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红梅;墨伟静;朱永鑫;缪亚红
老年精神病患者因精神症状所致,常有兴奋、躁动、冲动毁物、消极自伤的行为,加上老年人运动功能减退,稍有疏忽就会发生不安全事件.
作者:姚敏红;吴晓梅;李金香;蔡燕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低血糖指数食物饮食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低血糖指数食物饮食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教育,两组均随访观察4周.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艾(均P<0.01).结论 低血糖指数食物饮食教育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饮食依从性和平稳控制血糖.
作者:陈月崧;陈艳鸿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绘制体温单是护士的一项日常工作,由于格子小、数量多、标记的信息量大,极易画错,重新绘制时稍不注意也容易出错,增加了护士工作量.
作者:周珍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对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深静脉导管终池置入进行闭式循环引流置换脑脊液.结果 置管时间为4~8d,无1例发生继发性颅内感染及脑疝等并发症.治愈20例,好转6例,无效4例,其中1例因再出血病情加重死亡,总有效率86.7%.提出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术中准确传递所需用物,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控制脑脊液引流速度和置换速度,做好引流管护理,可促进颅内积血消散,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卢叶玲;李慧敏;李次发;曾雪清;刘春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为6例长期携带胰岛素泵患者及家属建立家庭护理支持小组,实施院内培训,指导设计与使用家庭病情一览表,返院再教育及随访等全方位的护理干预,结果 3例血糖控制理想,3例控制较好,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感染等.提出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长期携带胰岛素泵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纯桃;陈翠芬;何琴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亲属实施认知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1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亲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安全护理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住院观察表记录患者自杀、外走、自伤、伤人行为;并于患者出院前1 d对陪护亲属进行疾病认知调查.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陪护亲属对疾病的概念、疾病的治疗、疾病的转归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自杀未遂、外走、自伤、伤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认知疗法能提高陪护亲属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度及监护能力,减少患者自杀、外走、自伤、伤人的发生,从而提高监护质量,并为预防医患纠纷提供了证据.
作者:邱吉玲;邱新建;黄萍;林小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由于制药厂家设备的转换,输液瓶瓶口在传统的铝盖上加封了塑料盖,这种塑料盖不易剥落.传统启瓶器双面设有单齿、多齿结构及开启大小瓶铝盖装置,持正面,多齿接触不到塑料盖.无法开启;持反面,单齿紧卡铝盖,稍用力则将铝盖、塑料盖同时启开,造成瓶口污染和药液浪费.
作者:方琼;周志敏;沈琼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介绍职业倦怠的定义、来源及国内外研究职业倦怠的常用测量工具,总结引起护士职业倦怠的工作和职业特征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三方面的相关因素.从社会、医院、护理管理者、护士自身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对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提出今后研究展望.述文献
作者:李皓明;史蕾;陆爱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为解决医用螺纹管消毒浸泡时上浮、不易浸没和消毒后不易干燥等问题,自行设计医用螺纹管消毒支架并应用于临床.结果 消毒时用消毒支架固定医用螺纹管可使管道内均匀充满消毒剂,缩短消毒后管道的干燥时间.提出该装置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提高医用螺纹管浸泡消毒的效果,延长消毒后干燥保存时间.
作者:薛菊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健康体检人群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需求.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89名健康受检者就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54.8%受检者不知道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71.5%了解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累及器官,而对糖尿痛可引起足部、神经病变的知晓率不足50.0%.81.2%对合理饮食、控制肥胖能预防糖尿病持肯定态度,而52.2%不认为控制烟酒能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受检者对糖尿病预防措施、并发症及治疗知识的需求占前3位.结论 体检人群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存在不足,对糖尿病的预防认知不够.医护人员应加强糖尿病各方面知识的推广和普及,提高体检人群的防护意识,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作者:樊学翠;张培芳;侯元华;霍素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对4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吹吸管、做舌操、冷刺激口咽部、进食训练的康复训练.结果 训练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优于训练前(P<0.01).结论 进行有针对性、系统的吞咽功能训练可以使患者尽早建立良好的吞咽反射,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素萍;纳娜;王海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癌症患儿的疼痛程度、持续时间、部位、性质、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护理评估单回顾性分析1年内经历过疼痛的303例患儿基本资料和疼痛资料.结果 疼痛程度受年龄和部位的影响(P<0.05,P<0.01);疼痛持续时间受部位和疼痛原因的影响(均P<0.01).结论 癌症患儿疼痛普遍存在.且有一定的特点,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和护理,以促进有效的疼痛管理.
作者:沈南平;张晓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综述国内外氧气湿化液的应用现状以及湿化液污染与呼吸道感染相关性的研究,为正确使用氧气湿化液,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提供依据.
作者:邹灯秀;李秀云;徐敏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常用的急救技术,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拔管前必须试堵管,而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种很满意的堵管物.
作者:陈文蓉;李小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辨证施护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疾病证型进行辨证施护.采用2型糖尿痛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定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1个月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疾病、心理功能、满意程度3个维度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辨证施护能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舒适.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空气渡压力治疗仪配合维生素E霜外涂治疗老年患者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老年输液外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维生素E霜外涂输液外渗部位.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时照组(P<0.01),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配合维生素E霜外涂治疗老年患者输液外渗疗效确切;可减少静脉炎发生.
作者:曹新建;曹翠琴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藏医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施护的效果.方法 对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藏药浴及口服,同时辨证施护.结果 显效48例(80.0%),有效8例(13.3%),无效4例(6.7%).总有效率93.3%.结论 辨证施护能促进藏医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作者:韩慧敏;卓马才旦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护士个人发展竞争性态度的特点,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竞争力.方法 采用个人发展竞争性态度量表对98名综合性医院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个人发展竞争性态度总体表现较好,评分为(49.1±7.8)分;护士的个人发展竞争性态度受年龄、护龄、所属科室、工作满意度影响(P<0.05,P<0.01).结论 护士所表现的是一种良性竞争态度,护理管理者需正确评价护理人员的竞争态度,并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管理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竞争力,促进护理队伍建设.
作者:邵文利;李喆;史淑萍;丹金秀;王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食醋保留灌肠对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将8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支持、护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食醋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ALT、TBIL、PT、PTA、血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主要并发症如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联合食醋保留灌肠可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作者:楚秀菊;孙兆翠;张延萍;张爱银;蒋纪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持续救护模式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及成效.方法 对NICU收冶的1 207例危重新生儿实施持续救护模式,包括院前转运采用STABLE模式,住院期间运用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性护理模式(NIDCAP)和出院后给予定期随访、早期干预模式.结果 采用持续救护模式后,危重新生儿转运成功率为100%,治愈率为96.5%,病死率3.5%.体重<1000 g早产儿的救治存活率为88.5%.出院随访130例.早期发现脑瘫2例,神经发育迟缓4例,后者通过积极干预后,明显好转.结论 持续救护模式对危重新生儿的救护安全、有效.
作者:赵敏慧;丁红;陆春梅 刊期: 200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