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支兰;孙建萍;张露;曹文静
目的 探讨马黄酊湿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74例化疗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局部应用马黄酊湿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马黄酊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满意,是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平;张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女性糖尿病患者月经期的血糖变化,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 对42例正常月经的女性糖尿病患者经前期及月经期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进行监测.结果 42例患者月经期FPG显著高于经前期(P<0.01),其中胰岛素治疗患者FBG变化高于口服治疗患者.结论 需注意女性糖尿病患者月经期血糖变化,特别是对胰岛素治疗患者,以便及时予以调整治疗方案,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使病情得到控制.
作者:屠云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明确社区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切实提高社区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汾阳市城区284名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56~158(116.87±18.93)分,自护能力处于低、中、高水平者分别占0.35%、41.90%、57.75%.老年人社会支持得分为11~59(35.87±7.53)分;其社会支持水平因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方式、既往职业、个人月收入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均P<0.01);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其自我概念、自护动机、自护知识维度和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 社会支持的提高对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有促进作用.社区护理工作者应充分利用一切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和信息支持,采取各种措施挖掘老年人的自我护理潜能,以全面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杨支兰;孙建萍;张露;曹文静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提高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方法 将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出院前对两组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并进行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戒烟、心理支持、运动训练、营养指导等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延缓其肺功能下降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杨小梅;李卫青;高春红;曾碧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由于肥胖儿头皮下脂肪厚,血管隐藏深,且有的患儿发质硬或头部皮肤发青,血管不易观察,给头皮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
作者:郭少峰;金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提高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知识水平,减少血管性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对154例住院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血管性疾病发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B族维生素与血管性疾病的关系,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等.结果 教育后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采用科学饮食方式的比例较教育前显著提高(均P<0.01);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P<0.05).结论 对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进行Hcy知识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饮食习惯,减少血管性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书平;赵莉;杨文革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调动糖尿病患者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糖尿病教育效果.方法 选择社区94例2型糖尿病患者,每2个月1次轮流组织部分患者采用以问题为基础(PBL)教学方式实施糖尿病教育,连续1年,均于听课≥2次课后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糖尿病知识掌握率为95.74%~100%,肯定PBL教学方式为94.68%~98.94%.结论 PBL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学习兴趣及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者:李卡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合理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提高其饮食治疗依从性.方法 将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糖尿病饮食常规进行饮食治疗,观察组采用自制膳食卡进行饮食治疗,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饮食治疗依从性、对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知晓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对饮食知识的知晓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糖控制较平稳(P<0.05,P<0.01).结论 膳食卡便于糖尿病患者获得正规饮食治疗.
作者:任伟;陆群;孙海峰;陈丽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急危重患儿父母对护士的信任程度,为持续改进儿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对590名急危重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儿父母对护士的信任度总体较高,评分为141.68±12.43;在一贯性、对护士知识和技术的权威性方面信任度高,而安心感、对未来的信心评分偏低.结论 需根据患儿父母的需求实施系统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履行告知义务,有效地促进护患沟通,遵从人际关系的尊重原则,尊重和重视患儿父母,满足患儿父母的需求,才能有效提高急危重患儿父母对护士的信任度.
作者:卢琼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生存质量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便利抽取住院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38例,应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存质量测评表测量其疾病不确定感及生存质量.结果 COPD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呈中等强度,评分为87.30±13.22;生存质量评分为84.17±6.13;COPD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生存质量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 对COPD患者需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其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孙玉姣;贡浩凌;庄利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PTCA术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后主要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86例PTCA术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治疗过程中做好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抽取血标本;做好心理护理等.结果 77例PTCA术患者未发生出血征象及并发症,9例出现不同部位出血,其中穿刺点出血4例,口腔牙龈出血2例,尿隐血测试阳性2例,大便隐血测试阴性1例,迟发性心脏压塞1例.结论 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于PTCA后患者,能明显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但是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患者出血风险增大,术后应针对这一特点进行重点观察与护理.
作者:薛晶;高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压疮是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迫,造成细胞缺氧而坏死的现象,其实质就是压迫性溃疡[1].常发生于长期卧床、坐轮椅的患者,或者过瘦、过胖、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作者:黄茵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1名三年制专科护理班学生分为实验班(71名)和对照班(70名),在临床实习前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培训,实验班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培训.结果 实验班外周静脉留置针操作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班(均P<0.01).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学生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可提高其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快与临床接轨,并有益于提高综合能力.
作者:王亚敏;杨桂芝;黄晓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脂质载体前列腺素E1(Lipo-PGE1)对皮肤缺血-再灌注损伤压疮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为压疮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缺血组(I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Lipo-PGE1干预组(PGE1组)各8只.三组均于压疮装置上受压2 h,Ⅰ组解除受压后立即处死;IR组、PGE1组解除受压前10 min分别于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Lipo-PGE1,解除受压4 h时处死.结果 与Ⅰ组、PGE1组比较,IR组SOD活性显著降低,MDA、LDH、ET-1、NO含量显著增加(均P<0.05).而PGE1组各项指标与I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压疮形成中发挥作用,Lipo-PGE1能有效拮抗氧自由基对皮肤的损伤,减轻皮肤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杨晔琴;姜丽萍;蔡福满;韦泾云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有效且易被老年患者接受的治疗便秘的方法.方法 将90例老年便秘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甘露醇加肥皂水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肥皂水灌肠.结果 观察组灌肠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灌肠液保留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 利用甘露醇加肥皂水保留灌肠可有效解除便秘,易于被老年便秘患者接受.
作者:陈国英;刘丽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综合分析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重要意义和研究进展,发现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存在的问题包括公众对急救知识重要性认识不够,急救意识有待提高;缺乏完善的急救普及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及方式有待更新;医院急救知识培训及健康教育有待加强.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期加强广大护理工作者对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关注和参与,提高公众参与急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作者:王晓娟;付沫;赵世莉;付保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将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住院号单双分成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5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雾化药物均为细辛脑,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为6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细辛脑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明显,能减轻患儿气喘状态,有利于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作者:熊会佳;刘芳;沈群姣;黄荣华;何利波;黄永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阐述了危机管理的内涵、基本模式及护理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分析诱发护理危机的因素,并对护理危机管理的对策如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加强危机的预警意识、培养高素质的危机管理人员和危机发生时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倪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患者常因呼吸系统疾病或是其他脏器疾患诱发通气障碍,为了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在一段时间内需要氧气吸入.
作者:刘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规范留置导尿及其护理过程,降低留置导尿感染率.方法 将73例留置导尿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按无菌操作原则置尿管,置管后以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6 Sigma改进模式及失效模式测量、分析留置导尿管感染主要原因,改进置管及置管后护理操作流程.结果 留置导尿的第5、7天,观察组尿道口有菌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中段尿、导尿管和集尿袋接口处有菌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6 Sigma方法系统分析留置导尿感染原因准确,采取的控制感染措施能有效降低留置导尿感染风险.
作者:戴慧珊;施雁;毛雅芬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