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窦中华

关键词:老年肺炎, 抗生素, 热毒宁注射液, 疗效, 安全性
摘要:目的:科学合理的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老年性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用80例60岁以上的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抗生素+热毒宁)和对照组(抗生素组)各40例,分别治疗14d后,比较疗效,评价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老年肺炎的安全有效,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提高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联合苯溴马隆对痛风石切除术后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联合苯溴马隆对痛风石切除术后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痛风石切除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数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术前1天及术后第3天检查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术后3天起治疗组给予口服四妙散加五味消毒饮以及苯溴马隆片50mg,其中,中药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早晚各一次,连服14天;对照组只给予口服苯溴马隆片50mg,每日1次,连服14天.14天后复查血清尿酸,比较观察两组术后血清尿酸变化及治疗后血清尿酸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能有效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其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联合苯溴马隆片能有效降低痛风石切除术后血清尿酸水平,与单纯口服苯溴马隆对比,疗效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张会良;蔡亮;杨健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补中益气汤在肛肠疾病中的运用

    目的:观察肛肠疾病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5月~2010年7月,我科收治的70例肛肠病患者,其中老年性便秘患者6例,慢性结肠炎患者14例,肛门失禁患者9例,阴道后壁膨出致便秘患者6例,内痔患者14例,外痔患者16例,直肠脱垂患者5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38例,对上述80例患者,均应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并依据临床症状,辨证施治.结果:患者在腹痛、腹泻、便血、便秘、坠胀、脱出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明显改善.结论: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肛肠疾病患者,对于改善其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药煎剂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经过雾化之后的中药煎剂在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将我院儿科在2009年3月~2010年10期间收治的56例小儿喘憋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所有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抗感染、平喘、止咳等药物结合的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有效、无效数目和其比率都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即(P<0.01),两组实验治疗方法下的总的有效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效果中,加入有中药煎剂雾化吸入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凌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药加针灸治疗剖宫产术后早排气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加针灸治疗剖宫产术后早排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输液、抗感染、止血、促宫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加服自拟排气汤和穴位针灸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程度.结果:治疗组的患者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肠呜音恢复的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大大缩短(P<0.01),腹胀患者的数量明显减少(P<0.01),治疗效果非常理想.结论:中药加针灸治疗剖宫产术后早排气效果非常理想,应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顺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从心脾论治阳痿35例

    本文介绍了用中医中药从心脾论治阳瘘,其疗效显著.

    作者:潘应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医辨证治疗胸痹8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胸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胸痹患者根据不同的症候辨证治疗和同期84例胸痹患者经普通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做对比.结果:治疗组84例中痊愈占18.1%,显效占33.3%,好转占38.9%,无效占9.7%,总有效率90.3%.对照组84例中痊愈占11.1%,显效占27.8%,好转占41.70%,无效占19.4%,总有效率80.6%.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胸痹的疗效良好.

    作者:江小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老年胸痹与疾病相关性的临床观察研究和临证思维

    目的:探讨老年胸痹的临床疾病和证型分布情况,分析临证思路.方法:收集我院老年病科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60岁以上的139例合并胸痛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疾病的分布规律和证型特点.结果:老年胸痹为脏腑气血亏虚,痰湿瘀阻,常伴食积食滞和化热,而引发疾病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其次为肺部疾患、糖尿病神经症、胸壁疾患等.结论:不同疾病的胸痛常有不同的伴随症状,胸痹的诊治应注意辨证与辨病的统一.

    作者:吕均;樊慧;张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逐瘀降浊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逐瘀降浊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塞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给予逐瘀降浊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逐瘀降浊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患者,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

    作者:陈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清热利湿逐瘀汤联合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逐瘀汤联合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药抗炎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逐瘀汤联合灌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慢性前列腺炎症状量表(NIH-CPSI)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NIH-CPSI、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较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NIH-CPSI、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利湿逐瘀汤联合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德华;李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自拟结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结肠汤内服加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子结肠汤口服同时进行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子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并以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奴夫卡因保留灌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承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麻黄杏苏散治疗急性支气管炎13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纯中药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麻黄杏苏散治疗急性支气管炎,观察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的情况.结果:经过1~3个疗程的治疗,治愈115例,占86%,好转7例,占5%,无效12例,占9%,总有效率91%.临床使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咳嗽消失的平均时间为(6±1)天.结论:麻黄杏苏散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海澄;魏炳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六味芍甘汤治疗中老年足跟痛68例临床体会

    足跟痛又称跟痛症,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的病症.通过中医药治疗,探讨中医药治疗中老年足跟痛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自拟六味芍甘汤水冲内服(华润三九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日一剂,分两次服.治疗68例.结果:痊愈56例,有效11例,无效1例.结论:六味芍甘汤有较强的解痉止痛,抗炎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索用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针刺加拔罐治疗筋膜内血肿24例

    目的:探讨针刺加拔罐疗法治疗筋膜内血肿有临床疗效.方法:取病患部位的压痛点针刺后拔罐.结论:采用针刺加拔罐疗法治疗筋膜内血肿疗效较好.

    作者:陈振霖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60例

    目的: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更加确切.方法:将患者按照年龄、性别、病程、梗塞面积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俩组,每组30人.对照组以常规西医治疗原则治疗,治疗组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人,好转26人,无效1人;对照组治愈0人,好转20人,无效10人.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显著的治疗疗效.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我们单纯的以西医药物治疗,同时结合中药口服、康复治疗,对患者中枢神经的有效正性刺激,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作者:张鹏;高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穴位贴敷用于预防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预防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肛肠术后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预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用三阴交、气海两穴进行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潴留的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且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全部治愈,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2.5%,P<0.01.结论:穴位贴敷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艳;陆琳;张嵬;卢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几点体会

    简述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论治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适应症及其注意事项;总结个人在中医治疗糖尿病中的临床经验.

    作者:汤婷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震荡的辨证施护

    脑震荡是外力作用于头部后而出现意识障碍的脑外伤.对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医疗护理措施,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互为补充,标本兼治,收到了满意疗效.

    作者:任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自拟胃炎灵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胃炎灵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16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胃炎灵治疗组和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和枸椽酸钾对照组治疗,每组各80例,疗程4周.结果:胃炎灵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炎灵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国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活血接骨方治疗伤骨科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活血接骨方治疗伤骨科疾病临床疗效.方法: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口服独一味胶囊,治疗组采用自拟的活血接骨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好转率在骨折、脱臼、颈腰腿痛、软组织损伤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接骨方治疗伤骨科疾病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罗永岚;李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医辨证治疗对脑梗塞患者恢复期的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收集临床病例,阐明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临床证候特征,为今后中医药参与脑梗塞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以期能够使脑梗塞恢复期的中医药治疗系统化、规范化.方法:对患者的病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入院后的血生化检查和头颅CT检查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上述因素与脑梗塞恢复期各主要证型之间的相关性.对可以进行统计学分析的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虚证以肝肾阴虚为主,总共44例,占50.6%,其次为气虚,总共39例,占44.8%.标实证以痰瘀互阻为主,总共44例,占50.6%.本虚标实组合证以肝肾阴虚,痰瘀互阻证为主,总共42例,占48.3%.结论: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证侯特征,以肝肾阴虚,痰瘀互阻证和气虚血瘀证为主.伴有高血压病病史的脑梗塞恢复期的患者其证侯特征以肝肾阴虚,痰瘀互阻证为主;伴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证侯以气虚血瘀证为多,血浆纤维蛋白原在气虚血瘀证中升高的更明显.

    作者:何国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