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系统在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

曾尟枚;韩璇;刘非凡

关键词:低氧血症, 动脉血气采集系统, 标本采集
摘要:目的 探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系统在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196例低氧血症血气分析检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9例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观察组97例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系统采血.结果 观察组动脉血气标本一次采集成功率和自动回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误穿静脉发生率及患者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低氧血症患者应用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系统收集血气分析标本,提高了一次采集成功率和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净化治疗重度乌头碱急性中毒患者的护理

    对11例重度乌头碱急性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床旁血液净化(活性炭吸附血液灌流)治疗,并在治疗前严格执行血液净化技术操作规程;治疗中严密监测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治疗后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结果 10例康复出院,1例因循环衰竭而死亡.提示血液净化治疗可提高重度乌头碱急性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治疗中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治疗中护理.

    作者:陶莉;邱俏檬;金小慧;俞继芳;纳涛;卢中秋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OA办公系统在供应室的应用

    将OA办公系统应用到医院供应室消毒灭菌物品管理,统计月报表管理及护理人员管理中,减少了差错发生,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供应室的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作者:何正慧;邵成香;刘汉梅;罗光运;王红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常见误差原因分析

    从血压计的发展简史和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存在的误差及原因进行综述.提出仪器、护理人员技术、受测者心理和生理因素以及环境是发生误差的主要原因,为规范临床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操作,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白彩锋;刘茜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垫式固定法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输液渗漏造成重复穿刺是儿科护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婴幼儿因不能自主表达,自制能力差,加之血管细小,能见度低,且头部形状特殊,不易有效固定.鉴此,我科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垫式固定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叶顺珍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非医学类专业设置健康基本护理课程的教学实践

    目的 探讨非医学类专业开设健康基本护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效果.方法 以本校非医学类专业179名大学生为对象开设健康基本护理课程,并通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其效果.结果 162人考核合格,余17人因缺课3次以上未获得学分;98.8%学生表示对该课程感兴趣,认为开设该课程很有必要;91.1%学生认为通过学习收获很大;93.5%学生对教学内容及方法满意.结论 健康基本护理课程的开设满足了非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对提高大学生健康自我护理的意识和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邹凌燕;王克芳;高庆岭;仝春兰;王翠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特布他林诱导排痰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患者采用特布他林加高渗盐水吸入诱导排痰的效果.方法 将42例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4%盐水诱导排痰,观察组采用特布他林加4%盐水诱导排痰,观察两组患者所收集的痰液质量以及雾化前后患者肺功能(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变化.结果 诱导后两组均荻取合格痰液,痰量、痰液中鳞状上皮细胞含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但对照组FEV1值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特布他林加高渗盐水吸入诱导支气管哮喘患者排痰安全、有效,且能增加患者舒适感.

    作者:张玉萍;刘扣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掌上电脑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调查

    目的 了解护士在临床中应用掌上电脑(PDA)的情况,为进一步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应用PDA科室的4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0.5%护士喜欢应用PDA,认为操作简单,能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减少护理差错和计费差错;41.5%护士认为PDA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92.7%护士认为PDA会很快在临床普及使用等.结论 绝大多数护士对应用PDA持赞成态度,但目前PDA的临床应用较为局限,其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作者:崔慧霞;郭爱敏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回访式健康教育对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回访式健康教育对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84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按计划实施回访,跟踪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行为教育;对照组出院后未接受跟踪回访.结果 出院后1年,观察组健康行为显著好于对照组,放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回访式健康教育满足了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患者的健康需求,增强了患者坚持功能康复锻炼和健康行为的主观意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李凤英;马明华;冷明英;满莹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急诊休克患者两种静脉采血方法的比较

    急诊休克患者病情危重,需采集血标本协助迅速作出诊断.休克患者由于外周静脉塌陷,给采血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将股静脉采血法和外周静脉采血法进行比较,旨在为急诊休克患者快速采血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闻玉萍;李翠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对网络成瘾患者家庭关怀度及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网络成瘾患者家庭关怀度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对80例住院网络成瘾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于干预前、干预后12周分别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DS、SAS)评定其效果.结果 干预后患者家庭功能良好率以及APGAR中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亲密度诸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住院网络成瘾患者家庭关怀度,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戒除网瘾,回归家庭.

    作者:苏颖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缓解期白血病患儿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缓解期白血病患儿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找出家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对68例确诊白血病并处于缓解期的患儿家庭(观察组)进行调查,并与国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亲密度、适应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64.7%家庭成员的亲密度类型为缠结,55.9%家庭成员的适应性类型为灵活;平衡型家庭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中间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护理中应加强对缓解期白血病患儿家庭的指导,促进患儿家庭体系向平衡型转化,从而保证家庭成员功能的正常发展.

    作者:王蕾;洪黛玲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结核病患者服刑期间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服刑期间用药依从性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0例服刑期间的结核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60例中26例用药不依从,占43.3%;其中,服刑期越长者其用药依从性越差;对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危害的过分担心、对治疗结核病相关知识的错误认知以及服刑过程中的投机行为为用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结论 结核病患者服刑期间用药依从性差,加强用药督导和心理干预、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加强法制教育可望提高服刑结核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作者:陈金平;谷崇俭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1例氨苯砜过敏反应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对1例应用氨苯砜治疗致全身皮疹及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护肝、激素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10 d后病情缓解出院.提出对皮肤病患者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及药物剂量用法,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皮肤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杨柳;陈勤;程丹丹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1例骨髓移植术后并发重型肝炎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护理

    对1例骨髓移植术后在血型转换中并发重型肝炎的患者,通过人工肝支持系统进行4次血浆置换术,结果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提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血型抗体滴度的监测、选取合适血型的血浆,以及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正确的饮食指导,是保证患者血浆置换术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

    作者:秦红;余文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间接敷药法治疗腰肌劳损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间接敷药法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和对皮肤的损害.方法 将20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00例,均采用本院自制活血止痛散外敷,直接敷药组将药物直接涂于患外,间接敷药组将药物涂于高织棉纱布或无纺布上置于患处皮肤,两组均用红外线照射30 min,治疗10 d.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皮肤损害发生率比较,间接敷药组显著低于直接敷药组(P<0.01).结论 间接敷药法不影响中药治疗效果,且皮肤损害较少,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雍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波尔护理学院实践教学的特色与启示

    考察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波尔护理学院实践教学工作,了解到该学院在实验教学方法、护理实验室的管理和临床教学的组织与安排等方面均有其特点,对进一步推动护理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作者:李斯俭;张青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医疗服务中心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医疗服务中心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方法 对我院医疗服务中心2004年4月至2007年3月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安全隐患共80次,造成不良后果25次.结论 医疗服务中心工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应采取措施优化服务流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强化法律意识,做好各项记录;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培训;完善医疗职业保险制度,保障员工利益等措施以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李芬;朱佳晖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医院船再生医疗器械的质控管理

    介绍对医院船再生医疗器械严格进行回收、洗涤、包装、灭菌、发放、监测各个环节的操作和管理方法,提出重视及加强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可保证战时军队再生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达到迅速救治伤员并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

    作者:张锦;赵会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慢性腹泻患者的辨证施护

    目的 探讨慢性腹泻患者辨证施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50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干预组(26例),两组均给予抗炎止泻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辨证施护.结果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92.3%,对照组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辨证施护可提高慢性腹泻患者疗效.

    作者:王丽珍;赵荣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两种气道湿化法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温湿交换器与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开放气道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温湿交换器法(对照组)和微量泵(观察组)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湿化效果.结果 观察组痰痂形成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微量泵持续湿化法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后气道湿化效果好、安全.

    作者:区洁芬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