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福建省医院消毒供应室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张晓春

关键词:福建省, 消毒供应室, 护理人员, 人力资源, 现状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福建省医院消毒供应室人力资源结构状况,为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对福建省102所二级、三级以上医院消毒供应室进行护理人员总数、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及医院病床数调查,并与相关卫生主管部门要求数据进行对照.结果 三甲医院、三乙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总数与病床之比分别为1.44: 100和1.68 :100;102所医院消毒供应室共有护理人员477名,其中副主任护师占1.26%,主管护师35.85%,护师44.65%,护士18.24%;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6.77%,中专78.62%,高中4.61%;102所医院中护理人员平均年龄<35岁8所(7.84%),35~岁34所(33.33%),41~岁44所(43.14%),≥45岁16所(15.69%).结论 福建省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力资源数量短缺,护士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职称比例严重失调,人才梯队建设不够完善,制约了消毒供应专业的快速发展.应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亟待进一步改善.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空巢老人家庭护理需求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空巢老人的家庭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及自行设计的家庭护理需求状况调查表,对济南部分城乡的111名空巢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空巢老人的家庭护理需求顺位排列为健康教育需求(52.3%)、康复护理需求(40.5%)、基础护理需求(20.7%)及生活护理需求(14.4%).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空巢老人家庭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患病状况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论 空巢老人对专业家庭护理的需求远高于对非专业家庭护理的需求.政府应对空巢老人家庭护理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家庭护理工作者应重视满足糖尿病空巢老人的基础护理需求,满足骨关节炎空巢老人的康复护理需求;空巢老人家庭护理的重点是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老人.

    作者:宋洁;刘金凤;崔宁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内科住院患者排斥患服原因调查

    目的 探讨内科住院患者排斥患服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满足患者需求.方法 对120例内科住院患者进行有关患服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内科住院患者对患服的基本情况总体评分为1.97±0.85,其中质量、颜色、男患服款式及清洁等情况得分较高,而尺寸、薄厚、女患服款式、新旧及平整等得分较低.71.67%患者不确定或认为患服没有经过消毒处理;71.66%不确定或是认为穿惠服会被收取费用,结论住院患者对患服的评价较低,应对患服的尺寸、薄厚、新旧程度及平整度等进行改进;护士应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对患服的排斥心理.

    作者:褚彦香;李秀云;徐蓉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头孢菌素致尿毒症患者精神异常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护理

    对20例应用头孢菌素后出现精神症状的尿毒症患者立即停用头孢菌素,10例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10例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结果 前者治疗1~3次好转,后者治疗1~2次中枢神经损害症状改善不明显,改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1~2次后好转.提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尿毒症患者精神异常效果良好.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高菊林;辛霞;张小宁;雷丽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护理高职教育医学基础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施

    目的 探索护理高职教育医学基础课程整合与实施的教学效果,全面推行我院护理高职教育改革的方案和成果.方法 通过对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萃取基础医学课程与护理专业临床紧密相关的知识点,将医学基础课程整合为<人体形态学基础及护理应用>、<人体机能学基础及护理应用>及<护理药物学>,并应用于2006级238名学生(观察组).并与采用传统教材授课的对照组(2006级242名学生)进行教学效果比较.结果 两组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成绩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高职教育医学基础课程的整合与实施能明显提高护理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体现当代护理职业教育的特点.

    作者:戴长蓉;邓惠芳;吴玉斌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患者及家属对男护士的认知与态度调查

    目的 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男护士的认知与态度,探讨影响男护士短缺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长沙市3所三甲医院的288例住院患者及350名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及家属对男护士的知晓率为87.3%,67.7%认为护理行业需要男护士,但11.4%轻视男护士,16.8%不愿意接受男护士的护理;不同性别、学历患者与家属对男护士的接受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认为影响男护士短缺的主要因素为传统观念、社会舆论、家庭压力、性别偏见、社会地位、工作性质等.结论 患者及家属对男护士的态度尚不太积极,建议医院及社会各界改变传统观念,加大对男护士的宣传,吸引更多男性从事护理工作,充分发挥其优势.

    作者:曹岚;唐春炫;蒋冬梅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APACHE评分及其在护理领域的应用进展

    对APACHE评分系统及其发展,在护理中的主要应用方向进行综述.指出APACHE评分在护理中的应用为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效果的评价,护士素质的提升,但也有其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改进.

    作者:彭伶丽;王红红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IBL教学法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在临床带教中应用IBL教学法对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方法 运用IBL带教法对50名护生进行教学,为期3周.结果 带教后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显著高于带教前(均P<0.01).结论 IBL带教法能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其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李萍;娄湘红;潘瑛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门诊分诊导语服务的实施

    目的 促进门诊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加强护忘沟通,全面提升门诊护理质量.方法 制定分诊导语的内容、要求、标准,并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在门诊备科室实施规范化分诊导语服务.结果 通过3年的应用实践,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理念增强,护惠关系更加融洽,门诊部满意度由2005年的93.56%上升至2007年的98.83%.结论 开展分诊导语可使患者及时了解所需要的服务信息及就诊流程,是提高门诊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淑霞;玛依努尔·居乃丁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首次与多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情绪障碍的调查

    目的 了解首次与多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情绪障碍的差异,为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84例首次住院和100例多次住院患者的父母采用简易应对量表(SCS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结果 两组SCSQ、S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首次住院组情绪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多次住院组(P<0.05).首次住院组年龄偏大、收入低、文化程度低、农民、与患者同住、白费以及其母亲情绪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同样条件的多次住院组(均P<0.05).结论 首次住院惠者父母情绪较多次住院组差,但虚对方式较积极.需加强对年龄偏大、经济状况差、文化程度低、女性的首次住院家庭的健康教育.

