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华安;王惠珍;刘宏华
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标准化患者对护生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发现临床技能中的不足和缺陷,提高护生的各项临床技能及沟通技巧,促进护患交流,取得较好效果,且具有可行性.
作者:王佳;蒋晓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骨科患者全麻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早期表现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52例骨科全麻术后急性精神障碍患者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对重症患者辅以药物治疗.结果 均于发病后2周内恢复正常,出院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 对骨科全麻术后患者密切观察其临床表现,可早期发现其急性精神障碍,及时处理,有利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王慧文;罗凯燕;周文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生每日轮换科室进行临床见习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3级五年制高职护理2个班学生108人,1班作为实验班,2班为对照班,各54人.实验班在内科或外科见习时采用每日轮转科室的方法;对照班在内科或外科见习时,采取仅在内科或外科其中一个固定科室见习的方法.结果 两班内外科护理学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实验班在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临床见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及拓宽知识面等方面的认同率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P<0.01).结论 每日轮换科室的见习方法能较好地完成见习计划,使护生见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显著加强.
作者:丛小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手术室常用皮肤、黏膜消毒剂的消毒、灭菌效果,寻找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方法 将16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8组各20例,分别采用3%碘酊75%乙醇、1.5%碘酊75%乙醇、1%活力碘、0.5%活力碘、0.1%活力碘、75%乙醇、0.5%氯己定和0.1%氯己定消毒手术部位,观察消毒效果.结果 8种(组)消毒剂的杀菌率分别为100.0%、100.0%、100.0%、89.9%、83.2%、83.9%、89.7%和82.8%;合格率分别为100.0%、100.0%、100.0%、90.0%、90.0%、80.0%、90.0%和75.0%.结论 3%碘酊75%乙醇、1.5%碘酊75%乙醇、1%活力碘消毒效果好,但前2种(组)对皮肤、黏膜刺激性较大,待干时间长,适用于无菌要求高的择期手术;1%活力碘分别对皮肤、黏膜刺激性小,安全性可靠,省时方便,为较理想的消毒剂.
作者:田莳;赵友娟;陈翠萍;高兴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对78例三维矫形术治疗脊柱侧凸患者制订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并分阶段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对自身疾病及其治疗过程能全面系统地了解,能积极有效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了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提示加强疾病知识教育、心理疏导、护理指导等可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其配合能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小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骨科内固定手术需要的特殊器械很多,且一般内固定手术的切口相对较长,很容易将较小的器械如螺钉等遗留在切口内.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我科自制可存放固定螺钉的钉仓盒,使用方便,便于清点数目,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陈敏敏;张琼;黎开凤;高良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的方法.方法 将139例行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分期康复护理组(观察组,74例)和常规护理组(常规组,65例),分别采用分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1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和90.7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1年内复发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分期康复护理有助于缩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复发.
作者:巫海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2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50例采用AF内固定,同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40例采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固定,除予常规护理外,注重心理护理、早期协助患者下床活动、预防感染以及重视体位护理等.结果 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前后24 h血压差值、术后心率及固定物取出时间等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术后便秘、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使用安全,可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并发症少,护理在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林海英;邹桂茂;李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对3例肝移植术后高热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认为肝移植术后高热除了排斥反应和感染等原因外,可能存在疟原虫感染.细致的护理对查找高热原因和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碧丽;何湘军;张思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采用非结构访谈方法访谈护理本科学生21人,对访谈资料进行录音和笔录,编码归类.结果 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态度呈现变化过程.学校教育培养了积极的护理专业态度;而在临床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专业态度趋向消极.学校教育是逐步树立积极专业态度的过程,以护理为主线的课程设置、鼓励式的教学方法、积极专业形象的教师榜样、师生的不断沟通和疏导等都将促进培养良好的专业情感.临床教育基地是磨练护理专业态度,从而终使之成型的场所,其影响来自于患者、家属、医生、护理人员等;学生认知改变、专业挫折感形成、压力和应激是学生产生消极专业态度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红;沈宁;何仲;陈京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提高鼻部手术后鼻腔填塞患者的舒适度.方法 将60例局麻下经鼻内镜行鼻部手术鼻腔填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前2~3 d进行经口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术前1 d适当延长每次训练时间,并鼓励患者呼吸训练时适当练习经口呼吸模式下的饮水、进食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血压升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pO2维持在较高水平(P<0.01),观察组体温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头痛、头晕、咽干痛、胸闷及气急等主要自觉不适症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食欲、睡眠状况、睡眠中憋醒、镇痛剂使用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呼吸训练可以提高鼻腔填塞患者对不适症状的耐受性,从而提高其主观舒适度.
