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姣红;蔡文兰;胡波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缓解骨科导尿术后不适的疗效.方法 将骨科下肢手术术前行留置导尿的15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术后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拔除尿管后给予心理护理,饮水2 000~2 500 ml/d.观察组拔除尿管的同时将2~3粒速效救心丸置入神阙穴用麝香壮骨膏贴敷,八醪、中极穴处用麝香壮骨膏贴敷,48 h去除膏药清洁局部,其他护理同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拔管后即刻,6、12、24、48、72 h患者不适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6、12、24、48 h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拔除尿管后应用穴位贴敷可有效缓解其不适.
作者:赵继红;曲煜霞;郭瑛;陈惠洁;王会丽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提高大专护生手术室临床实习效果.方法 将80名三年制大专实习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各40人.在4周的实习中,对照组按常规带教,即护生跟班学习,并参与晨交班;改进组相对固定带教老师,由总带教老师带领护生单独晨交班.实习结束前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改进组护生理论、操作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改进组对8项教学方法认可率达87.5%~100%.结论 护生单独晨交班及相对固定带教老师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生的实习效果.
作者:肖娟;姚爱萍;张琳娟;吴越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总结15例艾滋病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经验,提出艾滋病合并肠梗阻临床表现复杂,患者体质差,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并发症或并存疾病,保证每天足够的能量供给,促进患者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陆雪萍;周倩;黄丽明;杨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总结35例经鼻内镜下泪囊窝造口唇黏膜移植泪道再造手术的护理经验.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泪道冲洗时动作轻柔,做好泪道再造口的观察及正确的眼部、口腔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徐卫鸿;陶海;赵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前临床多采用留置针输液,固定方法有多种,但常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头皮针脱出、头皮针与软管连接处打折等,需要重新固定,造成静脉输液污染、药液浪费、输液不畅、患者满意度降低等不良后果.为此,我们于2009年1~4月将螺旋式固定法应用于100例患者留置针穿刺,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张纯真;韩秋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提高胃管固定效果,同时力求美观、舒适.方法 将10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鼻贴组各50例,传统组采用普通医用胶布行传统固定,鼻贴组用3M医用透气胶带剪成H型后固定胃管.结果 鼻贴组胃管滑脱率、重新固定>2次例数、胶布过敏、湿疹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术后48 h下床活动例数、舒适度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P<0.01).结论 H型透明鼻贴固定胃管牢固,不影响早期下床活动,面部美观,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作者:孙焕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脊髓手术后由于手术部位的原因,患者常需采取俯卧位,临床常采用沙袋压迫止血,沙子容易从布的缝隙漏出,污染伤口,并且患者之间相互使用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我科2008年1~11月将低温盐袋应用于脊髓手术后患者93例,收到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郭丝锦;张永琴;刘静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应用分级防御措施预防肾移植围术期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308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37例)根据医嘱实施相应等级的常规护理;而防御组(171例)按照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改良后的标准进行术前评估,并根据评分按照等级实施围术期护理.结果 防御组总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正确评估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移植效果.
作者:李壮江;王慧英;罗海凤;周洁惠;孙煦勇;聂峰;肖曙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骨折早期由于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出血,引起局部肿胀、淤血,临床上常在骨折早期(24 h内)采用冰袋局部冷敷,以达到止血、减轻肿胀的目的[1].传统的冰袋布套只有单个口袋,只能装1个冰袋,不适合各种骨折部位的冷敷.鉴此,我科自行设计制作了多口袋冰袋布套,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陆红;陈芳;张文雅;陈雅萍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编制普通外科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查量表,为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提供工具.方法 在访谈普通外科患者及护士、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编制初始问卷,并对350例普通外科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问卷的结构框架.结果 普通外科患者的心理状态由焦虑/抑郁状态、恐惧、一般躯体状况、预感性悲哀、社会退缩5个因子34个项目构成,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5,内容效度较好,与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评定量表(HAD)相关系数r为0.67.结论 编制的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条目清晰,信度、效度较高,可用于普通外科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评估.
作者:吕怀娟;张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减少高危孕妇门诊失约、失访现象,保障母婴安全.方法 对667例高危孕妇整个孕期进行追踪随访,对失约者电话追访或家庭访视,调查分析失约原因,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667例高危孕妇中有失约行为者182例,占27.3%.182例失约者中122例被追访到后都能按时产前检查,60例失访者上报市高危孕妇管理中心,请相关人员进行家庭访视.607例高危孕妇全部住院分娩,未发生孕产妇或围生儿死亡.结论 高危孕妇中失约发生率较高.在产科门诊中,要严格执行高危孕妇管理程序,分析高危孕妇失约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提高高危孕妇产前检查的依从性,从而提高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质量.
