理(QC)小组干预对缩短输液患者等候时间的效果.方法 采用QC小组干预程序,即选择课题、现状调查、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效果评价及制定巩固措施等,对输液中心操作流程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后输液患者在忙时、闲时等候时间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对输液等候时间的满意度由87.10%提高到93.75%,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开展QC小组干预改进了输液中心操作流程,缩短了输液患者等候时间,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高雪伟;刘罗薇;钟翠芳;林静宜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压疮患病率,为压疮管理及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修正的美国护士协会护理质量指征委员会设计的压疮患病率调查表,组织伤口小组成员、科护士长、护士长和护理研究生组成的30个小组对1所三级甲等医院61个病区的2 913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住院患者压疮患病率为1.78%,院内压疮患病率为1.54%,排除Ⅰ期压疮(28例),压疮患病率为0.82%;168例患者有压疮风险评估和复评,其中压疮患病39例,占23.21%;135例有采取减压措施的护理记录,仍发生压疮36例,占26.67%;197例患者采取了压疮预防措施,其中135例(68.53%)有压疮风险评估.结论 住院患者压疮患病率低于国外相关研究,护理人员执行压疮护理记录意识欠缺.护理管理者需转变管理理念,建立非惩罚性压疮管理制度;正确认识压疮患病率,加强过程管理;完善压疮监控制度,提升压疮护理水平.
作者:赵光红;刘义兰;董英莉;成芳;邢育珍;陈冬娥;雷家英;但聪;喻姣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提高新生儿护理单元专科护理质量.方法 将2008年5~6月实施床旁六关键查房(即对关键的护理人员、关键的工作时段、关键患儿、关键的医疗护理制度、关键的专科护理技术、关键的工作流程进行查房)的156例病危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将2007年5~6月未进行此查房的122例病危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家长满意率、护理质量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家长满意率、护理质量合格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床旁六关键查房突出了护理过程环节控制,有利于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护理质量,促进新生儿专科护理的发展;且有利于护士分层次使用,有效地解决新生儿专科人才缺乏问题.
作者:周月娥;石绍南;印爱珍;李小艳;熊月娥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对23名发生过护理差错事故却被动发现的23名护士进行相关心理因素调查.结果 瞒报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害怕受处分(56.5%)、侥幸心理(47.8%)、惧怕高额赔付(34.8%)和对差错处理方式的恐惧(30.4%).提出瞒报护理差错事故对医疗安全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应从形成非惩罚性护理管理文化氛围、重视系统间的分析和改进、完善差错上报制度和建立有效的医疗责任分担机制等方面改变这一现状.
作者:邓鸣鸣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地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组织溃烂坏死.我科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阿米卡星洗剂联合龙珠软膏治疗溃疡期压疮患者23例(74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静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腹泻患儿入院后,为确立诊断和对症治疗,须立即留取大便标本送检.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即时留取大便检验尤为重要.
作者:陈虹;占小春;杨德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临床上常规使用的气管切开套管固定法,是将单根系带从患者颈后绕过,穿过套管两翼分别打结固定.
作者:金珠凤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临床上护士每次操作所用过的棉棒、针管、抽血针头都放在弯盘内,回到治疗室后再分别放入废物桶、锐器盒,并对弯盘进行冲洗、消毒.在工作繁忙时,护士没有足够时间及时清理弯盘.
作者:韩丽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灌肠是向大肠内灌注液体以协助患者排便、排气的方法,有时也通过向肠内灌入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的目的.传统的灌肠装置由灌肠筒、橡胶管、肛管组成,灌肠速度不易控制,灌肠量不易观察.
作者:王建英;刘素芬;刘军红;郄娆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吸氧法是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通过给患者吸入氧气可以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在转运危重患者时,常采用氧气袋为患者供氧.
作者:郭瑞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不仅可减少输液患者穿刺的痛苦,争取抢救时间,而且可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在留置期间,透明贴膜易卷边翘起,导致更换贴膜频次增加,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而且在更换的过程中极易因操作不当造成留置针脱落.
