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露露
目的:观察中药防哮饮早期干预对哮喘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卵蛋白(OVA)和氢氧化铝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吸入卵蛋白激发的方法复制哮喘小鼠模型.将6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A正常对照组、B哮喘模型组、C防哮饮小剂量组、D防哮饮中剂量组、E防哮饮大剂量组、F布地奈德组.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IL-18的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B组与A、C、D、E、F组相比,小鼠血清IL-18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1);C、D、E、F组小鼠血清IL-18的含量均显著高于B组(P均<0.01);D组小鼠血清IL-18的含量高于F组(P<0.01);E组小鼠血清IL-18的含量明显高于F组(P<0.05).结论:中药防哮饮通过上调IL-18表达水平,从而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保护作用,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
作者:宾博平;王婷婷;黄小琪;梁丽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为血瘀气滞,脉络闭阻者,用中药、电针与电针加中药进行临床比较.结果:电针加中药组临床控制67例(占67%),显效23例(占23%),进步10例(10%),无效0例(占0%),总有效率为100%.单纯电针组临床控制47例(占47%),显效20例(占20%),进步33例(33%),无效0例(占0%),总有效率为100%.单纯中药组临床控制31例(占31%),显效40例(占40%),进步25例(25%),无效4例(占4%),总有效率为96%.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三组平均起效时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单纯电针、单纯中药治疗.
作者:董必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人2009年1月~2010年3月在本人进行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本人自拟中药配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08%,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中药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常林跃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疾病之一.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做到鉴别诊断、灵活辨证施治,同时以中医治疗为主,西医配合为辅的思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作者:黄天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雷公藤多苷,口服,1mg·kg-1·d-1分三次口服;治疗3个月.对照组:双嘧达莫,口服,5mg·kg-1·d-1,分三次口服,疗程3个月.所有患者于用药3月后根据皮肤紫癜变化情况、24h尿蛋白定量、尿常规RBC计数等对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4例.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多苷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有明显疗效.
作者:黎显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胃炎灵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16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胃炎灵治疗组和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和枸椽酸钾对照组治疗,每组各80例,疗程4周.结果:胃炎灵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炎灵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国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活血接骨方治疗伤骨科疾病临床疗效.方法: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口服独一味胶囊,治疗组采用自拟的活血接骨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好转率在骨折、脱臼、颈腰腿痛、软组织损伤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接骨方治疗伤骨科疾病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罗永岚;李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妇女病发病情况和妇女病疾病谱的变化趋势,把握当前妇女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方法:对6700例妇女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出常见病所占比率和发展趋势.结果:患病率达64.80%,疾病顺位前四位依次为:宫颈肥大、宫颈糜烂、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结论: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妇女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妇女病的防治.
作者:李积存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收集了名医姚荷生先生运用防已茯苓汤加减辨治的亲笔病案77例,通过数据整理、统计分析,客观探讨其运用本方的辨证指征与加减方法,挖掘其活用本方的学术思想与独到经验,推广名方防已茯苓汤的使用范围,启迪后学对经方、经典的活学活用.
作者:吴科;黄波;刘英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介绍了用中医中药从心脾论治阳瘘,其疗效显著.
作者:潘应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盐水折管封管法在静脉留置针中使用,其疗效显著,提高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效果.
作者:邢红英;刘巧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根管治疗是急、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病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用特有的器械将存在于髓腔内、根尖周的病源刺激物取出,以达到防治急、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病的目的,但它也有局限性,在失败的诸多因素中,根管内及根尖周微生物的再感染是主要的,只有在根管预备、根管充填及牙冠修复过程中尽可能严格的按照要求和步骤操作,才能将根管治疗后再感染的几率降到低.本文对根管治疗后再感染的原因及预防作一综述.
作者:李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下肢骨折后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00例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平均随机分为中药CPM组和单纯CPM组,两组均予下肢关节恢复器(CPM)治疗,中药CPM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熏洗,比较两组的总体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JOA各项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结果:中药CPM组治愈率为72%,单纯CPM组治愈率为10%,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经秩和检验组间比较,H=6.32,P<0.05,中药CPM组优于单纯CPM组.治疗后,中药CPM组JOA膝关节步行疼痛、上下楼梯、关节活动度、肿胀评分均优于术前(d=9.1±2.3,d=8.3±2.1,d=11.1±2.4,d=4.3±0.9,均有P<0.05),单纯CPM组各项评分也均优于术前(d=5.2±2.2,d=4.0±1.9,d=6.9±2.1,d=2.7±0.9,均有P<0.05).中药CPM组各项评分增幅大于单纯CPM组(P<0.05).结论:CPM机牵引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肯定,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可进一步增进总体疗效,提高治愈率,改善症状,提高关节活动度,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仕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胸痹的临床疾病和证型分布情况,分析临证思路.方法:收集我院老年病科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60岁以上的139例合并胸痛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疾病的分布规律和证型特点.结果:老年胸痹为脏腑气血亏虚,痰湿瘀阻,常伴食积食滞和化热,而引发疾病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其次为肺部疾患、糖尿病神经症、胸壁疾患等.结论:不同疾病的胸痛常有不同的伴随症状,胸痹的诊治应注意辨证与辨病的统一.
作者:吕均;樊慧;张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胸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胸痹患者根据不同的症候辨证治疗和同期84例胸痹患者经普通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做对比.结果:治疗组84例中痊愈占18.1%,显效占33.3%,好转占38.9%,无效占9.7%,总有效率90.3%.对照组84例中痊愈占11.1%,显效占27.8%,好转占41.70%,无效占19.4%,总有效率80.6%.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胸痹的疗效良好.
作者:江小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自拟结肠汤内服加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子结肠汤口服同时进行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子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并以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奴夫卡因保留灌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承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定喘汤治疗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外科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为中药定喘汤加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为西医常规疗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好转率、无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2%、8%、4%、96%;对照组有效率、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6%、12%、12%、88%,P值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疗效显著.
作者:谢新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更加确切.方法:将患者按照年龄、性别、病程、梗塞面积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俩组,每组30人.对照组以常规西医治疗原则治疗,治疗组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人,好转26人,无效1人;对照组治愈0人,好转20人,无效10人.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显著的治疗疗效.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我们单纯的以西医药物治疗,同时结合中药口服、康复治疗,对患者中枢神经的有效正性刺激,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作者:张鹏;高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黄褐斑又称蝴蝶斑,以中青年女性多见.治疗黄褐斑应以调理脏腑机能为主,只有脏腑机能条达气血充盈,才能从根本上治愈.因此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用疏肝健脾补肾的方法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苗凌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16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组)各8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63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痊愈41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情况.结论: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