作者:郑玲华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促进产妇排便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10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产后常规进普通饮食,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食熟甘薯,记录两组产后首次排便时间及首次排便时排便困难情况.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27.04±12.37)h,较对照组(41.96±16.21)h显著提前,大便干硬、排便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熟甘薯具有宽肠通便的功效,指导产妇尽早进食熟甘薯能有效预防产后便秘,减轻产妇痛苦.
作者:王姣红;蔡文兰;胡波 刊期: 2009年第22期
腹部手术后患者常带有各种引流管,要求准确记录每天引流的量、色、质,并妥善固定,严格交接班,严防引流管脱出.常规的口头交接容易遗忘或者混淆.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尝试用黑色油性笔做标记,收到良好效果,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备黑色油性笔1支,手术患者回病房时,在各根引流管的出管口用油性笔环形一圈做标记,在各根引流管的中下部位用油性笔写上引流管的名称.
作者:徐小玲;肖静;段廷莉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长效青霉素混悬液佳注射时机,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方法 将149例门诊注射长效青霉素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1组先选择注射部位,消毒第1遍皮肤,然后抽取药液,消毒第2遍皮肤,快速进针;第2组先选择注射部位,然后抽吸药液,再次确认注射部位,消毒2遍皮肤,注射;第3组先抽取药液,再选择注射部位,消毒2遍,进针.记录三组从抽取药液到推注药液前的时间及一次注射成功率.结果 三组注射时间分别为(13.0±0.8)s、(19.1±1.2)s、(33.0±1.3)s,一次注射成功率分别为100%、58.3%及13.9%,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采取选择部位、消毒、抽取药液、再消毒、进针的注射程序即长效青霉素混悬液抽取后15 s内注射,可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
作者:朱萍;姜丽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改善出院后地震伤员的心理状态,大限度恢复其劳动能力.方法 组建延续性护理队伍,对52例出院后地震伤员实行为期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康复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安置点的社区护理.结果 干预6个月后地震伤员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出院前,劳动能力显著优于出院前(均P<0.01).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出院后地震伤员的心理状态,并促使其逐渐恢复劳动能力.
作者:郑小凤;廖素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总结91例延髓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呼吸道的护理经验.91例术后发生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15例,突发呼吸骤停3例,肺部感染12例.术后行气管切开32例,呼吸机支持15例.治愈87例,好转2例,2例因呼吸衰竭死亡.提出延髓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极易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窒息、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加强呼吸功能的观察与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严密观察呼吸的频率、幅度变化;做好呼吸机支持的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宋晓东;张萍;张秀云;段宇红;高宏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潘氏引流管为薄片状,柔软,置于体内不会对手术部位和其他脏器造成摩擦损伤,因而深受医护人员的欢迎.但其无法接引流袋,只能使用棉垫等敷料进行覆盖包扎,引流量常常无法准确测量;而且引流液极易浸湿棉垫敷料后直接污染患者棉被,需频繁更换敷料及棉被,增加工作量和医疗费用,同时增加切口感染概率.鉴此,笔者从2008年至今对2003例术后应用潘氏引流管的患者利用人工肛门袋接潘氏引流管,再接引流袋,克服了上述弊端.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佩;卢艳;曾俊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单独静脉通路输注脂肪乳的效果,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输液途径.方法 将80例食管癌术后输注脂肪乳进行肠外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输注,即将脂肪乳续接抗生素、血液制品等之后输注;观察组建立单独静脉通路输注.结果 观察组脂肪乳输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全部输液完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输液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脂肪超载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生化指标及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建立单独静脉通路输注脂肪乳,可减少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和因输注脂肪乳速度过快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同时缩短输液时间,促进患者的睡眠,进而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董翠萍;汪晖;王红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对标准预防的认知与执行情况及影响其行为的相关因素,提出管理对策,以提高护士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85名手术室护士进行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执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有70.6%的护士完全掌握标准预防相关知识,54.1%的护士能在实际工作中规范执行标准预防措施;不同护龄及学历护士标准预防完全掌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学历、职称护士标准预防执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影响执行的因素主要是工作太忙(80.0%),无操作流程指引(75.3%),防护用具不易获得(70.6%)等.结论 手术室护士对标准预防的认知率及规范执行率较低.管理者应加强手术室护士尤其是低年资、低学历、年轻护士标准预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化操作流程,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及感染控制管理.
作者:潘丽芬;林岩;谭淑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满意状况,探讨影响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因素,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达到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对596例术后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 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得分为(4.37±0.68)分.患者的学历、从业状况、离开手术室时的疼痛程度及记忆、是否惧怕手术及麻醉类型是影响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 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总体评价较好,影响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因素较多.手术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有关疼痛、手术、麻醉等方面的知识、信息和心理支持,以满足不同的个体需求,提高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赵体玉;陈锐;胡雪飞;尹平 刊期: 200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