作者:王小华;李莲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中药贴穴是将配好的十几种中草药研成粉末,用鲜姜汁调和成膏状,压扁成一个小药饼,用胶布将药饼贴于选定的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作者:杨宗云;付燕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预防头颈部急性放疗皮肤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69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用维生素B12、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溶液湿敷放射野,观察组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于放疗野内皮肤喷雾,0.1 ml/cm2,两组均3次/d,从放疗开始至结束后7~10 d.观察两组皮肤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时间及严重程度.结果 两组皮肤急性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发生放射性皮肤反应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防治放疗引起的急性皮肤损伤效果好,使用方便、安全.
作者:孙雪梅;于红艳;张平;初悦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自制压疮膏联合1%硫酸铜溶液治疗Ⅲ期压疮的疗效.方法 将29例(42处)Ⅲ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21处)用自制压疮膏联合1%硫酸铜溶液进行换药,对照组14例(21处)用人工生物膜康尔恵溃疡贴敷于疮面,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自制压疮膏联合1%硫酸铜溶液治疗Ⅲ期压疮效果较好.
作者:高建花;吴玉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适宜的液体石蜡干热灭菌方法.方法 取液体石蜡50 ml装于100 ml磨口瓶中,共54只,每瓶内浸入1片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将其均分为3组,敞开组:瓶盖置于瓶身旁侧;不完全密闭组,瓶盖45°倾斜置于瓶口上,留有5 mm的空隙;相对密闭组,即瓶盖盖严.将三组置于同一灭菌器内灭菌,160℃ 2 h、30 min各试验9个瓶.观察各组灭菌效果及液体石蜡溢出气味、颜色变化情况.结果 54个样本灭菌均合格;灭菌30 min的相对密闭组溢出气味轻(P<0.01);灭菌2 h各组液体石蜡均呈微黄色,灭菌30 min液体石蜡均清亮无色.结论 液体石蜡干热灭菌时,采用无色磨口瓶盛装,瓶盖盖严160℃灭菌30 min,灭菌合格且液体石蜡清亮无色,溢出气味轻.
作者:姜雅玲;唐艳华;李凤兰;刘莹;姜淑芝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口腔内间断吹氧在昏迷患者口腔疾病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以提高口腔护理效果.方法 将120例入住ICU昏迷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间断口腔内吹氧,30~45 min/次,2次/d.每日观察并记录患者口腔黏膜及气味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口腔溃疡、改善牙龈红肿出血方面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口腔溃疡新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在加强口腔护理、改善口腔内环境的同时,加用口腔内间断吹氧能有效治疗和预防口腔溃疡及牙龈红肿等口腔疾患,提高昏迷患者口腔护理质量.
作者:徐绍莲;方萍;周云华;夏莹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对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措施,如局部注射用药、局部外敷用药、静脉输注药物的药物种类、应用方法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言克莉;刘怡茜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阐述国内外职业成熟度理论,介绍职业成熟度的测评量表及护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现状.提出护理教育中融入职业成熟度教育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应针对护理专业当前的就业情况,将职业成熟度引入护理教育中,借以了解当前情况下护生对自己未来从事事业的成熟度,使护生和护理教育者更好地了解职业准备中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护理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中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和指导,促进护生对未来工作的准备程度,增加工作的自信心和稳定性.
作者:刘涛;钟玉杰;周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提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有疾病因素、经济因素、不良的心理状态及社会因素.应针对患者影响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加强患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提高用药依从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适当予以心理疏导,降低和消除不良情绪反应;充分调动支持系统中的有利因素,帮助患者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姜云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38例,排除年龄小于55岁患者,再按性别分为女性组(155例)和男性组(280例),对两组患者应用单因素分析筛选绝经女性冠心病的独特危险因素.结果 绝经女性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非传统危险因素包括高血浆纤维蛋白原、低血红蛋白水平.结论 对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浆纤维蛋白原、低血红蛋白水平的绝经女性应重点干预,防范冠心病的发生.
作者:滕中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根据时辰化疗的特点,为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减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保证充足有效睡眠,提高生存质量和疗效.方法 将82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于9:00化疗;观察组采用时辰化疗,于21:00进行化疗,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情况、近期疗效及夜间睡眠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及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时辰化疗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胃肠道毒副反应,增强疗效,不影响患者正常的睡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秋泓;徐剑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抽取52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COPD生存质量测评表测量其疾病不确定感和生存质量,同时测定其肺功能.结果 COPD患者的整体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为76.30±7.01,生存质量评分为84.17±6.13;病程、疾病分期、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生存质量与疾病不确定感有相关(P<0.05,P<0.01).结论 COPD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属于中等程度,其不确定感主要来自不明确性;COPD患者的病程、疾病分期、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生存质量对疾病不确定感有一定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孙玉姣;贡浩凌;庄利梅;张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对24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低血钾、不合理的活动、用力排便、负面情绪刺激、暴饮暴食、饮酒等均是心源性猝死重要诱发因素.提出针对诱发因素采取预见性护理并进行积极救治是防治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措施.
