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次性吸痰管在结肠造瘘患者清洁灌肠中的应用

王稳秀;郑妍

关键词:一次性吸痰管, 结肠造瘘, 术后患者, 清洁灌肠, 临床护理工作, 再次手术, 患者不适, 造瘘口, 括约肌, 开放性, 结肠镜, 灌肠液, 损伤, 肛管, 肠管
摘要:临床护理工作中,结肠造瘘术后患者行结肠镜或再次手术需清洁灌肠.但造瘘口处无括约肌,属开放性孔道,灌肠液难以保留,且肛管较粗、硬,易损伤肠管,引起患者不适.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不停跳下瓣膜置换同期实施改良迷宫术的手术配合

    采用热凝及无水乙醇注射方式,对78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于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实施改良迷宫手术.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无房室传导阻滞,无出血;随访6~27个月,维持窦性心律73例,心房颤动复发5例,其中服用乙胺碘呋酮恢复窦性心律3例,失败2例.提出护士详细掌握手术步骤,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护理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罗安妮;方海宁;李慧敏;李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自制一次性粘贴式身份腕带在全麻患者中的应用

    全麻患者在麻醉实施后即刻失去应答能力,无法与医护人员共同完成核对工作,特别当手术时间较长需更换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时,给核对工作带来不便.

    作者:程月娥;戴腊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我国护理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综述我国护理本科教育25年以来在教育观、教育体系、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制、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我国护理本科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需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护理本科教育.

    作者:韩翠;李继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应用不干胶贴纸制作一次性引流袋标量对照卡

    一次性引流袋因其透明、直观、造价低廉、操作简单、避免交叉感染、外理方便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一次性引流袋的刻度标量与实际引流量有较大误差.

    作者:王春萍;苏学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集体治疗环境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不同病室环境的乳腺癌手术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根据居住环境,将177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单间居住患者45例(单人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多人间居住患者132例(多人组),在常规心理干预的基础上以病室为单位进行患者互助治疗、集体支持、家庭间讨论.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干预第2周、干预第4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抑郁症状.结果 干预后多人组患者的HAMD评分、焦虑躯体因子、绝望感因子、睡眠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单人组(均P<0.05).结论 集体环境中的心理干预更有利于乳腺癌手术患者抑郁状况的改善.

    作者:董春艳;曹晋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经皮扩张性气管切开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对10例危重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结果 8例患者带管10~120 d成功拔管,均未发生气管切开相关并发症;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收入ICU第28天死亡;1例转院.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与用物、环境准备;术中摆好体位,分工协作配合手术;术后科学的气道护理结合理疗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晓艳;李洁琼;韩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内大出血行TAE患者的护理

    对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腹腔内大出血行经导管出血动脉栓塞术(TAE)的患者予术前、术后严密观察出血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绝对卧床休息,迅速补充血容量,积极抗体克,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结果 成功止血17例,死亡2例.提示科学的护理是SAP并发腹腔内大出血行TAE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张宁;左晓艳;丁洪琼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两种再生医疗手术器械清洗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经济高效的人工清洗程序,提高消毒供应室对全院再生医疗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 将480件使用后的再生医疗器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含咬合齿类180件和管腔类60件.实验组直接用多酶浸泡后清洗;对照组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再用酶浸泡后清洗.清洗后对手术器械进行细菌学、内毒素和残留血检测.结果 两组同类器械的细菌学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但内毒素检测和残留血检测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 对再生医疗手术器械直接采用多酶浸泡后的清洗质量优于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再用多酶浸泡后的清洗质量,且节省清洗成本,节约清洗时间,减少了化学消毒剂对环境的污染.

    作者:姜华;屈芸娜;袁柏强;李晓菊;艾芬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应对方式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应对方式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事件影响量表(IES)Jalowiec应对方式量表和患者一般资料问卷,对7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应激反应、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应对方式呈现多样性,其中乐观应对为常用的应对方式,评分为1.83±0.37.不同家庭月收入患者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以及不同年龄、付费方式的患者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臂丛神经损伤惠者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反应,IES评分为1~62(35.67±13.70)分,87.18%受试者IES总分>19分.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都与患者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创伤后应激反应严重,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存在复杂的关系,积极应对方式并不预示较轻的创伤后应激反应.

    作者:程云;费莹莹;李铮;陈妮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心脏压塞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心脏压塞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7例瓣膜置换术后出现心脏压塞的临床资料,总结出现此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心脏压塞发生于二尖瓣置换术后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2例,联合瓣膜病变行双瓣置换术后3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5例康复出院,2例死亡.结论 心脏压塞是瓣膜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主动有效的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沈晓洁;王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急危重症手术配合专题培训的实践

    目的 探讨急危重症手术配合专题培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每年对手术室护士集中3个月26 h的急危重症手术配合专题培训,包括理论学习、模拟训练、手术配合讲评与交流、效果考核的专题培训.结果 培训后医生对护士急危重症手术配合的满意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5).护士各类手术备物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结论 急危重症手术配合专题培训帮助护士知识的整合,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是临床开展专科技能培训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夏菱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压疮发生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5例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原因,并对其后3个月内进行相同手术的45例患者进行预防护理,包括手术床的准备、缓解骶尾部压力、防止漏尿等.结果 45例手术患者均未发生压疮.结论 手术室护士应对截石位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采取预防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压疮的发生.