    作者:盛卫月;姚宁;魏红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婴儿游泳方式的改进

    婴儿游泳是将要儿放入特定水质、水温的水中,按照一定规范进行的一项自主运动,对婴儿各大系统发育及智力、情商方面均有一定益处[1-3].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婴儿的个体差异,其游泳的水温、水池深度及水下被动操不应一成不变,而应根据个体差异灵活调节.

    作者:袁亚南;陈小凤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重建口咽胃内环境预防重症患者内源性感染研究

    目的 探讨重建重症患者口咽胃内环境的有效护理措施,以降低内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将6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监测患者口咽部及胃内的pH值、细菌生长变化及行痰培养.观察组根据各部位pH值及细菌培养监测结果给予相应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酸化胃内容物、选择性肠道去污染等措施清除感染源;对照组予ICU常规护理.结果 护理干预后第3、7天,观察组口咽部及胃内的pH值及细菌培养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患者入院7 d时.观察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对危重症患者口咽胃内的pH值及细菌变化监测,及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防止菌群异位定植与移位,可显著降低内源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伟权;熊杰;商薇薇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改良病员裤的设计与应用

    部分住院患者需要留置各种导管,如尿管、T管等.当下床活动时,由于固定不妥、导管牵拉有发生脱出的可能;由于引流袋位置改变,有发生逆行感染的危险;同时存在不能保护患者隐私的现象.鉴此,我们自行设计了一种改良病员裤,经临床使用30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杜锡荣;李淑蓉;李惠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预见性思维在急诊病情观察中的应用

    目的 为急诊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以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急诊护士进行预见性思维能力培养,使其学会应用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定时预测的预见性思维方式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病情观察.结果 对急诊护士预见性思维的培养,提高了急诊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急诊医疗纠纷.结论 在急诊护理病情观察中预见性思维的应用可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冬林;黄素芳;李秀云;胡友珍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社区公众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现状调查与培训

    目的 了解社区公众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掌握的现状,寻求有效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应急能力的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1 003名社区公众进行心肺复苏(CPR)急救知识现场调查,并由5名护理人员对该人群分批进行CPR急救知识培训,比较培训前后公众对CPR急救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培训后社区公众对CPR急救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 社区公众CPR急救知识水平亟待提高.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群众性CPR急救知识普及,可显著提高其CPR知识和技能,有利于社区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作者:黄翠红;王文均;杨芳;欧瑞燕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医院社区联合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和就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医院联合社区实施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和就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宜昌市城区7个社区中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教育组和对照组各60例,联合教育组由综合医院联合社区医院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由综合医院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施1年后使用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就医行为.结果 研究结束时联合教育组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教育组患者年人均综合医院就诊次数和年人均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而年人均社区医院就诊次数和年人均自行购药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医院联合社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优化患者的就医行为.

    作者:邓红艳;田玉凤;李平;吴小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急诊处理流程的制定与实施

    目的 建立并优化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急诊流程,使患者更加安全,就诊更快速、高效、畅通.方法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对原有的急诊流程进行再造.结果 通过2年多的实施,176例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均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其中因躯体疾患住观察室和住院者分别为35例和22例,痊愈或好转后送救助站;无躯体痰惠45例直接送救助站;患非开放性肺结核20例转送至慢性病防治院;精神病患者46倒转送至精神病院;吸毒者8例送戒毒所.结论 本流程的实施可显著提高流浪乞讨人员急诊处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作者:王从华;廖全全;王立军;邹红梅;廖月红;张文武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循证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人文关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制订和实施人文关怀照护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理论,通过文献检索等方法寻找循证支持,结合临床经验及患者的意愿,制订出人文照护方案,实施人文关怀照护.结果 实施3个月后两组SAS、SDS及SCL-90 7个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舒适度评分和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以循证为依据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照护,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

    作者:陈永琴;崔太秀;姜森林;郝香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杭州市养老机构为老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

    目的 了解杭州市养老机构为老服务现状,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从民政局福利处调查杭州市养老机构现状;采取信函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抽样调查市区17家养老机构及其为老服务现状.结果 17家养老机构床位总数2 436张,平均入住率为75.7%;2006年年床位周转率仅为21.7%.老年人与护理人员的比例为6.3:1,床位与护理人员的比例是8.3;1;护理人员中仅7.5%为护理专业,且为中专学历.养老护理服务没有统一的分级护理标准、没有养老护理操作规范及评价体系、没有养老护理员准入和分级管理制度.结论 杭州市养老机构床位数少、入住率高、床位周转率低;养老护理员配备少、学历低;养老机构管理及收费缺乏统一的规范.为促进养老护理服务业的持续有序发展,亟待建立和完善养老护理服务的各项规范,创新养老服务的形式.

    作者:陈雪萍;章冬瑛;倪荣;杨立江;杨佳琦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血透室护士分层次培训探讨

    目的 针对不同层次血透室护士建立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方法.方法 对不同时期进入血透室护士进行分层次、阶段化设置,以一对一、集中、交流式培训的方式,设置专科理论、临床技能、能力培养等培训内容,规范培训程序,并通过考核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2004~2007年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及惠者满意度逐年提高.结论 对血透室护理人员采用分层次、阶段化、规范化培训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汪婧;徐红燕;杨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音乐疗法在结肠水疗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 缓解患者在结肠水疗过程中的焦虑、恐惧等情绪.方法 将200例结肠水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结肠水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音乐疗法.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及恐惧、疼痛不适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焦虑状态及恐惧、疼痛不适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音乐疗法可明显改善结肠水疗患者的生理状态,减轻焦虑反应,增加舒适感.

    作者:张雪兰;钟灿华;雷力民 刊期: 2008年第2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