作者:汪晓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依从性和疾病控制现状,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支气管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20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哮喘相关知识问卷、服药依从性量表、哮喘控制测试(ACT)进行调查.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相关知识得分(60.70±9.88)分,处于中上水平;服药依从性总分(14.69±3.57)分,处于中等水平;病情控制总分(18.09±5.03)分,其中完全控制4.90%,部分控制43.14%,未控制51.96%.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病情控制水平低下.应加强医患沟通,进行长期、规范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疾病控制.
作者:王丽萍;董正惠;王惠妩;李萍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终末治疗和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31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癌症患者对问卷8个项目的 评分分别为4.01±1.21、3.63±1.23、3.93±1.32、4.21±1.19、2.66±1.30、3.59±1.25、4.40±0.88和3.68±1.29.年龄、居住地、重病患接触经历、丧礼经历及宗教信仰是影响癌症患者终末治疗和死亡态度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 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是生命死亡态度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癌症患者死亡教育应该具有针对性.
作者:曾铁英;李小攀;王芳;方鹏骞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应对方式并探讨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LICP-LU)、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148例住院肺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总分59.16±10.42,81.08%患者生活质量处于一般水平,18.92%处于较好水平;患者应对方式评分由高到低为面对、回避和屈服;面对与患者生存质量呈正相关,而回避和屈服与患者生存质量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肺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一般,应对方式与其生存质量相关,应鼓励患者采用面对的应对方式,避免回避和屈服.
作者:刘莲;林细吟;高玲玲;高瑞珍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天气寒冷时,救护车急救箱内的甘露醇很容易结晶,易延误患者抢救时间,甚至引起医疗纠纷.为此,笔者设计制作简易甘露醇保温盒,经应用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黄春莲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化疗会引起患者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口腔溃疡,咽部充血、肿大,肛周脓肿等,令患者饱受痛苦,并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
作者:甘琼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在儿科临床护理中,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完毕封管时,常因患儿不合作、哭闹,血管内压力增大,血液回流致针管内凝血,导致封管失败.同时家长恐慌,引发纠纷.
作者:王新花;严金莲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一次性输液器是临床输液的必备用物,每日用量很大,操作时输液器头端乳白色针头套或一次性输血器头端乳白色针头套(下称针头套)均弃置于医用垃圾袋内丢弃.
作者:洪卫祥;成燕;袁芳;章璐璐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尿失禁指膀胱内的尿液不能控制而自行排出的现象,多是括约肌的控制受到干扰所致.为了减少尿液对局部皮肤的刺激,避免皮肤完整性受损,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至关重要.
作者:刘春玉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疗法对改善糖尿病患者心理状况及行为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自我管理疗法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糖尿病患者行为评估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和行为状态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两组除偏执和其他因子外,其余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在血糖控制、复查时间的掌握、坚持运动锻炼、戒烟、戒酒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自我管理疗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其健康行为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金娜;王明旭;王蓉;张金惠;郑水利;龙俊宏;曹会芳;王利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 将9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功能锻炼组、针刺组、温针灸组,各30例.三组入院时均给予皮肤护理、情志调护、饮食处方、排尿训练等常规护理治疗.在此基础上,功能锻炼组、针刺组和温针灸组分别采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和毫针刺法、温针灸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 三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针灸组痊愈率高、针刺组次之、功能锻炼组低.结论 温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效果较好.
作者:梁远兰;卢丽琼;梁健桃;谢小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咳嗽的辨证施护方法.方法 对200例咳嗽患儿在小儿感冒冲剂治疗的基础上,按辨证施治原则分为风寒型110例,以肺腧为主穴,以大椎、风门、脾腧为辅穴贴风寒膏,每次敷贴前先艾灸主穴5 min;风热型90例以肺腧为主穴,以大杼、大椎、大肠腧为辅穴贴风热膏.按辨证实施生活护理、病情观察、情志护理、膳食调护等.治疗护理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痊愈106例,缓解82例,未愈12例;总有效率94.0%.结论 对咳嗽患儿行穴位敷贴治疗及辨证施护,效果较好.
