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咏华;肖晓玲
目的 了解哮喘患儿遵医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实施正确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哮喘患儿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78例1年内哮喘发作≥2次的患儿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儿及家属对定期复查、药物治疗、自我监测、记哮喘日记、定期参加知识讲座的完全遵医率为3.8%~12.8%,不遵医行为主要原因有知识缺乏、信心不足、害怕药物不良反应、不能正确掌握吸入技术、哮喘患儿合作性差等.结论 哮喘患儿及家长的遵医行为较低,需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护理干预,以提高其遵医行为,有利于疾病康复.
作者:李红艳;许明芳;严缨;熊衍君;李晶晶 刊期: 2007年第17期
阐述了危机管理的内涵、基本模式及护理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分析诱发护理危机的因素,并对护理危机管理的对策如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加强危机的预警意识、培养高素质的危机管理人员和危机发生时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倪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对4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采用CD3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为68.89%,临床获益高达86.67%;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不适症状有所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中CD8+细胞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CD3+、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过程中仅有2例(4.44%)出现畏寒、发热.提出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细胞回输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开展、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周光英;孙桂荣;胡艳梅;尹立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生存质量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便利抽取住院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38例,应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存质量测评表测量其疾病不确定感及生存质量.结果 COPD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呈中等强度,评分为87.30±13.22;生存质量评分为84.17±6.13;COPD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生存质量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 对COPD患者需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其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孙玉姣;贡浩凌;庄利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PTCA术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后主要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86例PTCA术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治疗过程中做好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抽取血标本;做好心理护理等.结果 77例PTCA术患者未发生出血征象及并发症,9例出现不同部位出血,其中穿刺点出血4例,口腔牙龈出血2例,尿隐血测试阳性2例,大便隐血测试阴性1例,迟发性心脏压塞1例.结论 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于PTCA后患者,能明显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但是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患者出血风险增大,术后应针对这一特点进行重点观察与护理.
作者:薛晶;高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1名三年制专科护理班学生分为实验班(71名)和对照班(70名),在临床实习前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培训,实验班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培训.结果 实验班外周静脉留置针操作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班(均P<0.01).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学生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可提高其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快与临床接轨,并有益于提高综合能力.
作者:王亚敏;杨桂芝;黄晓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 对22例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的重症ARDS患者应用ECMO治疗,同时合理调配护理人员,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及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等.结果 ECMO治疗24 h后,患者氧代谢情况明显改善;住院治疗25~43 d,治愈16例,死亡6例.结论 严密监测和有效的护理是ECMO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云;张银英;庞群英;杨红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规范留置导尿及其护理过程,降低留置导尿感染率.方法 将73例留置导尿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按无菌操作原则置尿管,置管后以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6 Sigma改进模式及失效模式测量、分析留置导尿管感染主要原因,改进置管及置管后护理操作流程.结果 留置导尿的第5、7天,观察组尿道口有菌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中段尿、导尿管和集尿袋接口处有菌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6 Sigma方法系统分析留置导尿感染原因准确,采取的控制感染措施能有效降低留置导尿感染风险.
作者:戴慧珊;施雁;毛雅芬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相关因素,为制订预防口腔黏膜炎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567例接受氟尿嘧啶类为主抗癌药物治疗患者于化疗期口服别嘌呤醇片或含漱0.8%别嘌呤醇溶液预防口腔黏膜炎,每天观察并记录患者口腔情况、化疗不良反应及睡眠情况等.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49例(8.6%),影响口腔黏膜炎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口腔pH值、唾液黏稠度、腹泻、睡眠(均P<0.01).结论 需针对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主要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干预,以降低黏膜炎的发生率及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刘建红;郑晓莉;茅静;张柳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有效且易被老年患者接受的治疗便秘的方法.方法 将90例老年便秘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甘露醇加肥皂水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肥皂水灌肠.结果 观察组灌肠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灌肠液保留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 利用甘露醇加肥皂水保留灌肠可有效解除便秘,易于被老年便秘患者接受.
