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晓敏;任晓华;崔永安;左小东
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是催化血红素降解的限速酶,能催化血红素降解为一氧化碳(C0)、铁和胆红素,其降解产物在调节机体稳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来研究表明,促进HO-1高表达可以减轻器官移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调节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在肝移植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丁晶;李济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介导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及基膜的降解, 是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必要步骤.MMP-10是MMP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本文作者旨在使用Real-time PCR法研究MMP-10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性别、年龄、分期、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
作者:朱少伟;罗光华;张晓膺;郑璐;魏江;朱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静脉输液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对静脉输液工作的满意率. 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227例住院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者进行调查,针对问题采取对策. 结果:此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宣教内容简单,对此项工作缺乏主动性,同时还存在专业知识不全面,管理上缺乏检查和督促. 结论:静脉输液的健康教育是确保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对静脉输液工作满意率的前提.
作者:李琳;戴勤勤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Nestin、Wnt1和β-catenin在小鼠SVZa-RMS-OB通路的表达情况. 方法:取P0昆明小鼠全脑组织,冰冻切片,切片厚度为20μm,行免疫荧光双标检测Nestin和Wnt1在小鼠SVZa-RMS-OB通路的表达情况,行免疫荧光单标检测β-catenin小鼠SVZa-RMS-OB通路的表达情况. 结果:Nestin在SVZa表达高,在OB表达低,在RMS表达介于SVZa和OB之间;Wnt1在OB表达高,在RMS表达低,在SVZa的表达介于OB和RMS之间;β-catenin在SVZa表达高,在OB表达低,在RMS表达介于SVZa和OB之间. 结论:随着SVZa神经干细胞从SVZa向OB迁移,Nestin和β-catenin表达逐渐减低;Wnt1在迁移终点OB高表达,在RMS迁移途中表达低;Nestin、Wnt1和β-catenin在小鼠SVZa-RMS-OB通路的不同表达可能与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有关.
作者:张治元;杨辉;邱克军;刘仕勇;何家全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与细胞凋亡在良恶性胰腺组织中的表达,试图揭示NF-κB介导的抗凋亡机制在胰腺良恶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70份标本中胰腺癌30份、慢性胰腺炎20份,正常胰腺组织20份.标本中25份来自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45份来自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细胞NF-κB的表达,采用原位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胰腺癌标本的NF-κB p65蛋白表达在胰腺细胞的细胞核或细胞质,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凋亡细胞数增加,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慢性胰腺炎的NF-κB p65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而凋亡细胞增加,其中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NF-κB在胰腺肿瘤组织中的异常激活,抑制细胞凋亡,可能与适应癌组织旺盛增殖需求有关.NF-κB在慢性胰腺炎组织中活性减弱导致细胞凋亡状态增强,可能是慢性胰腺炎腺泡细胞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张国伟;周杰;廖彩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继发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是导致患者临床症状突然恶化或死亡的原因之一,但临床医师对此往往重视不够.据文献报道,如果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30%~40%的脑卒中患者会发生DVT,严重偏瘫患者发生率可高达60%~75%[1].现对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38例脑卒中并发下肢DVT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和发病原因.
作者:黄全胜;周蕊;张晓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重组蓝藻抗病毒蛋白N (CV-N)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的作用. 方法:通过观察药物毒性、细胞病变效应(CPE)、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判断CV-N的细胞毒性及抗病毒效果. 结果:CV-N对Vero细胞毒性较低(TC50为359 μg/ml),对CVB3无直接灭活作用,对阻止CVB3病毒吸附细胞的作用优于病毒唑,而对病毒的复制无明显抑制作用. 结论:CV-N作用于CVB3病毒感染的早期,有可能作为柯萨奇病毒感染的预防药物.
作者:吕锐;于红;阎博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微波消融技术以其安全、微创、疗效确切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该技术在治疗肾肿瘤方面处于起步期,作者旨在介绍该技术的原理及发展简史,以及微波治疗肾癌的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疗效监测及评价等有关问题.
作者:张婷;杨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脑缺省模式作为人脑的内在系统,在维持正常内省、认知、片段记忆等起重要作用.各种慢性脑部疾病均能引起脑缺省模式的改变,癫痫发作除可引起脑内异常激活外,对缺省模式网络也会产生影响.文中就静息人脑缺省模式网络的特点、癫痫与负激活、癫痫与脑缺省模式网络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陈志立;张志强;卢光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间收治8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PHPT发病年龄为15~75岁,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迁延,误诊率高.8例患者术前诊断均结合超声、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和CT等检查.所有患者血清钙升高和甲状旁腺素(PTH)检查均增高.8例PHPT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手术方式以直接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为主.术后患者症状改善,血清钙、PTH值明显下降.手术后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超声和放射性核素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ECT)可作为首选的定位诊断方法,定性诊断主要依靠血钙和甲状旁腺素升高.定位明确的甲状旁腺腺瘤可行单侧探查;要注意术后低钙血症的处理.