作者:车爱红;陈小玲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中药安神热奄包足浴治疗肾虚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肾虚不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安神热奄包以电子足浴盆进行足浴;对照组采用电子足浴盆温水足浴治疗.每日1次,疗程3个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SQI除日间功能因子评分外,其他各因子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腰酸神疲、心烦不安、头晕耳鸣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安神热奄包足浴能明显改善肾虚不寐患者睡眠质量,减轻不适症状.
作者:韩小伟;程淑碧;蔡芬芳;廖国琼;祁爱蓉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单元以团体辅导形式开展护理科会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随机整群选取普外科病区的2个护理单元,设其中一个护理单元为对照组,按常规开展工作;另一单元为实验组,开展团体辅导式护理科会,每月1次,连续1年.实施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两组护士进行测评,自设问卷发放给实验组护士进行效果自评.结果 两组SCL-90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理论学习(评分7.94±1.56)外,实验组护士对开展团体辅导式护理科会表示满意(均分≥8分).结论 护理单元开展团体辅导式护理科会有利于减轻和缓解护士压力,改善护理人际关系,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和改进护理质量.
作者:虞建明;蒋玲;马俐;施悦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忠诚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提供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法抽取某三甲医院住院>5 d的患者281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71.5%患者愿意再次购买该医疗机构医疗服务,60.1%患者愿意向亲朋好友推荐;影响住院患者再次购买意愿的因素按影响大小排列为:诊疗水平、医疗费用、医院品牌、就医环境;影响住院患者推荐意愿的因素按影响大小排列为:诊疗水平、医院品牌、他人推荐、治疗效果.结论 住院患者再次购买意愿高于向他人推荐意愿,影响忠诚度的因素多样;医院应加强患者感知服务质量的管理与控制,重视品牌管理,提高住院患者忠诚度.
作者:熊莉娟;骆秋芳;彭昕;鲁才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十堰市城区老年人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分析功能状况的相关因素及预测因子.方法 采用人口社会学特征量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量表对148名≥65岁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59.5%老年人能在社区完全独立的生活,40.5%老年人至少某项活动需要他人协助完成;老年人购物及乘公交车外出的能力较低.患慢性病数目、年龄、教育程度、月收入及居住状况与IADL评分显著相关(P<0.05,P<0.01);患慢性病数目、年龄、月收入及居住状况是IADL评分的预测因子.结论 十堰市城区近50%老年人不能完全独立的生活;患多种慢性病、高龄、经济困难、与子孙同住的老年人功能下降及丧失的危险性更大.政府部门、社会及社区、社区护士、家人应共同采取措施延缓社区老年人功能衰退的速度.
作者:袁桂霞;李岩;付莉;冯琬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合行为干预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病情的作用.方法 选择10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医院社区家庭联合行为干预,对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各项血液检查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干预后糖尿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显著减少,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压显著改善(P<0.05,P<0.01).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联合行为干预模式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生化指标效果肯定,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尤荣;朱红芳;曾维;潘群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对1例饮酒后致糖尿病乳酸性并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纠酸、降血糖、大量补液及对症治疗等.结果 患者住院17 d好转出院.提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快速补液、纠正酸中毒的护理,严密监测血糖变化,做好出院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陶静;徐蓉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首发脑出血患者3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完善病房设施,并针对患者的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ADL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1个月末和2个月末时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干预主效应和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给予脑出血患者ADL训练可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介绍反思型教师及其对护理教学的重要性,提出在PBL教学中从设计问题,组织分组、指导学生查找资料,指导小组讨论和点评总结时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综合素质.
作者:吴红宇;王杨;杨丽君;戴鸿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职业情感教育在护理专业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方法 将2005级护理专业二年级2个班的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85)与观察组(n=84),对照组接受传统技能训练,观察组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强职业情感教育.结果 两组操作成绩、职业情感总分,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情感教育可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及职业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形成积极的专业态度.