作者:陈国英;刘丽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急危重患儿父母对护士的信任程度,为持续改进儿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对590名急危重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儿父母对护士的信任度总体较高,评分为141.68±12.43;在一贯性、对护士知识和技术的权威性方面信任度高,而安心感、对未来的信心评分偏低.结论 需根据患儿父母的需求实施系统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履行告知义务,有效地促进护患沟通,遵从人际关系的尊重原则,尊重和重视患儿父母,满足患儿父母的需求,才能有效提高急危重患儿父母对护士的信任度.
作者:卢琼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运动疗法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94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进行心理干预和个体化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甚础上采用个体化运动疗法.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8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个体化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魏中华;臧志坤;田红梅;朱永鑫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对新护士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新护士自来院时开始实施以人性化管理为主的行为干预,即做好新护士来院后的第1次接待;开展新护士来院后的心理健康维护;丰富集体活动,培养团队意识;合理安排岗前培训.采用自行设计的新护士自我评价表及护士长考核评估表进行评价.结果 工作1年时,新护士自我评估及护士长考核评估新护士人际关系、工作熟练度、合作共事等指标评分较工作3个月时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对新护士实施以人性化管理为主的行为干预,可提高她们的环境适应能力,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汪凤兰;马桂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压疮是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迫,造成细胞缺氧而坏死的现象,其实质就是压迫性溃疡[1].常发生于长期卧床、坐轮椅的患者,或者过瘦、过胖、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作者:黄茵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对31例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患者,用长托宁治疗,常规加用胆碱酯酶复活剂,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腺体分泌、皮肤颜色、瞳孔以及全血胆碱酯酶水平的变化.结果 长托宁有效用药次数、用药总量分别为(6.3±3.1)次、(3.9±9.1)mg;对M样症状和N样症状的控制时间为(0.9±0.5)h、(20.4±11.5)h;治疗后1 h胆碱酯酶活性由治疗前的(28.2±16.5)%升至(48.5±20.2)%.应用长托宁治疗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患者疗效好,安全.了解长托宁的特性及作用机制,严密监测用药过程是避免用量不足和过量的重要保障.
作者:刘卫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女性糖尿病患者月经期的血糖变化,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 对42例正常月经的女性糖尿病患者经前期及月经期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进行监测.结果 42例患者月经期FPG显著高于经前期(P<0.01),其中胰岛素治疗患者FBG变化高于口服治疗患者.结论 需注意女性糖尿病患者月经期血糖变化,特别是对胰岛素治疗患者,以便及时予以调整治疗方案,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使病情得到控制.
作者:屠云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对1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EnSite-NavX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术后即刻均达到了完全肺静脉内电位隔离,随访3~12个月,18例根治,1例有效.提出详细掌握手术步骤、熟悉三维标测系统和射频仪的使用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熟悉手术相关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并及早处理,是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医护配合默契程度的关键.
作者:张晓华;邵爱英;郭春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提高早产儿氧疗安全性,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方法 参照《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自行设计新生儿病房氧疗知情同意书,对执行氧疗的早产儿父母及时告知病情并签署氧疗知情同意书.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患儿父母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及投诉的情况.结果 患儿住院4~26 d,均未发生氧疗并发症,患儿父母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为99.2%;仅发生1起医患纠纷.结论 氧疗知情同意书应用于早产儿氧疗护理中,有利于提高早产儿氧疗的安全性,提高无陪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叶天惠;易永红;华丽;黄实;陈锦秀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提高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方法 将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出院前对两组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并进行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戒烟、心理支持、运动训练、营养指导等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延缓其肺功能下降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杨小梅;李卫青;高春红;曾碧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医护共同参与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临床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将32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2例)和对照组(160例).观察组采用医护共同参与健康教育的模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由管床护士负责实施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前分别对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进行评价,并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学习健康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梅咏华;肖晓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