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征宇;高建平;葛京平;周水根;程文;魏武
目的 创伤等因素造成的关节软骨的损伤和退变是骨科常见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干细胞尤其是骨髓来源干细胞的研究促进了组织工程在骨关节领域的发展.文中研究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经诱导定向分化软骨细胞可行性. 方法 用全血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并传代扩增后,用单层培养法在软骨诱导剂下进行诱导培养21d,以常规培养液培养的BMSC作为阴性对照.光镜下观察诱导细胞形态学的改变,苏木素-伊红(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蛋白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诱导细胞的分泌功能. 结果 BMSC经21d的单层诱导培养后,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向多角形类圆形转变,细胞爬片甲苯胺蓝染色呈明显异染,Ⅱ型胶原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阳性,对照组阴性. 结论 成人BMSC在单层培养条件下可成功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
作者:吴家昌;杨彤涛;许啸;文艳华;韩建伟;范清宇;马保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高龄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的治疗较为复杂,比较不完全介入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与单纯药物治疗对75岁以上高龄UA患者的长期疗效. 方法 对2004年2月至2007年8月行不完全介入性血运重建的46例UA患者不完全介入性血运重建组及同期单纯药物治疗的44例UA患者单纯药物治疗组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不完全介入性血运重建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的随访时间分别为(32.6±5.8)个月和(32.4±5.6)个月,2组月均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发生心肌梗死的人数以及因上述心脏病死亡的人数均无显著差异.不完全介入性血运重建组因心绞痛住院人均(3.6±2.0)次,多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的(2.8±1.7)次(P<0.05);在随访期行介入血运重建或冠状动脉搭桥的例数分别为4和1,单纯药物治疗组分别为1和5(P>0.05);不完全介入性血运重建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例数分别为2和6(P>0.05). 结论 对75岁以上的高龄UA患者,冠状动脉不完全介入性血运重建的长期疗效尚不能认为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徐军;吕磊;缪东培;包知达;肖继明;张凯;殷宇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oin,mTOR)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关激酶(pl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related kinase,PIKK)蛋白质家族的成员.mTOR作为细胞生长的核心因子,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时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功能,参与基因转录、蛋白质翻译起始、核糖体生物合成、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重组和端粒酶长度的维持等.PIKK家族激酶的功能异常会导致多种代谢性疾病.通过对不同的mTOR相关蛋白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为相关治疗提供分子靶标.
作者:高阳;田树旭;常小丽;付建平;周敏;胡悦;陈思娇;宋今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食管癌侵犯胸主动脉的患者预后差,治疗效果不佳.文中总结13例T4期食管癌患者侵犯胸主动脉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探讨外科治疗此类患者的可行性. 方法 常规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行胸主动脉局部外膜切除的患者2例,人造血管补片主动脉成形2例,人工血管置换9例. 结果 13例患者均于2周内顺利恢复,未出现主动脉瘘、吻合口瘘、截瘫等严重并发症,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7.2%和25.2%,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95%CI为25.6~44.4个月). 结论 对于食管癌侵犯主动脉的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外科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申翼;景华;李德闽;曹涌;李忠东;王常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治疗上尿路泌尿上皮癌传统的手术是采用腹部双切口,文中评价应用腹膜后腹腔镜及尿道电切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上尿路泌尿上皮癌的效果. 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8年11月,治疗36例上尿路泌尿上皮癌患者,首先采用后腹腔镜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然后应用经尿道电切镜袖套切除输尿管口,经下腹部小切口完整取出肾及全长输尿管. 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1例出现术后出血并发症.手术时间为120~210min(平均157min),手术后第2~3天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8~13d(平均11d).术后随访3~52个月(平均36个月),4例继发泌尿系统泌尿上皮癌患者,无伤口肿瘤种植. 结论 应用后腹腔镜及尿道电切镜行肾及输尿管全切术,治疗上尿路泌尿上皮癌达到微创,是可行、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征宇;高建平;葛京平;周水根;程文;魏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MIM(missing in metasastasis)又称MTSS1(metastasis suppresor 1),是一个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其中含有独立的肌动蛋白结合结构域.MIM-B是MIM的同源异构体,都定位于8q24.1,其编码蛋白都具有N末端的IRSP53/MIM同源结构域(IRSP53/MIM homology domain,IMD)和C末端的WH2结构,而 WH2和IMD均可与细胞骨架蛋白结合,引起细胞骨架的改变从而调节细胞的生长活动.MIM或MIM-B在某些转移的肿瘤组织中不表达,而在多种正常组织中广泛表达,提示其可能具有肿瘤抑制作用.本文根据新研究成果综述MIM和MIM-B两种同源异构体基因的结构、功能及抑制肿瘤转移的可能机制.