作者:孙振;曹媛;杜夏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对13例青少年瘢痕性秃发患者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结果 手术均成功,术后无切口感染,皮瓣生长良好,秃发区完全修复,住院50~67 d痊愈出院.其中2例皮瓣臃肿给予重新拆除缝合后痊愈出院.提出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体位、饮食指导,加强扩张囊Ⅰ期注水观察及Ⅱ期扩张器取出皮瓣转移修复护理,控制疼痛等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减少并发症的主要护理措施.
作者:熊玉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式修眉刀用于小儿备皮的效果.方法 将修眉刀前端2 mm刃口打磨成光滑的圆弧状,制成改良式修眉刀.将150例头皮输液患儿按单双日分组,单日为对照组(n=150),采用一次性剃毛刀在患儿头皮一侧备皮;双日为观察组(n=150),采用改良式修眉刀在患儿头皮另一侧备皮.结果 两组皮肤均无损伤;两组备皮速度与备皮范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使用改良式修眉刀时护士心理压力减轻,工作效率提高(均P<0.01).结论 改良式修眉刀备皮速度和安全系数均优于一次性备皮刀,不失为一种安全、高效、适用的备皮工具.
作者:李玉肖;李碧娥;王芳;高世凤;王辉;刘萍;黄祥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中专、大专及本科毕业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为进一步开展不同层次护理专业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以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护理专业临毕业的在校中专(134名)、大专(136名)、本科(95名)学生进行自评调查.结果 不同层次护理专业毕业生主观幸福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自责、求助、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合理化)的毕业生幸福感较高(P<0.01).结论 不同层次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应对方式存在差异,应加强毕业生(尤其是中专、本科毕业生)应对方式的指导.
作者:胡可芹;汪淼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对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开展护理教学并从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等方面着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理本科学生的沟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邱玉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为加强默会知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护理教育工作者应了解默会知识的内涵及应用,明确默会知识的重要性,尊重个体的默会知识,积极倡导师徒制教学方式,切实加强护理学生的实践教学,以提高护理教学效果.
作者:钟玉杰;马玲;李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校本科护生所具有的能力及自我定位与医院的岗位定位之间的差距,为医学院校护理本科教育和临床护理工作及在校本科护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获取数据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目前医院对本科护生无明确定位,本科生相对专科生无明显优势,在护理技能、教育、科研、管理及人文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决定本科护生后的定位;本科护生对自己定位偏高,而实际能力又未达到医院要求;在职本科护士职业热爱感不强,英语水平低、科研能力弱.结论 医学院校应根据社会需求针对在校本科护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提高护生综合素质;临床护理管理者应提高本科护士工作满意度,增强护士的职业忠诚度,减少人才流失;在校护生应关注社会需求,正确定位,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
作者:叶小健;陈红敏;范敏;黄追追;贾姣姣;吴小燕;邓丽萍;楼水平;陈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不同时期护理病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对策.方法 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护理部抽查的578份护理病历缺陷情况.结果 护理病历在<条例>实施后发现体温单、护理记录单书写缺陷较前显著增多(均P<0.01);质控后体温单、护理记录单书写缺陷较前显著增加(均P<0.01);由电子病历改为手写病历后缺陷更多(均P<0.01).主要原因是护理病历检查力度加强、护士综合素质偏低、责任心和法律意识淡漠、手写病历未经修改等.结论 护理部必须加强护士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加大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作者:陈静芳;王佩丹;陈幼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护士临床护理操作戴手套情况,采取积极措施避免交叉感染.方法 对一所综合型三级甲等教学医院18个科室320名护士进行临床护理操作戴手套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临床护理操作手套使用率低,晨晚间护理时手套使用率高(89.1%),注射时低(1.9%);调查其原因主要为操作不方便(52.5%)、不习惯(48.8%)及增加消耗(44.1%)等.结论 护士职业性感染意识淡漠,应采取对策,提高手套使用率.
作者:谌安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三步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61名护理专科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003级91人、2004级92人)和对照组(2003级88人、2004级9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三步教学法,即采用认知阶段、练习阶段、活用阶段三位一体的方法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95.65%学生认为三步教学法提高了自己的整体素质.结论 采用三步教学法进行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有利于学生操作技能、沟通能力、临床实际应对能力的培养,可解决教学与临床脱节的问题.
作者:陆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