作者:陈焕芬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罗森塔尔效应对临床实习护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方法 将97名内科实习护生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9名)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实验组(48名)在此基础上应用罗森塔尔效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带教.结果 实验组出科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66.67%~95.83%护生对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带教给予了积极评价;住院患者及带教老师对两组护生各项指标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对实生护生带教效果良好,促进了实习护生社会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郝秀凤;王小革;陈敬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在护理学导论课程中开展见习教学的效果.方法 将2006~2008级护理学专业本科护生按入校时间分为观察组(62人)和对照组(59人).对照组采用课堂讲授及讨论完成32学时的学习,观察组在相同的学时中安排养老院(2学时)和医院(6学时)见习.结果 两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58%~90.32%观察组护生对见习感兴趣、认可见习教学的成效并希望增加见习学时.结论 在护理学导论课程中开展见习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护理学导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林静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协作测试在护理本科生学业成绩评价中的适用性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5级护理本科生137名,在护理管理学期末考试中先行传统试卷测试,收卷后再随机2人1组(有1组为3人)用同等难度的试卷进行协作测试,测试结束后发放问卷行协作测试感知评价.结果 护理管理学期末考试成绩,传统测试(73.50±5.49)分,协作测试(84.10±1.99)分;两次测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6.13%学生对协作测试有较积极的感知和肯定的评价.结论 协作测试作为有益的尝试,可成为护理教学质量考核的补充方法.
作者:赵士宏;刘英贤;徐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障碍设置法在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基础护理技能操作教学大纲要求,将86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44名)和对照组(4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障碍设置教学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格局,包括创设模拟情景障碍、提出问题,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归纳总结等步骤.结果 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72.27%~97.73%学生认为障碍设置教学法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其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并增强防范医疗纠纷意识.结论 运用障碍设置法有利于提高基础护理技能操作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防范医疗纠纷的主动性.
作者:欧阳万兰;镇郁琼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评估慢性病患儿的心理社会行为问题和家庭功能,分析患儿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儿童行为量表和Feetham家庭功能量表对慢性病患儿家长211人进行调查,并与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6~11岁和12~16岁慢性病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病患儿家庭功能与正常家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家庭功能、家庭结构和家庭经济状况影响患儿行为问题.结论 对慢性病患儿家庭进行评估,并实施有针对性的、以家庭为导向的、促使家庭生活正常化的护理干预非常必要.
作者:张莹;魏珉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水床式鸟巢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改进后的水床式鸟巢护理,即先做好水床式鸟巢放入温箱并预热至34~35℃,调好温箱湿度,然后将患儿裸体或穿单衣置于水床式鸟巢内;对照组患儿裸体或穿单衣直接置于调节好的温箱内.结果 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体质量增长比对照组显著加快(均P<0.01),且并发症(皮肤破溃、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水床式鸟巢护理给患儿提供一个母体化环境,安全舒适,有利于生长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儿的存活率和生命质量.
作者:黄芳艳;林梅;罗秀状;罗宇莉;蒙艳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6~12个月婴儿母亲辅食添加知识及喂养行为现状,为改善婴儿的喂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柳州市160名6~12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辅食添加及喂养行为调查.结果 98.8%母亲知道婴儿期应添加辅食,68.8%知道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应在婴儿4~6月,仅18.8%母亲知道正确添加辅食的顺序.结论 婴儿母亲辅食添加知识水平普遍偏低,添加辅食不太合理,医务人员应加强辅食添加知识普及和技能指导.
作者:杨柳云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护理学杂志>(下称<杂志>)1998~2007年所载文章被引率、被引区间分布及核心被引文献专栏分布,为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及期刊工作者更好地了解读者需求提供实证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上述时间段内<杂志>所载文章及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杂志>10年刊载文章7 709篇,4 746篇文章被引用,被引用率为61.56%,被引用文献引用全距为1~112,引用总频次为22 289次,年均总被引频次为2 228.9次;被引文献位于外围区3 605篇(75.96%),位于相关区970篇(占20.44%),位于核心区171篇(占3.60%).被引核心文献分布在12个栏目,其中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管理、精神卫生、护理教育及健康教育6个栏目占90.06%,是被引核心文献中的核心.结论 <杂志>信息密度大,被引用率较高,被引核心文献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管理、精神卫生、护理教育及健康教育栏目,其所载文献可视为近年护理研究的主体和热点.
作者:王菊香;宋春燕 刊期: 200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