作者:陈义刚;丁厚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脑血管痉挛潜在的危险性较大,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NO、内皮素、胆红素代谢产物及炎症反应等在其发病机制中均可起到重要作用.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复杂,为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中对SAH后引起脑血管痉挛的可能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赵旭东;史继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鸡卵黄抗体(immunoglobulin Y,IgY)的活性片段Fab' 免疫原性低,可口服用于预防胃肠道感染.文中制备并鉴定IgY Fab'片段. 方法 采用胃蛋白酶水解法制备Fab',对酶与IgY混和质量比、pH值、酶解时间进行优化;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及Western blot对酶解产物进行鉴定. 结果 胃蛋白酶∶ IgY的质量比为1∶ 40,缓冲液pH 4.2,酶解时间9h的条件下,可得到无pFc片段的特异性抗体Fab'片段. 结论 获得制备IgY Fab'的佳条件,得到的Fab'产量高、纯度高,特异性强,是规模化制备特异性Fab'片段的良好的实验方法.
作者:邹强;李敏惠;杨淑霞;何建荣;刘阳;李腾飞;常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为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在特重型颅脑外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实验建立稳定的猪急性颅高压模型,为损伤控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选中型猪5只,采用微量泵注射自体动脉血方法形成脑内血肿,观察血肿形成过程中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变化,2h后行头颅CT扫描观察血肿情况,24h后取脑行大体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组织学病理改变. 结果 注血后2h内出现明显的ICP、MAP上升,且ICP升至50mmHg左右时出现呼吸、心率改变;头颅CT扫描显示脑内血肿形成满意.组织学显示血肿周围结构有破坏. 结论 采用微量泵注射自体动脉血方法可建立可靠的猪急性颅高压模型,可为损伤控制作进一步研究.
作者:成惠林;吴伟;史继新;印红霞;吴晋荣;黎介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食管异物是门急诊常见病症.食管上段异物尤为常见,且在异物取出术中患者痛苦较大、并发症较多.无痛胃镜术指静脉应用镇静麻醉剂,使患者在浅睡眠状态中完成胃镜检查及手术.现对116例患者行胃镜取出食管上段异物术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震凯;汪芳裕;刘炯;许文安;王少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针对以往在护理操作技术考核中忽略非临床科护士的现象,文中通过对15个非临床科室227名护士操作技术的考核进行总结,并对非临床科护理岗位训练与操作技术考核提出若干建议,为护理部制订符合岗位特点的培训方式提供依据,以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诸葛海鸿;赵闽;杜益平;王艳侠;刘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药物外渗是化学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对于采用冷、热敷方式处理长春碱类药物外渗的观点国内外学者持不同意见.文中比较化疗药物外渗后不同处理方法对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 方法 选择健康白兔建立化疗药物外渗动物模型.在室温下分别采用等渗盐水纱布外敷,50%硫酸镁纱布外敷,50%硫酸镁纱布+热水袋外敷,50%硫酸镁纱布+冰袋外敷以及50%硫酸镁纱布+冰袋外敷(24h内)+热水袋外敷(24h后)等不同的处理方法,观察皮肤伤口的形成及愈合时间的长短. 结果 ①各组皮肤伤口形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两之间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热敷组和冰敷组、等渗盐水组、硫酸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热敷组和先冰敷后热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硫酸镁室温组优于等渗盐水对照组及硫酸镁冰敷组(P=0.05). 结论 50%硫酸镁热敷比冷敷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作者:祁静;朱莉;卢梅英;段传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鼻腔鼻窦疾病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对血液及记忆商(memory quotient,MQ)的影响尚未明确,文中探讨鼻腔鼻窦疾病对中学生血液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和MQ的影响. 方法 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将86例在我科就诊及体检的在校中学生分为鼻腔鼻窦疾病组(n=46)和对照组(即体检正常组,n=40),常规采静脉血,检测血液RBC计数、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积(R比积)、红细胞均积(R均积)等8项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临床记忆量表进行MQ的测试. 结果 鼻腔鼻窦疾病组的RBC、HB、R比积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鼻腔鼻窦疾病组的MQ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鼻腔鼻窦疾病对中学生的血液RBC和MQ有影响.