作者:顾军;于泽平;王少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奥沙利铂(L-OHP)是消化道肿瘤化疗中应用广的药物之一,以其为基础组成的FOLFOX4方案已成为进展期结、直肠癌公认的标准化疗方案.但患者对L-OHP的敏感性和不良反应有明显差异,其原因在于个体的药物遗传学特异性.文中从药物遗传学角度探讨如何预测L-OHP的化疗敏感性及不良反应,以指导胃肠癌临床个体化用药.
作者:邬晓敏;任晓华;崔永安;左小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人子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致癌作用的主要基因为E6、E7.E6蛋白能诱导端粒酶的表达,其机制是激活了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的转录活性.端粒酶激活是HPV感染后导致宫颈上皮瘤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关键性步骤.现就HPV感染及端粒酶hTERT在宫颈癌形成中的协同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建英;范明明;韩凤娟;吴效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标点法进行MRI和CT图像融合后的融合精度,以期为颅内肿瘤术后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寻找更有效的图像融合方法及精度评价标准. 方法:24例颅内肿瘤术后患者,在相同定位条件下进行MRI T1WI增强序列和术后定位CT扫描,采用Tris-Axes Landmark方法将其轴位MRI的T1WI增强序列与定位CT图像进行融合,寻找融合分数与融合误差之间的线性关系,并观察每例患者在三维空间的融合误差. 结果:融合分数和融合误差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0.985,回归方程为y=-0.551 3x+5.351 4,据此回归方程推测,融合分数>6.61者均可满足临床融合需要. 结论:标点法是放射治疗中一种较好的融合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定量评价MRI-CT融合精度,可应用于临床放射治疗中.
作者:李丹明;朱锡旭;武新虎;高淑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按照<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管理规范>(GPP)对医院制剂室进行了改造,根据资金少、场地小的实际情况,对占投资比例约30%的制药设备和器具选择了一条正确的改造思路,做到既节省投资,又达到GPP 的要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陆晓和;魏群利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病及多发病,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进行了4次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的人群中,1959年、1979年、1991年和2002年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5.11%、7.73%、11.88%和18.80%,呈明显上升趋势[1].顽固性高血压占整个高血压人群的5%~10%,文献报道其在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的比例占3%~29%[2].因此对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陈锐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56例髁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髁状突骨折好发于男性(82.14%);20~50岁年龄组患者占89.29%;致伤原因多为交通事故(51.79%),摔伤占26.79%;多发伤、合并伤占48.21%,伴颏部骨折占48.21%;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和基本恢复占89.29%. 结论:髁状突骨折疗效与骨折损伤类型、程度、适应证选择及治疗规范性有关.术前全面了解骨折情况,选择治疗适应证,在规范治疗前提下,采用颌间牵引复位固定、手术解剖复位+钛板内固定是目前的佳治疗方法.
作者:杨震;曹罡;肖平;尹英;寿柏泉;黎介寿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对12株乳杆菌的益生特性进行研究. 方法:采用活菌计数法对12株乳杆菌的耐酸、耐胆盐特性进行筛选,采用琼脂打孔扩散法检测其抑菌活性,采用细胞培养革兰染色计数法检测其黏附性能. 结果:12株乳杆菌对pH 2.5的强酸和0.3%高胆盐环境均有一定的耐受性,对引起肠道感染的几种病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拮抗,其中约氏乳杆菌JCM1022抑菌谱较广,尤其是对大肠杆菌和肠炎沙门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而罗伊乳杆菌JCM1081对肠上皮样细胞Caco-2具有很强的黏附力. 结论:约氏乳杆菌JCM1022和罗伊乳杆菌JCM1081可作为益生菌候选菌株应用于医药领域.
作者:许荣誉;庄建良;张海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3例患者均为女性,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SPTP,术前均接受CT检查,其中1例患者接受MRI检查. 结果:3例患者CT表现为胰腺内囊实性占位,均无胆管扩张,其中1例在肿瘤的实性成分内可见钙化灶.MRI T1WI和T2WI上均为混杂信号.CT和MRI增强均显示囊壁及肿瘤的实性成分有明显强化. 结论:SPTP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唐晓俊;梁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APC)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胃腺瘤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取得经胃镜活检病理检查证实的78例患者的不同胃组织标本,包括24例正常胃黏膜、24例胃腺瘤性息肉(胃腺瘤)和30例胃腺癌组织,以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标本中APC蛋白的表达. 结果:正常对照组胃黏膜、胃腺瘤、胃癌组织APC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APC蛋白阳性表达率虽然低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结论:在胃腺瘤组织中APC基因表达已出现异常,该基因的失活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及胃腺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震凯;朱人敏;汪芳裕;刘炯;何小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索彩色多谱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治疗肾囊肿新的方法. 方法:对137例在彩色多谱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治疗肾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37例共142个肾囊肿经无水乙醇治疗复查后发现治愈率为99.3%,显效率为100%. 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可作为肾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穿刺径路选择及无水乙醇反复冲洗囊腔至抽出囊液变清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穿刺后1周内无菌炎症反应严重,囊腔内液体1月内吸收明显,6个月内彻底吸收.
作者:孟庆欣;杨斌;傅宁华;刘萍;芮志凤;孙帼;谢迎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