    作者:鲁海蜃;黄敏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应用系列流程图提高普外科新护士夜班应急能力

    目的 探讨自制系列流程图对新护士夜班指导作用.方法 将2001年1月至2003年7月进入的12名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10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在带教的基础上,采用自制系列流程图指导其夜班工作.结果 新护士独立值夜班3个月内,观察组夜班工作完成情况优于对照组,而夜间出院患者跑帐、护理缺陷、投诉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系列流程图对新护士进行辅助带教指导其夜间工作,可提高新护士的应急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朱佩茹;李育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卡片流动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有效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组织方法,提高护理技能教学效果.方法 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对2005级护理大专1班70名学生(实验班)进行卡片流动式考核,2班68名学生(对照班)进行期末抽签考核.对两班学生进行统一的毕业实习前操作考核,采用自制问卷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实验班操作考核平均成绩[(94.2±3.1)分]显著优于对照班[(87.8±2.6)分](P<0.01);实验班80.0%~91.4%学生认为减轻了期末考试的压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加了业余练习的时间等.结论 卡片流动考核模式增加了学生练习护理操作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其护理操作能力.

    作者:陈运香;徐玲;李运梅;陈盛智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T管引流装置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为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气、积液,促进皮瓣黏附,我院乳腺中心术毕采用粗长乳胶管或硅胶管在患侧腋窝和胸壁进行双管负压引流,回病房后采取中心负压持续引流.

    作者:王家玲;曾俊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手术室护士对术前访视认知态度的调查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对术前访视的认知、态度及影响护士实施术前访视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围术期护理内容及参考有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53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手术室护士对术前访视缺乏全面正确的认知,仅45人(29.4%)愿意进行术前访视,37.9%护士能够认识其角色;愿意进行术前访视、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及术前访视过程中需运用专业知识及临床相关知识为影响护士对术前访视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 护士对术前访视工作中应承担的角色认识片面,这种片面认识易影响护士术前访视工作的开展.护理管理者需加强对术前访视工作继续教育的培训,并鼓励护士积极参与术前访视,以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

    作者:陈熙;马卫青;唐姗姗;于哲浩;于泊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脑瘫患儿母亲的精神压力和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脑瘫患儿母亲的精神压力、领悟的社会支持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以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惠儿母亲心理健康,利于患儿康复.方法 应用父母压力指数的36项短表[PSI(SF)]和多元领悟社会支持量表(MSPSS)对82名独生子女脑瘫患儿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PSI(SF)总分(108.28±24.84)分,总分>90分68名(82.9%).MSPSS总分(58.52±12.14)分,>48分67名(81.7%).母亲年龄、学历与PSI(SF)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母亲学历和家庭收入与MSPS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精神压力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脑瘫患儿的母亲在抚育孩子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精神压力的同时感受到较多的社会支持,应更多的关注低学历、低收入的年轻母亲.

    作者:高利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第二产程产妇左右手背静脉穿刺回血状况比较

    产程中静脉滴注缩宫素是临床上常用的促进宫缩方法.然而第二产程产妇屏气用力,易造成静脉回血堵塞输液管而反复穿刺,给产妇带来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李文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老年肝癌并存慢性疾病患者肝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老年肝癌并存慢性疾病患者肝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对126例老年肝癌并存慢性疾病患者实施肝切除术.术前做好机体功能评估,积极治疗并存疾病,加强功能锻炼,以期达到手术的要求;术后加强监护、并发症的护理及基础护理.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发生胸腔积液、膈下积液10例,肺部感染4例,腹腔出血3例,胆漏2例,经及时处理均治愈;患者平均住院16.7 d.结论 老年肝癌并存慢性疾病患者行肝切除手术治疗,配合精心护理,可使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有利于术后顺利康复.

    作者:许丽丽;熊正香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民族地区留守老年人的社区护理服务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民族地区留守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的认知和需求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留守老年人289名,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社区护理服务需求调查.结果 留守老年人对社区护理认知差者达63.32%,对社区护理服务项目开展状况不了解者达65.40%;社区健康体查、慢性病护理及急救意外事故处理是老年人主要需求的项目.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留守时间、健康状况和民族构成因素对社区护理服务具有显著影响(P<0.05,P<0.01).结论 应加强社区护理知识的宣传,发挥社区护理特色与优势,针对留守老年人的需求特点,开展多种服务方式的社区护理.

    作者:陈正英;楚婷 刊期: 2008年第2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