作者:王天友;王志颐;江满杰;汤健;王秋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肥胖是代谢综合征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心周脂肪组织(pericardial adipose tissue,PAT)是沉积在心脏周围,特别是围绕在冠状动脉周围的内脏脂肪组织,可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文中通过双源CT(64排)测量PAT体积,评价其对冠心病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 221例同期行双源CT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入选,进行腰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生化测定.使用双源CT测定PAT体积,通过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患者的冠心病诊断,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男性的PAT体积明显大于女性(P<0.05),冠心病患者的PAT体积明显大于非冠心病患者(P<0.01).PAT体积与年龄、性别、BMI、腰围、高血压病、白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有高度相关性.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AT体积、BMI是影响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PAT体积诊断冠心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为(72.10±4.4)% (P<0.001),明显优于腰围[(53.8±5.9)%, P=0.487]和BMI[(43.8%±5.8)%,P=0.253]. 结论 PAT体积与已知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冠心病的发生有高度相关性.PAT体积与冠心病的密切程度优于腰围和BMI,可作为一个新的冠心病预测指标.
作者:王璟;吴宗贵;江时森;张龙江;朱飞鹏;宫剑滨;王立军;彭永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20年内,关于药物、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报道有很多,其中药物试验中WASID证实阿司匹林优于华法林,但颅内动脉狭窄度70%~99%在药物系统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卒中风险.初期的研究提示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可降低此类患者的卒中风险,但缺乏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因此,血管内介入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合理性尚在研究探索中.
作者:李健;邓剑平;高国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研究其发病机制,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是其必要条件.文中通过腹主动脉缩窄法致压力负荷增加大鼠模型,模拟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重构的病理生理改变,探讨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建立的可行性. 方法 将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观察造模4周和8周后心肌肥厚[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心室心肌病理形态苏木精-伊红(HE)染色、左心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和心肌纤维化(左心室心肌病理形态胶原染色、左心室心肌间质超微结构)指标的改变. 结果 模型组大鼠造模4周、8周时LVMI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心肌病理形态HE染色及左心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也可见明显异常改变. 结论 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在造模4周即已形成左心室重构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较为理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重构模型.
作者:蔡辉;张群燕;赵智明;郭郡浩;商玮;赵凌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胃肠道慢波的起搏器,在胃肠道运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ICC表达c-kit的发现使人们对其有了更深的认识.c-kit与其配体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所启动的信号途径对ICC的发生、发育及表型维持至关重要.从SCF/c-kit信号途径入手将为胃肠动力紊乱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贾后军;童卫东;刘宝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血液输注在临床抢救生命中无可替代,临床输血存在许多隐患,安全用血问题尤为突出.目前,血液质量控制的血站建设部分已有国家标准,而医院输血科的制度建设及管理尚无统一标准,输血科管理制度的实施将为这方面的建设提供重要参照依据.文中就输血科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效果进行总结.
作者:严京梅;栾建凤;姚根宏;朱培元;叶东;董凤霞;刘业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是一种胚胎性生长因子,包括IGF1和IGF2,在生物体的胚胎发育和细胞生长等诸多生理过程中具有促分裂作用.IGF的结构和功能与胰岛素类似,在所有胰岛素的靶细胞中都能发挥作用. IGF2基因具有基因组印迹特性,即来自父源的等位基因被转录,而母源的等位基因由于甲基化修饰而发生基因沉默,IGF2维持适当的转录和表达水平.
作者:王书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β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提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related receptor α,ERRα)与ER竞争配体也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但详细的机制尚不明了.文中研究的目的 是检测ERRα和ERα、ERβ在子宫内膜癌中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关系. 方法 采用real-time TaqMan PCR定量的方法,检测3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内膜癌组)、25例癌旁组织(癌旁组)以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ERRα和ER亚型mRNA的表达量. 结果 3组患者中所有受体均有表达,在内膜癌组中,ERα和ERβ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ERRα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癌旁组患者的所有指标与癌组织和正常内膜组织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 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ERβ低表达,而ERRα相对高表达,癌旁组织中3种受体均为高表达,说明癌组织中部分ERα、ERβ失活,ERRα在内膜细胞向癌细胞进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张慧明;梁元姣;郝群;吴元赭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